甑,为蒸食物用炊具,底有镂孔箅,上放需要温热或蒸熟的食物。甑为斗笠状,阔口,小足,足与煮水器——釜组合使用,通过加热使煮水器中的蒸气聚拢到甑底,后散发到甑箅上的食物,将甑中的食物煨熟。在新石器时期,作为炊具的陶釜、陶甑就已经出现了,西汉中晚期铜釜甑流行。甑常与釜或鬲组合使用,称为“甗”。
新石器时代 灰陶甑(郑州博物馆藏)
新石器时代 灰褐陶甗(常州博物馆藏)
画像石绘图(原文物出土于河南密县打虎亭汉墓)
东汉 铜釜甑(酒泉市博物馆藏)
古时除用甑煨熟食物外,还用于酒、香、药、茶之类的加热、蒸熟,故体量大小不一。唐宋时茶为蒸压类茶饼,采来的茶叶要先用甑蒸,边蒸边翻动茶叶,使叶、梗变软,再压制成茶饼。唐·陆龟蒙《奉和袭美茶具十咏——茶灶》“盈锅玉泉沸,满甑云芽熟”说的也是茶甑。定窑传世的甑多是与釜组合使用的茶甗。
定窑白釉甗(曲阳县文物保管所藏)
定窑白釉甗(曲阳县涧磁村晚唐墓出土)
宋苏轼《寄馏合刷瓶与子由》有“小甑短瓶良具足,稚儿娇女共燔煨。寄君东阁闲烝栗,知我空堂坐画灰。”诗题中的“馏合”即诗句中的“小甑”,苏轼给弟弟子由寄甑,告诉弟弟,除了做饭用,闲时用来蒸栗子吃也不错。其时苏轼正在定州做知州,他不怕路途遥远给弟弟寄的应该是当时五大名窑之一、贡御皇宫的定窑瓷器。
台北故宫博物院有定窑刻花甑,直口,斜腹下收为小底,底有六个若团花状排列的叶形镂孔,外腹仰刻花瓣。口沿和底足皆无釉,使用时甑下部配套煮水器釜或鬲,上有器盖,保持蒸气持续加热。当然,甑除用于蒸熟食物外,还可用于将凉了的食物加热,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饭凉了馏(liù)一馏再吃”,因为有相配套的盖子,所以苏东坡时期又称其为“馏合(盒)”,像盒子一样的、可以馏食物的炊具。(4)
定窑刻花甑(台北故宫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