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怎么就觉得李白是俊美的,仙姿的,他的醉态也是迷人的。杜甫欣赏他醉酒的仙姿,在《饮中八仙》里,他描写的李白的酒态最为“过目难忘”。所以电影《妖猫传》看完,最失望的就是,影片里的李白太丑。喝酒的醉态,太猥琐造作。

     读李白的诗歌,就发现,李白的酒态,在他还没有开始喝酒的时候,就已经令人销魂。

图片

 一 待酒的李白  

        李白的酒态自是迷人,但是,他等酒的样子也很可爱。爱酒的李白,写下过一首《待酒不至》:

玉壶系青丝,沽酒来何迟

山花向我笑,正好衔杯时。

晚酌东窗下,流莺复在兹。

春风与醉客,今日乃相宜。

     等酒等得好辛苦,第一句心里急,紧问怎么还没买来酒啊?第二句开始,就是各种盼酒的煎熬:山里的花都开了,“花间一壶酒”,正是喝酒的好时光,可惜没有酒。树上会唱歌的飞莺还没有归巢,正好东窗下饮酒听鸟鸣,可惜酒还没来。春风拂面正是好醉时分,可惜酒还没到,今天正是喝酒的好日子,千万要买到酒啊…… “待酒不至”,太白宝宝心里苦啊。

    然而,就这一番“心里苦”,正把李白的酒态背景描绘清晰:面前花色耳听声,酒香风软醉饮时。

     真不知道,这首《待酒不至》里是谁去沽酒,让李白揪心如此。倒不如李白干脆自己沽酒去,他沽酒的样子,也潇洒恣肆落拓不羁。

二 沽酒的李白

      在我看来,古诗歌里最洒脱的诗人酒态,莫过于“沽酒”的姿态。李白有很多写到沽酒的诗句。《拟古十二首》里多次出现他沽酒的姿态:

提壶莫辞贫,取酒会四邻

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

    要喝酒就不要怕没钱,要喝就把四邻八舍都叫来,一起喝。 

    还有那句:“千金买一醉,取乐不求馀”钱就是用来喝酒的,千金花出去不要给我留一分钱,只要有酒醉。瞧瞧,这是如何的一个酒疯子。

    读李白诗歌,发现他“沽酒”是有几套路数的:

    最有名的那首《将进酒》是“宝马貂裘换酒喝”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时于落星石上以紫绮裘换酒为欢)里也有一段是“裘衣换酒”解我紫绮裘,且换金陵酒。酒来笑复歌,兴酣乐事多。

    《醉后赠从甥高镇》一段是“宝剑换酒”:匣中盘剑装䱜鱼,闲在腰间未用渠且将换酒与君醉,醉归托宿吴专诸。

    《梁园吟》中有一段黄金换酒 沉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辉……

    《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里有“连船沽酒”:莫惜连船沽美酒,千金一掷买春芳。

      在《赠刘都使》里便有了更为洒脱的“借债喝酒”归家酒债多,门客粲成行。高谈满四座,一日倾千觞。     

     如此沽酒,或者说写出如此沽酒的情景,是不是更能尽兴表达诗人对酒的热爱吧,和生活中的那份豪放之态。 

       然而再如何爱酒,舍得拿一切换酒,李白喝酒也都是有讲究的。他讲究的东西还挺多。

图片

三喝酒讲究的李白

  1讲究杯子

        李白《襄阳歌》里有: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鸬鹚酌,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日日须倾三百杯。

       帮李白算一下啊,天天三百杯,一年多少杯?每天都要喝这么多酒也就罢了,喝酒的杯子,也讲究,鸬鹚鹦鹉,都是酒杯艺术样式。

      他在给朋友的诗里说:“琼杯倚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他喝酒的杯子称作“琼杯”,他似乎很喜欢玉润质地的酒杯。在《客中行》里也有: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也证明李白喜欢洁白如玉的杯具,喝酒之前先感受到美酒在杯子里的那份温厚的色泽。 在《拟古十二首》里也有一段:

