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河呀啊故乡的河,多少回你从我的梦中流过,无论我在什么地方,都要向你倾诉心中的歌……”

每每听到这首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歌曲——《塔里木河》,总有些许激动,些许感慨。

进新疆之前,对新疆的了解多是道听途说……只知道,新疆有个西部歌王王洛宾,他所写的一系列西部民歌,尤其是有关新疆的民歌,独领风骚,火遍神州。

适逢在陕西渭南师范英语专业求学期间,有个来自南疆阿克苏地区农场的一位进修女孩。

这个女孩,个子高挑,身材苗条,脸部黑黝黝的,一双会说话的眼睛透着调皮与自豪,想必是新疆特有的杰作吧。

这个女孩,算不上漂亮,却绝对算得上系里的风云人物,篮球、排球、唱歌,跳舞样样精通……她所唱的那首《塔里木河》,婉转悠扬,气场十足,完全可以媲美专业的演唱歌手。

在我们英语系,甚至整个渭南师范,这个女孩的《塔里木河》,就是新疆的名片,也是系里节目的典范。

每逢系里或学校组织重大的节日活动,《塔里木河》必是压轴之作。

或出于对大美新疆的向往,或是源于《塔里木河》对内心深处的触动,我对新疆多多少少有了一探究竟的想法和冲动。

1987年6月大学快毕业之际,刚好赶上了学校有支边进疆的名额分配指标。

来不及多想,也没有多想,我毅然决然、信心满满地选择了支边进疆,去感悟大美新疆的山河远阔,与新疆各族人民一道,为新疆建设贡献青春。

说起支边进疆,是偶然,也是必然。当时陕西高教局给学校英语专业的支边进疆名额只有一个。其他同学也许是恐于新疆的路程遥远,或恐于民族聚居地的语言障碍……分配指标下来后,并没有引起几个同学的兴致,这也正巧给了我支边进疆的机会。

二话不说,我迅速抓住机遇,打报告,写申请自是必要程序。后经过英语系、学校和陕西高教局的审核批准后,顺利拿到支边进疆工作的名额。

1987年7月26日,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我们同学校不同专业的9名同学,在两位护送老师的带领下,终也踏上了西去新疆的绿皮火车。

进疆的旅途可谓涩酸艰难,三天两夜的颠簸劳顿,加之绿皮火车本身设施设备的缺憾、物资供应的短缺,期间的煎熬可想而知……可这并没有阻挡我们西行的脚步,我们这群初出茅庐的学生像打了鸡血般,一路上有说有笑,完全忘记了漫漫旅途带来的不快。毕竟,我们知道,选择了新疆,我们的诗和远方,就在天山南北广袤的牧场,就在《塔里木河》歌声飘荡的天堂。

7月28日,车至哈密。忽接到列车广播通知:去往乌鲁木齐方向的列车由于突发洪水,铁路中断。我们被迫停泊在哈密车站,成了万千滞留旅客的一员。

在哈密滞留的几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新疆人民的善良和热情。几天时间里,哈密市人民政府、驻地部队、哈密车站,还有车站附近商贩,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面保障着滞留旅客的衣食住行。

我清楚地记得,那时的饭菜是免费的,瓜果是免费的,住宿是免费的。我清楚地记得,那些服务人员、滞留旅客脸上洋溢的笑容是那么灿烂,那么可爱迷人。

好在我们当时带着陕西高教局的批文,被好客的哈密师范学院领导临时安排在假期无人的学生教室住宿,也算解决了不少的困难。

8月2日,我们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了哈密车站……当列车缓缓启动的时候,我分明听到,“哈密万岁”的声音,久久回荡在天空。我分明看见不少旅客流着感动的泪水,挥着手,依依惜别熟悉的哈密站台……

在新疆工作的几十年,我始终牢记初心,不忘使命,信守着曾经支边进疆时的誓言,在简单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奉献青春,用汗水和勤奋犁耕着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

多年来,我亲眼目睹了新疆各族人民团结互助,和睦相处的友好氛围;目睹了大美新疆的发展富强,民生稳定;见证了戈壁胡杨不朽的倔犟坚强;见证了可可托海牧羊人的悲情歌唱;见证了丝路古道的文明辉煌……

多年来,我也试图通过各种渠道,打听那个曾经唱着《塔里木河》、扰动我心海深处的声音。怎奈,那个年代的信息技术,实在是不敢恭维,以至迄今,我依然没有那个女孩的任何音讯,唯在梦中,常常回想着曾经热血沸腾、激情燃烧的岁月,品味着那《塔里木河》缠绵缱绻的浅唱低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