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希特勒在接到罗马尼亚国王米哈伊“反水”的情报后,大为恼火,连续发布命令,要把国王等人抓起来。

希特勒还要寻找驻布加勒斯特的外交特务和军人们。这伙废物对突发事态根本没有防备。而被他们蔑视的罗马尼亚人,这一次的效率却相当高。当老安点人被捕后,布加勒斯特的罗军守备队就接到命令:切断德国机关与部队的联系,禁止军队移动。到午夜时分,这些命令被付诸实施。德国使馆的对外通信被切断了,而使馆电台竟然远在郊区,根本不能指望。运气的是,还有一条军用通信线路可用,保证空军代表格斯滕贝格与空军参谋长克赖佩取得了联系。格斯滕贝格依然很乐观,杀气腾腾地建议把他过去鼓吹的那套付诸实施:从普洛耶什蒂派出高炮师夺取布加勒斯特,还要出动“斯图卡”轰炸。这倒是很对希特勒的胃口。

苏德战争(111)希特勒企图夺取布加勒斯特.德第六集团军第二次覆灭

希特勒

在一片慌乱狂乱中,希特勒匆匆地制定着应对计划:首先,要活捉“叛徒”。于是采纳上述建议,以第五高炮师进攻罗马尼亚首都。驻南斯拉夫的F集团军群也要派一个机动集群参加这次行动。海军上将布林克曼则受命夺取黑海的康斯坦察港。另外,还要组织一个亲德的罗马尼亚“政府”。豢养多年的流亡政客霍里亚·西马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

当然,最关键的是确保输油管和铁路线。大概在8月24日清晨,相关指示下达给了弗里斯纳。但镇压“叛乱”的实际指挥者却是希特勒本人。

此时,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的空气里充满了火药味。德国大使馆与其他机构都被团团包围起来。城内大概有7000名罗军和50个武装工人小组,另有大量罗军正向这里开来。这天,戏剧性事件层出不穷地发生着。首先是那位格斯滕贝格,他哄骗罗马尼亚人说可以设法阻止德国镇压部队,以此为条件,离开了布加勒斯特。但在逃到普洛耶什蒂后,这条变色龙就暴露了本性,致电希特勒(3点30分),吹嘘说是“突围”出来的,现在正和党卫军旅队长霍夫迈尔一道待命出击。和叫嚣用高射炮打平布加勒斯特的格斯滕贝格相比,留在首都的人(大使汉森)却悲观到了极点。他们在一小时后发来消息,说此次政变得到了罗马尼亚全民和全军的支持,德国无论在军事和政治上都无法赢得成功。在军队崩溃,盟友背叛,腹背受敌的大势之下,顺着罗马尼亚人给的梯子全身而退,或许是唯一理智的选择。

苏德战争(111)希特勒企图夺取布加勒斯特.德第六集团军第二次覆灭

但希特勒可不听这套,没有了石油,他的战争机器就要瘫痪,让一个“叛徒”得逞,就会有更多“叛徒”冒出来。为了汽油和面子,他无论如何也要孤注一掷!上午6时30分,希特勒发出命令:向罗马尼亚首都进军。在格斯滕贝格的带领下,6000名德军开始行动,随即遭到了激烈抵抗。拖了大约5小时,约两千人抵达首都北郊,夺取了电台。但取得更大进展的指望却落空了。早有防备的罗军已在道路上布雷,还开来了不少坦克和大炮。格斯滕贝格现在才算明白:单靠一伙高炮手对付不了罗军。在城内,愤怒的罗马尼亚人上午10时半向德国空军占领的建筑物开火。

布加勒斯特城下的失利令希特勒大为恼火,决心使出“杀手锏”。下午,根据他的命令,德军第四航空队开始轰炸皇宫和政府建筑。参与行动的有第4轰炸航空联队第一大队和第二攻击联队第一大队,共计出动了150架次。罗马尼亚空军迅速回击,操纵着德国提供的Bf-109星升空拦截,击落了两架fw -190和2架he-111。

德罗两军大打出手,两国间的最后一层薄纸被彻底捅破。以此为契机,8月25日,罗马尼亚政府向德国正式宣战。同一天,罗外交官在土耳其向苏联驻当地大使递交了一份政府声明。宣称将依靠全国各种力量彻底清除罗境内的德国人。

