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苏军向罗马尼亚内陆推进,目标:布加勒斯特。
尽管南乌克兰集团军群丧失了大半兵力,希特勒却依然对其寄予厚望。8月26日。“元首”发出命令,要求在多瑙河口——加拉茨——福克沙尼——喀尔巴阡山建立新防线。也就是说。他还指望能保住罗马尼亚内陆。看到这样的命令,弗里斯纳真是哭笑不得。他现在仅剩三个完整野战师外加7个师的残部,再加上匈罗边境的29个匈牙利营。要面对的敌人却是苏军的50个师,外加几十万翻了脸的罗马尼亚人,自己根本就不是对手。在这种情势下,唯一的选择只有尽快把残兵败将都撤到匈牙利。即使要做到这一点,也需要大量的援军。
苏联人给弗里斯纳留下的时间和空间都不多了。此时,马里诺夫斯基的乌克兰第二方面军正向罗马尼亚内陆高速冲来。他要夺取两个重要目标:普洛耶什蒂的油田,还有就是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担当前锋的第六坦克集团军开足马力一路狂奔,至8月25日,已疾近170~180公里。前进速度达每昼夜40~45公里。为了获得这样的高速,苏联人也付出了血的代价。在与德军装甲后卫的一次激战中,第五近卫坦克军长阿列克谢耶夫阵亡。不过这次进军也有一个令苏联人很开心的地方:在石油之国罗马尼亚,燃料唾手可得。第六坦克集团军整个战役期间消耗了1800吨油料,缴获量却达到了1288吨。
红军的推进又快又顺,8月26日,第六坦克集团军占领了福克沙尼。第二天就兵逼布泽乌。此地是通向普洛耶什蒂和布加勒斯特的最后屏障。德军也是意识到这一点,在此组织起拼死抵抗,激战持续了一天。苏军到8月28日占领布泽乌。战果为打死德军1500人,俘虏1200人。马里诺夫斯基的庞大军团兵分两路,左翼:第53集团军由第5机械化军、第18坦克军配合,开向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右翼:第5近卫坦克军与第27集团军一道冲向普洛耶什蒂。
8月29日,苏军第5近卫坦克军在罗第18步兵师配合下攻打普洛耶什蒂。先头第6近卫摩托化步兵旅,冲破了德军的防御。苏军第27集团军的第三近卫空降师也投入战斗。8月30日晨,普洛耶什蒂落入苏军之手。第二天,向北突围的德军第5高射炮师被歼灭。师长库德尔纳少将沦为俘虏。普洛耶什蒂的陷落后来被德国将军蒂佩尔斯基尔希称为“最沉重的打击”。因为在丢失了罗马尼亚油田,合成燃料的产量又急剧下降的情况下,希特勒将只能依靠少量的储备和匈牙利油田来艰难维持庞大的战争机器。
当马利诺夫斯基攻城掠地之际,托尔布欣也沿着黑海沿岸一路扫荡而来,切断了当地德军向西撤退的道路。在他的攻击轴线上,布满了德罗海军的海上或江湖基地。困在这些港口里的德国舰艇部分被击沉。更多的则被德国人自己凿沉。
但一个名叫齐布的德国海军少将(黑海海军船厂负责人)却不甘心坐以待毙。为了将大量德军、伤员、日耳曼难民和船厂工人转移到安全地带,他于8月25日把大约200艘小型舰艇,集结在多瑙河上的布勒伊拉(加拉茨以南),开始了冒险之旅:强行穿越敌对的罗马尼亚内陆航道。一路上,对企图阻挠者,齐布要么恐吓一番,要么就干一仗。特别是在8月26日,齐布船队与罗军展开了一次长达两小时的激战,最后以损失20艘小船和350人的代价冲破了封锁。但他们的艰难之旅并没有终结,因为苏军陆军的推进速度比他们要快得多,天上还有苏军飞机袭来……。苏联海军却未能阻止齐布的行动,因为要排除水雷(包括西方布下的水雷),苏联多瑙河区舰队要晚几天才出发。他们沿途和依然效忠德国的部分罗军交火,击沉了两艘浅水重炮舰和一艘掉队的德国船。在加拉茨,苏军又受到了德军炮兵的阻挡,被耽搁了一些时间,直到8月28日才占领布勒伊拉(齐布已经离开了三天)。此前一天,5艘罗马尼亚浅水重炮舰和其他一些船只向多瑙河区舰队投降。8月29日,苏联陆军第57集团军在登陆兵和空降兵的配合下。夺取了罗马尼亚主要海军基地康斯坦察。9月10日,失去基地的三艘德国潜艇在土耳其海域自爆。德国海军在黑海的活动至此宣告终结。
