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1941年11月7日,莫斯科红场举行了独一无二的、空前绝后的一场阅兵式。这次阅兵式被称为战争史上的奇迹,极大鼓舞了苏联军民抗击法西斯的士气。

1941年10月16日,在距离莫斯科中心仅40千米的杜博谢科沃车站附近,时年30岁的苏联红军中尉瓦西里.克洛奇科夫在带领28名战士抵抗德军装甲集群时,喊出了那句广为传颂的口号:“苏联虽大,但我们已无路可退,身后就是莫斯科。”

苏德战争(二十)莫斯科保卫战.兵临莫斯科城下的红场阅兵

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领导层,显然也在实施通过“失地存人”的方式来实现攻守逆转。斯大林于10月15日签署命令,同意将苏联政府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各国外交使团撤出莫斯科。

撤退事宜由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和国防委员会委员贝利亚共同负责。按照计划,苏联政府机关和外交使团将前往莫斯科以东1098千米的古比雪夫,总参谋部和其他军事机构,即将转移到距离莫斯科市410千米的阿尔扎马斯继续指挥战斗。

贝利亚下令。所有无能力保卫莫斯科的人都要撤退。商店中的食品分发给市民,什么都不要给德国人留下。从10月15日起。莫斯科城内,近500家大型轻工、重工业企业的上百万工人、工程技术和科研人员以及大量机关、博物馆、剧院等人全数开始向东转移。贝利亚还下令在所有不能撤退的工厂,仓库,机关和电力设备上安装炸药。德国人即便进入莫斯科,终将仍一无所获。

10月17日,苏联 国防委员会政治局的委员们以及红军高级指挥官,被斯大林召集到克里姆林宫。斯大林重申了政府和总参1谋部外迁的决定之后。又说:“来自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援军已经登车,相信很快就会开到。”显然,在斯大林看来,莫斯科这座城市的命运,此时还没有到最终宣判之时。

10月18日晚上,斯大林以苏联中央委员会书记的名义发表全国广播。并向全苏联发布斯大林留在莫斯科与军民共同抗击敌人的决定,以此种方式来安定民心。贝利亚领导的内务人民委员部也大举出动,给予那些趁火打劫者以严厉的惩戒。尽管这种铁腕手段不免有些偏激,但却有效地遏制了无政府状态的蔓延。

苏德战争(二十)莫斯科保卫战.兵临莫斯科城下的红场阅兵

后人对斯大林最终选择留在莫斯科,在这个问题上一直取 赞赏的态度。那么,斯大林为什么最终选择留在莫斯科,这个问题史料上并未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根据史料,此时的斯大林对红军能否守住莫斯科并无十足的自信,毕竟在不到半年时间里,苏联已经损失数百万的精锐部队,丢失了无数的城池要塞,莫斯科又凭什么能够能守住呢?

有一点,斯大林始终坚信,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不应该就此从他手上破灭,伟大的苏维埃联盟不应该就此终结。他做出了最后的决定,他愿意在这座城市战斗到最后一息,也正是秉承这样的信念,斯大林和那些英勇的苏联军民一道,选择留在莫斯科,选择了与德军的殊死一战。

与此同时,45万莫斯科居民被动员起来参与到防御工事修筑中去。在莫斯科全区范围内,无数居民也在内务人民委员部的要求下,将一座座建筑物加固成城堡。在莫斯科漆黑空荡荡的街道上,到处是沙袋木板石头构筑的路障和一排排铁丝网。商店的橱窗堵上了沙包,十字路口修筑起了装甲圆顶的坚固工事。

苏德战争(二十)莫斯科保卫战.兵临莫斯科城下的红场阅兵

十月底,在克里姆林宫,斯大林有一位重要的家人在等他。斯维特兰娜·阿利卢耶娃是斯大林唯一的女儿,也是斯大林最为疼爱的孩子。这种舐犊之情在长子雅可夫于斯摩棱斯克战役中被俘、次子瓦西里以飞行员身份自愿参战之后更趋强烈。斯大林早早便将自己的掌上明珠送往了古比雪夫。

可惜,对于老父亲的这番良苦用心,天性叛逆的阿莉卢耶娃并不理解。在抵达古比雪夫后,他曾写信给自己“最亲爱的老爸爸、我的老书记”,她提出这样幼稚而尖锐的问题:“爸爸,为什么德国人总是向前冲?什么时候才能狠狠揍他们?归根到底,总不能把所有的工业城市都交给德国人呀!”

