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

    呵,其实我的文字就是碎碎念,打关键字查一些资料,然后凭着感觉写,有网络嘛就方便多了,不花太多的时间,如果花太多时间会要我老命,早上要搞早餐,搞两次早餐,买菜,洗衣,煮娃的宵夜,白天忙业务,经常是脚不沾地,先做重要的事,再做喜欢的事,有网友提供了不少优秀校友的名字,笔者贪心,个个都想写,写文字是想收纳和学习一些优秀的东西,一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有时文章里的错别字是电脑卡顿或者五笔打字通码导致,也有我的小马虎。感恩网友的厚爱,给我点赞、鼓励、指正和包容。国庆渐近,假期反而没工作时间那么自由。前面写了曾庆元院士、肖书海院士、潘际銮院士,庄礼伟教授,有几个老乡说写写中科大袁军华教授,好的呢。 


袁军华是泰和中学1993届校友,万合湖尾人。信息是一位距离袁教授家不到30米远的老乡告诉我的。

文字的力量就是这么神奇,我和这位老乡仅相识于文字,后来才知道他是上饶市的一位优秀老师。

袁老师说:袁军华当时高考全省前四名,名牌大学随他挑,当时中科大的影响力跟清北差不多,所以选了中科大。
清华、北大、中科大,这都是中国最顶尖学府,袁军华高考成绩在全省排第四名,当然是每所高校争相锁定的苗子,可他不选人人艳羡的清北,就选了他喜欢的中科大。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个朋友的孩子,大概是前年吧,仅几分之差与向往的清北失之交臂,然后收到了中科大的通知书,他好难过,连升学宴都不让家里办。

笔者有点小好奇,不知中科大的校区有多大,朋友的孩子和老乡教授离得远不远,他们的学科相近吗?交流过吗?
嘻嘻,没说名字,朋友别骂我,我只有羡慕。那么优秀的人才,他们是好多人羡慕的存在啊。

话说袁老师后来加了我的微信,立马给了我两篇有关袁军华教授的推文(在这里再次谢谢袁老师),一篇是《物理生物交汇处,科研爱情两不误》,另一篇是《哈佛海归,超越巅峰》。

咱们就照本宣科,抓取标题里的关键字:中科大,哈佛海归,夫妻教授。

啧啧,这个万合老乡牛啊,不仅在中科大上班,还是美国哈佛大学博士,而且还帮家长带回了个高学历的教授妻子。

确切下介绍下这位霸气的泰中校友:

1993年-1998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攻读理学学士

1998年-2005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
2006年-2012年,哈佛大学分子及细胞生物学系(生物物理方向),博士后及Research Associate(研究助理)。
2012年,束哈佛大学的博士后工作,回到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至今,中国科大物理学院,微尺度国家实验室,教授,博导。

袁军华的妻子张榕京教授:

研究方向:物理生物学

1992年-1997年, 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固体力学专业,本科

1997年-2000年,中科院力学所固体力学专业,硕士

2000年-2006年, 加州理工航空与应用物理,博士

2007年-2008年, 哈佛大学医学院及麻省总医院,博士后

2008年-2011年,哈佛大学Rowland研究所,博士后

2011年-2013年, 哈佛大学Rowland研究所,Research Associate

2013年 -至今,中国科大物理学院物理系及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Bio-X交叉科学研究部教授

2014年中组部计划

如果我理解得没错的话,就是说袁军华在1993年从泰和中学考出去,在中科大读了五年书,然后1998年又去了美国留学,7年后拿到了加州大学的博士学位,然后在美国工作了6年,然后在2012年夫妻双双把家回,回到母国,回到母校搞科研。

那么他回国工作,一定有优渥的条件迎接他吧?他住多大的房子呢?

这要回过头来看袁老师给我的第二篇推文。那其实就是一篇记者采访袁军华夫妇的对话稿,完全原汁原味,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网上搜寻看看。

以我的视角简单说下,袁博士是2012年回国的,根据推文内容,采访时间是2014年1月23日。也就是说,在采访时回国近两年了。

据后面的采访内容,袁教授夫妇有两个孩子,而且也把母亲接过来了,帮忙照顾孩子,也就是说他们一家住在 80 平米的东区周转房。

一对海归教授夫妇,归来后却居于这样的空间,有点不相信,我首先就擦了擦眼睛,但确实没看错。

记者问袁军华为什么回国?袁军华质朴地回答:首先方便照顾父母,其次不希望孩子留美与中国文化脱节。

老祖宗说过,百善孝为先!没想到袁教授就这么接地气。

是的,异国他乡,也许能拥有宽敞的房子,也许能拥有丰富的物质生活,但在大洋彼岸,见父母一面何其难,尽孝当然是奢望。

而回国后,即使居住空间有限,却能在父母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相互陪伴,这种亲情的价值根本无法用房子的大小来衡量。

袁军华教授,对亲情如此珍视,对祖国文化也如此热爱,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让孩子扎根于自己的祖国,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袁教授不希望孩子留美与中国文化脱节,这也是他对母国的深切情怀。

内心的富有的人,根本不需要太多的外在享受,就好比潘际銮院士,他比谁都不缺金钱,却独爱骑辆普普通通的自行车。

甜不甜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嘿嘿,我在想,袁军华教授,这位优秀的泰中校友,他也是喝家乡的水长大的,能不能给母校的学子多支点绝招,多录几个去中科大呗!

后记:晚上加班忙些工作,月底忙些,昨天写庄礼伟颇为伤神了一阵,今天窈空闲写了这篇,做饭去了。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