当苏军一路凶猛追击的同时,他们的对手——弗里斯纳也在加紧撤退。8月29日夜,德国陆军总部为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划了一条比较现实的新防线:北接北乌克兰集团军群,控制住喀尔巴阡山和特兰西瓦尼亚阿尔卑斯山,然后向南延伸到铁门(罗南边境附近的多瑙河峡谷地带),与驻守南斯拉夫的F集团军群连接。考虑到弗里斯纳已经囊空如洗(重新拼凑的第六集团军只有20个营),还给他调来了一些援军,包括匈牙利第二集团军(四个师),以及从希腊抽调的一些部队(他们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赶到)。不管怎么说。根据这道新命令,弗里斯纳终于可以抛开罗马尼亚内陆,一头向西撤退就可以了。
同一天,斯大林也向前线下达了新任务。他现在不太关心阻挠弗里斯纳残部,因为眼前有更大的目标——通过罗马尼亚这扇“敞开的大门”闯入巴尔干:马利诺夫斯基的主力正冲向油田和罗马尼亚首都,然后要推进到塞维林以南的多瑙河,这也就是南斯拉夫边境附近(铁门峡谷)。
托尔布欣也要继续南下,于9月5~6日前进抵达罗马尼亚与保加利亚的边境。对于德军正在撤入的东喀尔巴阡山,仅派出马利诺夫斯基的右翼(第40集团军和第7近卫集团军)。
弗里斯纳利用这个机会尽力抢救他的残兵败将,虽然完整的战斗兵团只剩三个,但凑上各种散兵游勇和后勤部队等等,可能还有一些内陆部队,总人数依然有20万之多。在空军第15高炮师的掩护下,长长的车队沿着单行车道缓慢的行驶着。陆续进入山口,但不是所有部队都这么幸运。
当苏军汹涌南下之际,有一部分德军被切断了退路,只好向南逃向保加利亚。他们中的一股于9月1~2日被截断在布加勒斯特以东的克勒拉希(罗保边境附近)。近6000德军沦为俘虏,包括18个上校和100多个其他军官。9月6日,苏军第六坦克集团军的一个摩托车团冲到了南斯拉夫边境。苏联人还控制了这里的多瑙河段(铁门),挡住了上面提到的齐布船队。德军试图通过陆上进攻救出齐布,但未能奏效。齐布只能解散船队,并沉掉几乎所有船只(除了12艘被罗军缴获)。但他的目的基本达到了。至9月2日,大部分人员(包括2600名伤员)已逃入德军战区。同时有大约16000人在保加利亚港口登陆然后西撤。
在罗马尼亚的土地上,苏联人一路狂追,德国人一路狂逃。身为地主的罗马尼亚政府却无能为力。他们曾向托尔布欣提出请求,希望把首都和罗马尼亚西部划在战区之外。苏联人当然不会理睬这种与虎谋皮的建议,苏联人要以武力说话。
8月31日10时,苏军浩浩荡荡的开入布加勒斯特。部队包括:第53集团军、第5机械化军、第18坦克军。所谓的罗马尼亚第一志愿师也在其中。为了震慑罗马尼亚人,斯大林还下令,当地面部队通过城市时,要派出大量飞机从空中掠过。苏联人来了,留在这里的德国人当然要倒霉了。虽然红军野战部队很快通过城市,继续追击而去,但随后跟进的“特殊机关”却展开了大逮捕。最初,罗马尼亚内务大臣拒绝交出德国军事代表团的军官,因为他担心留在德国的罗军军官和外交人员会遭到报复。但苏联人很快迫使他们让步。结果,德国将军们,包括格斯滕贝格和汉森,再加上刚到罗马尼亚才4天的“镇压高手”斯塔赫尔,都成了苏联人的俘虏。医院里的德军士兵也在抓捕之列。德国外交人员和平民,包括困在使馆的600多人,此时面临着绝境。
9月1日,德国大使馆得到通知,要他们出来。绝望的大使基林格尔开枪自杀。德国的盟友匈牙利使馆虽然挂上了瑞典人的牌子,但也没能逃掉。8月24日到9月2日,在罗马尼亚内陆,共有53159名德国人被抓(包括14名将军和1124名军官),另有5000人被打死。首都罗军据说伤亡了1400人。证明双方曾爆发相当激烈的战斗。除了德国军人和工作人员外,罗马尼亚境内的日耳曼族裔也处境不妙。过去希特勒曾利用他们向罗政府施加内部压力,还组建了一支4万人的日耳曼准军事武装。红军到来前,他们中的一部分跟随德军逃离,约6万人到了奥地利。没来得及逃走的人也被大量押往苏联,其人数不少于几万。
