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刀郞大火,笔者也是刀迷,自然倍加关注。其中网络点评刀哥的《罗刹海市》甚多,但都不能入木三分。罗歌并不是局限于骂马户或是那又鸟,或者是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更是世间深刻的解剖。说到颠倒,我们人一张开眼睛就是颠倒。无相看到相,是颠倒一;在相上着迷,有美有丑,有取有舍,是头上再安头、颠倒上再起颠倒。罗刹海市说的就是人人当下,开眼入耳即是,就是我们的眼耳鼻舍身意。本为一精明,分成六和合!
寿山石上也有它的颠倒:一是,赚最多的反而是那些染色、卖假的,比如几十元的染色老北,比如老挝当寿山,一堆堆地寄向全国各地;二是,后辈的润刀超师傅,这是的确存在的事,知道吗,一些纯手工的国字级或省级老艺人润刀反而比年青人低(当然后面这些人也刻不动了);三是一些稀缺品种卖不过常见的,早年坑头水晶、牛角冻、山秀园、大山等稀缺品种见都见不到,价格更是奇高,现在的价格有时还低于常见石种。
转入正题,本期如下:
NO1、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发述作善伯摆件
(9.6×4.8×3.2cm)
在写这个品宣前,提出一个概念,越好越便宜是不是可以呢?在一定条件下,某个阶段是可以的!
老艺人的工,如林发述老师这种“国”字头的工,反而“便宜”于后辈,在我们这个行业确实是存在的。它也是满足一定条件,比如有钱的不懂工,认识不广见,也会导致这个状况。试想一下,如果现在年轻人达到林老这个程度,通过互联网酝酿,工大几万是有可能的。但现在年轻人的工只精某一二个题材,他们在大量削材的情况下,也能做到接近的水平,只是这个接近,也得付上小万位的润刀了。
这件是开门的林老作品了,只看脸部就知道了。林老的工在身体部分是大写意,应衬各个形状的石头,在脸部则是精工细雕。表现在这件上,则是人物精神特别陶醉,五官特别具体丰富,也极为感人。古代的达人都是一边书画,一边修行,人物均是有禅的味道。
怎么判断都事关石友的腰包,也不能信笔者一家之言,反复比较就会出结果。先看看这件吧!
山秀园的白只是近年才出现,但也只有几十件的水平,石友根本见不到。笔者说它是最好的白,很多手上有芙蓉或汶洋的可能不信,认为笔者王婆卖瓜。只有接触到的才知道!
笔者有这个观点,主要是山秀园在蜡质中密结度最高(也更为稀少,只有常见石种千分之一的水平,甚至更低),体现出来的特征就是很硬,光水更好。硬度在寿山石中太重要了,旗降因为它的硬度,曾是山石之王的有力争夺者。这点无需笔者多点,石友能动刀的,自己在底部刮一下看看。除了硬度外,山秀园特征是鱼卵与白棉。当然,成品都是在去除缺点后的完美物。
这件即是山秀园中的精品,它身上已把鱼卵、白棉等杂质去除干净,刻工也极美。同时雕工的某艺人看到这件,也认为表达到位,尤其是开脸。人物有安静、恬适之感。有工有石的东西,能舍得在拍场出现,也是一种舍,石友请珍惜吧!
现在市场上最火的还是芙蓉石,生活中高价成交的例子接二连三。笔者认为,芙蓉的价格远超大多数人的接受能力,生活中的价格会让石友觉得不可思议。作为行内是深知原因的,这与福州的几个实力石商、资深石友青睐这个品种有关,只要有饱满的芙蓉好料,摆上去几天就能成交出去了。
那石友会说,生活中都这么贵了,我们平台为什么还这么便宜。一是,我们平台货源来自五湖四海,不缺换钱花的收藏家。二是,笔者每周拜访的商家、石友达到百位数,用眼光从成百上千中掏出一二件还是可能的;三是,平台也会动不动、时不时地拿一二血甩。
比如这件芙蓉冻,这种达到冻地很少见的。它用灵芝的方式,让其不缺饱满,生动自然,没有违和感,达到了一定的工艺效果。这种要是生活中,仅原石价就比成品高了。它是可以抢一抢!
这件在朋友处看到,他当坑头送拍,笔者看了看,一语道破,其实它是荔枝的。对方知道是荔枝,也后悔不及了(当时起价都议好了),认为不止这个价。
石友看到后,也可能认为是坑头,反正坑头也不差,但坚持认为是荔枝的。因为它,丝肉相融1,满丝飘逸2,只是它曾现出来的是兰色3,被当坑头。在荔枝开采历史上是有兰荔枝的,只是因为太少,不被人所识。这种在特艺城某艺人店里见过,都是非常看重,舍不得出。我们平台当时也拍了一件刘原的,追者若鹜,价格喜人。
石友应该又在犯嘀咕了,这材质怎么这么美,还能这么纯,心中不断闪过各种问号。
它外观上看过去像善伯的,但又有着芙蓉的凝润与干净,甚至更上一层楼。能做到这个程度的,无疑只有一个石种,那就是龙蛋!在石友印象中,这个石种高端,价格极高,这样的又该不便宜了吧!
早期,这样的没几W是下不来的,这年头缺钱,就是各种贴民心了。由于材质够大,也饱满,取得理想的工艺效果。它的头部是粉色的,因此,也甩出了有力的鼻子。身体是绿色,架不住饱满,也难挡大光滑。这件应该 会有人喜欢!