苏德战争(111)希特勒企图夺取布加勒斯特.德第六集团军第二次覆灭

第二天,8月26日,罗马尼亚空军再次出击,拦截运送援兵的德国机群。宣称击落八架德国军机。在地面,分散各地的德军分队、机场、仓库、医院,都受到威胁或围困。陆续有零星交火发生。此时,对罗马尼亚“叛徒”恨之入骨的不仅仅是希特勒,也包括驻罗德军官兵。据说一些受困部队拒绝向罗军投降,宁可等着当俄国人的俘虏。

希特勒还是不肯放弃布加勒斯特,他嫌格斯滕贝格不中用,又派来了镇压高手斯塔赫尔将军(此人曾在华沙等地大显身手)。但形势依然没有朝有利于德国的方向发展。在这场罗马尼亚首都争夺战中,还出现了一个有趣的小插曲:8月26日,美国的230 架B-24出现在布加勒斯特上空,他们是应米哈伊国王的请求前来帮助罗马尼亚人的。但由于 糟糕的协调,美国人竟然把炸弹扔到了罗军第4伞兵营的阵地上。尽管如此,形势还是对罗马尼亚人更有利一些。汇聚在首都的罗军兵力正变得越来越强大。至8月28日,已拥有39000人,另有“爱国武装”2000余人。希特勒夺取布加勒斯特的企图告吹。

苏德战争(111)希特勒企图夺取布加勒斯特.德第六集团军第二次覆灭

德军第六集团军的第二次覆灭

罗马尼亚的反叛,将弗里斯纳和他的南乌克兰集团军群置于腹背受敌的境地。当然,这个说法也不是特别恰当。毕竟,弗里斯纳的大部分兵力已经被装进了苏军的口袋,虽然包围圈还不怎么严密,特别是在列奥沃。但弗里斯纳手头除了前述133辆战车和几个损失惨重的阻击兵团,就只有第八集团军左翼在 喀尔巴阡山的保护下还算完整,却也承受着当面苏军的压力,无法供机动调用。总之,弗里斯纳没办法拯救被包围的弟兄们。

苏德战争(111)希特勒企图夺取布加勒斯特.德第六集团军第二次覆灭

8月24日这天,乘着罗马尼亚停战,红军继续扩大战果。跟随撤退德军的步伐,突击第5集团军占领了基什尼奥夫。这里将作为“苏维埃摩尔达维亚”的首都。同一天,被困在黑海附近的罗第3集团军停止了大规模抵抗。后来罗马尼亚代表告诉俄国人说,在8月24凌晨4时,前线罗军就接到了停止与苏军作战并“反对”德国的命令。但此后苏罗之间仍然有战斗发生。小部分原因在于,某些罗军分队和德国人混在一起,没有接到停战命令。而主要原因却是,罗马尼亚将军们依然想把部队撤走。据说还下达了命令,如果有人要解除罗军的武装,就要加以反抗。可苏联人却不肯放跑他们,因为斯大林担心罗军会依托新防线阻止红军进入罗内陆,冲突不可避免。但罗军毕竟刚刚吃了大败仗,无力对苏军进行顽强抵抗。最终,约有11万罗军被强行扣押了下来,解除了武装。在罗军第三集团军覆灭的同一地区,根据德国最新官方战史,处于孤军地位的德军第9步兵师也于当日被歼灭。被俘者超过13000人。至此,弗里斯纳战线的右翼不复存在。

被包围的德军主力集群(第6集团军与第4军)却没那么快完蛋。直到现在,某些被围部队对自己的处境还浑然不知。真正折磨他们的是空袭、疲劳和炎热,加上没有食品补给(只能吃地里的玉米),搭载在农用马车上的伤员更是处境悲惨。德军也逐渐意识到,原本指望用以撤退的渡口已经靠不住了。就在24日,就在渡口之一的胡希,德军第79步兵师的后方师部和后勤部队被苏军坦克击溃。从此,这个师再也得不到弹药补给了。

