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课
1、瑀。读作yǔ。《说文解字》中释作:“瑀”石之似玉者。从玉禹聲。显然,这是个形声字,禹只提供这个字的声音,如上所说,禹字到本字时再做解说。瑀是“石之似玉者”,也有一说是“石之次玉者”,细思考,差别并不太大,总之是次于玉的美石。这种石头是古代“杂佩”类的配件,比如《诗经.郑风.有女同车》中说:“将翱将翔,佩玉琼琚”《毛传》解释说:“佩有琚瑀,所以纳闲。”即非正式场合或者有玉佩之间间杂的美石佩件的一种。它的小篆字形如图:
(瑀的小篆字形)
(玉的由好刀次等级:1、白玉 玉常指代和田玉,白玉是和田玉中 珍贵的种类。其色泽柔和,表面润滑,有羊脂白、梨花白、象牙白等细分类,其中羊脂白品质 优。2、青白玉 青白玉的颜色介于白玉与青玉之间,颜色比较清淡雅致,清代时,它常制成器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使用。3、青玉 青玉是和田玉中 大的组成部分,也是和田玉中硬度 大的种类,其颜色从淡青色到深青色不等,可分为虾子青、杨柳青等色彩。4、碧玉 碧玉凝重清新,雅致大方,整体呈绿色至暗绿色,表面偶有斑点,可分为菠菜绿、阳绿、浅绿等种类,品质优良的碧玉常制成首饰,例如碧玉簪。5、黄玉 黄玉是淡黄、甘黄至黄闪绿色的和田玉,其颜色清淡的居多,颜色浓烈的罕见,可细分为蜜蜡黄、秋葵黄、鸡蛋黄、米色黄等种类。6、墨玉 墨玉呈浅灰色至深黑色,颜色常分布不匀,整体漆黑的墨玉被称为聚墨,黑色呈片状、棉絮状,在玉质中偶有分布的被称为散墨,白底带有黑点分布的被称为点墨。市面上的墨玉饰品,多为聚墨制成。7、糖玉 糖玉是呈血红色、红糖色、褐红色等的和田玉,偶有白色分布,是由白玉或青玉受浸染而成,常被雕刻成饰品。8、花玉 花玉是具有多种颜色,且色彩分布得当、构成一定形态的和田玉,其常见种类有虎皮玉、花斑玉等,外表十分奇特。)
花玉–最次的玉
2、玤。读作bàng。《说文解字》释作:“石之次玉者。以爲系璧。从玉丰聲,讀若《詩》曰:瓜瓞菶菶。一曰若蛤蚌”这个似乎有点奇怪,因为它既不读“丰声”的fēng,也没有读“菶菶”的běng,而是读了“蛤蚌”的蚌的bàng声,原因是古音与现在的读音有差别,或者是许慎那个年代,这个字是多音字。而“丰”本来是树木茂盛的样子,通常也用来作为两个国家或封地的边界,或许古时也有bàng的发音。字义上,玤就是次于玉的石头。段玉裁注里说:“系璧,盖为小璧系带间,悬左右佩物也。”也就是说,这是比较好看的石头,做也小璧(中间有孔)的样子,固定在腰带上,用以悬挂左右的佩戴物。
它的大概作用类似于现在固定在腰带上的钥匙扣一样,只是用以悬挂的是其他装饰佩件,不是钥匙。玤还有一个意思是指玉色的珠。它的小篆字形如图:
(玤的小篆字形)
3、玪。读作jiān或qián。《说文解字》释作:“玪<上勒下玉>,石之次玉者。从玉今聲。”与玲不同,右边是一个今天的今,而不是命令的令,因此取跟“今”相关的两个古代读音。读jiān时就是次于玉的美石。读qián时是一种玉石的名字。这个字跟下一个字所表达的物件具体用途如何待考。它的小篆字形如图:
(玪的小篆字形)
4、<上勒下玉>(GBK字库无此字,打不出来,就是上面一个勒,下面一个玉)。读作lè。《说文解字》中这个字跟上一个字的解释有关联:“玪<上勒下玉>,石之次玉者。从玉勒聲。”读音没有古今差异问题,就是读lè。意思就是次于玉的美石。用途待考,《说文解字》没有提供,如果联想勒的字形,或者大致可以知道它的作用。勒字待解本字时详说,这里只简单说勒的象形是以手用力张革的形状,比如勒马的马笼头,那么,这两个字所指的器物大概是用以防止勒手的玉件,或者是用以约束和限制绳带滑脱的小的石制器件。<上勒下玉>的小篆字形如图:
(<上勒下玉>的小篆字形)
5、琚。读作jū。《说文解字》释作:“瓊琚。从玉居聲。《詩》曰:’報之以瓊琚。’”这又是一个形声字,居是它的读音,玉是它的形部,琚的本义是佩玉的一种,系在珩和璜之间。
