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王彦修
被中央军委授予“雷锋式的战士”称号
这是位年仅19岁的解放军战士叫王彦修,生前所在部队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52833 部队。
1976年7月28日凌晨,王彦修外出集训结业归队,途经唐山火车站。
地震发生时,王彦修正在火车站候车室外的台阶上休息。
大地刚一晃动,他马上意识到发生了地震,便立即冲向侯车室大门,朝里边的旅客高喊:“地震了!”。
话音未落,一股巨大的地震冲击波将他推倒在地,宽敞的侯车室顷刻间摇摇欲坠。来不及多想,王彦修从地上爬起来,迎着纷落的碎石,向尘烟滚滚的候车室冲去。
在候车室左侧倒塌的水泥预制板下面,传来一位妇女的呼救声,王彦修冲上前,一面往乱石堆里爬,一面拼命的往外扔砖头。
当时,余震不断,右侧的水泥预制板随时都有可能塌落,但王彦修不顾个人安危,奋力将这位年轻的女同志救出。
纷乱中,王彦修还没来得及喘口气,车站南侧邮电局处又传来呼救声。王彦修迅速跑了过去。
一位邮电局职工的脖子被水泥梁卡住,既钻不出来, 又退不回去。
情急之下,王彦修找来一根木棍,和另外一位旅客一人负责一头,奋力抬起水泥梁。
“嘎嚓”一声,木棍断裂,眼看水泥梁就要压在这位工人师傅的头上,王彦修顾不上多想,用自己的肩膀死死扛住下落的水泥梁。
工人师傅得救了,王彦修右肩膀却被水泥梁卡出了血迹。
就这样,先后六次,王彦修冒着余震,一次又一次的冲进险象环生的候车室,抢救被埋压的群众。
正当他第七次冲进去抢救一位小男孩时,下落的水泥预制板一下子砸到了他的双腿上,小男孩被赶来的群众救了出来,王彦修却昏了过去。
在场的群众把王彦修抬到广场的松树下。
第一辆救护车急驶进车站广场,抢险的群众纷纷说:“先救这位解放军同志,他是为抢救群众负伤的!”
但非常遗憾的是,由于过度劳累,失血过多,王彦修永远的闭上了双眼。
先人后己的最高境界与
191名被拯救者
开滦马家沟矿一位姓戴的工人,有三个女儿。后来,四十多岁的他,终于如愿以偿,老婆为他生下一个儿子。
地震时,老戴一家都被埋在倒塌房屋下面,他几经挣扎,顺利脱险。
就在老戴要动手扒自己儿子时,一位邻居妇女喊他:“大哥,我那口子就在这里,你快帮他一把吧!”
听到喊声,老戴心中一震,但,他还是先过去救人了。等他把那位邻居救出后,身边又传来一个女孩的呼救声:“大叔,我快闷死了,快救救我吧!”
老戴于心不忍,过去扒那个女孩……
就这样,周围一个接一个的呼救,老戴不停的救出了一个又一个。几个小时过去后,周围的呼救声听不到了,老戴和邻居们一起,开始扒救自己一家人。
三个女儿先救出来,但怎么也听不到宝贝儿子和老伴的声音。
又过了一段时间,人们终于在废墟上扒开的洞里,发现了他的老伴和儿子。当时,娘俩儿已停止了呼吸。
唐山六瓷厂一位五十多岁的女工被人救出后,身上多处受伤,但她听到哪里有呼救声,就奔向哪里,嘴唇咬破了,十指流着血,仍然继续抢救遇险者,连续救出了20多人。
开滦唐山矿老工人黄某夫妻俩,在强震发生后当天的9个小时内,共抢救出44名遇险者。
强烈地震一开始,睡梦中的黄师傅即被惊醒。老人跃身而起,一脚踢开窗户跳到屋外,脚跟尚末站稳,一排倒塌的砖墙砸了过来,黄师傅一下跌倒在地。
此时,恰好他老伴从屋中跑出,扶起受伤的黄师傅。
两位脱险的老人喘息未定,四周即传来遇难群众的呼救声。
夫妇俩跑到一个倒塌的房子前,见一位女青年被一块倒塌的水泥板卡着半截身子,一点不能动弹,危急万分。
此时,余震频频传来,两位老人顾不上许多,即动手扒救这位女青年,随后又合力抬起一块水泥板,才把女青年救了出来。
“屋里还有人吗?”老黄急切的问女青年,对方用微弱的声音回答:“我妈妈和妹妹还压在里面。”
老黄二话没说,转身又冲向倒塌的房中救人。钢筋水泥板把遇难的母女压得严严实实,情况十分危险。
没有工具,老黄就用手扒,扒出通向遇险者的一个洞口,终于,老黄摸到了被埋压的母女身体。他探进身子,先将女儿抱出。
当他转回身,想救出孩子的母亲时,强烈余震突然发生。老黄不顾一切的用身体挡住即将塌落的碎石,把女青年的母亲救出了出来。
就在黄师傅救人的同时,老伴也去抢救另一家遇险者。在废墟乱石上,老人双手被划得鲜血淋淋,终于将遇险者全部救出。
正当黄师傅夫妇拼命扒救遇难者的时候,他们的儿子突然匆匆跑来,喊道:“爸爸,你孙女和儿媳妇还压在房子底下呢,快去救啊!”
