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人爱窗,陆游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不仅频繁使用“窗”这个意象,而且更精准地用到南北西东的窗。有心整体阅读了他的这些“窗诗”,整理一些在这里,希望可以找到一点规律。

一 陆游“南窗”诗

我在诗词名句网上看见这里收藏了陆游“南窗”诗9首。不想全部收藏,只选那些我读完以后触动美感的句子。

1、《南窗》

流落逢知少,疏慵迕俗多……

南窗好风月,聊复此婆娑。

2、《南窗》

褫带脱乌帻,一窗宽有余

3、《南窗》

暄妍一窗日,的皪数枝梅。

小鼎煎茶熟,幽人作梦回。

前三首直接用“南窗”命名诗歌,描写对象是“南窗”这个具体的物象,同时也有诗人南窗生活的具体内容。羁旅客路的诗人清高孤单中最幸运的就是还拥有一扇“南窗”,窗子虽小,然而窗前足够感受到美好风月暄妍暖阳,赏梅喝茶梦回故乡……

陆游的“南窗”已经脱离了陶渊明南窗的田园之“田”那一种外向舒展的气氛,更多了市镇气息的庭院“小资情调”。但是“南窗”始终都是古代知识分子精雕细刻的“自我”形象象征!后面的第4到第9首,也同样可以读到这些内容。

4、《南窗睡起》

起坐南窗成绝叹,玉楼乾鹊误归期

5、《南窗睡起》

风度帘旌红浪颭,窗明香岫碧云横

闲情赋罢凭谁寄?怅望壶天白玉京。

6、《日暮南窗纳凉》

8、《晨起南窗晴日可爱戏作一绝》

茅檐不似宫塼暖,日满南窗也可人

9《南窗擘黄柑独酌有感》

放翁潦倒鬓成丝,也把花前酒一卮

何限人间堪恨事,黄柑丹荔不同时。

图片

二 陆游的“北窗”诗

陆游的“北窗”诗很多,诗词名句网上收集了40多首。南北窗诗歌数量的不平衡里似乎也还是透露了陆游的诗人性格本性

我在前面的的几篇《守着窗儿》的探究里发现,“南窗”多是诗人表达摆脱官场宁当农夫的坚决态度,“北窗”却始终都是诗人放不下自己的官家身份,虽不满朝堂对自己的冷落但还是对功名有许多牵肠挂肚的情绪,多怀才不遇欲罢不能。他的北窗诗远多于南窗诗,可见,陆游的“北窗”人格还是远大于他的“南窗”人格的。