珩璜两字前面已经解说过了,有兴趣可以回看前文,了解位置之后基本就理解了它的用途了。联合《诗经》里的话,对方给个木瓜,回报以瓊琚,瓊琚的价值明显高于木瓜,只是为了表达”永以为好“的感情。
至少,这个佩玉是随身携带的,是随时可以解下来或直接送人的。它的小篆写法如图:
(琚的小篆写法)
6、璓。读作xiù。《说文解字》释作:“石之次玉者。从玉莠聲。”显然,又是形声字,莠是它的读音。但莠实际上读yǒu。其实它是琇的异体字,所以读xiù,是秀的发音。意思是次于玉的美石。
(莠)
莠,其实就是狗尾草,(详细解释到莠本字时再解)狗尾草生在小米或者小麦丛中,禾苗非常相像,但显然,狗尾草是不能结出小米或小麦的。狗尾草是田间一种重要的杂草,因此,如果这个字引申字形来理解,应当是外形像玉,但不是玉的石头,因此解释为石之次玉者。它的小篆字形如图:
(璓的小篆字形)
但如果是以“琇”字的秀来解,这个字显然又是“漂亮优秀”的玉,跟许慎的说法有冲突,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优美到极致的石头其实就是玉,从这个意义上来解,玉和石本质差别不大,这又是琇的一种意思。从两种字形来解释都说得通。
27课
1、玖。读作jiǔ。《说文解字》释作:“石之次玉黑色者。从玉久聲。《詩》曰:“貽我佩玖。”讀若芑。或曰若人句脊之句。”这个给的资料还算不少,形声字,“玖”,就是比玉稍次的黑色美石。
《诗经.王风.丘中有麻》有这样的句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如果仅以这个意义来联想,“玖”之所以用“久”作为声旁,还有取“长久”的意项的缘故,把佩石给对方作为爱情的信物,以石或玉的坚贞纯洁牢固,表示两人的爱情的永恒。
(武则天)
当然,玖,还是数字“九”的大写。这个起源于唐武则天,《六书故.数》里称:“今维财用出内之薄书,用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阡陌,以防奸易。”清顾炎武在《金石文字记》卷三里说:“凡数字作壹、贰、叄、肆、捌、玖等字,皆武后所改。”也就是说,现代会计所用的数字大写,就是我们在支票上所用的数字大写,都起源于武则天,而玖本义并不是九,而是黑色的次于玉的石头。玖的小篆写法如图:
(玖的小篆字形)
2、yí。这个字读yí。因为现在GBK字库里没有这个字,只能描述一下,<左边一个王,右边一个>,合起来还读yí。《说文解字》释作:“石之似玉者。”又一个“石之似玉者”,这样解释的字还有很多,这只是开了个头。,也读yí,它的金文字形如图:
(的字形)
王筠在在《说文释例》里说“应当是如上图右边的字形,是左之圆者,腮也,右之突者,颊旁高起者”啥意思呢,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腮梆子,一种解释是酒窝。
那么<左边一个王,右边一个>这个字大致就可以理解出来了,它不仅是像玉一样的石头,还是一个石头中部有窝或者凸起的美石。它的小篆字形如图:
(<左边一个王,右边一个>的小篆字形)
3、珢。读作yín或kèn。《说文解字》的解释是:“石之似玉者。”对,又一个“石之似玉者。”还是像玉的石头,那么,这又是什么样的石头呢?《说文》没给其他线索,我们能做的,就是从字形找,艮,是八卦之一,象征山。也引申为坚硬、坚固,因此,珢读yín的候,基本意思是像玉一样的美石;读kèn的时候就是艮的本义联想出来的,即有隆起痕迹的玉。两个读音,意思相近,但却不同,一个是像玉一样光滑的石头,一个是中部有隆起的玉。珢的小篆字形如图:
(珢的小篆字形)
4、。读作yì。《说文解字》释作:“石之似玉者。”这样的解释太熟悉了,以后还会碰到,显然,这又是一个形声字,曳,是这个字的声部,我们试图找出意义上的关联,但曳字的本义是拖、牵引,引申为穿着;困顿或者飘摇,似乎又扯不上关系,我们只好把曳只作为的声部,只提供了读音,而yì与ye的区别,只是古今读音上的差异。意义上的关联目前待考。的小篆字形如图:
