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曼斯坦因第聂伯河防线的瓦解

在克里沃伊罗格地区,乌克兰第二方面军科涅夫所部。在面对的德军 得到增强的第一装甲集团军,在新任司令胡贝装甲兵上将指挥下,自11月20日起,连续挫败了乌克兰第二,三方面军向克里沃伊罗格和基洛夫格勒的进攻。

鉴于德军实力增强,科涅夫意识到基洛夫格勒和克里沃伊罗格一时拿不下来,决心从更北面德军第8集团军防区寻找战机。由于该集团军将大量兵力调往基辅方向,实力已大为削弱。11月23日。科涅夫向斯大林报告,将夺取切尔卡瑟外围以南等地,把当面德军全部赶出第聂伯河。

苏德战争(88)第聂伯河防线的瓦解·切尔卡瑟战役·卡涅夫突出部

在基洛夫格勒地域,科涅夫继续进行局部攻势。12月6日,苏第5近卫集团军攻占了亚历山大里亚。12月9日,又在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协同下,占领基洛夫格勒以北的兹纳缅卡。

科涅夫遥远的北翼,其第52集团军渡过第聂伯河,建立右岸登陆场,并于12月14日占领切尔卡瑟外围以南地区。登陆场扩大为正面宽60公里,纵深30公里。德军第8集团军因兵力不足,只得放弃长达90公里的河岸,退至一条沼泽水道后建立防线。曼斯坦因又匆匆从第1、4装甲集团军调来第3、14装甲师予以支援。曼斯坦因的机动兵团就这样跑来跑去地逐渐消耗殆尽了。

苏军第52集团军继续前进,因遭到德军顽抗,未能夺取斯梅拉铁路枢纽。但白采尔科维——斯梅拉——克里沃罗格横向铁路,已处于苏军炮火威胁之下,基本丧失了作用。

苏军第52集团军南面的第4近卫集团军沿右岸进攻,于12月15日与第52集团军会合。

同一时期,乌克兰第三方面军向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以西推进,在一些方向前进40~50公里。其第6集团军渡过第聂伯河,在扎波罗热以南右岸建立一个小登陆场。11月30日,第6集团军开始进攻,至12月底,与第8近卫集团军左翼一道将德军驱赶到了马尔加涅茨市以北20~30公里处。

至此,乌克兰第2、3方面军在第聂伯河右岸建立起正面450公里、纵深100公里的巨型登陆场。德军第一装甲集团军坚守的克里沃伊罗格——尼科波尔地区已经成为了一个两翼暴露的突出部。

苏德战争(88)第聂伯河防线的瓦解·切尔卡瑟战役·卡涅夫突出部

第聂伯河南段战役至此告一段落。曼斯坦因被迫接受了战役的结果:扎波罗热以北至切尔卡瑟以南的第聂伯河防线全部落入红军之手。扎波罗热以南的第六集团军也被赶出了防区,仅在尼科波尔保留一个桥头堡。

1943年还没有全部过去,曼斯坦因的第聂伯河防线就瓦解的只剩下一小段地域。曼斯坦因在回忆录中称,从1943年7月至1944年1月,南方集团军群损失405409人。

拥有强大装甲兵力的曼斯坦因。为何会遭到这么大的失败?分析起来大致有三个原因。

一是,曼斯坦因在九月份的撤退中未能及时于第聂伯河一线建立完整防线,红军趁机在右岸建立数个大型登陆场。这些登陆场宛如德军防御堤坝上的裂缝,不断扩大,最终导致了几个方向的大决堤。

苏德战争(88)第聂伯河防线的瓦解·切尔卡瑟战役·卡涅夫突出部

其二,曼斯坦因自夏季战役后,步兵员额一直严重不足。单纯靠装甲反击和轰炸炮击,既无法守住漫长战线,也不足以把苏军从桥头堡上赶走。

第三,就是曼斯坦因自己的战术问题。他最擅长的一手,就是寻找出苏军的主要突破方向,然后最大限度集中装甲部队,实施凶猛反击。但在秋季战役中,斯大林却采取了四面出击,到处开花的进攻方式,使德军的装甲部队疲于奔命,顾此失彼。

曼斯坦因拿出不顾其他战线安危的气势,把大量坦克甩到了基辅以西的大赌场上。但遗憾的是,德军的密集装甲突击没有像过去那样产生神奇的效果,而是表现出比夏季更甚的疲弱势头。这从另一方面也证实了红军反坦克能力的提高,苏联人越来越倾向于保存优秀的技术兵员和使用逐步得到改进的反坦克武器。