细读陆游40多首“北窗”诗,不敢说每一首都读到了陆游的那份丢不下的家国情怀官家身份,但大部分诗歌里都有这些味儿。

1北窗偶题

尔丛香百合,一架粉长春。
堪笑龟堂老,欢然不记贫。

……

晓晴林鹊喜,昼暖蜜蜂喧。

我老诗情尽,逢春亦一言。

《北窗偶题》写尽北窗外的春意盎然,然而要表反衬的却是自己的老迈。儒家对时光的感叹对自己老迈的叹息多是一份无力建功的惋惜,这是官家诗人常有心态。

2北窗

半世蝉嘶坐北窗,耄年依旧守残缸。
买书安得黄金百,觅句如求白璧双。
老气尚思吞梦泽,壮游曾是钓巴江
寒生事业秋毫尽,笔力终惭鼎可扛。

3北窗

云开见山雪,院静闻松风,

吏去曲肱卧,疑非尘世中。

4北窗

白首微官只自囚青灯明灭北窗幽
五更风雨梦千里,半世江湖身百忧。
壮志已孤金锁甲,倦游空揽黑貂裘。
灞亭夜猎犹堪乐,敢恨将军老不侯

5北窗

北窗无俗物,三伏有余凉。

玉麈消长日,风漪可一床。

盏分新作茗,炉拨欲残香。

却岸纱巾去,翛然野水傍。

6北窗

寒泉断藕素丝长,纹簟开瓜碧玉香。

午睡觉来桐影转,无人可共北窗凉。

7北窗

晏婴长不满五尺,淳于饮能至一石。

老无功名未足叹,滑稽玩世亦非昔。……

8北窗

破屋颓垣啸且歌,一窗随处寄婆娑。

阅人每叹同侪少,遇事方知去日多。……

9北窗

九陌黄尘早暮忙,幽人自爱北窗凉

清吟微变旧诗律,细字闲抄新酒方。……

10北窗

小雨霏霏旋作晴,北窗清润绿阴成。

却缘政拙文书少,卧听帘栊燕子声。

这里收藏的九首《北窗》,守着窗儿的诗人完全不同于守着南窗时候的诗人。这几首“北窗”,有太多的牢骚不满

比如第2首。一开始就来了一句“半世坐北窗”,人生一半过去了,诗人坐北窗,身份亮相,呆在官场,做了半辈子那种卑微冷落面北屈膝的小官吏,没干成啥大事,就是听了半辈子虫鸣。孟浩然写过一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首诗原本就是孟浩然的一首干谒诗,是他向当时丞相张九龄表达自己渴望步入仕途建功立业的想法的,其中最著名的那句雄心豪迈的诗句就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陆游在这首诗歌的转合处含蓄用典,心思也就明了了吧。

比如第4首,直接表达不满自己这一生官当得太小,“白首微官只自囚”到老一头白发还只是卑微的没有自由的小官一个。所以联想到汉代那个不走运一生“数奇(ji)”的李将军,还要蒙受灞亭门卫的羞辱……

再比如第7首。《史记》里的人物再次出场。“晏婴长不满五尺,淳于饮能至一石”,两个原本小人物,却因为生逢明君,凭借自己的口才特长,就可以建功立业流芳百世,诗人内心是多么羡慕他们的时代啊。

还有第8首第9首里诗人的孤单感,没有志同道合的同事也是他事业上的又一大败笔。到了第10首,就直接表达自己职场上破罐子破摔的心绪政绩不佳工作不多那就天天睡觉听鸟叫。

如此去解读陆游的这么几首《北窗》,我更加相信,唐宋时代南北窗是代表着不太一样的诗人处境和秉性人格的。

11、老学庵北窗杂书

茅斋遥夜养心君,静处工夫自策勋

正喜残香伴幽独,鸦鸣窗白又纷纷。

12 三月二十日儿辈出谒孤坐北窗

岁月不相贷,布谷忽已鸣

新夏亦自佳,北窗绿阴成。

读书老易倦,披衣绕阶行,

摩挲桄榔杖,与汝乐太平。

13、《暑中北窗昼卧有作》

14、《北窗梧叶坐间落四五有感》

15、北窗闲咏

阴阴绿树雨余香,半卷疏帘置一床

得禄仅偿赊酒券,思归新草乞祠章。…

16、北窗哦诗因赋

二十来年赋远游,一窗又复寄南州。

双鹅戏雨陂塘晓,乱叶飘风院落秋。…

17、北窗怀友

中年妄意慕轲雄,白首终希尺寸功

18、北窗睡起

违物离人不计年,万金难买北窗眠。

19、《初夏北窗》

水际柴荆昼不开,卧听微雨杂轻雷。

20题北窗

束担还山读旧书,断编终日见唐虞

21、北窗即事

北窗最与嬾相宜,世上纷纷了不知

从第11首到第21首,依然还是封建士大夫们那种官场人生不如意,一世辛苦无功名的感伤,满满都是陆游的“北窗”人格,我不再一一赘述。

然而,古代诗歌里除了有南北窗意象的区别以外,还有东西窗的不同。

我常常想当然!然而,在没有更多资料佐证之前,我也只能想当然

我们中国人建房坐北向南的风俗来看,古诗里的窗子意象出场历史上似乎应该是先有南北窗再出现东西窗的。在房屋建造还比较粗犷的早期,人们应该不会在屋子四面开凿多扇窗户的,有朝南朝北的窗子就已经是讲究的人家了。只有到了唐宋经济繁华之后,家园建筑日趋复杂,普通人家也可以有大大堂正房偏室之类的屋子,窗户的东西说法才会比较普遍

然而,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南北窗显然就是开在屋子南北墙上面南或面北的窗子的称谓,那么东西窗也只是开在东西墙上面西或者面北的窗子吗?

这个推断似乎不能完全肯定。会不会屋子中间一扇朝南门,左右各一扇朝南窗或者朝北窗,然后为区别它们,就称作东西窗呢?尤其是正堂屋左右再建偏房的那种家居对称建筑,东室西室各自开窗,这个情况会更普遍。所以,很有可能,东窗西窗只是代表东屋和西屋而已

忽然联想到我们现代人买房子的经验,一幢大楼里,东首房要远比西首房抢手。家里的三室一厅,东面的房间也常常是主卧,西面的多是偏房。原因无外乎两个方面。客观的,光线日照西风等地理原因;主观的,民俗里东高西贱的说法,自古以来我们都是认为东方有某种吉兆,紫气东来显升腾发达的气象,而西边比较不好,日薄西山走下坡路的迹象。以此推理,诗人们是不是也应该对东窗比西窗有更多的喜爱呢?

