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民族历史悠久,从古至今都有许多英雄人物,被视为中华武神的关羽就是其中之一,在很早的时候,手持青龙偃月刀,赤面长须的关公形象已经在人们心中建立起来,后续在西晋时期创作的《三国志》中第一次对关羽有了详细的描写。
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关羽这一角色和赵云,黄忠,张飞等尚且是平等的,作为正史,并不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虽然真实,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较为枯燥,关羽形象真正被大众所熟知和接受是因为明清时期的《三国演义》。
小说之中的关羽侠肝义胆,重情重义,对大哥刘备,他忠心耿耿,千里护嫂,过五关斩六将,后来变成了“忠义”的最佳代表,尽管如此,他败走麦城的悲剧却难以避免,按照古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格,关羽被活捉之后为何没有自刎?
关羽形象的演变
隋唐时期,关羽的形象并没有受到重视,因此这一形象在当时社会的知名度并不是很高,西晋社会后,三国时期的诸多故事被人们所熟知,但知名度最高的是诸葛亮,或者是整个带有正义性的刘备集团,包括关羽在内的其他人物很少被提及。
或许是因为当时社会环境下,人们对鬼怪等灵异因素的崇拜,所以这种不切实际的存在也变成了当时关羽独特的魅力,《北梦琐言》中曾将关羽记载为“带领三千鬼兵潜入城内,引得人人惶恐”,由此可见,此时的关羽是一种以鬼神形式存在的负面形象。
后来也曾有关将军派遣军队进入丛林砍伐树木的记载,使用洪水进行木料运输,但是人们对关羽的信仰并不多,进入宋元时期,社会陷入动荡,北方游牧民族不断骚扰中原王朝,为了稳固统治,朝廷试图扭转关羽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为了强化统治,这一时期的统治阶级追封了关羽众多称号,也有一定程度的神化,社会上很快掀起了一股对关羽的崇拜之风,而到了明清时期,著作文学作品的出现让关羽的形象基本确定在人们心中,尤其是三国演义之中的展现,让关羽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明朝时期对关羽的崇拜已成为主流,朱元璋在位期间还专门为其修建庙宇,有文献专门记载了在洪武27年鸡鸣山附近关羽庙的修建全过程,建立至今保存依然完成完整。
有了明朝初期的加封,后续即位的皇帝都延续了朱元璋的做法,朱棣19年,迁都后的明朝下令在北京地区建立关帝庙,成化13年,早年修建的关帝庙出现了破损,帝王当即下令修复,万历年间,明神宗加封关羽为“协天胡国忠义大帝”,允许关羽佩戴王冠。
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王冠的佩戴意味着关羽从王侯的地位升级到了帝王的等级,这样的社会影响力直接奠定了后来清朝时期关羽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清朝军队刚入关,社会上就已经有了“关公显圣”的传说,顺治九年,社会上已经出现了对关羽的祭祀活动。
不仅是中原地区,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也存在对关羽的崇拜,例如在西藏地区,关羽被称为加拉公寺,这也是对关羽认可的表现,西藏人民在神像造型,建筑布局,利于祭祀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他们会把关羽的神像和其他诸多神像一起放在正殿中供奉。
从这里就能看出关羽的形象,在人们的心中有一个明显的提升过程,虽然其中有统治阶级的参与,但从人到鬼,再到一步一步神化,都和关羽本人的死因及过程有着密切的关联,相比于死后的辉煌成就,关羽死亡的遭遇堪称悲惨。
走投无路下的身亡
三国演义中所塑造的关羽十分勇猛,出场时刻便是高光,跟随刘备后更加声名显赫,但就是这样的存在,最终却落得遭人暗算身亡的下场,关羽的死亡是蜀汉的转折点,也是整个三国故事的转折点。
当年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之下,联合东吴孙权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东吴政权得到了巩固,刘备也趁机占领了南方的许多地区,不过对于蜀国而言,当前真正所能依靠的只有荆州,但因为刘备的优柔寡断,荆州目前属于从孙权处暂时借来。
