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皇帝不务正业,那么国家就有灭亡的风险,宋徽宗就是典型的例子,北宋虽然不是亡于他在位期间,但首要责任人还得是他。元代宰相脱脱评价他“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而“诸事”之中,赵佶最“能”的是艺术。

宋哲宗驾崩时无子,端王赵佶在太后与权臣的力推下登基。对于他来说,这个皇位就像是捡到的。因此,即使成了“九五之尊”,他也没改爱好,相反还倾举国之力发展书画园林。在身边宠臣、宦官簇拥下,宋徽宗志得意满,风光无限。

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宋徽宗40整寿,他已经君临天下22年了。为了让他过好这个生日,朝中大臣精心安排宫廷宴会,各种珍宝古玩作为贺礼进献宫廷。赵佶心情极为舒畅,志得意满,于是狂饮数十杯。

就在此时,他书兴大发,让人拿来纸笔,挥毫泼墨,如“神仙附体”,须臾之间便完成了一部“千古奇作”,它就是《草书千字文》。等到第二天酒醒,徽宗自己都非常惊讶,一边赞叹一边遗憾再也写不出来了。

当代书法家沙孟海评价此作:纵横飘逸,狂放丝毫不逊怀素;悲喜遣送,较张癫更胜一筹”。这部《草书千字文》是宋徽宗唯一传世的大草作品,还是辽宁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此作有三大珍贵之处:其一,材料名贵。写在长达10米的描金云龙纹纸上,全卷无接缝,内嵌金丝,这一工艺如今已经失传了。整个中国也仅留下来三件这一材质的作品。其二,笔法丰富,全卷一千余字,用笔自然畅快,无丝毫雷同。其三,递藏有序,其上有历代藏家印章与跋文,更为原作增色不少。

宋徽宗草书取法于王羲之、怀素,又将瘦金笔法融入其中,细看此作,尖锋入纸,衄挫调锋,笔速迅捷灵活。笔画牵丝引带、一气呵成,转折处绞转使意,线条极具韧性与张力。结字奇宕险绝,因字赋形,字字大小不一,笔笔毫不雷同。

《草书千字文》用笔以圆代方,欹正交杂,大小错落,提按有度,用墨浓淡变化明显,字与字之间流畅贯通,收笔凌厉干脆,尤其是捺画,如柳叶一般。章法上下致密,左右宽疏,有虚有实,动静结合。其笔法之精、媒材之贵、气韵之雅,市场估值超百亿,是名副其实的“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