曼斯坦因在第聂伯河的失败,是对兵力集中和机动原则的一次挑战。事实证明。这些原则,并非灵丹妙药。苏德战场的特有环境下,轻率实施大规模机动,只会让庞大的重兵集团变成无所依托的散兵游勇,或者变成中国人说的“流寇”。

苏德战争(88)第聂伯河防线的瓦解·切尔卡瑟战役·卡涅夫突出部

曼斯坦因已经处于类似的窘迫之中。他的装甲部队被牵制在战线各地。即使集中起来,也无法根本遏制红军的攻势。由于丢失了此前寄予重大指望的第聂伯河天险,被赶出来的众多部队没有了坚固依托,有些甚至被丢到日渐寒冷的原野之上。

而另一方的斯大林却不同,一直扣在手中的强大战略预备队,却陆续集结在了战线附近。兵力强大的数字定律,抵销了德军装甲武器的优势。

曼斯坦因,彻底的失败已经不远了。

切尔卡瑟战役

下面叙述二战苏德战争中的不可忽视的切尔卡瑟苏军包围战和德军的突围战。

希特勒已经意识到,更大的威胁是美英的入侵。他在1943年11月3日下达的第51号元首指令中指出:“尽管苏联对德国依然存在威胁,但是更大的威胁已经出现在西面——等待已久的英美入侵”。希特勒在指令中称:“我再也不能承担削弱西线力量,让其他战区获益的责任了!”

苏德战争(88)第聂伯河防线的瓦解·切尔卡瑟战役·卡涅夫突出部

希特勒认为,即便东线局势依然继续恶化,他的部队还是可以以空间换取时间。苏联毕竟幅员辽阔,其边界依然安全地位于帝国数百英里外。希特勒是否愿意为获取优势而放弃大量既占领土,这个问题尚有争议,此前,他对放弃德国军队征服过的那些土地表现出极大的不情愿。

曼斯坦因不顾希特勒要求其坚守哈尔科夫城的命令。他命令施特默尔曼将军遂行防御的第11军于8月22日撤离,从而使该军暂时逃离了斯大林格勒的厄运。

从此,这番后撤期间的态势瞬息万变,就连希特勒也无法及时束缚曼斯坦因的双手。尽管如此,曼斯坦因还是在后撤过程中被迫飞赴希特勒的“狼穴”大本营与他进行了不下七次的私下交谈。曼斯坦因正尽力设法挽救更多的师、坦克和士兵,因为他知道,据守第聂伯河防线需要一切力量。德国人熟练地运用阻滞战术,就像他们在哈尔科夫展示的那样,继续给苏联步兵和坦克部队造成严重损失,迫使胜利在望的苏军的追击速度慢如蜗牛。

苏德战争(88)第聂伯河防线的瓦解·切尔卡瑟战役·卡涅夫突出部

德军后卫阻挡住苏军时,“南方”集团军群辖内其他部队集中在第聂伯河的七个渡口处。从北到南依次为基辅、卡夫、克列缅丘格、第聂伯罗彼德罗夫斯克、扎波罗热、别列斯拉夫、赫尔松。并蜂拥过河到达安全处。截至9月30日,几乎所有德军部队都已顺利撤过第聂伯河。

尽管在坦克、兵力、火器和飞机方面拥有压倒性优势,但波波夫、罗科索夫斯基、瓦图京、科涅夫和马里诺夫斯基指挥的军队,未能拦住德国人。虽说德国人撤过了第聂伯河,但防卫这条战线的战斗才刚刚打响。

到了1943年10月第一周,苏联红军已沿第聂伯河在数个地点建立起登陆场。虽然德国人在最后一批部队撒过第聂伯河后就将河上的所有桥梁炸毁了。但苏军士兵利用一切可用材料,例如以几块木板扎成的木筏、渔民的小船和拉索渡船,展开大量小规模渡河行动。在此期间,苏军指战员和部队展现出强烈的个人主动性。