按照诸葛亮隆中时所制定的作战计划,蜀国在拥有荆州的基础上,应该继续向西川发起进攻,原本有军师庞统前往,但他却在中途发生了意外死在了落凤坡,此时在荆州城中的诸葛亮不得不亲自前往指挥作战,驻守荆州的任务就交给了关羽。
临行之前,诸葛亮曾告诉关羽保住荆州的方法,即东和孙权,北拒曹操,言下之意,若曹操来犯,应当采用武力,若孙权来讨金,应当尽量以言语周转,一旦被两家围攻,则荆州定然难以保全。
可惜关羽并未牢记诸葛亮的话,孙权派人讨要荆州,关羽竟然怒目而视冷言冷语,的态度让孙权十分不悦,和谈不成,便决定实施一场大阴谋夺回忻州。
他先派人送书信一封到荆州,用骄兵之计放松了关羽的戒备,后又巧妙利用蜀汉和卫国之间的矛盾,让关羽调荆州兵马攻打襄樊地界,如此荆州城中就十分空虚,大将军吕蒙则趁此时假扮为过往的客商白衣渡江,生擒烽火台士兵,兵不血刃夺下荆州。
此时带领大军外出的关羽才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但如今荆州已失,自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局面,无奈只能听从手下建议前往麦城,虽然暂时躲过了东吴的追杀,但当前所守之麦城乃是一座孤城,城中并无粮草,兵马也损失大半。
城外被吴军重重围困,最终在一番考虑之后,关羽决定从敌军最为薄弱的地方出城,并火速前往淅川寻求救兵,不曾想却再次落入了东吴的圈套,兵马薄弱之地,东吴早就派人埋伏在此地,最终关羽被吕蒙活捉,后被残忍杀害。
东吴这一场偷袭成功的战役在后世留下了骂名,而身亡的关羽也成为无数人心中的意难平,很多人都疑惑,关羽一直强调,身虽死,名可垂于竹帛也,但他在最后时刻为什么没有选择自刎,而是被对方活捉后残忍杀害?
隐藏在背后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关羽的误判,刘备和孙权之前就曾有过盟约,两家曾经联合对抗曹操,赤壁之战中共同取得了胜利,在当时的环境背景下,合作双方十分重视诚信,而且当时双方虽然关系紧张,但盟约依然存在。
关羽既是汉献帝亲自册封的汉寿亭侯,也是刘备的结拜弟弟,对于孙刘联军这一联盟来说,关羽是盟友的麾下大将,这几点都让关羽认为孙权不会伤害自己,在关羽眼里最坏的结果,或许是用自己的性命去换荆州。
除了盟友关系,孙权的妹妹孙尚香还和刘备存在婚约,作为刘备的弟弟,关羽就是孙尚香的叔叔,双方有亲戚关系存在,关羽就更加笃定孙权不会将自己杀死,所以才没有选择自刎,但他忽略了孙权的心狠手辣程度,最终导致自己的死亡。
其次是个人财产和地位的问题,关羽追随刘备多年,也积攒了一定的财产和名望,正所谓高处不胜寒,一些身居高位的人担心自己所获得的一切将会失去,所以更加畏惧死亡,所以在孙权面前没有自刎,其实是关羽的侥幸。
况且关羽在荆州经营多年,也建立了一定的牵挂和地位,一旦自杀,自己辛苦建立的一切都将会失去,所以才没有选择自刎,他认为孙权对自己的看重就和当年的曹操一样,在选择投降后,不仅没有杀死自己,还为他提供各种丰厚的条件。
但孙权和曹操不同,今日的关羽也不复往日,现在的他已经没有强大的战斗力,无法为孙权提供任何作战价值,况且东吴很多人对蜀汉存在抵触心理,根本无法接受关羽。
还有一点原因是关于自身的信念,在他的理念之中,认为将军就应该战死沙场,况且他还是蜀汉的五虎上将之一,在冲锋的路上倒下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荣誉,如今被孙权抓获之时,自己也尽了最大的努力,没有必要自刎。
最后一点是十分现实的因素,当时的关羽并非只是中了陷阱,在被绊马索摔倒之后,东吴士兵一拥而上,为了防止关羽的反扑,用倒钩伤了关羽的手和脚,对于当时身受箭伤的关羽来说,连站起来都很困难,根本无法自刎,所以才被东吴活捉。
这就是关羽最终的结局,并不是他不想杀身成仁,只是当时在敌军的重重围困之中已经身受重伤,在对方士兵的控制之下,关羽连伸出手来都十分困难,自然不可能自刎,更重要的是关羽没有想到孙权是个背信弃义之人,不顾盟约和亲戚关系选择痛下杀手。
参考文献
[1]苏阳,.从《三顾茅庐》看刘、关、张三人性格特点[J].课外语文,2023,(10):.
[2].《长坂坡》厉慧良饰赵云[J].中国京剧,2023,(11):.
[3]何敏 ,少君,.世人皆不懂曹操[J].中学生百科,202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