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陷入各种困惑与争论,你是否想过这背后可能隐藏着思维的误区呢?今天就来聊聊这个事儿。

日常生活里争论无处不在,像巴以冲突谁正义、谁是真爱国这类话题,大家争得面红耳赤。胡适说世间争论十分之九是名词的争论,其实大家争的是概念定义。维特根斯坦也指出,人们思维有“本质主义”倾向,认为语词有共同本质,但其实很多概念只有“家族相似”性,认识到这点或许我们能平和对待争论。

滥用“自由”“平等”等大词的人也不少,维特根斯坦称这些抽象语词为“超级概念”,随意用的人患了“哲学病”。哲学家易犯这病,现在普通人也被传染。这些词应像日常词汇一样与生活相关,而不是口头禅,我们得慎用超级概念,远离宏大叙事。
维特根斯坦教你看懂争论背后的语言玄机

人与人之间容易误解,你讲人道他讲法律之类的情况很多。维特根斯坦认为误解源于狭隘,缺乏视野宽度。他用“兔鸭图”比喻理解需要转换视角,还需要综观,站在更高视角看问题,这样能改善理解。

很多人只追求及时行乐,对生死等人生终极问题漠不关心。维特根斯坦却始终关注善、美、上帝、死亡等不可说之事,认为即使科学问题都解决了,人生问题也没被触及。

维特根斯坦的思想让我们看到日常概念的复杂多样,让哲学回归生活。他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思维中的暗角,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思考方式。那么,你准备好摆脱思维误区,开启新的思考之旅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