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早在十一月初,德军向莫斯科突进的企图首次被粉碎,苏联国防委员会提出的组建强大战略预备队的任务已顺利实现时,苏军最高统帅部就开始筹划在莫斯科附近举行反攻。但由于11月中下旬的战场形势异常复杂,压力大增,苏军并没有多少有利条件组织和准备反攻,这就迫使他们不得不一面进行艰苦的防御交战,一面准备反攻。

11月底,在苏军的顽強抵抗下,德军的攻势被遏制,德军实力大大削弱。据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大将记载:“(至11月30日)东线陆军损失共计743112人(不含病号),占东线总兵力320万的23%,东线步兵缺编34万,相当于步兵战斗力的一半。连队战斗人员为50余~ 60人,国内只有3.3万人的预备队,汽车最多有50%可以运转。”

而此时,苏军在莫斯科保卫战中虽然也遭受了巨大损失,但战争资源,包括苏军统帅部预备队、补充兵源、技术兵器和弹药等等,正源源不断地从苏联的四面八方向莫斯科方向调来。

苏德双方的军力对比开始发生变化,苏军在莫斯科方向已有三个方面军的15个集团军,共105个师44个旅,计102万人,尽管在坦克和大炮方面,苏军仍较德军有些差距,但苏军已拥有飞机1200架,而德军只有近700架战机,苏军逐渐掌握了战场主动权。

11月29日,朱可夫给最高统帅斯大林打电话,请求开始反攻。斯大林听得很认真,但他有一些疑虑:“你确信敌人已接近危机状态,没有可能投入什么新的重兵集团了吗?”

苏德战争(二十四)强弩之末的德军屯兵于坚城之下·苏军展开反攻

斯大林

“敌人已极端虚弱,但是,如果我们现在不消除敌人楔入的危险,德军就将可能从其“北方”集团和“南方”集团抽调庞大的预备队来加强在莫斯科地区的部队,那时态势可能发生复杂化。”朱可夫回答道。

苏德战争(二十四)强弩之末的德军屯兵于坚城之下·苏军展开反攻

朱可夫

斯大林说,他要同总参谋部商量一下。

当日很晚的时候,西方面军接到通知,最高统帅部决定实施反攻,命令西方面军呈报反攻战役计划。

次日晨,朱可夫即向最高统帅部呈报了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关于反攻计划的设想、执行图解及必要的说明,斯大林未做任何修改便签字批准了。

12月 5日,苏联军民盼望已久、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大反攻开始了!

12月5日,莫斯科周边开始大幅度降温,地面积着厚雪。拂晓3点,德第9集团军遭到了猛烈的炮击,经过长达半小时的炮火准备,苏军8个步兵师在天寒地冻之中向加里宁突出部猛攻。与此同时,德第三装甲集群也遭到猛烈的炮火袭击,苏军的全面反攻开始。

苏德战争(二十四)强弩之末的德军屯兵于坚城之下·苏军展开反攻

科涅夫上将指挥的加里宁方面军率先发起反攻。经过10天的顽强战斗,12月16日,解放了加里宁市。

6日,西方面军两翼及西南方面军向当面德军发起了大规模反攻。由于苏军的各支预备队是在非常保密的情况下组建的,在反攻实施中,苏军又采取了军火管制、无线电静默、部队调防限于夜间进行等诸多措施,并将反攻时机选在德军的进攻刚刚停止,德军统帅部确信苏军无法进行大规模进攻和德军尚未转入防御之时。因此,反攻特别是在莫斯科西北和西南的突击,达成了进攻的突然性,这使德军统帅部及其军队大为震惊。

反攻开始后第三天,苏军突击部队就已经冲到德第56摩托化军设在大夏波沃的军部,逼得军长本人都要拿起枪同军部参谋、文职人员一起投入战斗。等他在友军掩护下撤退到克林时方才得知,发起反攻的苏军在轻型坦克引导下,第一时间就从他麾下的第36和第14摩托化步兵师接合部实现纵深突破,直插第三装甲集群中央阵地。大为惶恐的指挥官莱因哈特只能匆匆下令让东侧的四个装甲师和第14摩托化师撤到克林,结果,将第四装甲集群侧翼暴露出来。

苏军尾随第56摩托化军追击,三天之内向前推进20公里。到9日黄昏,苏第30和31集团军巳将整个第三装甲集群包围在克林,苏第一突击集团军、第20、第16集团军也沿着德第三装甲集群撤退留下的口子发起全线进攻,同德第四装甲集群在距离莫斯科不到40km的克留科沃一带展开激烈争夺。

霍普纳指挥的第四装甲集群还有两个摩托化军,一个步兵师及一个装甲师一部,其中不乏精锐党卫军“帝国师”,战斗力强悍。他们将克留科沃的建筑改成了永久性防御工事,部署了反坦克炮和地雷。苏军第一次强攻就被击毁了10辆坦克。

