《铅书  · 艺文书 · 文选 · 诗赋》


游览诗:石井

【鹅湖山人按】

清乾隆四十九年《铅山县志》开篇是广信知府连柱作序,序文开头几句是:“铅山旧为永■,宋为州,明复为县,古望邑也。鹅峰石井,秀甲东南,山川清淑之钟为人物,发为文章,莫不炳炳麒麟,焜耀史册。”知府大人如此强调鹅湖山与石井在铅山的地位,认为铅山人才文脉,皆萃于一山一水,这就是天花板级的评价了。清朝的《铅山县志》均载:“石井(在)县北四里,巨石间有窦涌泉,汇为井。上结岩盫(ān,古同”盦”,意为覆盖)覆之,若猛兽张颐齗齗,下深数丈,轮广倍差。色■碧可烛须眉。井上石文隐起,错缕如莲花倒生。县多胆水味涩,此独甘,昼夜流不竭,漑田数百亩,旧名玉洞泉,又有碧玉、慈济、醒心等名,或谓神龙居之,名圣泉。然石井之名,唐光启中尝赐额,故名石井。”石井原来是唐僖宗在光启年间(公元885-888年)赐的名,当年应该是有钦赐匾额的。
石井,在鹅湖山下,为信州经鹅湖山往福建崇安的官道一侧,历朝名人题咏不绝。其中《石井联句》是北宋铅山陈坊沽溪人、嘉祐四年状元刘煇(初名几,字之道)携好友程逵(字伯通)、刘沔(字子正)、傅槪(字平叔)同游石井后的联句五言古体诗。并由刘煇执笔,撰写序言,立碑为记。此碑现在已不存,但所幸诗序尚存,弥足珍贵。序文开头说“荀子载孔子之说于篇”,当指荀子《劝说篇》。在该篇中,荀子提出:“水深则回,水激则涌,水浊则混,水清则平。”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水深时会回旋,水流急时会涌动,水混浊时会浑浊不清,水清澈时则平静。荀子用这些自然现象来比喻人的学习和修养过程。他强调,学习和修养需要深入和持续,就像水深则回旋一样,深入学习才能有所领悟;学习要勤奋,就像水流急时会涌动,勤奋才能取得进步;学习要保持纯洁,就像水清澈才能平静,保持心灵的纯洁才能达到内心的平和。刘煇以石井比喻,告诫为政者必须清廉为民,如水之利万物而不争。鞭挞了坐享官禄,却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于明朝笪继良的“白菜碑”有过之而无不及。我认为,这篇序言,也间接回答了刘煇状元及第,却又辞官之疑。

【宋   朝】

石井联句(有序)

【刘煇序】

水之德,荀子载孔子之说于篇详矣!若有遗者,予于邑之北所谓石井见焉。出高而溉下,似惠冬澄秋澈,不为物浊(而)似廉。今之处高位、享丰禄者,例皆项背相望。持禄养交,不予毫利,不去锱末,膜(漠)视老幼,相率为沟中瘠,如秦人之视越人焉。若此者岂惠哉!清廉居宫宇,食月粟,费廪钱,役公隷,歉然尙以为不足也。乃渔猎财赂,蟊脂血皇皇然。惟义之弃而利之嗜。若此者,岂廉哉?呜呼!惠者民之资,廉者民之表,柄政而不惠,邵父(西汉九江人,执政为民)廉范(东汉名臣,廉颇之后,豪侠仗义)之罪人也;莅民而不廉,杨震、公仪休(杨震,东汉名臣,藐视权贵,刚正不阿,宁死不屈,服毒自尽。公仪休,战国初期鲁国宰相,秉公执法)之罪人也。余既景先哲,满今世,感斯水,着是说,以足荀子之论。程逵伯通、刘沔子正、傅概平叔同在,以予说为是,请书而揭于石。
【这段序文的白话文翻译请点击链接:
古韵铅山——同治版《铅山县志·艺文志》诗词辑录(之二)

山川百千景,斯井诚夐绝。(逵)

灵源若神涌,怪石肖天裂。(沔)

不与浊流并,恐是众泉杰。(煇)

银汉河分派,玉壶冰借洁。(概)

中夜声激怆,四时光秀澈。(逵)

泾渭耻淸杂,潢潦愧涸竭。(沔)

润如周孔教,淸比夷齐节。(煇)

观鱼思周望,对岩望商说。(概)