图片

三 陆游的“东窗”诗

读陆游的“东窗”诗之前,我先去翻找宋之前的东窗古诗。于是找到了魏晋南北朝的“东窗”。

东晋陶渊明 一首《停云》里有:有酒有酒,闲饮东窗

南北朝谢朓有《落日怅望》有:

昧旦多纷喧,日晏未遑舍。
落日余清阴,高枕东窗下。

“东窗”果然可以看作东屋,是个人生活隐私之地,用来喝酒睡觉自由畅快的。在唐代杜牧的诗句里也读到类似的表达:

醉后呈崔大夫

谢傅秋凉阅管弦,徒教贱子侍华筵。 
溪头正雨归不得,辜负东窗一觉眠

然后在唐诗里不少“东窗”诗。先读李白的:

《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

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
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

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
无由共攀折,引领望金扉

读读这首诗歌,李白的哈喇子流了一地吧,哈哈。东窗下坐着是美人!可见,这里的东窗依然有东屋的感觉,是一个家庭里深养闺秀的地方,可想象美人

李白的《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也有“东窗”的句子:

…… ……

乘兴但一行,且知我爱君。

君来几何时,仙台应有期。

东窗绿玉树,定长三五枝。

至今天坛人,当笑尔归迟。

这里的“东窗”也还是平时生活居住之东屋吧。只是李白的个性洒脱,阳光乐观,广交朋友,所以他窗外的景象也明媚而生机,富含友情

同样,唐代和尚齐己也读到一首东窗友情的:

闻思相送后,幽院闭苔钱。

使我吟还废,闻君病未痊。
听秋唯困坐,怕客但佯眠。

可惜东窗月,无寥过一年。

诗歌虽然写禅空寂寥,但是对着东窗看见一轮清月叹息“可惜”,可见“东窗”本该美好。诗人守在东窗,这里为何有可惜好月的叹息呢?原因在第一句,“相送后”的“闻思”。所以,一时读者就可以联想到,东窗里诗人和友人曾经的情谊温暖。

再读唐代 陆龟蒙的《自遣诗》,更确信,东窗实乃主人卧房的指代,只是这里的主人病困交加,心绪不宁,长夜难眠,卧等天明:

五年重别旧山村,树有交柯犊有孙。
更感卞峰颜色好,晓云才散便当门。
雪下孤村淅淅鸣,病魂无睡洒来清。
心摇只待东窗晓,长愧寒鸡第一声

到了宋代,大量的窗诗出场,当然大量的东窗诗也出场了。东窗意象沿用传统意味,也自然。读了一些东窗诗句,感觉和前面变化不大,摘录几句:

1北宋理学大家程颢的《秋日偶成》: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

2辛弃疾《闲饮东窗》……

一尊搔首东窗

3欧阳修《看花回·晓色初透东窗

4寇准《东窗》

徙倚东窗夜未明,悄然幽馆独凝情。
灯摇古壁秋虫怨,露下疏林宿鹤惊

这些诗歌的“东窗”意象都没有突破前人的表达,东窗里的人主要活动还是睡觉喝酒等天亮……但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东窗梅影上有寒雀往来》却不太一样:

梅花寒雀不须摹,日影描窗作画图。

寒雀解飞花解舞,君看此画古今无。

细细品读,还是哑然失笑,杨万里还是在写“东窗”里的隐私的闺房生活。这是天亮起床时分的小欣喜。东窗向阳,窗纸上映射了窗外梅花与鸟雀的影子精美绝伦,所以就要紧喊“君”来同看。这是多么美妙的儿女情长!杨万里的诗歌还是颇有不少情趣可以玩味的。

在前面这些东窗诗的阅读体验后再来读陆游的东窗诗,感觉就清朗许多。他的东窗诗太多,列举一二:

1东窗

才薄常为世俗轻,还山力不给躬耕。
即今赢得都无事,袖手东窗听雨声

2东窗

九折危途寸步艰,至今回首尚心寒。
元来自有安身处,茆屋三间似海宽

3东窗

腊近寒何薄,秋衣著尚宜。
年光祈雪见,节物卖灯知。
川日初沉後,楼钟欲动时。
东窗对儿子,相与细论诗

4东窗

寂寂东窗午梦残,更堪春雨作春寒。

蛮童未报煎茶熟,一卷南华枕上看

5东窗

俗事纷纷意不摅,兀如头垢念爬梳。

东窗且复焚香坐,闲看微云自卷舒

前面这5首《东窗》写尽了诗人东窗里的生活。睡觉做梦听雨看云读经焚香梳头教子……这就是普通人家平凡庸常的日子。在读到第2首“元来自有安身处,茆屋三间似海宽”句时我再一次肯定了先前的想法,东窗未必就一定是开在东墙上面向东的窗子,它一直就可以指代东屋。只是陆游的诗句还告诉我,茅屋三间在那个时代还是属于穷人水准的。

在读陆游后来几首东窗诗的时候,感觉他的东窗也不仅仅是他东屋子里的自由隐私的个人生活,更多是他的乡居写照

6《龟堂东窗戏弄笔墨偶得绝句》

老人孤寂似无家,午枕初回日已斜。

偶得风和身亦健,舍南舍北探梅花

7《龟堂东窗戏弄笔墨偶得绝句》

北庵睡起坐东厢,无事方知日月长。

天与诗人送诗本,一双黄蝶弄秋光

8《东窗遣兴

巾屦长闲客,帘栊薄暑天。……

悠然已日夕,却上采菱船

9、《东窗小酌

乌帽翩僊白苎凉,东窗随事具杯觞

流年不贷世人老,造物能容吾辈狂。……

图片

读了这么多“东窗”诗,读到的“东窗”意象都是轻松美好的,只是不知道为何后来人就怕了“东窗”。因为一个成语“东窗事发”。典故故事里记载,元朝刘一清的《钱塘遣事·东窗事发》如此叙述:

“秦桧欲杀岳飞,于东窗下谋。其妻王夫人曰:“擒虎易,放虎难。”其意遂决。后检游西湖,舟中得疾,见一人披发,厉声曰:“当误国害民,我已诉于天,得请于帝矣。检死。未几,子熹亦死。夫人思亡,设酿,方士伏章,见蠢荷铁枷,因问秦太师所在,熹曰:吾父见在酆都。方士如言而往,果见桧与万俟俱荷铁枷,备受诸苦。桧曰:可烦与夫人,东窗事发矣!”

想想也对啊,东窗一直就是夫妇私密住处,如此去理会秦桧杀岳飞的历史,原来无关皇帝和其他众臣,完全是出自秦桧卧室里的老婆啊。用“东窗事发”来解释杀害英雄的历史,匪夷所思了一点吧,哈哈而已。

图片

四陆游的“西窗”诗

在“西窗”主题古诗阅读过程里,首先发现一个现象,大量的“西窗”诗词出现在宋代。

先读几首以“西窗”命名的宋代诗歌:

1、[宋] 徐太玉《西窗》

十日书窗九日扃,春晴无处不闲行。

瓶花落尽无人管,留得残枝叶自生。

2、[宋] 王曼之《西窗》

西窗枕寒池,池边老松树。

渴猿下偷泉,见影忽惊去。

3、[宋] 陈藻《西窗晚眺》

两年无事坐窗间,数尽西边不老山

薄暮忽迷云与树,惊来乍见别峰峦。

这三首宋诗,都写“西窗”,但细细品读却发现各有各的凄凉感。第1首是西窗里的书房落寞凄凉;第2首是西窗外的院落空落寂寥;第3首是闲坐西窗的人无聊寂寞。

再读几首宋词里的“西窗”句:

1辛弃疾《鹧鸪天》:翦烛西窗夜未阑。酒豪诗兴两联系……

2晁补之《满江红》:月上西窗,书帏静、灯明又减。……

3仇远《如梦令》:听尽西窗风雨。又听东邻砧杵。犹自立危阑,阑外青山无语。何处。何处。一树乱鸦啼暮。

前两首词里的“西窗”意境特别宁静优美,想想原因应该就在给西窗配上烛月的光影,用窗给屋里人的活动披挂了 一层薄纱。但仔细品读就会发现,词里的主人都有那么一点的酒后寂寥和深夜难眠的愁绪这份愁绪在第3首仇远的小令里就表达得更直接,听尽“西窗”风雨声,可是风雨依旧声不断,可见揪心之状。秋风秋雨愁煞人,这是中国人的传统审美心理。一个“西窗”意象,立刻增添了诗意里的肃秋杀感,与后文“青山无语”“乱鸦啼暮”意境相得益彰。

