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说“先有双桥,后有乐余”,
双桥脆饼、双桥集市、双桥中学……
每一个说出来都能勾起一段本地人的回忆。
可见,“双桥”在乐余的发展中,
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今天就跟着小编的镜头,
重回这个“传奇村落”走一走,
找找旧时光里的往事吧。
双桥往事

1916年,从长江滩涂围垦形成乡村集镇之后,双桥镇经过发轫、扩张,鼎盛时期商贾云集、店铺林立。

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双桥镇逐渐萧条,后经行政区划调整,与原济生村、团结村合并组成新的双桥村。

驱车前往乐余,眼前的景色,将记忆一下拉回到儿时的农村生活。

午后四点,日头已没那么毒辣,几位戴着草帽的阿姨正“组队”劳作。

小狗正趴在屋前看家、大人在农田里干活,广场上也总有老人,一人一椅,一坐就是一个下午。这儿还是记忆中的乡村

寻找
双桥

双桥村作为乐余镇最大的传统农业村,道路两旁的农田,种满了一眼望不到头的庄稼,在大雨的洗刷下更显翠绿,生机勃勃地在一侧肆意生长着。

取代老房子的,是成片的农田和远处的高架桥。高铁轰鸣着高速通过,与眼前双桥的“慢”,仿佛是两个世界。

“双桥老街已经快没有啦。”

夏鹤林今年83岁,在这儿生活了大半辈子,他16岁那年开始学做剃头匠,一干就是60多年。

夏师傅的理发店,开在沿街第一家铺子。没有客人的时候他就在店门口坐着和老伴闲聊。

普通的小店、普通的位置,偶尔有村民过来理发,还是老价格、老手艺,用心招待。

找夏师傅问完路,继续往村子深处走去,寻找这条记忆中的双桥老街。路越开越窄,路旁的农作物,将原本就小的道路占了小半。

 双桥老街 

沿路问过去,终于找到了这条被写进书里的双桥老街

老街长150余米,虽然繁华不在,但街上的生活还在继续。新房子和旧房子挨在一起,时不时有行人走过,偶尔有汽车的鸣笛声。

双桥老街最华彩的一页是在建成初期至抗日战争之前。

彼时,街上有杂货店、茶食店、肉铺、药店、粮行、布店、花行等30余家店铺。解放以后,出现了合作商店、双桥供销社、棉花收购站及个体摊贩数家。

现在街上有一家“百货商店”据说就是供销社旧址,里面的柜台、货架还保持着原样,连屋顶上的木梁都是以前的老架子。

村里在几个商铺增设了读报点,架子上摆放了不少报纸和杂志供附近的居民取来阅读。

双桥老街上,除了一些日用商品店,基本只剩下理发店。成金华的理发店就是其中之一。

走进店内,随处可见的都是充满年代感的物件。

小店还在用一根水管冲洗头发;市面上不常见的老式吹风机仍可以使用;椅子是“超级战损版”的老古董。即便如此,来小店理发的客人们常常还要排队。

理发店
双桥老街

理发店的隔壁还是理发店。

常有已经搬走的居民,每每空闲时还会回来理发、焗油。TA们说,认定了一家,就不想再换了。

老街中段,有一家没有门牌的脆饼店。

小店从70多年前传承至今,一辈又一辈,延续着做脆饼的手艺。“酒香不怕巷子深”,如今来买脆饼的人依然接连不断。这一味,成了许多人记忆里的乡愁,也是改不了的习惯。

早年双桥村有几家茶食店,是从南通迁徙而来的,老虎脚爪、鸡蛋糕、广东饼等糕点、糖果,都是方圆几十里人家喜欢的零嘴。

1990年5月双桥中学全体教师合影

双桥中学已经寻不到了,旧址变成了一片农田。

但是从这儿走出去的莘莘学子,也不负母校所寄望,越来越多地成长为行业翘楚、社会栋梁。

 双桥,上新! 

老街之外,双桥村在不断发展。

除了在各个商铺设置报刊阅读区之外,村里还开设了积分超市

洗洁精、卫生纸、玉米油……“超市”里摆满了各式各样实用的商品,走近一看,每件商品的标签上标的是兑换所需要的积分。

今年6月,双桥村正式施行村民积分自治,这家“超市”是用村民进行社会治理所积累的积分当做货币,兑换各类生活物资。

离开双桥时,

河道一旁的农村老屋里,

一缕炊烟正慢慢升腾……

你对双桥有特殊的记忆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遇见张家港公众号 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