我欲断谄佞,汲此洗剑血。(逵)

我欲安庙社,磨此镂勋碣。(沔)

诗以志本心,书之非诡说。(煇)

刘子翚诗二首

玲珑岩穴巧如刳,中贮沧浪百斛余。

衰懒自怜忧世久,襟怀未及汝常虚。

道经兰若偶停鞭,客里逢幽意惘然。

一把绿萝蒙石窦,梦魂翻愤醒心泉。

朱熹诗三首

一窦阴风万斛泉,新秋曾此弄清涟。

人言湛碧深无底,只恐潜通小有天。

联骑君登泉上亭,黄尘双眼想增明。

篮輿独向溪南路,惆怅不成同队行。

泉嵌侧畔一川明,水石萦廻更有情。

闻说近来疏葺好,想应仍是旧溪声。

陈文蔚和胡应祥诗二首

世间潢潦水,可叹无根源。

盈满涸可待,骤雨空翻盆。

鹅湖此邦镇,秀阔草木繁。

洩为石井泉,永与天地存。

平湖十顷开,风漪绿荷翻。

意共一脉路,高下相吐吞。

清游二三友,归途月黄昏。

咫尺阻同集,笑我真惮烦。

相期一朝去,雷电当飞奔。

鞭龙起为雨,微功不须论。

【这首诗同治县志为洪炎作】

两年再踏铅山路,今日初尝石井泉。

碧玉岩边论汤饼,全胜五鼎击肥鲜。

(第三句“论”同治县志作“沦”)

叶梦得诗一首

神龙傲幽蛰,睡美得所安。

宇宙岂不广,敛收寄深蟠。

不知九地藏,何似海滨宽。

漫作无底窦,言依小山赞山元

微流出?地,碧玉储清寒。

乱木共苍翠,佛宫荫檀栾。

帝者家未暇,俳云端油云■。

有时去雾雨,森濛漫聊从。

老龙戏早魃,不可干客行。

度嵌岩尘土,疲跨鞍■■。

愿借壁间瓢,一饮凉肺肝。

潘阆诗一首

炎炎畏日树将焚,恰恨都无一点云。

强跨蹇驴来得到,几乎渴杀我参军。

魏野诗一首

凿破石根藉化工,泉源疑与海流通。

渴虹不敢垂头饮,知有神龙护此中。

李纲诗二首

岩石嵌空澄碧泉,酌甘鉴镜意萧然。

幽深端有神龙穴,虚迥疑藏古洞天。

云影漾波光璀璀,石渠飞流响涓涓。

谁能为掬泉中水,洒作膏霖遍九埏。

谁将石洞作泉池,余溜涓涓落小陂。

山骨凿开苍玛瑙,云腴凝贮碧琉璃。

龟浮水面寒光动,竹拂岩端翠影垂。

泉石幽奇天下少,秘藏肯使俗人知。

(高旭诗一首略)

苏伯固重过诗一首

(伯固,苏坚字)

登临萧寺几回头,石怪林深山自秋。

地布黄金长照日,泉留碧玉暗通沟。

浚穿地脉疑无底,静啮崖根更不留。

多谢老僧勤供佛,井华晓汲注■瓯。

(缺字字形是上下结构艹幺幺厂毛

尹韶诗一首

故人访不遇,披尘坐空庭。

酷爱山下泉,豁然开胸襟。

山以静为本,泉以清为贞。

至清山下泉,其流无古今。

至静泉上山,其寿并穹冥。

太极以之体,其知非鬼神。

在易谓之蒙,其利泽万民。

文王得之备,不显亦有临。

孔子得之全,燕居尝申申。

伯夷指于行,亦称为圣人。

心齐称颜生,得此能好仁。

古今与圣贤,不外此为心。

君子能慎独,始知泉性情。

(同治县志载本诗无“文王得之备·······不外此为心”十句,结尾句是“君子鉴于此,始知有性情。”)

林栗诗一首(序略)