由此就推想,宋代诗人用“西窗”意象的喜爱,不同于世俗对西窗的鄙薄态度。或许恰恰就是因为“西窗”的冷冽触感,为世俗所恶,才会变成诗人超凡脱俗的文学偏好,真正的文学从来就不喜媚俗甚至逆俗而行。 

在以上宋诗的阅读经验指导下找了几首陆游的西窗诗来读读,就发现,南宋陆游的“西窗”,意味更深长

1、《西窗睡起》

老便寂寂厌纷纷,借得禅房卧看云。

夜宴怕逢觥录事,秋山佣伴猎将军。…

2、《晦日西窗怀故山》

今朝休日仍无客茶罢西窗卧解衣

白发已侵残梦境,绿苔应满旧渔矶。

桃源鸡犬尘凡隔,杜曲桑麻梦想归。…

3、《西窗独酌》

却扫衡门岁月深,残骸况复病交侵。

平生所学为何事?後世有人知此心。……

4、《西窗》

西窗偏受夕阳明,好事能来慰此情。

看画客无寒具手,论书僧有折钗评。…

5、《净智西窗》

一窗新绿惬幽情,袖手哦诗取次成。

墙外蜜蜂来又去,可怜终日太忙生!

这5首诗歌里的“西窗”,我读到的是陆游的“西窗”里的闲适,更读到了陆游用“西窗”自比的心绪,尤其是前面三首。

古代诗人表现自己闲适的时候心理常常很复杂,忙里偷闲的庆幸,摆脱公务的洒脱,碌碌无为的调侃,怀才不遇的伤悲……这些情绪陆游的“西窗”里似乎都有 。所以,我以为“西窗”因为偏隅大屋的一角,往往有被冷落被轻视的待遇,所以“西窗”之闲,实乃闲人陆游自比而已

至于后两首的“西窗”,忽然明丽,“偏受夕阳明”“一窗新绿”这应该也是西窗闲人陆游一生落寞心绪里难得的瞬间安慰,然而,突然的领悟常常只可以慰藉一时。

图片

其实宋代之前,唐代李商隐的一首《夜雨寄北》是最早出名的“西窗”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因为这首诗歌写得画面细腻情感丰富,尤其是“西窗”句。李商隐诗句意境的美首先应该就是意象选用得巧妙,才唤起了读者的普遍共识与想象,相似情感和美感。这首诗歌李商隐用“西窗”就比“东窗”要意味深长了许多,原因就在于生活经验里的“西窗”有更多凄凉寒意。此诗是诗人羁旅途中遇雨难回,对着秋风秋雨的窗口写信给远方等候的女人,“共剪西窗烛”只是那一思念至极时刻的想象而已。正因为这是一对情侣秋意寒凉里的相思,所以,“西窗”的冷才更衬秋意的凉,“西窗”的暗才更反增烛火之暖。是否正是晚唐诗人李商隐奠定了“西窗”意象的秋意伤感,我以为可能性极大。

诗人的厉害就在他可以用最精美的词语准确表达了大众的心理审美人生体会。李商隐这里的西窗用得好,当然符合自然地理和人类心理的。

首先,比起“东窗”,“西窗”的暮色更重,多有暮年之荒感

其次,一天时间里,西窗天黑的迟,亮得也迟,给人时光缓缓行的感觉。这里使用“西窗”就更添一份诗人对相聚不易的珍惜之情

还有,“西窗”多遭遇秋季西风,用了这个意象打开了读者的感官想象,一时间秋风凛冽的触感和视听效果都在诗句里凸显。另外,这个西窗烛影也带来了可以想象的动态飘忽感,甚至也更容易表现“剪烛”人不忍灯灭看不清相思太久亲人的心绪。

陆游以唐宋诗人如此共识的“西窗”意象自比,冷峻又恬淡忧伤又自得,实在百味具杂。

或许不仅仅是南窗,每一扇窗户都是陆游都是古代士大夫们自我的写照。守着窗儿,就是守着自我。所以到了后来才有了“两耳不闻窗外事”,这是一种享受自我,维护自我不受破坏的一种表现吧,只是每一个封建士大夫的自我存在都要依靠“圣贤书”,所以还有下句“一心只读圣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