苏德战争(111)希特勒企图夺取布加勒斯特.德第六集团军第二次覆灭

攻占胡希渡口的苏军主要属于第18坦克军。该军当天继续南下,扑向另一个渡口——列奥沃。该渡口此前已遭到第4近卫机械化军自东面的攻击,但还没有完全封闭。因为德国人将几个阻击兵团:第13装甲师、第10装甲步兵师和第153野训师,都一股脑地堵在这里。但他们发现将被两个苏联装甲军团夹击时,依然选择了逃之夭夭。在红军坦克部队后面,来自第52、37集团军的步兵也涌到了胡希——列奥沃渡口之间,堵死了德军的退路。

渡口靠不住了,德军主力集群唯一的出路只剩下西面的咯尔巴阡山。但苏联红军也向这里伸出了装甲利剑,斩断了一个又一个通道:此前的8月23日,苏军骑兵机械化集群(第23坦克军和第5近卫骑兵军)攻占了罗曼。第23坦克军随后加速南进,一面以第三坦克旅对撤退德军大开杀戒,一面派出第135坦克旅,闪电般的夺取了一座完好的铁路桥,冲入交通枢纽巴克乌。24日,红军占领巴克乌。

苏德战争(111)希特勒企图夺取布加勒斯特.德第六集团军第二次覆灭

由于几个德军阻击兵团的残部逃离了战场,弗里斯纳更加无计可施,只能放任被围部队“自己努力突围。”他甚至禁止包围圈外的皮科回去指挥自己的部下。因为第六集团军历史上已经有了一位被俘司令保卢斯,不需要再增一位了。至于几十万官兵的死活,弗里斯纳已经基本放弃了。他和皮科感兴趣的,是带着司令部飞快地向西逃跑。被抛在脑后的被围部队很快和他们失去了无线电联系,真的只能听天由命了。

此时,斯大林作出了重要的决断。在德军主力被围和罗马尼亚“反正”同时发生的形势下,是把主力留下围歼德军?还是向罗马尼亚的深远后方发展?最终,斯大林决心侧重于后者。在他看来,夺取一个国家要比歼灭几十万大军更为重要。更何况他既不相信罗马尼亚的密谋集团,更不相信他的西方“朋友”们。如果动作稍慢,密谋集团显然会投入美英的怀抱,同时对苏联人关闭通向巴尔干的大门。为了阻止这一切发生,斯大林迅速作出了决断,这也是一项极其准确的重要决断。

苏军兵力分配:留下34个师用于围歼德军,其余50多个师,包括马利诺夫斯基的第27、53集团军以及坦克第六集团军(稍后还要加上第18坦克军)。托尔布欣麾下的第46集团军,继续向罗马尼亚内陆发展。另外,为了封锁和逼向喀尔巴阡山,马利诺夫斯基右翼的第7近卫集团军也将在前述骑兵机械化集群配合下,转向西面。

苏德战争(111)希特勒企图夺取布加勒斯特.德第六集团军第二次覆灭

除此之外,还做出了一项很奇怪的安排,如前所述,托尔布欣属下的第5突击集团军与马利诺夫斯基的第4近卫集团军相邻。自战略开始以来,第5突击集团军一直推进缓慢。第4近卫集团军倒是比较顺利。或许是过于“顺利”,他们进入了原定由托尔布欣负责的战区。对这类“触犯地盘”的事情,苏军将领们一贯很敏感,托尔布欣也不例外。于是他向斯大林提出建议,让马利诺夫斯基把“坏了规矩”的第4近卫集团军撤过普鲁特河,沿西岸布防。

我们知道,在东线两侧,双方每支部队都是互相抓对盯着,因此不能轻易挪窝。即使要改变作战分界线,一般也是把这支部队连同防区一起划给友邻。托尔布欣的建议,等于是把友军从大段阵地上赶走。

苏德战争(111)希特勒企图夺取布加勒斯特.德第六集团军第二次覆灭

这不仅会造成战线空虚,还会因为变更部署而带来混乱。尤其是在围歼战役的紧要关头,这样做更是犯了兵家大忌。当然,第4近卫集团军要放弃的阵地位于北面,德国人无法从这里南逃,但却完全可能由此冲向西面,逃入喀尔巴阡山。荒唐的是,斯大林居然批准了这个建议。对此唯一的解释是:斯大林对他用于封锁喀尔巴阡山的部队(第7近卫集团军和骑兵机械化集群),非常自信。

