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歌的旋律在山水之间回荡

——“天津诗人读诗会”第十三期“天津诗人景峰和广东诗人肖隆东诗歌诵读专场”

“天津诗人读诗会”,如一颗璀璨的文学之星,在天津的土地上绽放光芒。十二期的历程,见证了无数诗意的碰撞与情感的交融。

时在2024年国庆佳节,在这个诗意盎然的季节里,一个关于文字与梦想的圆,从一至十二,悄然绘就于天津的天空之下。这十二期读诗会,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累积,更是十二次心灵的触碰,十二轮月光的温柔照耀,让天津的夜空因诗歌而璀璨。如今,这种圆不再局限于一地,它以诗为翼,从渤海之滨飞向了彩云之南,落在了昆明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上,落在那风景如诗如画的箐口村,以及果实累累的牯牛山山麓。

第十三期“天津诗人读诗会”,犹如一只灵动的飞鸟,跨越千山万水,来到了云南的东川,这片美丽得令人心醉的地方。东川,以它绚丽的色彩和独特的风情,迎接着诗人们的到来。在这里,蓝天白云与红土地相映成趣,仿佛大自然也在为诗歌吟唱。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古老而温馨的话语,在彼时的箐口村、牯牛山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2024年10月1日,来自五湖四海的四十余位诗友,怀着对诗歌的热爱与追求,汇聚于云南东川韵遥大酒店,共同见证了第13期“天津诗人读诗会”——“天津诗人景峰和广东诗人肖隆东诗歌诵读专场”的盛况。这不仅是一场诗歌的盛宴,更是一次灵魂的深度对话,每一位参与者都像是夜空中最亮的星,彼此照耀,共同闪耀。

在这里,诗歌不再是纸上的文字,而是山间清风,是林间鸟语,是牯牛山下那沉甸甸的果实,是箐口村每一缕晨光与暮色中的温柔。诗人们以笔为舟,以梦为帆,穿梭于现实与想象之间,探索着语言的无限可能,表达着对生活的细腻感知与深刻思考。

第十三期“天津诗人读诗会”的上半场,为“诗人景峰诗歌单元的诵读和赏析”——唐为民诵读《在那遥远的地方》;苏久荣诵读《天快亮了》;朴勇植诵读《花蕊》;庞卫星诵读《循环往复》;何昌华诵读《下午茶》;黄鹤诵读《河水与河道》;丁纯蓝诵读《失聪》;刘廷廷诵读《河流》;王宇诵读《美人席》;刘津诵读《不依不饶》。

《天津诗人》总编辑罗广才

诗人罗广才点评:景峰的诗具有鲜明的白描特色,他忠实记录自己所路过的时代的所经所历所思所想,不刻意追求技巧、文本或读者的感受,这种真诚与直接,是景峰诗歌的独特魅力。罗广才鼓励景峰继续写作,强调“有量才有质”,并建议他在未来的创作道路上,多阅读当代经典作品,相信凭借他自带的生活矿源,他的诗歌作品将愈发趋于完美。

诗人大卫点评:真正的诗人不仅是写诗的人,更是拥有诗意生活的人,景峰正是这样一位诗人。他通过诗歌记录生活、感悟人生,展现了诗歌与生活紧密相连的魅力。大卫强调,诗歌需要跳跃性和技巧,正如某位诗人所写的“把你的影子挂起来,风干,加点盐,老了以后,下酒”,这样的诗句充满了想象力和创意。他期待景峰能够在未来的创作中,实现更大的跳跃与突破,继续以独特的诗意触动人心。

诗人王永纯发言:景峰老师的诗歌直抒情怀,有的组诗写得语言简洁干净利落,诗情画意很好,是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

诗人张恩浩发言:景峰老师的诗歌,我原来没有认真地读过,今天读了几首,感觉耳目一新,有的诗歌结构化扎实。

天津知名企业家庞卫星诵读诗人景峰诗作

企业家庞卫星发言:我是偶然间得知景峰老师不仅是机关单位的领导干部,更是一位有着记录生活与诗歌情怀的诗人。非常赞赏景峰老师的视角独特,尤其是将台球这样的日常活动融入浪漫诗歌中,展现了高超的技巧与生活的激情碰撞。

诗人余数点评:景峰老师的诗歌语言简洁、音韵优美,能在有限的文字中展现出无限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无限想象,并与诗人的情感与思想自然融合。我认为,景峰老师的作品看似不加雕琢,实则用词精准,平淡中透露出耐人寻味的自然之美,展现了高超的诗歌写作艺术。

诗人刘廷廷发言:和景峰老师认识很多年了,景峰老师是我的良师益友,景峰老师的创作如井喷般不断,尤其擅长长诗与组诗的创作。特别喜爱《花蕊》这首诗,认为它清新脱俗,寓意深远——“穿过了黑夜,就是黎明;采到的花多美,因为穿过了花蕊,便来到迷人的春季”,这样的诗句深深触动了我的内心,与我当时的心情不谋而合。

