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访100位民间中医(3) 盘锦8旬老太付炳书:韩氏接骨人人夸

——以下正文——

文字大多呈口语化,只为保持采访的原汁原味。

1

采访8旬老太付炳书,有点心酸,有点无奈,有点遗憾。

因为方圆十里八乡有名的韩氏接骨、和她比翼双飞的先生韩作良先生,已于两年前永远离开了她。

他们是一对珠联璧合、互为搭档、可谓双剑合璧的接骨大夫。

在平时的诊疗过程中,夫妻双双齐上阵,一个拉一个扯,一个按一个拽,相互配合。

“当年就是因为我们家治病太快了,接骨速度太快,人家不理解,就被定为牛鬼蛇神!”

现在,只剩下付老太一人,成了独行侠。

虽然年事已高,但她依然健硕,先生的离去并没有让她灰心绝望,面对前来求助的患者,依然抡胳膊就上,虽然要多费一番力气,但仍然坚持着热情洋溢的为患者服务,并且收费仍然是那么便宜……

其精神其爱心,让无数患者交口称赞。

还好,她有个比较得力的儿子,传承了夫妇俩的绝活,关键时刻还能替代原先老爷子担任的主力,和老妈搭一把手。

2020年7月27日,付老师的女儿韩女士出来迎接大公鸡时,讲起去世的父亲,不觉红了双眼,叹息道,要是爸爸健在,就能更好的讲清楚他们家的接骨绝活传承历史了。

“不过,好在还有妈妈,还有弟弟也传承了这些祖传技艺。”

2

进得门来,老太太起身迎接,看上去年事虽高,却很有精神,眼睛也炯炯有神。

问她身体怎么样,老太太乐呵呵的说:“挺好,结实呢!”

不用搀不用扶,老太太行动利索,招呼大公鸡落座,笑眯眯的看着我们。

对于这样一个八旬老太,还能干接骨的活?大公鸡甚为惊讶:“接骨,不费力气吗?您,接得动吗?”

“不需要太多力气,会者不难!”老太太笑着说。

“就是有人碎骨头多了,不好整,比如车砸的,那回一个女的骑着自行车带着10岁的孩子,因为下着雨,打着伞,一拐弯就钻车子底下去了,13处骨折,那时我就被请过来了,不好整,费了半天劲才弄好。”

“我们夫妇两个,多年来也是行善积德,有时候刮风下雨的,农村路不好走,我们也得去,患者来了,没法回去,就搁我们家住,连吃带住的,都不要钱。有啥给点啥,没啥就拉倒,总是这样。患者问我多少钱的时候,我常说,随便,有你就给点,多了我也不要,没有你就走!”

“我们家老头子,当年他是老师,我是医生,后来就走到一块去了。”付老太风趣的说。

踏访100位民间中医(3) 盘锦8旬老太付炳书:韩氏接骨人人夸

“对我们来说,对于骨折、关节脱位、软组织损伤疾病,都建议先有中医正骨,其次考虑手术治疗。我们家接骨技艺主要是小夹板固定,那时候都没有啥玩意儿,只能就地取材!最好就是用纱布,有时候就是找个硬壳、农田里的玉米杆、猪皮、布条什么的捆扎。”付老太太说。

“后来就是我们家自己琢磨,用手纸垫,我们家的特色是用点穴治疗,点穴,治疗速度很快,人家都不相信,就把我们定为牛鬼蛇神,就不敢行医了!”

不过,有关韩家的接骨技艺,还是得追溯到老韩身上。韩女士拿出老父亲遗留下来的记事本,翻到了传承的那一页,给大公鸡看。

3

以下来自已故的韩作良先生生前写的回忆录:

父辈韩福东,于1979年病故,享年77岁,母亲潘氏于1981年病故,享年79岁。父母亲在30到40年代。因病信奉天地门,拜柳师爷为师。

因父母为人忠厚善良,师爷就将小夹板固定正骨手法,治疗骨病之法传授以我父母。父母在本地十里八村,凡有此病者都来求治。

他们平时省吃俭用,积德行善,从不收钱财。

由于手法独特,治疗无痛苦,且好得快,不用吃药,在当地口口相传,小有名气。

我从小耳濡目染,见父母为骨病患者治疗,从看热闹、帮忙当助手、再由助手,能亲自为脱臼者复位,治疗简单的骨伤,就开始了我的行医生涯。

与爱人付炳书于62年结婚,爱人也心地善良,且在当地做过赤脚医生,我们就相互配合,帮助父母,为严重的骨伤病人解除病痛。

每当医好的病人前来感激时,心里就很高兴,并益发对父母的传承技艺感兴趣,更加努力的学习与传承。

踏访100位民间中医(3) 盘锦8旬老太付炳书:韩氏接骨人人夸

父母没有文化,只有手法教我,所以我看到有关医药方面的书籍,便买来研究、对照,特别是对骨伤、人体骨骼方面知识的学习,再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结合理论证实实际和给予更多患有不同部位骨伤的患者的治疗,总结出了一定的经验,从而就有了一定的自己的手法——采用传统中医手法小夹板、纸压垫等用法。按不同部位灵活应用,减少痛苦,并愈合快,不发烧。

在60年代至90年代,这期间都是边工作边为求医者免费治疗,也都是口口相传。

在粮库工作期间,乐在其中,并且在各大粮食部门讲用我的手法,80年代营口地区地方广播播送骨伤患者的福音等。

1987年,通过自学参加中医资格考试,考取了一技之长证及助理医师证,1992年,我与爱人一起被双台区医院录用,工作期间得到患者一致好评。

1993年到2005年,在盘锦市双台子区个体诊所收到锦旗不计其数。至今一直是医好的患者再介绍其他患者前来就诊。

我想在我的有生之年,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更是乐在其中……

4

“父亲非常爱学习,手里天天捧着书,骨伤学、中医基础学、人体解剖学等,把里面的精华都写下来、记录在纸,跟我说过有时睡觉时都要在脑袋里过一遍,父亲诊断与母亲手法配合,真是天衣无缝,那真是治一个好一个,求医者全国各地都有听说来的。”

韩女士回忆说。

1987年,父母亲离乡来到盘锦市双台子区应聘于双台子区医院,先后为市、区、县各级领导治疗过,受到一致好评,也为当地医患带来希望。一些要手术的,都不用手术了。

手术筹钱东借西借,药费高不说,还有严重的后遗症,手术恢复完功能位还是不行,干不了重活,为家庭造成经济与病痛双重伤害。

后来由于医院变故,父母应患者要求自行开诊。

诊所因为动迁几度搬迁,但患者你到哪就跟到哪,都是口碑相传找来的,一共搬迁4–5次之多,没有挂牌但患者都能找到。

父母亲特别善良,总是小病不收钱、大病在医院要手术了,几万、几十万的手术费,在这治疗治好的最少的几十、几百,最多的几千元。

儿媳带公婆来治病的,不要钱,

困难的来治病的,不要钱,

小学生淘气打架打坏的,不要钱,双方有矛盾的都是又治病又调解。

父母亲真是对每一位求助者尽心尽力、一心为病患着想。

来的人只要有所求,都是有钱无钱都给治,少花钱看大病,一次能好的,都不让来二回,免费咨询。

如需用药,让患者自己到正规药店买,只买对的,不买贵的,并且指导自行康复、用药。

5

父母传承着祖训:诚实守信、善待每一位病患,康复者不计其数。还曾经上过报纸报道《绝活》,《妙手回春》等,锦旗更是不计其数,无一例医疗事故。

2018年5月20日晚,父亲在无任何病兆的情况下,突然离世,这给我们家带来了莫大的悲伤,一直都沉浸在悲痛之中,无法自拔。父亲的才华、遗愿还没有被发扬与完成,父亲还想在有生之年把这些宝贵的经验技术得到更好的运用,写了一些骨伤治疗方法解除病患,还想办一个以传统的中医手法治疗的小院所。

为更多的病患解除病痛,父母总是言传身教,教育我们四个子女要善良守信、不要把钱放在第一位。

现在虽然父亲走了,但母亲还在,母亲的手法也是很好,几乎每天都有来上门求医的,他们的二个孙子也都学中医药,一个在市医院,一个在县医院工作。

我们从小也是耳儒目染,懂些皮毛,弟弟更是用心学习发挥父母亲的经验手法、技巧,能独立接诊,治疗显著。

应广大患者的要求,因母亲年世已高,无医师证,现开了一家韩氏筋骨养生馆,能为更多患者服务,更想传承父亲的遗愿,把自家的祖传手法经验发扬光大。

6

“现在接骨也快,不费劲。”付老太太说。

“主要是要对位,对准位了,速度就很快,用冷水,止血,止住内出血,不能用热水,你越用热水,血出的越快,毛细血管伤口没办法闭合!我们都是从医学书上自己学的!”