被困德军方面,虽然他们被弗里斯纳抛弃了,但20多万大军也不能坐以待毙。25日这天,第44、52、30军军长会集到第30军军部,拟定了一个突围计划。这伙人当然不知道托尔布欣为他们在西北面“开了”一条通道,所以还是决心向南冲击以进抵列奥沃地区(他们也不知道列奥沃已经失守)。具体方法是:把剩下的大炮和弹药集中起来,一口气打光炮弹,然后毁掉大炮,全体以潮水般的密集队形杀开一条血路。

行动很快开始了,德国人把全部炮弹都倾泻向红军第37集团军阵地。但苏联人的反应比想象的还快,迅速组织起反击炮火和轰炸,给予德军炮兵阵地、兵力集中点和前进道路,以毁灭性打击。德国人已经没有了退路,只能硬着头皮冲了出去,随后就被迎面喷射过来的“火海”所吞噬。冲锋中的官兵前排成片地倒下。但包围圈的铁门依然没有向他们敞开。德军第30军却被猛烈的阻击火力消灭在前进的道路上。

26日,为了堵死德军的逃生之路,托尔布欣将最后的预备队第73步兵师投入了第37集团军的拦截防线。但在这天上午,德国人还是冲开了一条狭窄的通道,数万人蜂拥而入,顶着枪林弹雨朝普鲁特河狂奔而去。

幸存者们终于到达了河沿,纷纷跳入水中游向“西岸”。可当他们上岸后发现,这只是河心,一个长六公里且遍布沼泽的小岛。于是众人又一次入水。这次总算看见了真正的对岸,但等待他们的只有苏联人的机枪。两万德军进退无路,只好拥挤到小岛上。苏军随后派来打着白旗的军使,要他们立刻投降。但德军已经乱成一团,甚至没人能够组织投降。苏军不愿等待,于是无数炮弹、“喀秋莎”、迫击炮弹飞向小岛。下午四点,苏军看见岛上的德军正冲入河中,开始是一小群,后来是数百人,很快增加到数千。他们的血把普鲁特河染成了红色。

当德军第六集团军主力试图突围之际,德军第4军也在25日采取了行动。军长米特把他目前管的五个师都集中在胡希以北,目标是冲过胡希,打开向南的通道。他为此也摆出一副“破釜沉舟”的架势,下令打死马匹烧毁马车,可下面人员并没有执行。因为光是第79师就有600伤员,离开马车将寸步难行。突围受到堵塞的道路和沼泽阻碍,米特的突围也告吹了。

后来的苏联官方战史宣称,普鲁特河以东的被围德军于8月27日被歼灭。

终于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喧嚣疯狂和绝望的血战恶斗后,战场逐渐平静了下来,只留下了无数德军尸体横布四面八方。精疲力竭的存活者排成的俘虏队伍从旁边经过。根据最新的德国官方战史,德国第六集团军被围,集群于1944年9月5日全军覆没。其主要葬身地带位于普鲁特河两岸(西岸主要是列乌舍内渡口地带)。

这是第六集团军的第二次被歼灭。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被歼灭。之后希特勒重新恢复第六集团军的番号,并重新组建起第6集团军。到如今的再次被苏军歼灭。

苏德战争(111)希特勒企图夺取布加勒斯特.德第六集团军第二次覆灭

这次战役,德军有16个德国师被全歼,7个德国师被击溃。德军具体的伤亡和被俘数字,几乎无法搞清。苏联宣布的围歼战果为:俘虏106000 0人,击毙15万人。另一说法是:德军共有12.5万人战死,15万人被俘,合计27.5万人。

罗军在“反水前”的最后几天里,同样被打得头破血流。其8月19~24日的战斗损失达到了77177人(8305人死亡,24989人受伤,43883人失踪)。24日停战后,另有11万罗马尼亚军队被苏联人扣押了下来。

苏军取得了大胜,但表现却绝非无懈可击。他们却犯下了低级错误。如第7机械化军被堵塞在路上。还有在托尔布欣要求下进行的那次荒唐的部署变更。但这些错误都没有成为德国人的机会。

未完待续,本篇532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