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之间见真我
——石涛的艺术世界
文/陈年
在中国绘画史上,石涛(1642-1708)是一位极具创新精神和独特风格的艺术家。他不仅在绘画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还在书法领域展现了非凡的才华。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了大量石涛的书画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石涛的艺术成就,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其艺术生平、特点及影响的机会。

清 石涛 写竹通景十二屏

一、石涛的艺术生平
石涛,原名朱若极,字石涛,号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等。他是明末清初时期的一位杰出画家,出身于明朝皇室,但在明亡后出家为僧。石涛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游历广泛,先后居住于安徽宣城、金陵、扬州等地,这些经历丰富了他的艺术视野,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石涛的艺术特点
1. 创新精神

清 石涛 画罗汉 册 罗汉(一)

石涛提倡“我自用我法”,主张艺术创作不应拘泥于传统,而应追求个性化的表达。这种创新精神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无论是山水画还是花鸟画,石涛都能打破常规,创造出独特的艺术语言。例如,他在《清石涛画罗汉册》中,通过对罗汉形象的夸张和变形,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清 石涛 霜山烟树图

作者款识:霜打多情树。烟烘解脱山。此时堪把笔。心手得余闲。新秋大涤堂作画。向年苦瓜。

2. 笔墨技法
石涛的笔墨技法极为丰富多样,他善于运用不同的笔触和墨色来表现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在《清石涛画山水轴》中,他用湿笔写山、石、水纹,使画面充满了淋漓的墨韵。而在《清石涛霜山烟树图轴》中,他则通过干渴的笔墨和清晰的线条,表现出霜、烟之景的迷离效果。

清 石涛 诗画合璧卷 画芭蕉

作者款识:怀素学书。种蕉代纸。雨余墨汁淋漓。应是此个境界。清湘石涛济道人。

清 石涛 诗画合璧卷 登凌献台诗

释文:山势盘纡一径斜。云垂四面日光遮。清波石打天门雨。红叶舩冲洞口霞。客过魂消悲往事。亭空树老不开花。当年歌舞人何处。独剩荒台起暮笳。凌歊台在太平府黄山。去北门五里。旧时江水绕其足。今去采石廿余里。余因访无相寺。偶登台赋此。瞎尊者济。

台北故宫藏:石涛书画作品精选

3. 诗书画的结合
石涛不仅擅长绘画,还精通书法和诗歌。他的许多作品都配有自题诗,诗书画相得益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例如,在《清石涛诗画合璧卷》中,石涛将诗与画完美结合,每一幅画都有相应的诗文,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三、石涛的艺术影响力
1. 对清代绘画的影响
石涛的艺术风格对清代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提倡的“我自用我法”和“一画”理论,鼓励画家们摆脱传统束缚,追求个性化的表达。这种思想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清代绘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对后世艺术家的启示
石涛的创新精神和独特风格,不仅在清代产生了影响,也为后世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许多现代画家从石涛的作品中汲取灵感,将其艺术理念融入自己的创作中。例如,黄宾虹、齐白石等现代大师都曾受到石涛的影响。
四、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石涛作品赏析
1. 《清石涛画罗汉册》

清 石涛 画罗汉册 罗汉(二)

这本册页共十六开,每幅作品都展现了石涛对罗汉形象的独特处理。罗汉或坐或立,或手持法器,或与孩童互动,形象生动,富有情趣。石涛运用工笔与写意相结合的手法,使画面既有细腻的细节描绘,又有大气磅礴的整体布局。

2. 《清石涛霜山烟树图轴》
这幅作品描绘了霜后的山林景色,画面中树木凋零,烟雾缭绕,呈现出一种迷离的意境。石涛通过干渴的笔墨和清晰的线条,表现了霜、烟之景的特殊质感,使观者仿佛置身于一片寒冷而宁静的山林之中。

3. 《清石涛忆个山僧图轴》

清 石涛 忆个山僧图

作者款识:人家踈处晒新罾。渔父蛟人结比朋。我坐小舟惟自对。那能不忆个山僧。清湘老人济。

这幅作品描绘了清江泛舟的场景,画面中渔人攀网捕鱼,岸边树木疏落,远处山峦隐约可见。石涛在画中题诗:“人家疏处晒新罾。渔父蛟人结比朋。我坐小舟惟自对。那能不忆箇山僧。”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画结合,意境深远。

