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针尾雨燕是一种大型偏黑色雨燕,平均体长约20厘米,如果对照体长比例,翼展估计超过50厘米了。其背部褐色并具银白色马鞍状斑,与其他针尾雨燕的区别在于喉部白色,这是它得名“白喉”的原因。所谓“针尾”,乃是由于其尾部具锐利针状羽毛。有研究认为,在有一定深度要求的巨大树洞中繁殖的白喉针尾雨燕在树洞中攀爬时,针状尾羽可能像啄木鸟尾羽那样起到支撑身体的作用。
Image
Image
白喉针尾雨燕迁徙的指名亚种夏天在东亚高纬度地区繁殖,冬天在澳大利亚东部和新几内亚岛越冬,白天几乎一直在空中飞行。它们飞行的最高速度据称可达170千米/每小时,但由于没有公布测量依据,有人对此一直存疑。近年来,日本学者米川洋等人对在北海道十胜地区繁殖的白喉针尾雨燕进行了研究,发现它时速最高可达135千米。虽然比170千米的时速低了不少,但白喉针尾雨燕无疑仍属于水平飞行速度的王者梯队。
我们都知道游隼在俯冲追逐猎物时可以爆发惊人的速度,但那是俯冲速度,垂直飞行靠地心引力加上翅膀煽动来加速,其最高时速与水平飞行速度无法相提并论。
白喉针尾雨燕的身体呈流线型,翅膀结构紧凑且强健、为后掠翼型,适合高速飞行。近距离拍摄它们的过程并不容易,且多数时候拍到的是腹侧版。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如果站在山顶,而且它们正在空中绕飞,则有机会拍摄到背飞版。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而拍摄到带背景的身影,则是难上加难。
Image
Image

白喉针尾雨燕在空中自由翱翔,飞行迅捷,时而直上云霄时而又俯冲而下,它们为什么停不下来呢?原来,它们的生活补给都是在空中完成的——白喉针尾雨燕是纯粹的食虫鸟类,在空中完成捕食飞行中的昆虫。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白喉针尾雨燕空中捕食飞虫场景

这些不停歇的生命,每年的飞行距离相当惊人。2020年,日本研究人员将光敏定位仪(geolocator)用背带固定在25只白喉针尾雨燕身上,并于次年成功回收了其中5只的数据,首次得到了该物种在北海道繁殖的种群完整的迁徙路线图。研究发现它们春迁和秋迁的路线并不同,一年光是迁徙距离总和就能达到40000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一圈的距离。

每次拍摄它们时,看到它们快速、从容、又不失优雅地在空中飞过,而近距离从头顶掠过时又听见它们翅膀撕裂空气的斯斯声,心中不免感慨。但创造它的没有设定我也是如此,就不必过度神往了。

最后放一段日本研究人员拍摄相关视频,考虑到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上油管,就直接把视频转贴于此,感兴趣的可自行上油管按水印搜索。

参考资料:https://zhuanlan.zhihu.com/p/476413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