二号矿黄巢洞的石头之前有专门写过文章,它是色彩之王,且貌若天仙,同时它的识别度也很高。若说是认不得,那是自欺之人。黄巢洞再怎么干净都是有糕的,市面上一大批无糕的也称黄巢洞的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有的人说,那如果例外也有无糕的,那只能说太愚昧了,拿万分之一的例子去判断其他的绝大多数,有必要担心吗。
颜色之王在此件上如何表现?主体是浅绿色,那不是春天漫天遍野的描述吗?绿色中的红色,那不是花团锦簇吗?至于黄色,那是天边离得太远,抹到了高处。
有的石友拍到旗降,东西太好,价格太便宜,又不放心了。正是石友网上看不清楚才更需要我们,我们只赚百分十的佣金,会为他人作嫁衣吗?
旗降那么好,以前感觉它的价是飘在天际,离我们普通百姓太远。现在贵族落下来了,与平民接近,才有可能低价入手。
本件看过去非常完美,感觉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实真理就在毛发中,石头的纹理或糕,或被挖掉,或埋在毛发中(主要是纹理)。且这件是林发述老师的高徒刻的,刻工了得,生动逼真,抢起来吧!
上期上的白晶,无论是印章,还是摆件,都一扫而光,说明这个石种的魄力。因为白晶三个特点,才获认同。它们:一是,白晶高度的辨识力,白晶是灵,他山为浊,不一样的东西,一上手就知道了;二是,白晶太美了,跟水一样清灵;三是,它的价格比常见的芙蓉、汶洋类更低。有的人说价低与白晶出不了印章有关,这不,它来了,还是诱惑的低价。
说单色,一般说的是白色,因为白色不容易遮盖缺点。是故,白色有糕有针,特别碍眼。干净的白色,会让人发出单色为尊、两色为配、三色为杂的观点,不是说多色不好看,而是说单色更难。这件芙蓉白,非常干净,凝脂到能出油,洁净到看似纸,非常难得了。
都说芙蓉石价格如何了得,在我们平台上仍是很低,且更是严格的无格无裂,或许正是我们常青的理由吧。本件这么大的尺寸,刻上佳工后,起价也不是那么高不可攀。
这种是致敬故宫名品的佳作,顶刻刻一对互视、回旋的鸳鸯。注意,这种题材,并不是具体写真,而是提炼后博古化的表现。作品中的鸳鸯有红巧点缀更是吸引人,像是琢了一树春花,又抹了一些夕阳余光。
这件是搬家的时候,从角落里翻出的一个原石,具体价格也不知道了。疑为不存在的东西,又出现在面前,算是意外之喜吧,石友也是见者有份。本来这么饱满的结晶料,又是桃花加身,原石都不便宜了。那就当忽略原石,能够得着工钱磨光底合就行了,人人都看得到的价格。注意此件是好工,也是名艺作品,私下都可以告诉。
这件是后悔太迟拿去刻了。其实早期这件在沙龙上发过一次,当时价格可能太高,没有买主,就一直放到了现在。黄巢洞的石头与他山区别就是糕点与水晶纹了,再怎么干净也无法抹除它们。这件虽不完美之身,也算相当干净了,且是全黄。看过去跟油脂一样,其实它的硬度很高,光水很强。这样的黄色比田黄又不逊色!
NO13、田黄石竹薄意摆件
最近有收藏家太缺钱了,卖了几个旧有,就到我们平台来了。这件一看就知是一定时间的田黄,有一点点老味。田黄作自然章,看过去又像一块大石头,所以仅在表面寥寥几笔刻了竹子。
目前对于寿山田黄之辨别,主要于田黄之“六德”处下功夫。“六德”者,乃田黄之细、温、润、洁、腻、凝也。“细”:良善之石其组成分子甚为细微,以低倍放大镜亦难睹其组成颗粒。“温”:入手之感温和而无阴凉之态。“润”:佳石甚为滋润,仿若蕴含诸多分子之水。“洁”:良石极为纯净,几无杂质存焉。“腻”:佳石油性颇佳,石性稳定,稍有碰伤以手抚之即可愈合。“凝”:良石结晶纯净,含众多分子之水,如冻,半透明乃至全透明。
这件黄在白中,似破皮而出的蛋黄,极为美艳。石头用苞雕的方式,利用黄色刻为罗汉,白色为半包的衣服。这件黄色润到滴油,忍不住拿过来上拍了。这种东西谁都看得到价,就看花落谁家了。
旗降石是笔者极为看好的品种,它也是老收藏价重点收藏的品种。大约三年前,上海一个收藏家专门收旗降,一度推高这个石种。后来可能这个石种太贵,资金接力供不上,没有后续动作。旗降有多贵多稀缺,一收藏家拍到二十万的摆件拿去锯章,一定程度印证笔者的观点。直到近年仍有原石百万成交的记录。本件够凝润,不输于芙蓉的水平吧,关键它却能是旗降的最高硬度。黄色是证果色,鱼路在海中,应该是即将跃入龙门吧。
白晶石头要大胆收,将来都会感谢笔者。干净的白晶也是近年出现,以前没这么干净的。量过于稀少,消化个一二年,市场也没了吧。到时后知后觉的,才会问,有没这个石种呀,有的话也是花费颇多。
这件好的是干净,几无针点。好石配好工,好马配好鞍。它整体作圆圈状,世界大一统的意思。大一统中,弥佛现出,笑容可鞠。也是名艺作品,怕价拍不高,也当佚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