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代表形式之一,是继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之后,我国文苑里的又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元曲语言通俗优美、题材广泛、风格独特,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
《关公五十三岁真像》(局部)【元】赵孟頫 绘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第四折(新水令)(驻马听)
【元】关汉卿
〔双调·新水令〕大江东去浪千叠,
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
又不比九重龙凤阙,
可正是千丈虎狼穴。
大丈夫心烈,
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
(云)好一派江景也呵!
〔驻马听〕水涌山叠,
年少周郎何处也?
不觉的灰飞烟灭,
可怜黄盖转伤嗟。
破曹的樯橹一时绝,
鏖兵的江水犹然热,
好教我情惨切!
(带云)这也不是江水,
(唱)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撰稿:胡晨曦 诵读赏析:杨帆
·点击收看·
【赏析】
本曲出自《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第四折,描写关羽单刀赴会途中的场景。
⬅《关公五十三岁真像》(局部)【元】赵孟頫 绘
关汉卿,生卒年不详,号已斋叟,元代杂剧作家,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他一生不屑于做官,生活在底层人民之间,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其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昂扬的战斗精神,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他敢于以杂剧创作积极入世、为人民大声疾呼,形成主题深刻、结构严谨、形象活泼鲜明、语言泼辣质朴的杂剧特色。
这两支曲子出自《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第四折。此时已进行到全剧的最后一折,作者却依旧不着急描写关羽与鲁肃的正面冲突,反而仍写赴会途中的场景,延续了前文的有意延宕,欲急先缓、欲张先弛,积蓄文势。
“大江东去浪千叠”,化用苏轼的“大江东去”,由眼前实景写起,确然合于关羽赴会途中的叙事场景,又先声夺人,大笔勾勒出气势磅礴的壮美画卷。在如此广袤的空间中,关羽的“一叶”小舟、“数十人”与“不比九重龙凤阙”却“正是千丈虎狼穴”的前路形成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却只在读者心中,关羽展现出的是“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更突出其气冲霄汉的英雄气概。
关羽不仅不以“千丈虎狼穴”为意,而且以诗人般的情怀去欣赏“水涌山叠”的江景,去追忆威武豪迈的战斗画面,去缅怀叱咤风云的英雄岁月。作者同样感慨“周郎何处”“灰飞烟灭”,却与常见的怀古诗不同,他关注的是“鏖兵的江水犹然热”。此时无论是“关大王”,还是执笔的关汉卿,写眼前实景、叹英雄岁月,寄托的都不是“英雄如梦”的情思,而是豪迈雄壮的满腔情切。
最终面前的是江水,情却不在江水,无尽江水引发的是无尽热血的情感感受。当关羽说出“这也不是江水”,酣畅地喊出“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的英雄心声时,江水的汹涌与热血的翻腾汇于一处,雄壮的山河江景与豪迈的英雄气概浑然一体,滔滔江水映照着关羽的赤胆忠心、坦荡无畏与百折不回,把人物性格的刻画交融在环境描写中,形成情景相生的独特艺术境界。
两支曲子中,关羽既视强敌如草芥,又回顾历史征程的惨烈悲凉。情景相生,有实叙,有幻觉;思绪万端,有嗟叹,有悲悯;胸怀宽广,有历史沧桑之感,有澄清宇内之志向。既慷慨,又低回,沉雄壮丽,体现了北曲激越雄壮的风格,更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人物伟大业绩的向往,对英勇豪迈精神的礼赞。在那个黑暗的时代里,单刀赴会的何止关大王一人。关汉卿面对战乱与社稷巨变,目睹百姓颠沛流离,浓墨重彩写下深情讴歌,未尝不寄托着自己九死不悔的英雄精神。
撰稿:胡晨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语文教师,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诵读赏析:杨帆,北方昆曲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工武生。首届全国昆曲青年演员汇演获优秀表演奖;2013年获“文华导演奖”。2023年被推举成为新时代中国戏剧(生行)中青年英才。
主创名单
总策划
沈蓓莉、范卫平
策划
陈爱民、黄炜、黎刚、孙巍
王秋、李秀磊、林云
统筹
胡银芳、毛蓉蓉、常烨、程前昆
撰稿
王贺、冯倾城、江合友、李让眉
李彤、张石、周葵、郑涵颖
胡晨曦、黄文静、崔振鹏、樊令
(按姓氏笔画排序)
监制
钱宇、刘莹、王洋、杨隽、张宝玉
多媒体公众号主编
洪博
融媒体
白钢、天时、马鹏、雷杨、宋扬
朱伟雄、高磊、高海英、权敬
王佳丽、常炯辉、黄俊
文字编辑
张冉、高玮齐、王雅卿、罗敏
美术编辑
孙文君
美术顾问
任术
音视频制作
北京京广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
新华网
承办
中广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
中国和平出版社
支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