企业家唐为民点评:《循环往复》这首诗歌的情感直击人心,让人不禁为之动容,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流露。用简洁而凝练的语言传达出了丰富的情感和意蕴。诗歌的主题鲜明,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景峰老师一定在深度思考中获得了启示。这首诗歌以巧妙的比喻和意象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思维和感悟,非常引人深思。

企业家朴勇植点评:《不依不饶》这首诗中完全写中了我的心声。朴素却真挚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概括了那段充满奋斗与挑战的峥嵘岁月,特别是汽车轻工业的发展历程,读来令人神清气爽,仿佛身临其境。朴勇植强调,写诗虽是一种个人爱好,但真正能够写诗的人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写作水平,这不是一般人能轻易做到的。他称赞景峰老师的诗总是充满灵气,读起来既温暖又亲切,即便是最平常的字句,在景峰老师的巧妙组合下,也焕发出了无穷的生命力,仿佛连永生的灵魂都在诗中跃动。

诗人刘津点评:景峰老师的诗歌的主题鲜明,寓意深刻,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特别是《下午茶》,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象征手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平实的语言,描绘了生活的点滴细节,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意象深远,表现了诗人对世界的思考和探索。主题鲜明,思想深刻,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诗人丁纯兰点评:读景峰老师的诗,第一感觉是语言间才华毕现,我以为这是又一位燃烧的青春激情,偶然被诗感击中的诗人。但细读过来,发现他的语言能做到环环紧扣,少有破绽和败笔,是一位诗艺上训练有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诗人。对我以后的创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天津诗人景峰(右)向云南诗人李春(左)赠送其书法作品

诗人景峰总结:首先感谢罗广才老师,感谢“天津诗人读诗会”,感谢主办方李春女士,感谢美丽的东川,给我这一次诗歌研讨的机会。对于诗歌的写作,我认为每一首诗歌都是一颗种子,种子只要种下去,一定会长出参天大树。诗歌我就是记录自己,记录生活,通过写诗歌认识了很多朋友。其实写作水平的高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与诗人互相交流,诗坛上的朋友能彼此珍惜。写诗对我的生活也有很大的提升,写诗就像生活方式一样,各书各话,各写各词,刚才几位老师的点评,对我的触动很大,对于诗歌上的不足与欠缺,我会在写作技巧上语言突破上再加深学习,也希望多参加这种文学讨论活动,谢谢各位老师。

第十三期“天津诗人读诗会”的下半场,为“诗人肖隆东诗歌单元的诵读和赏析”——罗广才诵读《宽恕一棵草》《我是一条狗》;庞卫星诵读《父亲的大河》;丁纯兰诵读《一朵迎春花的妄念》;唐为民诵读《赣深高铁》;苏久荣诵读《借来的时间》;景峰诵读《终究》;余数诵读《前方》;黄鹤诵读《河流》;董曾文诵读《看书的女人》;刘津诵读《某个夜晚》;何昌华诵读《蜻蜓》。

诗人罗广才点评:隆东诗歌《宽恕一棵草》,我最喜欢的是第二段,这段诗行展现了诗人对爱笑之人的喜爱,以及他们宽恕万物的宽广胸怀,这种反写自然的手法,融入了生活的体验和经验,与读者的生命体验产生了深刻的共鸣。隆东的叙述方式是有效的,但在某些部分,如“刻入记忆的姓氏和符号”这样的表述,显得过于同质化,缺乏深刻的感受和独特的发现。建议隆东对这首诗作进一步的打磨和修改,相信经过深刻雕琢后的作品会更加精彩,并期待看到修改后的成果。

诗人大卫点评:隆东的这部诗集总体写得不错,很有才华,像《生命是一张单程票》《遇见》《青葱大地》《小草》《破晓》,都写得好,我很喜欢,特别是结尾有金句,比如:“不要跟大地讲哲学/它只爱春天里的草”,“这不是前世有缘/这是雪在融化前/留给我的一条河”,“春天适合/围坐在院子里/谈论一个英雄”,“站在高山上,俯瞰山脚下的/万物苍生/它们像小草,分布在大地上/相对于天空/人也是小草”,“在我的乡下/公鸡打鸣,一阵高过一阵/春天来临/我喜欢在梧桐树下/听破晓的声音”。《故土的记忆》这首诗前面写得都非常好,就是结尾这两句,前一句“春天的油菜花越来越美”后一句又写“他们覆盖了整个春天”同样两句话,“春天”重复了两次。重复、啰唆,这是一个细节问题。如果把后一个春天去掉。这首诗反而简洁。

