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之战是苏德战争中,1941~1942年德军发动进攻,苏军进行防御的战役,最终以苏军防御失败告终。
克里木是从苏联南方的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境内向黑海突出的大岛。由于具有温度舒适的地中海气候,而曾被当做历代沙皇的度假地,但这个度假村却是建立在一个巨大的要塞之上。黑海是土耳其、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诸多国家的共有内海,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价值。一旦掌握了黑海的制海权,就能向沿海周边国家施加政治压力。而塞瓦斯托波尔是当地最合适的港口。
到沙皇俄国时,重新控制了克里木岛。这时塞瓦斯托波尔已随着战斗不息的时代而演化成一个要塞,由大量的堡垒和故意制造的迷宫隧道环绕。在苏联时代,特别是30年代,要塞进行了全面的现代化改进,并修建了军用机场。
由此,克里米亚也成为希特勒的一块心病。希特勒认为,驻扎在塞瓦斯托波尔的苏军可以随时从黑海登陆,从克里木机场起飞的苏军飞机时刻威胁轴心国的罗马尼亚的油田。希特勒认为,对克里木展开进攻无疑会让德国争取到土耳其的好感,从而把这个一直在观望的大国拉到轴心国的战车上。
曼施坦因担任德第11集团军司令
1941年9月12日,冯·曼斯坦因将军和他的勤务兵坐在湿漉漉的帐篷里,他们等待着夜间情况通报。
突然电话响了,施佩希特上尉拿起了听筒,一会他转过身,说道:“集团军司令想跟将军通话。”
曼斯坦因嘟哝着,这个时候打来的电话,通常意味着坏消息。。不过这次却并非如此,第16集团军司令布施大将在电话里向他的朋友曼施坦因表示祝贺。
“恭喜我吗,可为了什么呢,大将先生?”曼施坦因惊奇的问道。布施故意停顿了片刻。然后,向曼施坦因宣读了他刚刚从元首大本营收到的电报:“冯·曼施坦因将军出任第11集团军司令。本命令立即生效。”
第11集团军,这意味着在战线的最南端,也是“南方”集团军群的最南端。几个小时前,第11集团军司令冯·朔贝特大将搭乘的鹳式侦察机试图迫降,结果落在苏联人的一片雷区中,朔贝特和他的飞行员被炸成了碎片。
曼施坦因怀着复杂的心情接受了这一任命。集团军司令,这当然是一名军官职业生涯的最高成就。但出任集团军司令也意味着对亲自指导一线部队的放弃。曼施坦因依然对亲临指挥野战部队情有独钟。不过,无论是当初担任伦德施泰德a集团军群参谋长,还是后来出任第38军军长,他都证明了自己是一名杰出的军事家。实际上,法国战役的模式就是出自他的手笔。
在列宁格勒战役的最高潮,在第16集团军成功地打击莫斯科防御圈侧翼的关键阶段,希特勒把他最出色的部下从北线调至南线,这绝非偶然。
南方战线上,九月中旬,经过初期缓慢而又艰难的一番战斗后,陆军元帅冯·伦德施泰德正忙着结束基辅围歼战。与古德里安的装甲集群一起,伦德施泰德的部队歼灭了位于乌克兰的苏军主力。
第11集团军从罗马尼亚发起了进攻,并未参与基辅战役,与两个罗马尼亚集团军一起,该集团军夺回了比萨拉比亚,这是苏联在1940年从罗马尼亚手中得到的,重新夺回比萨拉比亚是希特勒对罗马尼亚投身东线战事的奖励。夺取了比萨拉比亚后,第11集团军将直扑第聂伯河的下游地区。这条宽阔的河流像一个巨大的障碍,穿过两个集团军群的作战地域。强渡第聂伯河标志着一个双重战略任务的开始。
希特勒的命令如下:“第11集团军以其部分兵力夺取克里木半岛,其主力将沿亚速海北部边缘冲向罗斯托夫。
毫无疑问,克里木和罗斯托夫都是非常重要的战略目标。顿河上的罗斯托夫有四条主要的铁路线,还有无数的道路交叉口,通向东、西、北以及南面,是高加索地区的门户。而克里木,控制了它就控制了黑海,并可以对邻国施加政治压力,例如土耳其。特别是土耳其,希特勒对他极为上心,他处心积虑地想把土耳其拉入自己的阵营。成功的话,就意味着打造了一座连接地中海以及阿拉伯世界丰富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油田,隆美尔在非洲的军队就有可能与东线德军会合,有很大可能?