等他们花了20多分钟,救出身边最后一个遇难者,赶到儿子的住处时,儿媳和小孙女已停止了呼吸……
强烈地震刚刚过去18分钟,马家沟矿区便出现了一支由3名干部、15名战士组成的解放军抢救小分队。他们身着背心、裤衩,赤着双脚,奔走在横七竖八的瓦砾堆上,奋勇抢扒被埋群众。
这18位同志,是工程兵某师从8个单位抽调到唐山学习的,住在马家沟矿招待所三楼。
按原计划,他们7月27日学习结束,准备28日早晨离开唐山,返回部队。
强烈地震将他们从睡梦中惊醒,负责带队的连长熊光明,一骨碌翻身跃起,箭步冲到走廊,大声喊道:“地震了,同志们快下楼,快,快!”
他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指挥大家撤离。
所有从楼里跑出来的同志都急切的说:“连长,救人要紧,快下命令吧!”
院子里一片漆黑,连长呼叫着每一个人的名字,当知道战士们都在时,他把手一挥,“跟我来”,带领战士们朝附近一座倒塌的房屋跑去。
拂晓前,职工临时休息室的九位遇险都被救了出来。
天亮时,又有人跑来求救,托儿所废墟下还压着人。
他们来不及休息,又是徒手,把埋在废墟下的老师和两个小朋友扒了出来。
战士们的脚刚迈出洞口,“轰轰”一声,房架和断墙便塌了下来。
与此同时,另有几个战士也在抢救一位被埋压的老工人。这处职工宿舍受灾最重,有上千名职工被塌倒的房屋压住。
7月28日这一天,18名战士,从凌晨到深夜,在职工临时休息室、托儿所、 职工宿舍和工房区等多处地方,先后抢救出147名遇险者。
国外媒体的两条报道和
50名被成功拯救的国际友人
强烈地震在一瞬间把51名住在唐山宾馆的国际友人置于死亡之地。
地震刚过,负责外宾安全的民警们,还没来得及擦干身上的血迹。
倒塌的残楼中,一些法国人和丹麦人被困在不能脱身的屋子里,拼命地敲打着墙壁和门窗。
此时,余震频仍,他们的生命时刻面临死亡的威胁。抢救者们一面喊话稳定他们,一面冒着纷落的碎石,在恐怖、阴森的残楼中跑来跑去,将他们一个个救出。
有9名日本外宾住在唐山宾馆四号楼,但脱险的外宾中却没有他们。
“日本朋友,你们在哪里?”救助人员用日语大声呼唤 着,寻找着。
喊声果然起了作用,两名日本客人拼尽最后气力,从废墟中探出头来。人们连忙上前抢救,把他们搀扶到安全地方。
在残楼的一角,人们又听到了一位日本客人的呼救。
循着声音,透过水泥板交叉而成的一条狭窄缝隙,人们发现了几片撕碎的蚊帐,扭歪了的床和一张满是鲜血的脸,是日本技术人员丰田。
大家奋力扒开压在丰田先生身边的杂物,搬开一块块水泥板,把他从乱石中抢救出来。
就在此时,另一位比丰田处境还危险的日本客人片冈,又引起了救助人员的注意。
片冈被砸在二楼,闷在一个斜形孔洞里。废墟埋过了胸口,只露出头部,脸色青紫,直瞪着双眼说不出话来。
抢救人员用梯子攀上残楼二层,找到洞口。埋压片冈的地方,有一块3米长的水泥板,斜搭在一面孤峭的墙壁上。墙壁有七八米高,在余震中摇摇晃晃,随时都可能坍塌。
面对险情,两位救援人员毫不犹豫的爬进斜洞。两人弯腰,用最快的速度扒片冈身旁的碎砖乱瓦,终于把他救了出来。
片冈骨盆受伤严重,已不能自主行动。想让他顺着梯子下去,已经不可能。救助人员只好找来几条床单,结成两条带子,一头揽住片冈胸围两侧,一头握在救助人员手中。
