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天降甘霖,地涌醴泉。天赐甘霖,润泽四方;地涌礼泉,清泉潺潺。礼泉不仅拥有2200年的历史,而且地理环境优越,风景优美,人杰地灵。它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渭北高原上,默默诉说着古老的历史与文明。
甲辰年杏月礼泉之行
乾州蕞娃
受唐秦韵艺术馆王志宏的邀请,清明节前的那个周末,我们应邀赴礼泉文萃轩参加了咸阳散文学会礼泉创作基地召开2023年工作总结暨2024年工作安排会。
会前,我参观了白明龙先生的文萃轩。文萃轩位于礼泉县市政西大街11号(礼泉县交二局对面),是一处老式居民楼改造成的商铺,主要经营文房四宝及书画装裱、治印。书画培训则在附近的另一座楼上。
文萃轩是一处有特色的建筑。说有特色,首先体现在它的外部文萃轩装饰设计。首先,门口竖砌起来的碌碡(上书“文萃轩”)、微型假山、景观石(雷珍民书“文萃轩”)、翠竹、拴马桩(一左一右)、柱基石、石磨盘(一左一右,上书“印魂”“金石寿”)、石碑(文萃轩记,王宁献撰文,云鹏书)等,让我们耳目一新,心生欢喜。其次,外墙上的绿植(我不确定是不是爬山虎)春夏秋三季,郁郁葱葱,让人顿生清新之意。冬季枯藤爬满外墙,给人一种斑驳之感。最后,门口的篆书匾额以及对联让我很喜欢。尤其是那匾额,显得大气、古朴、厚重。
当然,文萃轩室内的布局也是颇有特点的。一是满屋子的诸如阎纲(“文萃印社”“文萃轩读书会”“文萃轩名家夜话”“金玉怡性”)、贾平凹(“远瞻”)、阎振维(“金声玉振”)、周明( “高山流水”)等名人书画。二是满满一大桌子的印石材料及作品。三是白明龙先生专门收拾了一面墙,布置了一个《文萃轩收藏阎纲作品展》,摆满了他所收集的阎纲老师不同时期出版的书籍作品。
据说,他和妻子王荣环(山东人)原来都是交二局的职工,他一直喜欢书画,研习不辍,也卓有成就,所以就开办了文萃轩书画培训学校。他一直热心文化公益事业。因为,文萃轩还挂着咸阳散文学会礼泉创作基地的牌子,所以年会也就在这里举行了。
会场设在白明龙的文萃轩书画培训学校,会议的主题词是“舞动双手、逆风而行”,具体的议程礼泉县有相关报道,我不想赘述。礼泉县的文友对于文学的理解感悟,对于今后的创作设想让我备受启迪。我决心和大家一道用心、用情、用爱去创作一批具有个人印记的作品回报社会。当然,因为会议有了三位乾县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赵立莹女士也是乾县人)的参与,所以大家纷纷表示今后要加强两县之间交流。
在上午的会场,我不仅结识了一批礼泉文化艺术界的朋友,如刘雪儿、马宏茂、卢顺利、白明龙等人,更是见到了全国著名文艺评论家、散文家阎纲老师以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赵立莹女士。
下午,我们先是应邀去了卢总卢顺利位于礼泉烟霞镇的老家。同去的除了我和志宏外,还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赵立莹女士以及礼泉县的两位文友。我们在一起谈周围的人和事,谈自己对于文学和社会现象的看法,大家聊得不亦乐乎。
后来回到礼泉县城的时候,我们再次回到文萃轩,和白明龙先生面谈。在这个过程中,又陆续来了几位礼泉的文朋诗友……
至于为什么,时隔半年之久,我才把这篇文章发出来。其主要原因是,我当时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这几天,看乾县著名作家杨景龙的作品集的时候,才找到了这个切入点——最简单的也是最美的。至真至善至美是也。
我们佛留村距离礼泉县只有十里路,而距离乾县县城要三十里。小时候,我们那里的人买东西的时候经常去礼泉县。那时候,我们灵源人若是说到县里去,那绝对是要到礼泉去;若说要到州里去,那就要到乾县去。
我小时候去礼泉县逛过十月会、跟过集。在礼泉县中山街,我在街边的书摊上看过小人书。在礼泉西关,家人在那里灌过礼泉赵镇醋。印象中,那个走村串巷买醋的赵镇人叫卖的吆喝声,很有特点,穿透力非常强的那种,现在想起来仍然记忆犹新,只是自己无论怎样都无法模仿出那种声音。
但对于我而言,礼泉又是比较陌生的。这些年来,我学习工作主要在乾县,所以去礼泉县的机会就少了。同时,我又是一个性情懒散之人,很少关心兴趣之外的人和事,所以对礼泉的印象就慢慢地陌生了。
最后,还是要表一表决心(毕竟大家都是这样做的,这样也才看起来比较正规一些),今后还是要多和礼泉的文朋诗友多走动走动。一是源于今天良好的开端。二是源于乾县与礼泉之间的关系。民国前,乾县叫做乾州,一州管三县,乾礼永是一家。三是会议结束的时候,大家都这样说了,总不能徒有虚名,更不能食言而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