苏德战争(二十四)强弩之末的德军屯兵于坚城之下·苏军展开反攻

苏军发起冲锋

第8近卫师师长列维亚金在详细侦查了敌情后,确定从南北两翼迂回攻击。苏军在黄昏时进入阵地,在德军防御前沿两百米挖出了很多大坑,在里面点燃篝火,指挥飞机空袭。飞机空袭过后,苏联步兵、骑兵和坦克协同冲锋,战至次日中午便冲入了克留科沃,从而威胁到德军装甲集群后撤的路线,德军只能丢下重武器仓皇撤退。苏军在此战中就缴获了60辆坦克,120辆汽车。

西方面军右翼,在700架飞机的支援下,集中了四个集团军向德军发起了猛烈攻击。罗加切沃、亚穆加、亚赫罗马、红波利亚纳、白拉斯特等地很快被解放,苏军乘胜推进,从几面向克林、索城、伊斯特拉等方向发起进攻。德军第三第四装甲集群被迫向克林、伊斯特拉地区撤退。

苏德战争(二十四)强弩之末的德军屯兵于坚城之下·苏军展开反攻

苏联红军

冰天雪地中,德军仓皇撤退。厚厚的积雪成了德军行动的严重障碍,只有依靠公路才能运动,但即使是在公路上行进也非常困难,更为致命的是,苏军航空兵对退却的德军步兵、装甲坦克和汽车运输纵队不断扫射和轰炸。因此,德军一次只能撤退几公里,而且还不得不抛下沉重的物质装备。在德军撤退后,西去的全部道路全都被他们残缺不全的技术装备和汽车所堵塞。苏军各部队紧紧咬住德军的后卫部队,不让他们喘息。经过十余天的激战,西方面军右翼各集团军在整个进攻地带内挫败了德军的抵抗。歼灭莫斯科西北德军第三第四装甲集群主力兵团,并相继于12日、15日和20日,解放了索城、克林和沃洛科拉姆斯克。至12月末,德军第三、第四装甲集群后撤90~110km,退至拉马河、鲁萨河一线。从此消除了德军从北面迂回莫斯科的威胁。

苏德战争(二十四)强弩之末的德军屯兵于坚城之下·苏军展开反攻

在西南方面军的配合下,苏军西方面军左翼对德军第二装甲集团军两翼同时实施突击。两翼被深深包围的古德里安装甲集团军,无力抵挡西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战役集群的反突击,丢弃了重武器,汽车,牵引车和坦克,开始向南仓皇撤退。苏军不停顿的追击,使德军无法组织有效抵抗。至12月底,苏军先后解放了晓基诺、阿列克辛、塔鲁萨和卡卢加。1月7日~8日,西方面军左翼部队强度奥卡河,解放别廖夫、科泽利斯克、梅晓夫斯克等城市,并从南面形成了包围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势头。

西方面军中路一直牵制德军的各集团军,并在西方面军两翼取得胜利后,于12月18日发起反攻,先后解放纳罗福明斯克和博罗夫斯克,并继续向维亚济马和梅登进攻。

苏德战争(二十四)强弩之末的德军屯兵于坚城之下·苏军展开反攻

德军在阻击

苏軍反攻的胜利,增强了苏联党和政府的信心。12月15日,中共中央委员会和主要政府机关从古比雪夫迁回莫斯科,这大大鼓舞了苏联人民的士气,打击了德国法西斯的嚣张气焰。

与苏军的旺盛斗志形成鲜明对比,自苏军大反攻开始,德军内部一片慌乱。整个部队都笼罩在当年拿破仑从莫斯科败退的阴影之下。前线指挥官“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博克元帅确信,他的部队已无力扼守阵地,如果继续原地坚守,就是自取灭亡。陆军参谋长哈尔德大将的情绪更是万分泪丧,他说:“局势已进入极其危险的阶段。”

苏德战争(二十四)强弩之末的德军屯兵于坚城之下·苏军展开反攻

战局的不利使希特勒与总参谋部的意见分歧日益加剧。希特勒开始不信任陆军总参谋部,并竭力把失败和军队战斗力普遍低落的过错推给那些在最显要岗位上任职的将军们。为了使自己不准撤退的命令和各种“圣明”的旨意能够得到切实执行。希德勒彻底改组了陆军总司令部。12月19日,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被解职,希特勒亲自担任陆军总司令。

接着,“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博克也接到了长期“休假”的通知。到了12月25日,就连第二装甲集团军司令古德里安也因与希特勒意见不合被撤职。1941年底~1942年初,共有包括布劳希奇元帅在内的36名高级将领被撤职,几乎是陆军最高指挥将领的全部。英国军事理论家富勒分析到:“德军的这种崩溃局面,从马恩河会战以来,尚未见到过。”