诗人余数点评:记得是在福建参加一次文学活动中,肖隆东老师送给我两本诗集,在回程的飞机上我读到肖隆东诗歌,我就分享一下我对肖隆东诗歌的理解:肖隆东的很多诗歌都流露出诗人特有的忧郁情感,通过犀利和讽刺的语法结构,勇敢地以诗歌为利剑,直接指出人性的虚伪与丑陋,没有丝毫的遮掩和做作。在诗歌创作上,肖隆东运用超乎寻常的意象与虚实结合的构思,营造出高超的艺术氛围,塑造出一系列鲜明生动的诗歌精品。

企业家苏久荣点评:我从90年代就喜欢文学,但是由于生活和工作的原因,一直不能和文学接近,这次有了机会,以后要多读诗歌。肖隆东老师的诗歌,我很喜欢,描写的高铁与河流也很贴近生活。

诗人刘津点评:我是写古体诗词的,对于新诗,我写得不多,肖隆东老师的诗歌题材广泛,诗意浓烈。我很喜欢某个夜晚,大地累了,时间停下脚步,我们席地而坐,阳光把地上的芦苇点燃,夜晚就亮了,这样的好诗句。

诗人何昌华点评:肖隆东诗歌展现了现代生活的多元和复杂,用词精准,意象鲜活。他在创作中巧妙地运用了现代诗歌的技巧,表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继续保持他的创造性和敏锐的观察力,期待他更多的佳作。《借来的时间》这首诗歌让我感受到了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不确定性。他在用词和意象上非常出色,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继续深入探索诗歌的内涵和精神,相信他会有更多的突破。《某个夜晚》这首诗歌展现了深刻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索。他的用词新颖独特,意象深远,但有时可能过于抽象。试着在表达上更加具体和形象化,这样可以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你的情感。

诗人董曾文点评:诗歌的情感‌是鉴赏的关键。情感是诗歌的核心,是诗人通过文字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例如,《春草》一诗通过描述小草的生长和枯萎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爱的追求‌,最后,‌诗歌的主题‌是诗人通过文字所传达的信息。主题是诗歌所表达的核心思想或情感。例如,《荷叶》一诗通过荷叶归土的描写,表达了生命的循环和自然的伟大‌总之,鉴赏诗歌需要从语言、意象、情感和主题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理解,才能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内涵和魅力。

诗人丁纯兰点评:《大自然的画笔》这首诗歌充满了深情款款的笔触,让人沉浸在情感的海洋中。用词恰到好处,朴实而富有意境,引发了我内心深处的共鸣。作者巧妙地运用隐喻和比喻,让诗句更加富有层次和想象力。这首诗歌犹如一幅绘画,画面生动而细腻,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诗歌的节奏感强烈,行文流畅,读起来非常有韵律感。这首诗歌唤起了我对大自然的美好回忆,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奇妙。

诗人景峰点评:《田野上追风》语言精练、含蓄,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诗人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诗句生动形象,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表达了真挚的情感,感人肺腑,令人动容。

诗人肖隆东用手机播放了一首他自己的作品《看书的女人》,谈了一下自己的创作背景:有一次我和夫人出去玩。她坐在亭子里,看一本书,当时我就坐在亭子里睡着了。后来眼睛睁开,心想她怎么看得这么认真。晚上回去就写了这首诗。没有什么技巧,完全是一首应景诗。最后,我感谢“天津诗人读诗会”,和李春女士,给我们提供场地,举办了我与景峰老师的诗歌研讨会,我也认识到自己写作的缺陷与长处,以后会更加努力,争取写出更好的作品,谢谢各位老师!

在这个充满诗意与梦想的白昼和夜晚,“天津诗人景峰和广东诗人肖隆东诗歌单元的诵读和赏析”专题诗会,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箐口村与牯牛山的夜空,也温暖了每一位诗友的心房。诗歌的力量,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它连接了时空,跨越了地域,让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因诗而聚,因梦而合。

虽然第十三期读诗会已经落下帷幕,但诗歌的旅程却永远不会结束。我们相信,诗歌是永恒的,它如同山间清风、林间鸟语,永远伴随着我们,给予我们力量与希望。我们不仅收获了诗歌的滋养,更收获了友谊与灵感。那些关于生活、关于梦想、关于爱的诗句,如同山间清泉,潺潺流淌在心间,滋养着我们的灵魂,也激发着我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诗人们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继续追寻着诗意的脚步,让诗歌的旋律在东川的山水之间回荡,我们用文字描绘着东川的秀丽,用声音传递着内心的感动。

“天津诗人读诗会”在东川的延续,不仅是一场文学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旅程,让诗歌的魅力在不同的土地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会再次相聚于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继续以笔为舟,以梦为帆,探索语言的无限可能,表达对生活的细腻感知与深刻思考。愿诗歌的光芒,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的心灵更加纯净,我们的灵魂趋于高贵。(撰文/罗怡 余数 编辑/爱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