踏访100位民间中医(3) 盘锦8旬老太付炳书:韩氏接骨人人夸

“老头没有了,我老了,还好儿子跟着学了不少东西!我们家全是医生,好多人干西医,就小儿子跟着我们学了。”

“有照相CT辅助,我们就除了点穴以外,还用旋转,对准方位,接上去!”

“我出诊就是带着手纸、绷带、剪子,有时候带着塑料棍,辅助接骨的,简单,剩下来就是靠手了!”

“事后拍片检查,都没问题!”

7

韩作良先生生前就写道:

源远流长的中医正骨疗法,有着不开刀、不吃药、康复快、花钱少等特色,治疗骨折、关节脱位、软组织损伤疾病。它是正骨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经验治疗原则及方法,中医这些简便实用且成本低的疗法给人类健康做出巨大贡献,要不断传承发展、光大、重塑骨伤治疗。

踏访100位民间中医(3) 盘锦8旬老太付炳书:韩氏接骨人人夸

几十年来,韩氏接骨治疗过的骨伤有:

1、颞颌复位 2、落枕

3、肱二头肌短失损伤 4、大臂痛

5、肘关节脱位 6、肩周炎

7、肩关节脱位 8、忿气(胸椎小关节紊乱)

9、肋骨骨折 10、腰扭伤

11、腰肌劳损 12、臂上皮神经损伤

13、腰椎间盘突出复位法 14、腰椎间盘膨出症

15、椎弓裂 16、梨状肌综合症

17、纠正脊柱侧弯 18、腰部变直(生理改变后凸)

19、腰背部韧带劳损 20、臂部结膜炎

21、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22、崴脚(足扭伤)

23、尺挠远端关节分离造成韧带损伤 24、小儿挠骨半脱位

25、锁骨骨折怎样包扎 26、尾骨骨折治疗

27、腱鞘炎 28、骨折治疗

29、胯关节移位 30、老年粗隆骨折治疗、康复

这些年所治疗部位、骨伤及软组织损伤范围,根据病因病理,通过准确的诊断,不断探索经验、方法、灵活运用,传承秫秸杆、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水洗法闭合式长管骨骨折、陈旧性及足踝、手腕部骨折留下的后遗症治疗。颌、肩、肘、膝、踝各关节脱臼复位。手法加纸压垫治疗软组织损伤,腰间盘突出、膨胀、落枕、肩、臂、胸、腰痛、腱鞘炎、膝关节滑膜炎、半月板损伤、足踝腰扭伤等。并免费指导青少年脊柱侧弯的纠正、方法、没病防病、发病及时治,愈后不复发为理念。

8

采访接近尾声。韩女士再次遗憾的说,如果父亲健在,就能讲述更多细节。

谈到父亲时,韩女士再次怔怔的出神,泪水在眼睛里打转。

是啊。

对于她们家来说,损失的是一个父亲,一根脊梁。

对华夏大地或一方土地来说,损失的就是一个卓有水平的民间老中医。

不可忽视的是,活跃在救死扶伤舞台上的民间中医越来越少了,他们不是选择销声匿迹,就是默默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大公鸡在到达邯郸时,刚有人联系我说福建有一位81岁的老中医王裕文,很厉害,想帮我联系采访他,大公鸡在等待消息的过程中,传来了老先生去世的消息,不免黯然神伤——又少了一个民间中医高手,也不知道他的技艺有没有传下来。

在此,大公鸡再次恳请有关部门,能够重视民间中医,保护民间中医,千万莫让华夏大地传承了几千年的民族瑰宝像亚特兰蒂斯一样消失!

今天的采访,是遗憾的,也是幸运的。

遗憾的是,韩老先生已经故去,幸运的是,我们还有韩夫人——8旬老太付炳书,还有她的儿子,毫无遗漏的传承着远近闻名的韩氏接骨绝活。

祝福他们!

踏访100位民间中医(3) 盘锦8旬老太付炳书:韩氏接骨人人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