同时,让一个人下到楼底,与其他人稳住梯子,负责接应。另一人吃力的扶着片冈,将头伸向他的胯下,用脖颈和臂膀的力量把他慢慢托起,小心翼翼地走向梯子,一步一步向下挪动,最后把他送到楼底。
见此情景,在场的外国客人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多家海外有影响力的报纸,8月1日纷纷刊登如下消息:丹麦格陵兰地区教师访华团,一行19人已安全离开强震后的唐山;法国法中友协第六访华团23人,除一人在地震时遇难,其余经香港安全回国……
面对天灾时
看盲人、犯人如何表现
唐山市福利厂盲人吴某回忆了震后他们抢险救灾的经历。
地震前,吴某和工厂几十个盲人家住路南区离铁路不远的地方,距此不远,有一个铁路装卸“货位”,所以这里平时就很嘈杂。
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吴某第一个反应是“货位”上撞翻了车皮。
但随之便是大地剧烈摇晃,房屋猛烈颤抖起来。吴某觉得事情不好,抱起孩子蹬开房门就往外跑。刚冲出门外,就听到哗啦一声,墙壁倒了。
此时,四周倒塌的房屋轰响,不时传来遇难者的惨叫和人们的呼救声,吴某明白是发生了地震。
吴某摸索着往前走。
这些平时只能凭听觉和触觉熟悉周围环境的人,突然间手摸不到熟悉的墙壁、树木,脚下满是碎石、瓦砾,耳边传来的也是平时根本听不到的可怕声音。
一会儿,有几个幸免于难的盲人汇聚到一起。
正在大家犹豫不定的时侯,四周遇难者的呼叫声越来越急的传到耳边。这些盲人们的心中好像被同一种力量推动着,让他们不约而同地朝废墟中呼救的声音奔去。
他们完全凭着听觉,循着声音一处一处的救人。扒开一家家厚重的破碎房顶和乱石碎瓦,用手不停地摸着,摸到那些受伤者的身体,再慢慢把他们扒出来,然后抬出倒塌的房屋。
在这支盲人救灾队伍中,唯一的一位明眼人,是个腿有残疾的人。他不停的大声喊,给盲人们指点救人的位置,然后盲人们再依声音挖掘扒人。
随着救出的人数不断增多,盲人们的心情越发沉重起来,他们虽然看不到眼前的情景,但双手摸到那么多血淋淋的伤员,那么多已经冰凉的遗体,心里怎能不为之震撼!
他们摸着,救着,从盲人们居住的地方,一直摸到健康人住的地方,把一个个受伤的健全人,从废墟中拯救出去。
强烈地震也把唐山市看守所夷为一片废墟。昔日,这里关押的200名灵魂扭曲者的邪念,被威严的枪口和高耸的围墙震慑。
此时,关住魔鬼的盖子,突然被地震打开,那些邪恶的灵魂将会如何?
看守所的同志们,在回忆震后那万分紧急的时刻时说: 地震仿佛是在一瞬间震启了这些犯人的良知,他们竟也不顾生死的抢救他人,这在平时难以想象。
据震后一些在场的看守人员回忆:大地震发生时,我们这些人心理都非常紧张。
地震前,看守所原有两道门岗的高大围墙全都倒塌,大铁门躺在灰土之中,警戒岗楼碎成一堆乱石。200名犯人和看守人员、警卫战士,几乎全被压在断壁墟土之中。
从废墟中钻出来的战士,紧握手中的枪,还在倒塌的废墟中被压的看守人员和警卫战士,就已深知自己肩负责任的重大。
几个被埋较轻的警卫战士,奋力冲出墟土,黑暗中找到自己的枪支,头上还淌着血,就发出了严厉的警告:“谁也不准乱跑,不许越界(指倒塌的围墙)!”