苏德战争(二十四)强弩之末的德军屯兵于坚城之下·苏军展开反攻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来之不易,他留给后人诸多方面的启示,在遭受了战争初期惨痛的损失之后,面对不断逼近的强大敌人,苏联军民没有退缩。苏联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为尽快扭转被动局面,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使苏联的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迅速转入战时轨道,为阻止德军猛烈的攻势及后来的反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苏德战争(二十四)强弩之末的德军屯兵于坚城之下·苏军展开反攻

苏军采用一般战术与特种战术相结合,固守要地与实施反突击相结合,正面抗拒与大力开展敌后游击运动相结合。迫使德军疲于奔命。德军长达1000多公里的交通线不但经常受到游击队的袭击,而且游击队还以英雄果断的行动,不断破坏德军的指挥机关和后勤补给,给德军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而苏军广泛开展的打坦克活动,更使德军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惨重损失,在对德军坦克的防御中,苏联军民采取了广泛设置各种防坦克障碍物,组织坦克歼击组、反坦克炮兵预备队和快速障碍设置队,建立反坦克支撑点和反坦克地域,利用坦克打坦克等战术,取得重大战果。在1941年11月下旬至12月初的20天中就击毁和缴获德军坦克约800辆。

莫斯科人民的积极支持和良好的后勤保障也是苏军取得莫斯科防御作战胜利的重要原因。

而在此役中,横扫欧洲、“不可战胜”的德军之所以遭受惨败,也值得深思。德国人低估了苏联军民顽强不屈的抵抗精神。希特勒以为,他的“闪击战”铁流会迅速压垮苏联人的意志和抵抗。但恰恰相反,莫斯科军民以血肉之躯筑起的铁壁铜墙粉碎了希特勒的梦想。正如朱可夫所说:“不是雨和雪在莫斯科附阻住了法西斯军队,而是受到苏联人民、首都和祖国支持的苏军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英雄主义打败了德军百万以上精锐部队。”

苏德战争(二十四)强弩之末的德军屯兵于坚城之下·苏军展开反攻

苏军发起攻击

德军最高领导层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实力,过低估计了苏军的实力。在进攻苏联之前,希特勒及德军统帅部高级将领们都是相当谨慎的,他们毕竟吃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亏。因此,无论是攻占波兰、丹麦、挪威,还是攻陷荷兰、比利时、法国,德军都是倾注全力于一处,不敢旁骛。但德军在西线的一系列胜利,逐渐使希特勒及其将领对德军的作战实力越来越自信。特别是在灭亡了世界军事强国法国之后,他们更是得以忘形。妄图在三个月内一举摧毁苏联,并在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长达1000多km的苏联国境线上,发动了全面的进攻。而苏联毕竟不同于地域相对狭小的波兰、法国等国,它拥有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广阔的土地以及巨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潜在军事力量要比希特勒估计的强大的多。

即使在人力、物力遭到极其严重的损失后,苏军仍然能够积聚力量抵抗住德军,并对德军发起反击,而广阔的幅员又使苏联有了更大的回旋余地,可以以空间换取时间,为苏联军民抵抗德军提供再次积聚力量的机会。因此,希特勒赋予他的指挥官的是一项无法完成的任务。

苏德战争(二十四)强弩之末的德军屯兵于坚城之下·苏军展开反攻

在时机的把握上,希特勒犯了严重错误。以至于在对苏战争的战略准备上出现重大失误,并最终导致1941年的莫斯科的严寒成为德军的又一强大敌人。不仅是莫斯科会战,在以后的许多重大战役中,希特勒的狂妄自大,刚愎自用都让德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莫斯科保卫战的结局,是令人惊叹的!苏军取得了巨大的政治和军事胜利,德军第一次遭到重大战略性失败。此前,希特勒的侵略政策还未受过挫折。德军占领了一个又一个的国家,控制了几乎整个西欧。在许多人眼里,德军是不可战胜的。可在莫斯科会战中,“不可战胜”的德军破天荒地被打败了,而且败的很惨。

这标志着德国对苏“闪击战”计划的彻底破产。它为苏德战场,乃至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此,德军再也无力在全线发动进攻了,而希特勒当局也不得不进行长期的持久战,并面临由此而产生一系列极为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战略问题。轴心国集团的内部矛盾因此而加剧,希特勒统帅部指望日本和土耳其加入反苏战争的打算也落空了。苏联人民,乃至世界反法西斯

苏德战争(二十四)强弩之末的德军屯兵于坚城之下·苏军展开反攻

人民彻底消灭法西斯的信心也因此而倍增。

至1月18日,经历一个半月的反攻,苏军虽然取得了很大胜利,自身也蒙受了巨大的伤亡:参战的西方方面军损失了43万余。

从 1941年9月~1942年4月,8个月的厮杀过去了。在付出成千上万的伤亡代价后,苏德双方都意识到战争不可能速胜了。

致阅读者:《苏德战争》中的莫斯科保卫战共发24篇,此专题已告结束。但苏德战争的其它战争系列还在创作中,希望网友们能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