苏德战争(二十)莫斯科保卫战.兵临莫斯科城下的红场阅兵

10月28日,斯大林破天荒地允许女儿回到莫斯科这座危城,虽然只是让他回来陪伴自己短短两天时间。后人们认为斯大林是想要通过这种和女儿简短团聚的方式向世界证明纳粹德国的进攻终将会被终止,这个地方不是别的地方,就在他所坚守的莫斯科城。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斯大林与女儿的这次团聚,何尝不是在了结所有牵挂,以便自己能以一个战士的决绝,奔赴最后的战场。

阅兵作为一种国家集中展现武装力量建设成就的仪式,自古以来似乎便约定俗成地安排在凯旋、国庆等相对和平的状态下举行。战时阅兵虽也不乏先例,但是如苏联政府在1941年这般选择在敌军兵临城下之际与距离战场仅数十千米的地方举行盛大阅兵式的做法,至今仍可谓是空前绝后的壮举。那么是什么样的底气?令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领导层敢于留在看似岌岌可危的城市之中。而又是什么力量,让他们能够举行如此盛大的危机四起的阅兵式。

每一年的11月7日,苏联当局都会在莫斯科的红场上举行声势浩大的阅兵仪式,以此纪念布尔什维克党人掌握政权的十月革命。在11月6日傍晚,一般都会召开一次党代会。斯大林很清楚,在德军兵临城下的危局之中,这场阅兵式会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不过,这场阅兵式的举办并非易如反掌,德军很可能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攻击和轰炸,显然面临困难和重重危机。

苏德战争(二十)莫斯科保卫战.兵临莫斯科城下的红场阅兵

到十月底,斯大林还是决心照常操办十月革命纪念庆典。在听取了关于在莫斯科防区修筑工事的例行报告后,斯大林突然询问莫斯科军区司令阿尔捷米耶夫:“还要不要举行一年一度庆祝十月革命胜利的红场阅兵?”对于领袖的突然发问,阿尔捷米耶夫显得有些无所适从,只能委婉地表示:一则现在状况紧急,德国飞机也经常撞到莫斯科上空。二则军区部队没有坦克,大炮也都被推进了阵地。所以就算阅兵,也只能拉来步兵而已。

不想斯大林对此并不介意,反而让阿尔捷米耶夫着手进行红场阅兵的相关准备,不过要完全保密。

苏德战争(二十)莫斯科保卫战.兵临莫斯科城下的红场阅兵

1941年11月1日。朱可夫被召回莫斯科汇报战况。面对斯大林能否举行红场阅兵的问题时,朱可夫的回答,比阿尔捷米耶夫严谨和缜密的多,朱可夫向斯大林汇报:“在前一阶段的作战中,敌人遭到了严重损失,不得不重新补充兵力和调整部署。因此,在最近几天内不会发动大规模进攻,但是为了防备敌人可能进行的空袭,还是需要加强对空防御,因此有必要将歼击航空兵从友邻方面军调到莫斯科来。

苏德战争(二十)莫斯科保卫战.兵临莫斯科城下的红场阅兵

朱可夫的这些话,不仅加强了斯大林进行红场阅兵的决心,更为自己西方方面军争取到更多空中力量的资源,可谓是深谙为将之道。但对于斯大林而言,他频繁地与各级军事主官探讨红场阅兵的可行性,其目的又何尝不是在稳定军心。又何尝不是在潜移默化的地向人民传输苏联必信、人民必信、正义必信的信心。

斯大林告诉朱可夫,他已经决定安排莫斯科军区司令兼莫斯科防御区司令帕维尔·阿尔捷米耶夫中将全权负责阅兵式。

11月6日,苏联政府在莫斯科地铁玛雅科夫斯基车站举行纪念十月社会主义革命24周年庆祝大会,斯大林代表最高苏维埃发表讲话。他首先公布苏联自开战以来所承受巨大的伤亡:阵亡35万人、失踪37.8万人、负伤102万人。虽然苏联解体后,很多人指责斯大林此次公布的伤亡数字不够真实。但考虑到战争还在继续,很多统计工作尚未完成,数据有所偏差也无伤大局。斯大林在讲话的后半部分,向全体苏联人民承诺德国人的闪击战已经破产,苏联人民的祖国却比任何时候都更巩固。最后斯大林号召红军和全体苏联人民团结起来,对德国法西斯实施毁灭性打击。