另外,夺取克里木的计划也是出于对经济战的考虑。克里木半岛是个危险的苏联空军基地,他们可以从这里起飞,轰炸罗马尼亚的普洛耶什蒂油田,这一点令希特勒心中难安。
夺取克里木和罗斯托夫,第11集团军就此可以为伦德施泰德征服苏联的顿涅茨盆地,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伏尔加河上的斯大林格勒,里海上的阿斯特拉罕,在希特勒的脑中,那是稍为遥远的目标。实际上,他们早已被写入“巴巴罗萨”行动计划的注释里。作为A-A线.被包括进作战目标的详细时间安排中,A-A线指的是从阿斯特拉罕至阿尔汉格尔斯克。这条长线横穿了整个苏联,从北冰洋起,沿北德维纳河,直达伏尔加河,这一距离约为1250英里,这是希特勒对苏战争的终点线。德军沿着这条防线,以伏尔加河和北德维纳河上的大型防御工事为依托,可以控制住苏联军队及其设在乌拉尔两侧的基地。
只要拿起地图,便能清楚的明白德国最高领导所追求的梦幻般的目标。
曼施坦因,这位冷静、清醒的战略家,立刻意识到上层对第11集团军的要求太多了。尽管他接手的是一支出色的部队,他知道自己麾下的师都很好,也最具有自我牺牲精神,但无法指望部队能完成远远超过他们能力的任务。
9月17日,冯·曼施坦因将军到达尼古拉耶夫,这是黑海上一个大型造船中心。他正式接管第11集团军的指挥权时,他便意识到,凭自己手上现有的兵力,无法同时夺取克里木和罗斯托夫,其中的一个目标不得不暂时搁置,但应该先夺取哪个目标呢?曼斯坦因并未犹豫太久。
克里木代表着对整个东线德军右翼纵深的持久威胁,因为苏联人可以跨海,从南面将新锐部队运入半岛。另外。苏军手中的克里木半岛还是一个对罗马尼亚油田构成威胁的机场。出于这个原因,曼施坦因决定优先考虑夺取克里木。至于罗斯托夫方向,他只希望与被逐出安东诺夫卡的敌军保持接触即可。曼施坦因构思了一个出色的计划。首先,由汉森将军的第54军通过正面进攻强行突破彼列科普地峡。为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集团军直属的所有炮兵、工兵及高炮部队都派给该军。除了该军辖下的两个师(第73和第46步兵师)外,稍后方的第50步兵师也交由汉森指挥,对解决正面仅有四英里宽的防御阵地来说,这是一股相当强大的打击力量。
当然,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指挥官,曼施坦因也知道,他也许可以用这些兵力强行打开通往克里木的大门,但他无法征服一片一万平方英里的地区。这一面积几乎与比利时相当,岛上还设有许多强大的要塞和据点。
作为一名具有总参背景的战略家,曼施坦因将行动计划的第二阶段建立在精确和运气上。屈布勒将军的第49山地军和党卫队全国副总指挥迪特里希率领的“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旅”,将从第聂伯河河曲部调离,待突破达成后。立即以强行军介入,从而迅速推进,散开并占领整个克里木。
1941年9月24日。苏军步兵第156师坚守着他们纵深交错的防线。进入克里姆的中央通道由苏军步兵第276师防护,该师隶属于库斯涅佐夫上将指挥的苏军第51集团军,他的命令是:“不得丢失一寸土地。”
德军发起了攻击,经过三天的激战,德军第46和第73步兵师突破了狭窄的通道,他们克服了壕沟,夺取了壁垒森严的阿尔米扬斯克村,并由此获得了再次进行部署的空间。
沿伊顺地峡,库兹涅佐夫上将把他的骑兵第40和第42师以及步兵第271和第106师投入到最后的防御中。曼施坦因计划的最后一个帷幕即将拉开,现在,“警卫旗队旅”和山地军即将前调,以完成最后的突破并席卷半岛。
德军的胜利已触手可及,但目前,苏军最高统帅部尚能挫败德军大胆的进攻计划。
9月26日,苏军新调来的第9和第18集团军,趁德军第11集团军正进行重组之际,对其防线发动了进攻。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的某些部队立即后撤。苏军随即压上,整个罗马尼亚第4山地旅惊慌逃窜,前线被撕开一个9英里的大缺口。面对这种状况,曼施坦因不得不再次征调山地军,将其投入到突破口。
但在大规模行动中,改变命运的危机通常会变成幸运的机会。苏军两个集团军对曼斯坦因的部队施加压力的同时,却忽略了自己的侧翼和后方掩护,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厄运,而这一厄运将由克莱斯特带来。9月底,冯·克莱斯特大将率领的第一装甲集群,在庞大的基辅歼战中完成了自己的任务,随即又肩负起新的行动。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冯·马肯森将军的第3摩托化军建立并守住了渡第聂伯河与萨马拉河的一处桥头堡。从这个桥头堡和扎波罗热出发,克莱斯特突破了苏军在第聂伯河上的防御,转身向南,直扑亚速海,对苏军两个集团军的后方展开攻击。