     遗我绿玉杯,兼之紫琼琴。

     杯以倾美酒,琴以闲素心

     二物非世有,何论珠与金。

     琴弹松里风,杯劝天上月。

     风月长相知,世人何倏忽。

     看来李白喝酒,不仅视觉感官要有和润的质感,还要在听觉感官上得到音韵的圆润入耳。

 2讲究琴音

     在《悲歌行》里我读到有一段:主人有酒且莫斟,听我一曲悲来吟。悲来不吟还不笑,天下无人知我心。 君有数斗酒,我有三尺琴琴鸣酒乐两相得,一杯不啻千钧金

     美好的音乐是美酒的最佳搭配,你有酒我有琴,琴韵声声酒杯不停,这才是最昂贵的美酒,千钧金也买不到。所以,李白的酒不是贵在名牌上,贵在和这个酒入韵的音乐里。再读一首《夜别张五》:

吾多张公子,别酌酣高堂。

听歌舞银烛,把酒轻罗裳。

横笛弄秋月,琵琶弹陌桑

龙泉解锦带,为尔倾千觞。

   “多”,是赞美的意思,第一句就给张公子的点赞,点赞的原因就在于张公子临别时刻可以一醉方休。然而再读下去就发现,张公子能如此豪饮,却原来恰恰就是伴酒的音乐,一段横笛一段琵琶……且先不要研究这里有没有美女佳人的原因,无论如何,就算是佳人醉人,也是会弄笛抚琴的音乐佳人

3讲究酒肆的风情

      在李白的粉丝群不断壮大起来的宋朝,宋朝的王安石却明确表示自己不喜欢李白,他不喜欢李白的原因如他所言:“李白诗词迅快,无疏脱处,然其识污下,十句九句言妇人、酒耳。”意思是说,李白的诗多写女人和酒,见识不高。

       我是信王安石的,脑海里翻找一下李白写女人和酒的诗歌,还真有,比如《少年行》: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五陵是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即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在长安附近。唐代富家豪族和外戚都居住在五陵附近,所以五陵年少就是京城的富贵子弟。这样的高富帅少年,在金市上给自己的坐下宝马装饰好金银,一路春风得意,游春已是花谢时,那还能去哪呢?少年神秘一笑,驰马哒哒,一眨眼就飞进异邦人开的酒店。

     但是,这一幅画面,怎么看都还是俊美了得的,干净靓丽,怎么就被王安石嫌弃了?和现在许多都市偶像剧的镜头不是很贴近吗?宝马雕车,酒吧夜店,样派生活。还记得一首《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这首诗的酒肆,和上一首是完全不同风格的酒肆风情。上一首是都市异域风情,风情的重要表现在于陪酒女郎是洋妞胡美女;这一首却是农家乐风情,陪酒妹子是江南姑娘这是金陵子弟送李白的一场酒宴。相对当时的长安来说,金陵是江左小地方。乡下人对京城宫里来的大诗人的热情全在酒肆劝酒了。酒店本是野店,风一吹满屋柳絮沾酒飞扬,江南姑娘不会其他的万种风情,就会实实诚诚地频繁添酒热情招待,喝到客人走都走不动了还在傻乎乎地劝酒。但这正是李白看见的另一种风情,酒浓才知离别意。

       这两首,的确文意不深,无高远见识,但通俗易懂,轻松快乐,这是很符合诗歌里的主人身份和心境的。不去深究王安石不喜欢的原因,只是奇怪,哪里就“十句之中九句”都是酒和女人了呢?

         王安石说得也许是,只是我们读得太少而已。

4讲究窗外的风景 

      李白喝酒不在乎酒怎样,是不是名酒,是白酒还是黄酒,但喝酒的杯子要美,喝酒的气氛要有琴有佳人。但是李白更多的时光都是行走在江村山野,前面的这些讲究很多时候是无法实现的,但是,李白的讲究是不肯妥协的,他还有一番自然山水里喝酒的讲究:窗外的风景。先读下面两首写在安徽秋浦的诗歌。

   《赠秋浦柳少府》有一段:

摇笔望白云,开帘当翠微。

时来引山月,纵酒酣清晖

    《赠崔秋浦三首》其一二:

吾爱崔秋浦,宛然陶令风。

门前五杨柳,井上二梧桐。

山鸟下厅事,檐花落酒中。

怀君未忍去,惆怅意无穷。

崔令学陶令,北窗常昼眠。

抱琴时弄月,取意任无弦。

见客但倾酒,为官不爱钱

东皋春事起,种黍早归田。

       安徽的山水,如今成了旅游的热点,然而李白,一直就是皖南山水旅游的开路先锋。“秋浦”在现在安徽池州。远离了中原,一路风光一路诗酒,身处秀美的江南山林,李白喝酒,可能没法讲究杯子和音乐,于是,他讲究门外有花鸟,窗上见明月。依旧在意喝酒时候的其他感官享受,视觉里的玉润感听觉里的浑圆感。再读一首《饯校书叔云》更清晰这一点:

