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最近天气转凉,身边跑步的朋友越来越多了。虽然跑步看似简单,但里面的门道可不少。今天,我们就为大家盘点了6个关于跑步的冷知识,来看看你了解多少!

01

在跑道上跑步

总是逆时针方向

如果留意跑步轨迹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大多数人在跑道上跑步时都会选择逆时针方向。关于为什么要逆时针跑步,目前并没有官方答案,但比较常见的说法认为,由于心脏在身体的左边,所以人在跑步时如果把重心偏向左侧,也就是使用逆时针的方向跑,更容易保持平衡并且有研究发现,人们的左右腿功能有所区别,左腿的支撑能力更强,而右腿则更擅长跨步和发力,这使得逆时针跑步更符合人类生理运动机制。

不过,比起方向更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跑步方式。一般建议在跑步时调整成较短的步幅不仅可以提高耐力,还可以减少对关节的冲击,降低受伤风险。同时,可以在训练中加入变速跑和间歇跑,变速跑是指在跑步过程中交替进行快跑和慢跑,而间歇跑则是在跑步和休息之间反复切换,这种训练方法有助于帮你突破瓶颈,提高运动效率。

图片

02

跑步时听音乐

可以有效提升耐力

著名运动心理学家提出,每分钟节拍数在120-140间的音乐是运动的首选,因为这样的节奏不仅和人的心跳速率吻合,还能使人产生“美的感受”,在两者的“和谐共振”下,可以让运动者的跑步耐力表现提高10%~15%。此外,在跑步结束后,继续听舒缓的慢歌还有助于加快身体的恢复,帮助心跳更快平复,同时也可以让人体快速补水,促进营养吸收,让内循环系统尽快恢复到跑前状态。

图片

03

跑步时攥紧拳头

也许会让你更疲劳

很多朋友在跑步时会不自觉地攥紧拳头,看似充满了力量,但其实这个小动作,会使手臂肌肉处于半紧张状态,导致其收缩和伸展能力受到影响。为了完成跑步时的正常运动,手臂肌肉不得不更加吃力地收缩,而这可能会使你消耗更多体能,加速疲劳。

因此,跑步时应保持手臂放松的状态,可以微微握拳,就像手中握着一个轻轻的球,这有助于让身体更好地放松。

图片

04

跑步瘦得快不快

和有氧阈紧密相关

为什么都是用一个强度跑步,有人瘦得快、有人瘦得慢呢?这可能和个人的有氧阈紧密有关。有氧阈是指身体主要依靠脂肪来供能的一种状态,当我们以较低的强度运动时,比如慢跑或快走,身体会主要利用脂肪和氧气来产生能量,此时我们就处在“有氧阈”。但随着运动强度上升,越来越多的碳水化合物就会开始作为能量来源,而消耗脂肪的效率逐渐降低。当运动强度较高时,仍然能让身体处于有氧阈的人,就被称为“有氧阈高”的体质。

通常情况下,有氧阈值高的人在相同强度的运动中燃烧的脂肪比例更高,这有助于他们更快地减肥。想要提升有氧阈值,并不是跑得越快越好,反而可以尝试通过慢跑来堆跑量,用降低配速的方式增加跑步时长,比如以往用30分钟跑5公里,现在可以用40分钟来跑6公里。这样保持长时间的运动状态,更有助于我们提升心肺耐力,进而提升有氧阈。

图片

05

跑步后免疫力开天窗

可能更容易生病

跑步之后,人体可能会经历一个暂时的免疫抑制阶段,这被称为“开窗效应”。在这段时间内,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下降,仿佛打开了一扇窗,使得外界的病毒和细菌更易侵入人体,从而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如感冒或肠胃问题,这种免疫力的短暂下降通常会持续3 ~ 72 小时。

一般来说,中等强度的运动只会导致轻微的免疫下降,而随着运动强度的上升和运动时间的延长,免疫功能的下降会愈发明显。因此,议控制运动强度,使运动心率维持在最大心率(220减去年龄)的60%至80%之间,以减少跑步后免疫力降低的风险。运动后,应该适当增添衣物及时保暖,合理饮食以及确保有足够的休息来帮助身体恢复。

图片

06

跑者练好核心

更不易受伤

有些朋友可能认为核心就是腹肌,其实核心指的是在腹部周围、环绕着躯干、负责保护脊椎稳定的一系列肌肉群。在跑步中,核心肌群起到稳定躯干、支撑下肢动作和上肢平衡的作用。如果核心力量不足,不仅可能导致关节负担过重,增加受伤风险,还可能导致不良跑姿,影响跑步效率。

因此,强化核心肌群对于预防伤害和提升跑步表现至关重要。而平板支撑就是锻炼核心肌群的有效动作,它能够训练到多个核心肌群,包括腹直肌和下背部肌群,可以显著提升我们的核心力量,预防运动伤害。进行平板支撑时,采取俯卧姿势,用双肘和脚趾支撑身体,保持身体呈直线,避免腰部下沉。初学者可以从短时间开始,逐渐增加,直至能够维持2分钟左右。

参考文献:

[1] 《为什么在跑道上跑步,大多数人喜欢沿着逆时针跑?真相竟然是…》科普中国,2018.09.02

[2] 《健身锻炼时听着音乐,到底有啥不一样?》中国日报,2018.09.23

[3] 《避开6大误区,运动之后照常吃》健康报,2019.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