4. 《清石涛诗画合璧卷》

清 石涛 诗画合璧卷 画海晏河清

作者款识:海晏河清。东巡万国动欢声。歌舞齐将玉辇迎。方喜祥风高岱岳。更看佳气拥芜城。尧仁总向衢歌见。禹会遥从玉帛呈。一片萧韶真献瑞。凤台重见凤凰鸣。臣僧元济九顿首。

清 石涛 诗画合璧卷 书诗

释文:八月九日问归舩。云间吏迹空留连。主人爱客兴非浅。不惜十斗倾惠泉。秋风作雨滋枯田。潇潇瑟瑟来轻烟。兴酣落笔许谁颠。诗成问字有青莲。神交千里事非偶。一朝别去思然。敬亭阁上重回首。云里呼君君听否。秋日客云间。留别智达上人。兼呈赵双白。时余居宣城之广教寺。寺在齐云之麓。(第一则)。夜雨传香细。微风何处来。清心知欲吐。扑面定全开。去水人家近。隔林旧院栽。呼童先讯主。新月好徘徊。新桂流香简友人作。石涛济。(第二则)。

这卷作品共有八幅,每幅都配有石涛自题的诗文。画面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山水、花鸟、人物等。石涛的诗文与画面相得益彰,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展现了他全面的艺术才能。

结语
石涛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他高超的绘画技巧,更在于他独特的艺术理念和创新精神。他的作品不仅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石涛的艺术世界,感受他笔墨之间的真我风采。

清 石涛 诗画合璧卷 画山水

作者款识:人道龙鳞髣髴成。祗今片墨气如生。披襟试向高轩望。风雨千寻起自鸣。苦瓜和尚济。

清 石涛 诗画合璧卷 登黄鹤楼诗

释文:黄鹤楼高不可登。楚哀湘怨思难胜。黄鹤蹁跹杳何处。楼空惆怅江流去。江流滚滚遶山腰。大别岧峣秋气高。万家废井迷烟树。夹岸征尘卷暮涛。风涛万顷来云梦。迭迭群峦岌摇动。飞帆忽蔽夕阳来。惊烽遥起骚人恸。劝君吊古慢沾衣。劝尔怀仙蚤息机。黄鹤楼高登不得。羁心一片忆将归。登黄鹤楼。瞎尊者济。

清 石涛 诗画合璧卷 画寒江图

作者款识:拂风霏雨自然青。莫道东湖异洞庭。君但一茗留与对。吟成如见晓蒙溟。石涛济。

清 石涛 诗画合璧卷 题雷焚古银杏树

释文:六朝雷火树。锻炼至于今。两起孤棂岫。双分破臂琴。插天神护力。捧日露沾襟。偶向空心处。微闻项上音。题雷焚古银杏树。石涛济道人。

清 石涛 画山水

作者款识:一塔巍然出万松。宿云初晓破踈钟。芒鞋带湿来深翠。知是江南第几峰。大涤子。

清 石涛 黄山洁空金碧图

作者款识:静洗诸缘洁洗空。澹氤金紫碧氤红。从天插下飞龙影。就地擎来总不同。华藏海收谁贮雪。阎浮势抵劫翻风。老夫尽力悲歌起。三礼瞿昙腊夜中。苦瓜和尚济。

清 石涛 写唐人诗意图

作者款识:绘天无似笔飞抛。䥘恠山灵接坳。画我生寒彻骨。占周半易履初爻。行吟莹处孤琴在。向日流光白发敲。不问溪桥与茅屋。人间巢许有谁交。和唐人㱕海之作以作画。清湘大涤子极。

清 石涛 兰竹卷

作者款识:品位千秋已定。馨香草木同名。众卉倾城倾国。此花空谷传声。零丁老人。冬日大涤草堂。

清 石涛 自写种松图小照卷

作者款识:双幢垂冷涧。黄檗古遗踪。火劫千间厦。烟荒四壁峯。夜来曾入定。岁久或闻钟。且自偕兄隐。栖栖学种松。时甲寅(公元一六七四年)冬日。清湘石济自题于昭亭之双幢下。

清 元济、王原祁合作 兰竹

作者款识:风姿雪艳之中。随意点缀。何物不成清赏所。既有寒木。又发春花。新尚书亦应笑而首可。时辛未(公元一六九一年)二月寄上问翁老维摩。清湘石涛济道人。

鸣谢:
台北故宫博物院提供图文资料

艺术家入驻“ART WIKI 艺术维基”(免费),可创建个人艺术数据库可随时免费下载站内所有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