大约100多名犯人钻出了废墟,看到身边这些淌着鲜血、紧握钢枪、庄严无比的警卫战士, 他们似乎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一步也没敢挪动。
没多久, 周围传来一片呼救声。面对眼前的特殊情况,看守人员和警卫战士心里明白,还有那么多人生死不明,救人是第一位大事。
可眼前就有一支强壮有力的救灾队伍,虽然他们的灵魂被扭曲过,但他们听到遇难者呼声时表现出了同情和焦虑,是不会见死不救的。
于是,看守人员经过简单的磋商,把犯人们编成了三组。看管人员向他们严厉宣布纪律:到外边后,只许老老实实
救人,谁要逃跑,就地镇压!
犯人们在带伤的军人看押下,开始救人。看得出来,此时,人们的心是一致的,那么多和自己一样的人,在废墟中呼唤、流血,任何人都会受到震撼的。
犯人们救人很卖力气,先救看守所的干部、家属,再往远处就是小街小巷里的群众。
犯人们和所有在废墟上的救灾者一样,手忙脚乱,焦急万分,一会儿小心翼翼的抱出受伤的孩子,一会儿又扶出被救的老人。
每当扒出遇难者的尸体,都忍不住发出轻轻的叹息。他们真地豁出来了,拼尽全力在搬、在撬、在扛,满手是血,脸上淌着汗水……
整整一天的时间,这支由犯人组成的特殊救灾队伍,没有一刻停歇,他们就像是在用苦干和汗水洗刷污浊的灵魂,用救人的行动,恢复自己一度泯灭的良知。
据看守人员回忆说,刺刀是管不住散在废墟上的这群囚犯的,可是,他们没有忘记有一道无形的警戒圈。事后,许多犯人因在地震中救人立功而减了刑,也有的被提前释放了。
用五只小鸡熬成的特殊鸡汤
原唐山市知青办干部王××回忆:
地震后,市委领导交给我们知青办一个特殊任务:照顾好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孤儿。那么多失去父母的孩子啊!光市区就有1700多人。
我们坐着汽车到处跑,东一个,西一个,就像寻找散落的珍珠一样,一个一个把那些“流浪”的孩子找回来。
这些孩子太需要照顾了。他们中有的嗷嗷待哺,有的还不能自理。许多不知姓名的人,自动担当了这些孩子的临时“父亲”和“母亲”,给他们找穿的,挖吃的,甚至有人让自己的孩子断奶,而去喂养他们。
那时,全国各地许多没有孩子的父母,都托救灾人员到唐山收养孤儿。他们虽是好心,但不能让孩子们随便被人带走啊!
那时侯,多数孩子是被其父母的单位,还有医疗队和 救灾部队收养着。执行任务的军车上,经常看到驾驶室里坐着孩子。
我到过一个部队,看见一个战士正领着十几个孩子做游戏,小战士就像托儿所的阿姨一样,又蹦又跳,一会儿领着孩子唱歌,一会儿组织他们看小人书。那样子既让人感动,也使人心酸。
这些失去父母的孩子都十分懂事。记得有一家姓单的,父母双亡,留下5个孩子,4个女孩,1个男孩,解放军收养了他们,把最好的东西给他们吃,把军装改过给他们穿,还给他们盖了简易房子。
孩子们老想做点什么事,报答解放军叔叔。实在没有别的,就想到了家里的五只小鸡,那是他们的心爱之物。
姐弟五人觉得解放军叔叔扒人、盖房太累,太辛苦,就把五只小鸡杀了,熬了一锅鸡汤给叔叔们送去。
战士们看到这由五只小鸡熬的鸡汤,许多人激动地哭了。
后来,除一些有亲属抚养的孤儿外,另一部分根据省委决定,送到了石家庄、邢台等地的育红学校。
当时唐山无力抚养这么多孩子,加上瘟疫和传染病的威胁,孩子们要是再有三长两短,真对不起他们死去的父母啊!
现在,送到外地的孤儿都已返回了唐山,有的上了大学、参了军,也有的参加工作,都已长大成人了。想想地震那会儿,真没想到这些孩子们能有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