(的小篆字形)
5、璅。读作zǎo或者suǒ。《说文解字》释作:“石之似玉者。从玉巢聲”又是形声字,又是石之次玉者,巢是读音,巢的本义就是树木上边有一个窝,窝里有些小的生命,我们联想,它的第一个读音zǎo,巢除了提供了读音之外,应当是这是一种有小的斑点,但很漂亮,近似于玉的石头,意义跟“琐”有类似。
古人也应当是这个想法,因为这个字的第二个读音suǒ,通的就是“琐”。汉代张衡的《东京赋》里有:“薄狩于敖,既璅璅焉。”它的小篆字形如图:
(璅的小篆字形)
6、璡。读作jīn。《说文解字》释作:“石之似玉者。从玉進聲,讀若津。”还是石之似玉者,还是形声字,读音就是声部的進的读音。進的意思本义就是一只鸟(隹)向前行走(辶),古人发现鸟无论是走路还是飞翔,只会往前而不会往后退(古人可能还没有发现蜂鸟),因此创造了進字,相关的意思有前进、进取、先进等。
(蜂鸟)
说起这个璡字,古文献里有个经典的出处来自于《九章算术.盈不足》“今有共买璡,人出半,盈四;人出少半,不足三。问人数,璡价各几何?”这是个盈亏算术题,大意是现有若干人共买琎,每人出0.5元,多4元,每人出三分之一元,少3元。问:人数和璡的物价分别是多少?答案大家可以演算,这里不作深入讨论,我们能得到的线索就是这是一种石头,过去也参与买卖。至于是什么特征的石头,没有更多的资料,也只能待考。它的小篆字形如图:
(璡的小篆)
玉部的汉字中,还有大量古人为“似玉的石头”造的字,后面陆续会说到,学习这些同义汉字相当枯燥,并且以后这种情况也会不止一次碰到。(可惜看不出它们的差别)
28课
“细注虫鱼笺尔雅,广收草木续离骚。”
1、<左王右朁>(GBK字库无此字)。读作zēn。《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石之似玉者。从玉,朁声。显然,朁部至少提供了声音,但如果深入了解朁字,它也并不读zēn声,zēn是一个相近的发声,《说文》中解释朁是:“曾也。”就是一个副词,表示出乎意料,或者说是一个发语词,《诗经.大雅》里有“憯不畏明”,但似乎又不是同一个字,是通“惨”。朁还有一个意义是通“僭”,本义是虚假的意思,或许在这个字里,也取的是这个意义,大致是这种石头太像玉了,但终归是假的,所以在玉旁配了一个“朁”。它的小篆字形如图:
(<左王右朁>的小篆写法)
2、璁。读作cōng。《说文解字》的解释依然是“石之似玉者。从玉悤聲,讀若蔥。”没办法,这又是一种象玉的石头罢了,至于何以起了这个璁的名字,我们没有别的线索,只能看看“悤”的意思,悤,《说文》的解释“多遽悤悤也。”它的金文字形如图:
(悤的金文字形)
往简单了理解就是心跳加速叫做悤。那么,似乎我们可以约略找到点线索,所谓的璁,大概是非常象玉的石头,但是石头中心有一些杂质或者裂痕,或者是空心的石头。后来璁也引申用于表达玉石的明丽,如璁珑,或者玉石发出的声音,如璁琤。璁的小篆字形如图:
(璁的小篆字形)
3、<左王右號>(GBK字库无此字)读作hào。《说文解字》释作“石之似玉者,从玉,號声。读作镐。”线索也不多,只提供了读音和简单的解释,就是一种似玉的石头。分析字旁的“號”,號是呼叫或者高声叫的意思,那么这个字似乎就是能发出大声的石头(自然风吹或人嘴吹),这显有“硬解”的嫌疑,但没办法,似乎找不到更好的解释了。<左王右號>这个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左王右號>字的小篆写法)
4、<左王右舝>,读作xiá。《说文解字》的解释依然是“石之似玉者。从玉舝声。”舝是什么意思呢?《说文》的解释是“車軸耑鍵也”就是指穿在车轴两端孔内使车轮不脱落的键。通“辖”,就是如图串红绳那个部分:
(舝的形状)
因此,我们推断这个字的本义除了像玉一样的石头外,应当还有类似舝的形状的石头的意思。但没有细细考证,只是从字形上做的简单推论。它的小篆字形如图:
(<左王右舝>的小篆写法)
