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每到深秋时节都会去苏州西部名胜天平山赏枫。挑一天高云淡、秋风送爽的日子,与二三文友相约,阳光向我们微笑,一路谈笑着往天平山前进。

       天平山虽说是山,从名字上听来,还以为是“与天齐平”呢,其实只是一座221米的小山。在崇山峻岭的地区,这根本不算山,但是在苏州西部众多的山中算是较高的一座了,在江南平原的小山中也可以傲视群雄了。

唐代诗人刘禹锡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这首诗不是为天平山所写,但读起来倒像是为苏州天平山所作。

这座山本是一座荒山、恶山,石尖横向刺出,势如万箭穿心。曾几何时,附近的老百姓渐渐搬走了,远离了天平山。

北宋庆历年间,仁宗赵祯赐山给在安邦靖边中立下功勋的范仲淹为家山,哪知范仲淹偏偏选中了天平山,并作为范氏祖茔所在,把高祖范隋的遗骨殖于山麓。深受范仲淹德政之惠的吴中百姓闻知此事,纷纷祷告上天,祈求保佑。传闻当范坟建成之际,天气突变,雷电大作,风雨骤起,一夕之间,满山的顽石集体起立,如同上朝时各位列臣手中的“笏”,朝天直立,只见“一峰复一峰,峰峰作笏立”,“万笏朝天”。百姓都说这是因为上天知道范仲淹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所以点化这块绝地变成宝地。因此,天平山在苏州民间被称为“范坟山”。

到了明朝万历年间,范仲淹十七世孙范允临高中进士,累迁福建参议,未至任而归。他筑室天平山,流连词文,常与好友遨游于山水之间。他为“范坟山”亲手种植了380棵红枫,取名“红枫园”。这不仅是对他个人情感的一种表达,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具体实践。

经过数百年的风霜洗礼,当年的小树苗已经长成参天大树。受树龄、地势、光照、水分等影响,枫叶渐成青、黄、橙、红、紫五色,绚烂缤纷,素有“五彩枫”之誉,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那一片片如火焰般的枫叶,仿佛是在向世人诉说着范允临的心愿和他的那份执着追求。站在红枫园中央,四周被高大的枫树环绕,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微风吹过,枫叶沙沙作响,犹如低语中的历史回声。徜徉其间,人们不仅能感受到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丽景色,更能体会到那种深沉的文化底蕴。

纵观范仲淹一生,他用63年的生命历程,在布衣为名士,处州县为能吏,戍边疆为良将,居庙堂为贤相,立文坛为大家,文能治理盛世,武能平镇山河。且其廉洁家风、思想道德、政治见地、军事才能、教育贡献、文学成就,无不为世人折服,为后世景仰。

范仲淹在历史舞台上光辉业绩,源于“划粥断齑”刻苦读书。他要让平民百姓子女都能通过读书成为治国人才。他在苏州创办了府学,开了苏州的学风,为苏州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读书使苏州走出了一批批的英才,苏州的文化底蕴慢慢地积累,变得深厚起来。

天平山以“红枫、奇石、清泉”著称。怀着对范仲淹的敬仰,学习他“先忧后乐”的精神风范,爬天平山观看红叶,早已成为苏州百姓秋游的重头戏。

“霜叶红于二月花”,金秋天平山层林尽染,漫山红叶如霞似锦,堪称苏州秋天最为壮美的自然景观。刘禹锡有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天之所以比春天更美,或许就美在寂寥秋风中这烈烈红叶吧!

“登山则情满于山”,到天平山感受那份来自千年之前的心灵涤荡吧!这里不只是一处风光优美的旅游景点,更是一处让人回望历史、反思自我、寻找生命真谛的净土。

原创:顾苏

方志苏州公众号 24.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