这些小规模登陆场充其量有几百人仓促建立,但在很短的时间内改造成大型集结区,规模足以容纳整个团,整个师甚至整个军。

苏德战争(88)第聂伯河防线的瓦解·切尔卡瑟战役·卡涅夫突出部

苏军的那些登陆场,例如位于柳捷日、扎波罗热和梅利托波尔的那些,则是更加难啃的硬核桃。尽管德国人1943年10月和11月展开猛烈的反突击,但这些登陆场未被消除,反而成为苏军发动后续攻势,解放整个乌克兰的跳板。一场大规模攻势于1943年10月中旬爆发,北起卡涅夫西北方的柳捷日登陆场,到中央地段的扎波罗热,南至梅利托波尔。苏军投入数十万士兵,外加坦克和火炮。到11月底,德军沿第聂伯河布设的防御阵地。摇摇欲坠,“南方”集团军群也岌岌可危。

1944年1月初,随着苏军在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和基洛沃格勒战役期间进一步获得战果。除了南面狭小的尼科波尔登陆场,仍掌握在德国人手里的第聂伯河阵地从北面的卡涅夫延伸到切尔卡瑟西北面数千米处,总长度约为80千米。这就导致“南方”集团军群1944年1月中旬据守着一个过度拉伸、近800千米的正面,这道防线北起罗夫诺,向东南方延伸到日托米尔、卡涅夫、科尔孙、什波拉、基洛沃格勒,在尼科波尔,战线转向西南方,直至黑海畔的赫尔松。

苏德战争(88)第聂伯河防线的瓦解·切尔卡瑟战役·卡涅夫突出部

卡涅夫附近德军防线上的突出部,若人注目地伸向第聂伯河,这并非德军统帅部任何具有深远意义的计划所致,而是1943年10月~1944年1月,沿整个第聂伯河持续作战的意外结果。这个突出部被苏联人称为“卡涅夫突出部”。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苏军停止了向西面和西南面的进攻,尽管只是暂时的。更值得注意的是,德军并未撤出这个正在发展,就连普通士兵都能看清的陷阱。相反,他们接到最高军事机构(希特勒本人)的命令,要求他们坚守阵地,准备向东重新发起进攻。这让曼斯坦因和他的参谋人员大伤脑筋,因为他们知道,卡涅夫突出部,不想啻公开邀请苏联人实施合围。

不幸的是,曼施坦因麾下部队现在被阻止撤离这片脆弱的阵地,因为希特勒下达了坚守令,这道指令只有他本人可以取消。

从本质上说,坚守令1942年9月8日,正式成为“元首防御令”。这道命令承认苏军不断增强的兵力优势,强调依赖静态防御阵地力图实施防御,并尽可能多地保有既占地域。各部队不得放弃阵地,必须坚守到弹尽粮绝。实际上,这道命令要求他们即便早已丧失成功的机会,也要战至最后一兵一卒,或者彻底陷入包围。

据这方面的一位著名权威称:“希特勒真正想要的是……回归1916年/1917年冬季德军采用“弹性防御”前那种死板、控制领地的线式防御。”希特勒对战役和战术决策越来越多的干涉,意味着无视这种命令的德军指挥官们要自行承担风险。

作为OK h(陆军总司令部,负责指挥东线作战)首脑的希特勒,把卡涅夫突出部看作一个机会,而不是一个巨大的风险。该突出部沿第聂伯河形成时,希特勒信心满满,他认为这是个理想的跳板,可用于重新发起进攻,从后方夺回基辅,并把苏军赶过第聂伯河,很快便可以重新发起对莫斯科的进攻。

但是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和各级指挥官却无法对眼前的情况报以如此乐观的看法,而且知道他们的兵团并不具备完成如此宏大的任务所需要的战斗力。时任okh总参谋长的库尔特.蔡茨勒大将,也力图说服希特勒批准后撤,但是未能成功。

希特勒认为,仅凭坚定的意志就足以实现他的目的。因此,卡涅夫突出部务必坚守,部队不得后撤,必须在既占阵地上掘壕据守,而“南方”集团军群应集结其装甲和机械化师,为大规模返工加以准备。

苏德战争(88)第聂伯河防线的瓦解·切尔卡瑟战役·卡涅夫突出部

占据卡涅夫突出部的是南方集团军群辖内两个军——第11和第42军,共编有六个师外加一个独立旅。这两个饱受重压的军经历了数周持续不断的战斗,早已疲惫不堪。他们都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预备队。因为为守卫庞大的正面,这两个军所有作战部队分布得相当稀疏。这两个军分属不同集团军,位于突出部西北部的第42军隶属于第一装甲集团军,而东面的第11军则在第8集团军辖下,导致问题更加复杂。