看花饮美酒,听鸟临晴山

向晚竹林寂,无人空闭关。

     很想跟王安石聊一聊,与其说李白贪恋酒色,不如说他讲究喝酒的环境;与其说他讲究喝酒的环境,又不如说,李白的酒态,在这样的讲究里,更加,诗情画意,仙姿绰约。只有神仙,才不避讳人间鄙俗,又能,临风山间舞袖轻扬。王安石啊,你只是人间宰相,哪里能理解神仙的日子。哈哈!

图片

四 独酌的李白

     也许正是因为独酌的时候更多,所以李白会如此讲究喝酒的杯子,伴酒的音乐,添酒的佳人,还有窗外的风景。李白一生都在路上。一路诗歌一路酒,他应该是习惯了一个人的旅途一个人的酒,这是他生活中的一个常态。所以他的“独酌”诗很多,最经典的一首《月下独酌》四首:

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其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其三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其四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春日独酌二首》:

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晖。

白日照绿草,落花散且飞。

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

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

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

我有紫霞想,缅怀沧洲间。

思对一壶酒,澹然万事闲

横琴倚高松,把酒望远山。

长空去鸟没,落日孤云还。

但恐光景晚,宿昔成秋颜。

《独酌》:

春草如有意,罗生玉堂阴。

东风吹愁来,白发坐相侵。

独酌劝孤影,闲歌面芳林

长松尔何知,萧瑟为谁吟。

手舞石上月,膝横花间琴。

过此一壶外,悠悠非我心。 

《独酌清溪江石上,寄权昭夷》:

我携一樽酒,独上江祖石

自从天地开,更长几千尺。

举杯向天笑,天回日西照。

永愿坐此石,长垂严陵钓。

寄谢山中人,可与尔同调。

《自遣

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

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

     这几首“独酌”诗歌,无需再多加评论,只要用心去诵读即可读到诗人独酌时分的孤寂和洒脱。就可以读懂,一轮明月,一声鸟鸣,一朵花开,一缕清风,对这个孤独饮者的意义。

     这样的多情多思的李白,当然会更喜欢与好友对酌。

图片

五对酌的李白

      李白爱酒,不喝酒的朋友,是要被他奚落的。他有一首《嘲王历阳不肯饮酒》很有意思: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

      大意是,你个不喝酒的老东西,还好意思装啥陶渊明?你不喝酒是要笑死人家陶老的,亏你还学人家的样子弄一把琴摆屋子里,种几棵柳在门前,头上也扎着和人家一样的头巾。人家陶老《饮酒》二十首,你读了没有?你不喝酒,把我这个喝酒的老李当啥了!!

       陶渊明在《饮酒》二十首前有一段序: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李白却并没有全盘接受了陶渊明独酌的清欢,他更喜欢与友人对酌。所以,李白是很珍惜和友人对酌的机会的。他独酌不是因为喜欢独饮,独酌只是因为,那个曾经一起喝酒的你,不在!

      李白一生交友无数,但是真正体己的朋友也并不多。我以为第一个应该是贺知章

   《对酒忆贺监二首》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

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

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重忆一首》

欲向江东去,定将谁举杯

稽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

      两首诗歌都表达了喝酒的老友离世之后,自己无人对酌的凄凉之感。

     第二个,就算杜甫吧,毕竟千百年来人们习惯以“李杜”并称。但是从他们写给对方的诗歌作品里可见两点:

1李白对杜甫不如李白对贺知章情意深厚;

2李白对杜甫不如杜甫对李白情深意切。

     其实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贺知章是李白的忘年交,贺知章大李白十几岁,对李白有知遇之恩。李白大杜甫十几岁,对杜甫有知遇之恩。怀才不遇之时,对知遇之恩都是铭记一世的。所以李白心里,对贺知章和杜甫的在意程度有差别,是人之常情。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两个人首先都在喝酒的事情上,得到了李白的认可。李白和杜甫有过两首互怼的诗歌:

