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的全学科阅读模式创新

(论坛一)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希望的时代,教育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此刻,我们迎来了这场关于教育未来发展的智慧之旅,在这里智慧与灵感交织成最美的风景,创新与激情碰撞出最亮的火花。

出现本论坛的专家和领导有: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王建平副主任、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研修部的王彦伟主任、北京市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陈丽主任、中国教师报采编部康丽主任、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李英杰老师、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中心小学高欣蕾校长、北京海淀区双榆树中心小学朱丹校长、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中心小学赵伯静校长、以及自全国各地自主教育实验校的领导和老师们。本论坛由中国屈原学会自主教育文化传承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刘桂旺主任主持。

中国屈原学会自主教育文化传承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刘桂旺主任

论坛分为三个环节:公开课展示与说课、主题发言环节、“全学科阅读”市区校联合教研论坛。

第一环节:公开课展示与说课

公开课展示现场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中心小学徐娇老师

展示课上,徐娇老师引领群书阅读,聚焦《童年》《地海巫师》《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以学习单梳理内容,引导学生探讨书中苦甜人生。辩论赛中,同学们热情高涨,正方反方就生活苦甜何者更重要各抒己见,课堂氛围热烈,获得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说课教师:孔晓艳

孔晓艳老师在说课中分享了课设计思路:指出仅展示苦难童年不足,强调展现童年多样性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阐述了群书阅读的意义与价值;最后总结道,群书阅读能拓宽孩子对世界的认知,使其更深刻、广泛且客观。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李英杰老师

市区校联合教研新质生产力研讨会——第十五届全国自主教育研讨会
李英杰老师对徐娇老师的展示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她指出,徐老师不仅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还通过活动将其落到实处,意义深远。对于阅读教学,李老师提出三个立足,立足教材,拓宽了学生视野;立足主题,关注学生成长;立足方法,让学生经历阅读过程。此外,李老师还建议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可参考教育部书单,并平衡学生兴趣与老师指导之间的关系。最后,李老师强调阅读对学生精神成长的潜在助力,鼓励学生根据阅读内容实现自我成长。李老师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敏锐的教育洞察力,为我们带来语文教育教学和全学科阅读的深刻见解与宝贵的建议。促进我们深刻反思,汲取教育教学的智慧养分
第二环节:主题发言
主题发言环节为与会人员带来一系列激发教育思想的精彩发言,引发大家对学校课程开发、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等深度思考。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中心小学赵伯静副校长

赵伯静老师在“寓思而行,跨项未来”的主题发言中指出,课程聚焦课程综合与关联,强调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制学习,学生历经确定主题、设计方案、实践研究、制作产品四阶段,自主能力显著增强。课堂空间开放、时间弹性、形态多样,为项目落地提供有力保障。教研团队紧随其后,干部团队全力配合,共同推动教学改革。我们相信,寓思于行,跨学科学习将引领学生迈向更宽广的未来,开启无限可能。

北京海淀区双榆树中心小学朱丹校长

朱校长聚焦“跨学科主题课程的探索与实践”,指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本质是“学习”,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理念,注重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鼓励提出与解决问题。朱校长通过鲜活的课堂教学实例,提出了两条实践主线:一是基于学科本位的跨学科学习;二是以解决生活中真实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学习。这些探索与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习更贴近生活和实际需求。
北京市上地实验学校安娜老师
安娜老师的“重塑学习生态:从被动到主动——自主教育的创新实践与展望”,结合AIGC,推动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第二小学赵艺秀老师
赵艺秀老师分享了以“基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全学科阅读案例研究”为主题的发言,强调“全学科主题阅读”以满足学生需求为核心,创造多元化学习环境,并跨学科整合内容。她通过创新项目式学习、延展教学资源及多学科整合联动等四个方面,拓宽并深化全学科阅读,特别是在书·旅课程中融合语文、历史、美术等多学科知识,验证了全学科阅读的有效性与实效性。

第三环节:“全学科阅读”市区校联合教研论坛

思想的火花需要碰撞,智慧的交流才能催生变革,下面是市区校全学科阅读联合教研论坛环节。

阅读,不仅是一个教师、一所学校的选择,论坛中,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王建平副主任,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研修部王彦伟主任,北京市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陈丽主任与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中心小学高欣蕾校长聚焦“全学科阅读”联合教研主题进行了分享交流。本环节由中国教师报采编部康丽主任主持。
中国教师报采编部康丽主任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王建平主任

“阅读不是语文一个学科的事,各个学科都应该来做,以多样化、多学科的形式来呈现。在我看来,全学科阅读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王建平介绍说,为了推动全学科阅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专门制定了《北京市中小学生阅读能力分级标准指南(试行)》,研制了北京市中小学生阅读指数体系,通过阅读指数反映阅读的整体水平,对阅读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促进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的深入开展。王主任指出,“教师要躬身入局,做全学科阅读的践行者,研究阅读,推动阅读,只要读起来,就会迸发出无限的潜力。”全学科阅读的核心在于“通过阅读来学习”。全学科阅读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将全学科阅读与跨学科实践结合,依托实践活动推动全学科阅读。

北京市东城区教科院小学研修部王彦伟主任

“教研员是引领阅读的首席教师,当前我们要做大供给侧,让区域教研的根牢牢扎在学校,让学校的实践再反哺教研,以此实现学校和教研的双向奔赴。”王彦伟分享了东城区的教育系统阅读素养提升工程及推进阅读素养提升工程八项行动。

北京市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陈丽主任

“全学科阅读”最重要的关键词就是“打通”,不仅学科之间要打通,区域之间也要打通,陈丽解读了昌平区青少年阅读行动实施方案,分享了昌平如何推动主题引领的项目式学习,打造中小学阅读工作品牌的经验做法。在她看来,每一个教师都要相信“阅读的力量”,教研部门为教师搭建发展的平台,赋能教师专业成长,让教师实实在在感受到阅读是有好处的,有获得感的。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中心小学高欣蕾校长

“从全学科阅读到全空间阅读,再到现在的全主体阅读,我们的改革已经不止于阅读方式的改革,而是学习方式的变革、育人方式的变革。从关注阅读任务是否完成走向关注真实情境下阅读效能的完整体现,从关注阅读能力走向关注儿童阅读素养的提升,我们努力让阅读变成师生的肌肉记忆,变成他们生命的一部分。”高欣蕾校长表示。

教育的道路虽长且艰,但只要我们心怀梦想,勇于创新,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让我们以今天的会议为契机,携手共创数字赋能下全学科阅读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