5、这个字GBK字库里没有,描述起来又麻烦,索性上图,这个字读作wàn。就是这个字:
(wàn字的宋体字写法)
《说文解字》的解说仍然是“石之似玉者。”字形上,左上一个目,右上一个“爪”(“又”字多出来两点,本是个象形字,就是“爪子”的象形,因此是“爪”的本字,《说文》解作:“手足甲也。”)这个字有两个读音,其中一个念wò,一个眼睛一个手组成一个字,啥意思呢,就是挖眼睛的意思,《说文》的解释是“捾目也。”《史记》、《吴世家》里均有记载“子胥以手抉目”这样的故事,大意是这样的,春秋末期,伍子胥忠心进谏吴王不让其联越,吴王不听,反予斥责,伍员以死报国,临死誓愿死后将他的眼睛挖出,挂在东门上以看吴国被越国消灭。后遂用“伍胥抉目、胥门抉目、悬门抉目、抉眼、伍员冤”等表示以身殉国、忠心不死,或指忠贤横遭残害。这里的wò就是用手把眼睛挖出来的意思。
这个字的另一个读音读作nài,表示“目恶”的意思,大致就是现在所说“红眼病”。
思考两个字义,深入假设,这个不常见的字“石之似玉者”,如果一定要给个详细的解释,大概就是一种略略泛红类似红眼病时的眼球一样的似玉的石头。它的小篆字形如图:
(wàn的小篆写法)
6、。读作xiè。《说文解字》给的解释依然是“石之似玉者,从玉,燮声”是什么样的一种似玉的石头,没有给更多的线索,仍然只能从字形上找。右边的燮,也读作xiè,是和谐,调和的意思,它的金文如图:
(燮的金文字形)
燮的本义是指一个人手持两把火在烹饪食物(加工到熟透,称大熟),两把火需要调和,因此又引申出调和、和谐、和平的意思。再往深处理解,一般情况下,燮是指北方和平的意思,比如,张衡的《东京赋》里称:“北燮丁令,南谐越裳”,再比如《清史稿.乐志六》里称:“东渐西被,北燮南谐。”读到这里,熟悉电视剧《琅琊榜》的一定会想起林殊的父亲林燮,林燮是赤焰军主帅,晋阳长公主之夫,主角林殊(梅长苏)之父,林燮少年时曾游历江湖化名梅石楠,与琅琊阁主大战三天三夜,曾经搭救了还是医女的静妃。作者海晏为什么给他起了这样一个名字呢?当我们明白他的在剧中的职责主要是保证北境平安之后,这个名字就显得十分合理了,甚至,他的部队为什么叫“赤焰军”也找到了根据,他叫“燮”啊。甚至梅石楠的石楠也值得理解一下,石楠树另外有一个名字,叫“让木”,所有的枝叶都是向上努力生长,也就是枝叶直上,互相之间并无妨碍,就像互相谦让一样,谁也不排挤谁,谁也不针对谁。用这样的名字来给林帅命名,暗喻是十分明显的,他是不会造反的,只能是梁帝是小心眼。
那么,加了玉旁的应当是一个类似熟食一样的石头,因为十分温润,又像玉。它的小篆字形如图:
(的小篆字形)
29课
1、玽。读作gǒu。《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石之次玉者。从玉句聲,讀若苟。”给了意义,也给了读音。但意义给得简单,石之似玉者,在《说文》里有几十个字是这个意思。那“玽”有什么特殊之处呢?能给点线索的就是右边的“句”,我们来看句的甲骨文和金文:
(句的甲骨文和金文)
最初的句,其实就是蔓生植物互相纠结的形状,就是“勾连”的意思,后来,“句”当“句子”的“句”时,又造出了“勾”为其本字,也就是说,“句”它最初的意思就是“弯曲”的意思。那么,我们就知道玽的意思了,它其实就是弯曲的、像玉的石头。玽的小篆字形如图:
(玽的小篆字形)
2、琂。读作yán。《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石之似玉者。从玉言聲。”给了简单的意义,给了读音,我们还是从右边的“言”出发,找找更丰富的意义。“言”在先秦时期与“音”相同,字形在西周楚王领钟的铭文中才开始有所区别。因此,琂的意思应当是能发出音乐节拍的(古时侯,人们经常用石头作为乐器使用,因此有“吉金乐石”一说)、像玉的石头。琂的小篆字形如图:
(琂的小篆字形)