弗里斯纳本人倒是逃脱了被抓获的命运。9月初,在匈牙利第2集团军掩护下,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占据了新防线,展开了5个军(德军第17、57装甲军、72军、匈第2、9军)。
但苏军也跟了过来。同样在9月初,在罗第1、4集团军配合下,苏联第二乌克兰方面军主力转向北面和西北面,向着德军的新防线压了过来。艰苦的山地战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10月25日,苏罗联军才最终将德军从罗马尼亚境内完全驱逐了出去。长达七个月的东线罗马尼亚战事至此宣告结束。
与此同时,以苏联第二乌克兰方面军(含罗第1、4集团军)和第四乌克兰方面军部分兵力为一方,以德国南方集团军群(9月24日由南乌克兰集团军群改称,仍回归南方集团团军群番号。10月底兵力包括德第6(残部)、8集团军,匈第1、2、3集团军)为另一方,拉开了匈牙利争夺战的序幕。
苏联方面在短短的时间,8月20日至9月3日的对罗马尼亚夏季战役中,他们消灭了22个德国师(包括被围的18个师)。苏联新闻局公布的具体战果如下:俘虏208600人(含25名将军)击毁战车490辆,火炮1500名,飞机298架,汽车15000辆。缴获火炮2000多名,坦克强击火炮340辆,汽车约18000辆,飞机40架。
斯大林对此次大捷颇为满意,除了按照惯例颁发大量勋章和外,更是给两位方面军司令员特别的奖赏。9月10日,马利诺夫斯基首先获得了苏联元帅称号。两天后,9月12日托尔布欣也获得元帅这一殊荣。
苏联红军在快速横扫数十万德军的同时,自身付出的代价却相当轻微。从8月20日到29日,一共损失了67130人。其中死亡或失踪者只有13197人,同时损失了75辆坦克自行火炮和108门火炮和迫击炮,以及111架作战飞机。苏联红军轻微的伤亡和损耗,说明德军的有效抵抗在战役开始后不久就趋于瓦解,他们既没有足够的坦克飞机(特别是没有性能超群的重型坦克),火炮也被大量丢弃在撤退途中,弹药更是无法补充,最后只能以数百数千人规模的集团冲锋来一求生路。但却暴露在可怕的炮火打击和空袭之下,最后非死即俘。拥有大炮飞机且弹药充足的俄国人所要付出的成本自然要低得多。
对于苏联在罗马尼亚的所作所为,西方基本认同。早在5月份,英国人就同意斯大林将罗马尼亚纳入苏联势力范围。美国人晚了一个月,也于六月份认账,现在,已被各大国私下认定了“归属”的罗马尼亚处于苏联的军事占领之下,其政治未来当然也得听俄国人的。
面对出卖了安东奈斯库的国王陛下(也是他最后批准了对安的死刑判决)。苏联人也作出了安排。还在罗马尼亚战役尾声,红军总参谋部的安东诺夫和什捷缅科等人就主张,对将来必然和苏联为敌的罗国王,应采取“果断措施”。斯大林抽着烟斗悠闲地听取了他们的报告,然后捻着胡子教导了一番他的高参们:如果现在触动国王,将会刺激罗马尼亚的民族情绪和西方盟国。等到未来,罗共自然会解决掉国王问题。总之,老斯不想重蹈十月革命后枪杀沙皇全家的覆辙。而苏联军人们也发现,国王只是个喜欢玩乐的“花花公子”,热衷的是打猎和驾驶斯大林送给他的“波-2”飞机。两年后。斯大林的预言实现了,罗共迫使国王下台,并把他赶出国去。8月政变中充当了重要角色的玛尼乌也没有好日子可过。他的国家农民党将遭到解散。他本人则被作为“英国间谍”送上了法庭。
罗马尼亚。因为该国已经是斯大林的囊中之物,摆在眼前的当务之急,是在打开了巴尔干的大门之后,如何通过战争继续在这个地区扩大利益。
致读者:罗马尼亚战事已叙述完毕。后续写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覆灭。
本篇447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