苏军最高统帅部还没来得及意识到所发生的情况,试图歼灭曼施坦因部队的两个苏军集团军,自己反而落入了陷阱。猎人成了猎物,进攻变成了溃败。亚速海沿岸的围歼战在诺盖草原的切尔尼戈夫卡地区肆虐开来,从10月5号一直激战到10月10日。
对苏联人来说,这场战役的结果是灾难性的。第18集团军的主力被歼灭于马里乌波尔与别尔江斯克之间。苏军集团军司令员斯米尔诺夫中将,在10月6日的战斗中牺牲。他被发现战死在战场上。65000多名俘虏,被押着走向西方。此战有200多辆坦克和600多门大炮落入德军手中。
曼施坦因收到了上级的命令:第11集团军的唯一目标是克里木。夺取罗斯托夫的任务交给了克莱斯特的第一装甲集群。为此,第11集团军奉命将第49山地军和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队”师摩托化旅交给克莱斯特指挥。
10月16日,就在苏军最高统帅部疏散被罗马尼亚第四集团军包围的敖德萨,并将残余的部队撤入克里木之际,汉森将军的第54军正准备从伊顺地峡狭窄的颈部地段攻入|克里木半岛的北部。
10月17到18日的黑夜,笼罩着伊顺地峡。黑海与盐碱沼泽之间的阵地中,德军步兵等待着拂晓的来临。苏军士兵也在等待,他们知道会发生些什么。并在这个重要的半岛上热火朝天地组织起防御。
两天前的10月16日,斯大林命令敖德萨的守军撤离,自8月份以来,这座城市就一直被罗马尼亚第四集团军所包围。彼得罗夫少将的滨海集团军将协防克里木。通过匆匆组织起来的海军运输船,彼得罗夫的滨海集团军将被调至塞瓦斯托波尔。相比之下,守住克里木更为重要,尤其是塞瓦斯托波尔。将整个集团军通过海路迅速撤出敖德萨是个大胆的行动,没有多少人认为俄国人能完成这一任务,因为苏联海军缺乏海战经验。
一夜之间,再未被德国空军发现的情况下,滨海集团军的主力,大约7~8万人,登上总吨位为19万吨的37艘大型运输船和各种大大小小的海军舰艇,被运往塞瓦斯托波尔。只有人员撤离了敖德萨,马匹和车辆被遗弃,重型火炮被丢弃在港口,因为没有起重机。苏军炮兵第57团上了船但却没带一门大炮,一部车辆和一件装备。
为了突破伊顺地峡,曼施坦因将第54军的三个师一字排开。实际上,四英里宽的通道,也缺乏足够的空间部署更多的部队。从左至右,分别是第22、第73、第46步兵师以及第170步兵师的部分兵力。在他们身后,是辖第72、第50步兵师和第170师主力的第30军。辖第132和第24步兵师的第42军此刻仍在路上,但随即将加入第11集团军的进攻部队。元首大本营将该军提供给曼施坦因,条件是让该军辖内的师尽快从刻赤半岛进入库班,冲入高加索地区。
曼施坦因的6个师,面对的是苏军第51集团军的8个师,苏联人的兵力还有加上四个骑兵师,另外还有塞瓦斯托波尔的要塞部队和海军陆战旅,位于最前方的是彼得罗夫从敖德萨撤出的部队。
德军步兵不得不以代价高昂的战斗,一个接一个的夺取苏军的阵地,进攻很是艰难,只能一步步的获得进展。第190突击炮营,为步兵连突破了苏军的铁丝网和碉堡线。激战持续了8天,最终,进入克里木的通道,在几个地点被突破,彼得罗夫的滨海集团军已无力阻止这一切。
在最后三天的争夺战中,彼得罗夫的集团军大部分人员和装备遭到重大损失。
与此同时。第11集团军指挥部也注意到,经过这些天激烈的战斗,突击部队的战斗力已开始下降。特别是在10月25和26日,出现了多次危机。10月27日,他们再度与彼得罗夫的部队进行了激烈的战斗,随后苏军的抵抗减弱了。
曼施坦因因此将10月28日定为达成最终突破性打击的日期,但这一打击并未实现:苏军第51集团军在夜幕的掩护下,放弃了他们的阵地,向东面撤离。彼得罗夫滨海集团军的残部混乱不堪的向南面的塞瓦斯托波尔撤退。德军成功的攻入了克里木半岛。
11月1日,齐格勒上校的战斗群夺取了辛菲罗波尔,随即与冯·博迪恩中校率领的第22步兵师侦察营一起越过山脉,直扑南部海岸的雅尔塔,切断了仍向塞瓦斯托波尔后撤的苏军滨海集团军主力。
在克里木半岛的东部,德军第46步兵师到达了帕尔帕奇地峡,抢在苏军主力赶到前将其封锁。
11月3日,第170步兵师辖下的几个团攻占了费奥多西亚及其港口。 经过激烈的战斗,第46和第170步兵师冲过了帕尔帕奇地峡。11月15日,壁垒森严的刻赤镇失陷。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