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一流的农业期刊

土壤选择与改良

红薯产量和质量受土壤条件影响,选择并改良适宜土壤对促进其生长和提高产量至关重要。适宜红薯生长的土壤应深厚、排水好、肥沃,pH值介于5.5至6.5。土壤测试应包括pH值、有机质含量、结构和养分状况评估,通常采集0-20厘米深度的多个土壤样本进行测试,以确保结果准确。

土壤pH值低于5.5时,施用2至2.5吨/公顷石灰调整,均匀撒布并深翻土壤。pH值高于6.5时,施用1至1.5吨/公顷硫黄或铁硫复合物。改善土壤结构,如增加黏土含量,可施用30至40吨/公顷有机肥料,提高土壤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对于排水性差的土壤,施用50至100立方米/公顷粗砂,通过耕作混合均匀。

选种与块茎处理

块茎处理对红薯的发芽、生长、产量和品质有直接影响。选用健康、优质种薯并适当处理,可增强其抗病能力,减少病虫害,确保良好生长。选种原则是挑选健康、无病虫害、成熟度高的种薯,直径4-5厘米为宜。检查种薯表面应无裂口、腐烂斑点或虫害迹象,颜色均匀。选种后,晾干种薯,均匀沟埋于种床,温度低时覆盖地膜。

整茬插秧或扦插

种薯杨蔓长至20cm以上时,可剪苗移栽。红薯种植常用整茬插秧和扦插技术,这些技术影响红薯成活率、生长速度和产量。合理操作可提升生长质量和防病害,确保高效产出。我国多数地区红薯种植时间一般在春季,土壤温度需稳定在15°C以上。

将种薯切成3-5厘米块状,插入翻耕整平的土壤,株间距30-40厘米。种薯插入深度为5-8厘米,确保土壤覆盖,防止蒸发,提供生根空间。

扦插时,将种薯切成3-4厘米长,保留1-2个芽眼以提高成活率。土壤需翻耕整平,插条间距约20厘米,深度5-8厘米。此法适合土地利用效率高的种植,扦插密度大于整茬插秧。

选择插秧或扦插后应立即灌溉,首次灌溉要确保土壤湿润但不积水,以助红薯初期生根。生长期间,根据气候和土壤湿度调整灌溉,确保红薯关键生长期如块根形成期水分充足。

提高红薯产量的实用栽培技术

施肥灌溉

种植前,每亩地施用3000-4000公斤有机肥和50-6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作为底肥,与土壤混合均匀至20-30厘米深。红薯生长分为两个施肥阶段:初期和块根膨大期。初期,约30-40天后,每亩施10-15公斤氮肥促进茎叶生长。块根膨大期,约60-70天后,施用20-25公斤磷酸二铵和15-20公斤钾肥,以支持块根发育和增产。追肥应在早晨或傍晚进行,避免肥料直接接触植株。

红薯生长初期,保持土壤湿润以促进根系发育,每7至10天灌溉一次,深度约20厘米。块根膨大期,增加灌溉频率至每5至7天一次,深度约30厘米。根据气候调整灌溉量,多雨时减少灌溉并注意排水以防根部腐烂。收获前2至3周减少灌溉,助于红薯成熟。

定期除草

杂草争夺红薯资源并可能成为病虫害宿主,影响红薯生长和品质。除草方法包括物理和化学两种,物理除草环保且直接,主要通过人工或机械移除杂草。在红薯早期,建议每7到10天手工除草一次,以减少杂草对红薯的影响。随着红薯植株长大,除草间隔可延长,但整个生长周期需至少3到5次手工除草。

使用化学除草剂控制田间杂草时,需确保其对红薯安全,避免影响红薯生长。红薯播种后约3周,当杂草开始出现时,可首次喷施除草剂,之后每隔4到6周喷施一次。喷施后,应增加田间巡查,根据杂草生长情况调整除草策略和频率,结合田间管理和土壤保湿,提高除草效果,促进红薯健康生长。

收获储存

红薯应在叶片变黄、植株枯萎时收获,以确保最佳贮藏性和食用品质。秋季是理想的收获季节,但具体时间需根据当地气候调整。收获前应停止灌溉一周,以降低水分含量和腐烂风险。使用适宜的机械进行收获,调整深度以减少对红薯的损伤,并控制机械速度以保持均匀收获。收获后,应迅速移出田地并风干2至3天,以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储存期间的病虫害。

为提高红薯储存效率和延长保质期,储存前应根据大小、完整性和健康状况进行分类,只选择健康红薯。储存环境应保持在12-15℃和85%-90%湿度。定期检查储存场所的通风情况,确保空气流通,避免红薯相互接触,减少病害传播。在储存期间,要定期检查红薯,及时移除腐烂和生病的个体,以保护其他健康红薯。

摘自《农民致富之友》第27期

来源 | 种子世界编辑部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