苏德战争(二十)莫斯科保卫战.兵临莫斯科城下的红场阅兵

安德烈·克拉夫琴科上校11月4日收到了一条非同寻常的命令,上级命令让他的坦克旅做好参加检阅的准备,而不是直接开上前线。他的坦克旅为此将在红波利亚纳完成集结。克拉夫琴科以前是机械化第18军的参谋长,1941年9月,被任命为新建坦克第31旅的旅长。这支部队在西南方面军建立完毕之后,被调往莫斯科东北的弗拉基米尔。此时此刻,他们突然得到了参加11月革命纪念庆典的光荣任务。

就在斯大林于地铁站发表上述讲话的同时,红场阅兵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着。为了尽可能扩大受阅部队的规模,莫斯科军区司令阿尔捷米耶夫调来了“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军校的学员营、莫斯科军区军政学校、以莫斯科市与莫斯科州征集的新兵为主组建的一个步兵师、“捷尔任斯基”内卫师的步兵团和骑兵团、参加过十月革命的老红军近卫军、大本营预备队的两个坦克营及一些其他部队。

虽然上述部队大多都是威武雄壮,政治过硬的精锐之师,但为了保密起见,莫斯科军区事先没有告知受阅人员真相,只是通知他们将在通过莫斯科开往前线途中向莫斯科市民展示军容。也正因如此,部队只是在驻地和行进过程中匆匆地进行了一些队列训练。

直到斯大林发表讲话后的12月6日晚23时,各个受阅部队终于知道自己此行的真实目的。第二天早上,他们将在红场,在德军陈兵百万于前的莫斯科,接受苏联领袖斯大林的检阅,而更大的压力在落在了莫斯科各防空部队的头上,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决不能把一架德国飞机放进莫斯科上空。

1941年11月7日8时,寒风凛冽的莫斯科终于见证这个无比光荣和伟大的历史时刻。受阅部队缓缓从莫斯科河大桥开进红场,直至历史博物馆大楼前。虽然在苏德战争中表现不佳,但作为德高望重的苏联元帅以及苏联副国防人民委员,老英雄布琼尼还是受命而来,在接受阿尔捷米耶夫的报告后,策马对长长的队列展开了检阅。

苏德战争(二十)莫斯科保卫战.兵临莫斯科城下的红场阅兵

布琼尼骑马检阅部队

相对于24小时之前在党代会上的讲话而言,斯大林11月7日在红场上发表的讲话要大为简短,用词也更为华丽。不过在两场讲话中,他都提到了从进攻苏联至今,德国的伤亡已经高达450万人,苏联损失170万人,要比德国少得多。这样的说法显然无法说服任何一个富有洞察力的观察家,因为没有哪个侵略者,当然不是就德国人而言,能够在出现这么庞大的伤亡数字和这么不利于自己的交换比之后仍然维持进攻态势。

苏德战争(二十)莫斯科保卫战.兵临莫斯科城下的红场阅兵

两次讲话中,斯大林都强调了自己国家并非在与德国孤军奋战,因为英国和美国站在他这一边,他还强调说红军正在进行一场旨在解放同胞的正义作战。斯大林还在11月7日的讲话中提到了历史上的一些能征善战的英雄人物。例如:亚历山大·夫斯基、德米特里·顿斯科伊、库茲马·米宁、德米特里·波扎尔斯基、亚历山大·苏沃洛夫以及米哈伊尔·库图佐夫。

苏德战争(二十)莫斯科保卫战.兵临莫斯科城下的红场阅兵

斯大林发出了最为慷慨激昂的宣告:“既然布尔什维克能够在内战时代丧失大部分国土的绝境下转败为胜,那么今天,在伟大列宁的红色旗帜指引下,布尔什维克依然能够领导千千万万不屈的苏联人民和红军,挡住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德国战争机器。”

斯大林的演讲结束之后,他面前的听众爆发出热烈掌声,在红场四周经久不息。部队行军礼致意,乐团紧接着开始演奏《国际歌》。奏乐完毕之后,部队开始列队接受检阅,鼓手奏响军乐,之后则是内战时期流传下来的军歌。按照阿尔捷米耶夫的回忆,整场检阅,持续了差不多有一个多小时。

苏德战争(二十)莫斯科保卫战.兵临莫斯科城下的红场阅兵

所有的广播电台都转播了斯大林的演说和这一次阅兵式,由著名的发言人尤里·列维坦对现场的盛况进行解说。总体来讲,十月革命24周年的庆祝活动以及斯大林在11月6日和7日的讲话都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