3、璶。读作jìn。《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石之似玉者。从玉盡聲。”同样是给了读音和简单的字义。盡,是什么意思呢?《说文解字》解释:“器中空也。”就是中空的器皿。那么“璶”或者我们就可以多知道一点意义,它不尽是像玉的石头,而且中部是空的。就是空心石,像玉。它的小篆字形如图:
(璶的小篆字形)
4、琟。读作wéi或者yù。《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石之似玉者。从玉隹聲,讀若維。”给了读音和简单的字义隹是形旁,应当是有意义在内,读音就是维的读音。“隹”的意思是什么呢?我们前面的系列的文章已经配图做过说明,《说文解字》指的就是一种短尾巴的鸟的象形。这里再放一下字形:
(隹的甲骨文和金文)
我们看,其实它跟正常鸟形状的区别不在尾巴长短,而在于有没有翅膀。不管如何吧,隹的意思应当是鸟的象形,那么琟的本义就应当是一种像鸟一样形状的石头、它有着像玉一样的品质。它的小篆字形如图:
(琟的小篆字形)
5、瑦。读作wǔ。《说文解字》给的解释依然是老样子:“石之似玉者。从玉烏聲。”线索也不多,我们仔细思索烏的含义,从字形找线索:烏,《说文解字》说:“孝鸟也。象形。孔子曰:烏亏呼也。取其助气,故以为呜呼”,也就是说,烏是象形字,我们来看字形:
(烏的金文)
烏的形状就是一只乌鸦的象形,看字形,是鸟,但是头上长的有“H”形的“刚毛”。为什么称乌鸦是孝鸟呢?人们观察乌鸦,发现,乌鸦雏鸟时需要成年乌鸦喂养一个多月才能独立生活,而乌鸦有反哺的特性。所谓反哺,就是老鸟岁数大了,身体不行了,小鸟会喂老鸟,就像当初老鸟喂它一样。人类看到乌鸦的这种特性,赞美它们的孝心,称之为”孝鸟“。孔子又应为烏为语气助词,就是我们后来说的“呜呼”。后来又因中国的乌鸦大多是黑色的原因,又引申烏为“黑色”。
由此大致可以猜想,“瑦”是象玉一样的石头,形状像小鸟一样,颜色是黑色的。甚至我们也可以猜想,上面说的琟,象小鸟,但肯定不是黑色的。瑦的小篆字形如图:
(瑦的小篆字形)
6、瑂。读作méi。《说文解字》释作:“石之似玉者。从玉眉聲,讀若眉。”跟上面一样,只给了石之似玉这样简单的字义,读音是“眉”的读音。那么,眉字是什么意思呢?《说文解字》给的解释就是“目上毛也。从目,象眉之形。”我们来看字形:
金文
(眉的字形演变)
很简单,就是画出眉毛的形状,后面那个复杂的写法多用于“眉寿”二字同用的时候,眉之所以和寿字合用,原因是长寿者多长眉,就像民间的老寿星的画形象,都是长眉毛的老头。祝贺别人“眉寿”,实际就是“长寿”,也是古人信奉“天命”,认为“ 死生由命,富贵在天。”所以“眉寿”也是“满寿”、“全寿”、“美寿”的意思。
(民间的寿星工艺品)
既然眉就是眉毛的样子。顺着这个思路下去,“瑂”的意思也大致是像眉毛一样弯曲的石头、品质像玉。它的小篆字形如图:
(瑂的小篆字形)
30课
1、璒。读作dēng。《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石之似玉者。从玉登聲。”又是“石之似玉者”,线索少得可怜,如果要真正了解这个字,又需要了解“登”的意思,看字形:
(登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
登的字形是双手捧着装祭品的礼器“豆”登阶而上之形,其中的双足,表示向上进献之意,因此“登”的本义是向上进献的祭名,在古代,收获的第一茬稻谷要先敬献给神明和祖先,后来形成一种文化,即尊长者尝新,敬老尝新。比如在《红楼梦》里,刘姥姥就将第一茬收获的瓜菜敬献给贾府。登后来也引申为上升、登高的意思。登字里面有个豆字,它是什么意思呢?豆其实是古代盛装黍稷的陶器,到了周代演化为盛肉浆一类食物的食器,为木制、高脚、圆口,
当然,也有其他材料的《尔雅.释器》里称:“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可见,登其实就是豆的一种。由此我们猜想,所谓的璒,可能是像祭器“豆”一样的石头,品质近似玉。如果按照《说文》登的意思,则璒,又有可能是阶梯状的石头,品质近似玉。璒的小篆字形如图:
(璒的小篆字形)
2、㺨。读作sī。《说文解字》释作:“石之似玉者。从玉厶聲。讀與私同。”所以发音没有问题,就是与私相同的读音,意义也只是给了简单的“石之似玉者”没有更多的信息,要了解,就需要了解厶的意思。厶是什么意思呢?在古玺里我们经常见到这个字,但字形并不统一,如图:
(古玺印中的厶)
为什么字形会不统一呢,原来,这个字来源于周朝的井田制度,井田制度把田地划分为九亩,中间一亩为公亩,周围八亩为私田。《诗经.小雅》里说:“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意思是说,上天所恩赐的雨水,不仅降在公家的田地上,也落在我的私田上。但是这个私田又不是一家所有,所以归至某一家的私田形状就是不统一的,因此,私字最早也就形状不一,因为每一家私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厶是私的本字,只是后来因为私主要是指私家的禾苗(庄稼),于是添加了禾部,成了现在的私字。如果仅从古玺的字形来考量,《说文解字》中对厶的解释是不正确的,它认为:“私,禾也。”那么“公”的意思呢,其实背私者为公,不是私人的就是公共的。依照这个意义的思路下来,㺨很可能是像私田的形状一样的石头,品质接近玉。它的小篆字形如图:
(㺨的小篆字形)
3、玗。读作yú。因为古字于与亏常常相通,所以,玗也写作㺮。《说文解字》释作:“石之似玉者。从玉于聲。”又一个“石之似玉者,于是它的读音,但我们考察“于”,或者还能发现更多的线索。先看字形:
(于的甲骨文和金文)
于的最初字形就是竽的本字,字形像手持乐器竽的形状,只是后来才发展为虚词,省形作于。现在所说的繁体的“於”,是“于”的假借字,在秦以后才开始使用。因此在治印时,於与于并不通用,特别是作姓于的印时,绝不可写作於。而于的本义跟竽相关,竽就是一种乐器,形状如图:
(竽的外形)
对,就是滥竽充数里南郭先生不会吹的那个竽。它是簧管乐器,形似笙而较大,管数亦较多,战国至汉代曾广泛流传。原三十六管,后减至二十三管,也正因为管数多,因此吹奏起来比传统的笛和箫发音要丰富得多,竽在汉朝乐队里是主要乐器,也是其他乐器的标准定音乐器。显然,它是件高端乐器。由此我们推断,玗,很可能是外形象竽,吹奏可以发声,品质像玉的石头。它的小篆字形如图:
(玗的小篆字形)
4、<左王右殳>。读作mò。这个字GBK字库里没有,所以打不出来。《说文解字》释作:“玉属。从玉,殳声。读若没”就是玉的一种。这次简单了些。殳其实是兵器的一种,它的甲骨文字形象手持一种长柄勾头似的器具,可以取物,可以打击乐器,后成为兵器。本义:一种用竹或木制成的,起撞击或前导作用的古代兵器。其字形演变和实物图形如图:
(殳的字形和实物)
那么,<左王右殳>这个字,应当是跟殳形状相似的玉。它的小篆字形如图:
(<左王右殳>的小篆字形)
5、瑎。读作xié。《说文解字》释作:“黑石似玉者。从玉皆聲,讀若諧。”谐是它的读音,它的意义是黑色的像玉的石头。这次给的信息足够多,还有一说瑎就是黑色的玉,比如徐珂的《清稗类钞.鉴赏类》里说:“玉有九色……黑如墨光曰瑎”。它的小篆写法如图:
(瑎的小篆字形)
6、碧。读作bì。这是个常用字,现在还经常用,所以易理解。《说文解字》释作:“石之靑美者。从玉石,白聲。”段玉裁《说文注》给的注解是:“从玉,石者,似玉之石也。碧色青白,故从白。”意思很真白,就是青绿色的玉石。另外,碧也单指青绿色这种颜色。比如,碧霄,碧竹等,李白说的那个“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碧也是颜色这个意义。它的小篆字形如图:
(碧的小篆字形)
要注意的是,碧字在《说文解字》里归玉部,但在新的部首检字法,不管是201部还是211部首检字法中,碧字归入“石”部,如果在相应的字典里查找这个字,应当去“石”部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