从1942年8月,朱可夫出任最高副统帅和国防委员会第一副人民委员,到1943年7月,他作为苏联最高统帅部派驻各方面军的协调员,几乎参与了包括斯大林格勒、哈尔科夫、库尔斯克战役在内的所有重要会战。作为最高统帅部协调员,他的职责要求他指挥方面军所有重大行动的战略和战役策划工作,包括作战行动的准备和实施。这段时间里,他很少呆在莫斯科,与坐在办公桌后相比,朱可夫更愿意置身于前线,协调指挥员们制定作战计划。并把这些计划付诸于行动。

苏德战争(88)第聂伯河防线的瓦解·切尔卡瑟战役·卡涅夫突出部

如果一场大规模作战行动,需要数个方面军协同行动,以实现既定目标的话,他会为这种协同提供帮助。针对消灭卡夫突出部这场即将到来的攻势,斯大林已命令朱可夫赶赴乌克兰,协调乌克兰第一,第二方面军的行动。尽管朱可夫知道自己的职位非常重要,但是他更愿意指挥这些超大兵团,而不是担任备受赞扬的参谋人员。他很快就会得到这种机会。

朱可夫部署卡涅夫突出部的对敌作战计划。

截至1944年1月12日,宽125千米,深90千米的卡涅夫突出部,引起了斯大林的关注。朱可夫和他的上级都注意到,德军部队仍沿第聂伯河排列,对苏军两个方面军(乌克兰第一,第二方面军)过度拉伸的内翼构成威胁,但也是个机会。如果红军果断行动,就可以包围并歼灭占据突出部的德军部队(去年在斯大林格勒证明这种方法非常成功)。从而削弱德国人在乌克兰的整个防御。倘若红军迅速行动,或许能在这些德国军和师逃离明显套向他们的绞索前,以一场快速实施的合围战将其歼灭。

幸运的话,这场行动也许不必进行代价高昂的战斗就能完成,就像德国人著名的闪电战,在战争初期曾被证明极为有效。与希特特勒夺取基辅并胜利进军莫斯科的宏伟计划不同,苏联的计划更为务实。如果斯大林这样做的话,他至少拥有可执行该计划的力量。他还掌握着主动权。德国人去年夏天无可奈何地丧失了这种主动权,不仅仅在东线,而是在所有战区。第三帝国目前在各处都已转入战略防御。

苏德战争(88)第聂伯河防线的瓦解·切尔卡瑟战役·卡涅夫突出部

希特勒和斯大林的决定,冯.曼斯坦因和朱可夫的领导,很快将对东线战场整个南翼的作战行动以及成千上万名士兵的命运产生重大影响。苏军在乌克兰展开攻势,以及1943年夏末和秋季,双方奔向第聂伯河的赛跑后形成的态势。为斯大林和他的将领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从而展开一场与斯大林格勒战役规模近似的行动。他们发誓绝不让这个机会从自己手中溜走。

切尔卡瑟战役没有成为第聂伯河畔的另一场“斯大林格勒”是许多因素造成的,但这些因素同元首作为军队统帅应当具备的能力几乎无关。相反,许多其他因素的综合对战役结果产生的影响,不仅仅是苏联人拟制的计划。自1941年6月22日以来,就相互厮杀的双方士兵和他们的领导者也将对战役真正的结局造成极大的影响。

占据卡列夫突出部的德军部队自去年7月“堡垒”作战失利以来,一直在行军和后撤。在这段长达六个月的时间里,曼斯坦因的部下们除了白天战斗和夜晚行军外,对其他情况知之甚少,常常徘徊于陷于包围的边缘。“南方”集团军群辖内部队没能在安全的第聂伯河后方找到预有准备的阵地。相反,他们发现根本就不存在预设阵地,而且在指定防区甚至可能遭遇苏军“接待委员会”,必须将其驱散或消灭后,方能构建一条防线。

苏德战争(88)第聂伯河防线的瓦解·切尔卡瑟战役·卡涅夫突出部

衣衫褴褛的德国步兵们疲惫而又憔悴,他们成功地阻挡住苏军各集团军,经过激战,他们曾一度守住了大部分第聂伯河防线,尽管到1943年12月,这里已没有太多可供他们防守的东西。面对苏军的无情压力。除了尼科波尔登陆场和卡涅夫突出部,几乎整个第聂伯河西岸都已被放弃。

未完待续,本篇550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