随着讲话的结束,即将直面战火洗礼的苏军学员、模特化步兵、步兵、水兵、武装工人,依次迈着不非常整齐但却坚定有力的步伐通过红场,直接奔赴战场。虽然他们中的很多人从此一去不复返,但是他们的心跳却最终将与那铿锵的脚步声一同永远回荡在红场的上空。

苏德战争(二十)莫斯科保卫战.兵临莫斯科城下的红场阅兵

工农红军总汽车装甲坦克兵局的坦克兵政治委员尼古拉·比留科夫在他的笔记中写道,除了坦克第31旅之外,坦克第一旅也要参加检阅。检阅的时候,坦克将按照型号列队前进。打头的是69辆T-60轻型坦克,三辆一组并排前进,后面是队形相同的BT -7快速坦克。轻型坦克方队后面是T-34式坦克方队,两两一组前进。排在最后的,但和坦克方队同样重要的是30辆装甲汽车和300辆各类机动车组成的检阅方队。

阅兵式上,并不是只有坦克和其他机动车辆,还有一些其他的兵种也接到了受阅的命令。莫斯科卫戍司令兹马·西尼洛夫说参加检阅的人员包括来自步兵第332师的步兵,还有来自多所军事院校的学生,以及海军人员,他们都为受阅做好了准备。防空部队的高射炮单位也参与到了阅兵之中。另外,还有内务部队和所属的“独立特别机动旅”参加了阅兵,后者可以认为是在40年代时期类似于俄罗斯特种部队的一个单位。将要参加阅兵的是“独立特别机动旅”的两个营,还有内务部队的炮兵与骑兵单位。

苏德战争(二十)莫斯科保卫战.兵临莫斯科城下的红场阅兵

鉴于阅兵式的准备工作是在高度保密的状态下进行的,所以记录斯大林讲话的影片也只留下了默片。而阅兵式则被平时拍摄游行庆祝活动布置的摄影机记录了下来。

有说法称接受检阅之后,受阅的作战部队就都直接开上了前线,但其实并不尽然,并不是所有的部队都直接上了前线,也有少部份军队留在了莫斯科。步兵第332师继续作为卫戍部队呆在莫斯科,直到1942年1月,该师才在突击第四集团军序列内于列宁格勒附近投入作战。克拉夫琴科的坦克第31旅倒是被派到了莫斯科以南的前线。配属到由别洛夫指挥的第49集团军麾下骑兵第2军作战。

苏德战争(二十)莫斯科保卫战.兵临莫斯科城下的红场阅兵

在古北雪夫和沃罗涅日也举行了阅兵式,很多被疏散到古北雪夫的政府部门人员以及外国使领馆人员都到现场观看。驻苏联的英国代表团团长弗莱克·诺埃尔·梅森-麦克弗兰中将于11月7日向英国政府报告了古比雪夫的阅兵情况,他对此印象深刻,认为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这都是一次一流的阅兵式。

按照麦克弗兰的说法,有15000名士兵参加了阅兵式,他们都装备精良,军服整齐,包括100辆坦克在内的一些重武器也出现在阅兵场上。他还报告,称在阅兵式上出现了20辆装甲汽车、70门火炮,还有36门反坦克炮。古比雪夫当时天气晴朗,不像莫斯科那般大雪满天,这给空军参加阅兵式创造了条件。

三个地方的阅兵式各有一位元帅出席,这三位元帅自从内战时期就在骑兵第一集团军伴随斯大林征战。在莫斯科的是布琼尼,伏罗希洛夫出现在古比雪夫,铁木辛哥元帅则出席了在沃罗日的那场规模相对较小的阅兵式。

第二天,11月8日,《真理报》用很大篇幅报道了这一次的阅兵式。首页是一张苏联领导人在列宁墓上的大幅合影,斯大林站在中间,两边是布琼尼、贝利亚、谢尔巴托夫、马林科夫、米高扬和卡冈诺维奇这些大人物。

文章还提到,这一天,莫斯科降下了今年第一场雪,这场暴风雪导致之前计划中让300架飞机从红场上空飞过的活动无法进行。站在列宁墓上面的斯大林,用手指着天空说道:“布尔什维克是幸运的,老天爷站在我们这边。”天气使得德国空军无法起飞干扰阅兵式,老天就这样帮助了苏联人。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