    李白一首《戏赠杜甫》: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笑话杜甫写诗写得好辛苦。杜甫一首《赠李白》也毫不客气: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然而斗嘴归斗嘴,或许正因为亲昵才可以斗嘴。但是即便在这样的斗嘴里,杜甫还是要记上一笔,李白喝酒的姿态太狂了,有点跋扈了。这样的斗嘴,更像是对酌时候的娱乐。一首《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可见他们一起喝酒时候的情景,李白是多么留念: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然而这对忘年交也是聚少离多,隔空遥望的时候才更显深情。下面这一首李白的《沙丘城下寄杜甫》,能读到李白对不能和杜甫对酌的怅然失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李白还有一位可以算得上挚友的,第三个应该是孟浩然吧。有诗为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前一首送别在酒楼,第二首,点赞孟浩然的高雅不俗,但是也有“醉月”之态,这是李白欣赏的孟浩然。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显然也一定是对脾气的好酒友。

     当然李白的酒友还有很多,余光中曾说过李白对友情是不专情的,其实就是因为李白始终是移动的,浪迹天涯的,一路诗酒一路友,朋友遍天下。然而,他能用诗歌记录下这些朋友,让后人读到他每一次都深情的诗歌,其实也是一份对友情的珍惜。再收藏几首,如下:      

《早春寄王汉阳》: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

《宣州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寄崔侍御二首》:

故交竟谁在,独有崔亭伯。

重阳不相知,载酒任所适”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宗臣过采石怀》

阊阖天门夜不关,酒星何事谪人间?

为君五斗金茎露,醉杀江南千万山。 

《对酒》

劝君莫拒杯,春风笑人来。

桃李如旧识,倾花向我开。
流莺啼碧树,明月窥金罍。

昨日朱颜子,今日白发催。

《九日》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棘生石虎殿,鹿走姑苏台。

自古帝王宅,城阙闭黄埃。
君若不饮酒,昔人安在哉。

     我最喜欢李白下面这首《山中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这是多么怡然自得的对酌画面,将李白喝酒时候的最理想状态描述清晰,这才是李白最渴望的喝酒姿态吧。两个知心的朋友在云淡风轻山光水色里,一杯一杯喝到自然眠,眠到自然醒,然后再抚琴再喝酒,明天接着喝。

    

   

图片

六 宴席狂欢的李白

     李白好酒,他开心时喝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发愁时候还是喝酒“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他以自己能喝酒为傲。他给妻子的《赠内》诗说: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这个“太常妻”是有典故的。后汉周泽为太常,虔敬宗庙,常卧疾斋宫,其妻哀其老病,窥问疾苦。泽大怒,以妻干犯斋禁,收送诏狱,时人讥之曰:”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言周泽不近人情,难为其妻。后用为夫妻不同居的典实

      他给自己的孩子的诗说:“南风吹我心,飞坠酒楼前”。在孩子面前也心不在焉,身在儿女前,心到酒楼前。如此,可见他的好酒给其家庭带来了多么大的困扰。

     没人喝自己喝,有人喝得劲喝。而最大问题就在有人喝酒时候,他的人来疯酒。 真不知道他的家人每一天是怎样的一份无奈和揪心,尤其在他和一 群人的宴席狂欢的时候。

      李白最著名的行酒诗,莫过于《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首诗歌是三个人的小宴,诗人的豪迈接近疯狂,但还不算放纵。再读一首《流夜郎赠卒判官》: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跟对酌的清雅不同,一帮人的酒宴,他是往死里喝的。这首诗歌,李白就开始放浪了,“醉花柳”了。这样的诗歌可能就是王安石不满意的地方,再读一首《江上吟》: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 ……

     哈哈,瞧瞧上了这种酒宴,李白的放纵就过了吧。家里的“太常妻”,该是怎样的一份心境呢?

    忽然想起那首《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这里的一个典故让我很有怀疑。

    会稽愚妇轻买臣,是用朱买臣典故。据《汉书·朱买臣传》:“朱买臣,会稽郡吴人,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刈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读。其妻亦负担相随,数止买臣毋歌讴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汝苦日久,待我富贵报汝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后买臣为会稽太守,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尽死。”总感觉,李白是不是也得了一个“买臣妻”?这才给了他沉迷豪饮的理由呢?

    那么李白的妻子到底是“太常妻”还是“买臣妻”呢?传闻他有四个妻子,或许这两种妻子他都碰到过。但无论哪一类妻子,都是他豪饮酒态的见证。

    

图片

     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摘录网上的三种死的说法:

     第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

     第二种死法亦见诸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之说。说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

      第三种死法则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浪漫色彩,说李白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

     后人读多了他的酒态,都愿意,他连死都死在酒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