【鹅湖山人按】

本诗前有序,其中言:“观泉上所立洪驹父碑,取《易(经)》之所谓“井谷”者,《易》言:井谷即坎井也,鲋之所射,敝漏之甕所汲也,顾不入兹井耶。为之慨然赋诗。这段序言的意思是,林栗从南昌出发,去官所赴任,途径鹅湖上下资福寺,以前几次经过,没有人告诉他寺后有泉,名为石井,“忽然见之,不觉骇叹:信乎,天下之奇观也!其气汪汪,澹然清澈,殆非今之君子所可比,······乐之徘徊不能去。”在石井看到井上有洪驹父的题匾,上书“井谷”二字,林栗很不以为然,因为按《易》九二爻:“井谷射鲋,甕敝漏。”井谷,简单来说指井底,也有注解认为是井旁相通的孔穴,按此理解应该指田间之井。鲋是小鱼,射鲋即抓小鱼。甕[wèng]是汲水用的器皿,敝漏指有破洞而漏水。《象传》曰:“井谷射鲋,无与也。”意思是说,用破漏的瓦罐在井里抓小鱼,不会有什么收获。”林栗认为题匾人洪驹父食古不化,用错了典故,给铅山石井这么好的泉,取了一个很不好的名称。于是“慨然赋诗”。

石井灵踪信不凡,一泓岩下碧深潭。

谁磨皎洁青铜镜,更琢玲珑碧玉龛。

濯去衣襟无限垢,漱来口颊有余甘。

悬知坎谷飞佳井,寄语诗人莫恨谈。

【注:洪刍(生卒年不详),字驹父,豫章(今江西南昌)人。黄庭坚外甥。绍圣元年(1094年)进士,崇宁三年(1104年)入元佑党籍。靖康(1126-1127年)中为谏议大夫。金兵入汴,失节,贬废,流沙门岛卒。驹父工诗,当时文士颇重之,苏轼极称其窜海岛诗,黄庭坚有《答洪驹父书》,称其诗“语意老重”。著有《老圃集》、《豫章职方乘》、《香谱》,编有《楚汉选书》。《元佑党人传》有传。 】

【明   朝】

李梦阳诗一首

吁嗟此岩大奇古,云牙石乳相柱撑。

碧泉中洞昼亦黯,青草倒垂冬尚生。

即令入海信谁遏,衹怪出山常底清。

槭促桑柘会欲落,倚此可濯慙我缨。

庄一俊诗一首

遥望北林际,流泉出洞阴。

世人皆执热,与子涤烦襟。

田叟稍为礼,仙僧时见寻。

尘心适有悟,岂在沧浪深。

夏言和朱熹诗一首

山下潜通一曲泉,幽花碧上映清涟。

半岩深里知无底,宜有神龙隐洞天。

又招朱侯作井上亭诗一首

烦君为筑井上亭,石栏曲曲瞰空明。

亭成他日还来此,莫渭山翁只此行。

费懋文同游诗一首

谁凿云根石底泉,神功时溢普周田。

源通海气岩多雨,井落蟾光窦有天。

食饮昏朝怜老衲,品题今昔记高贤。

来游喜接连枝会,共说虬龙此借眠。

霍与瑕诗一首

昨日鹅湖道,重陪仙侣游。

断桥新补砌,寒壑旧荣流。

龙卧魂嫌冷,蝉鸣响及秋。

东南真胜概,谁与更淹留。

傅良桥《石泉吟赠友》

石井裒天窍,岩泉喷地灵。

湖岚东崒嵂,信水石滢滢。

一涵开幻海,万岌列维城。

泉通溟渤眼,剖破碧苍心。

周旋函太极,俯仰有员神。

麓间生玉乳,窦里巩金屏。

虹见中飞电,光腾上应星。

颺澜时雨霈,出岫碧云深。

静中观月窟,动处见天根。

漪漪争喷玉,冽冽欲凝冰。

倒影堪舆合,流声琴瑟鸣。

真机原不息,妙道信无停。

一沛连阡秀,旁通品类荣。

四顾垂光荫,一沃沁脾清。

洞极宏金鉴,俯挽濯尘缨。

【《铅书》诗辑录回顾】

葛仙山——明朝《铅书》诗辑录(一)

鹅湖山——明朝《铅书》诗辑录(二)

乌君山、含珠山、乌石山、赫亭山——明朝《铅书》诗辑录(三)

天柱山、白塔山、鸠屏山、分水岭——明朝《铅书》诗辑录(四)

梅岭、紫溪岭、云际岭、观音山——明朝《铅书》诗辑录

积翠岩(观音石)——明朝《铅书》诗辑录(六)

云岩、月岩、章岩——明朝《铅书》诗辑录(七)

叫岩——明朝《铅书》诗辑录(八)

望夫石、钟石、卷绩石、九阳石——明朝《铅书》诗辑录(九)

第239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