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建筑之间,发现生活内外之美

 ● 建筑小师  

ID:jzxslbest

分享全球顶级的设计思维


 沧浪亭 

 关键词:苏州四大古典园林、建造时期

       沧浪亭位于苏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的沧浪街三号,是苏州四大古典园林(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之一,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苏州四大古典园林沧浪亭面积最小的,也是苏州最古老的一座园林。沧浪亭能与其他三座名园并列的原因,是因为它的古老,这四座园林按时间来排列,正是四个朝代始建的。

沦浪亭

姑苏现存诸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

唯一以亭子名命名的

古典园林建筑

有一种说法:在五代十国时期,沧浪亭是五代吴越广陵王钱元璙近戚孙承祐的池馆。不过建成园林,通常的说法还是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

沧浪亭,画作 ©网络

 关键词:苏舜钦、「楚辞·渔父」之诗句欧阳修

北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诗人苏舜钦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被贬谪吴中,心灰意冷之际,见孙氏旧馆高爽虚僻、野水潆洄,便以四万购置,打造私家花园,以此归隐,安度晚年。因感于屈原「楚辞·渔父」中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名之为沧浪亭」,暗喻忠直被贬的不平之意。

沧浪亭的石柱上有一幅流传很广的对联: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沧浪亭石柱上的对联©网络

这幅对联是在清代修复沧浪亭时,由当时的经学大师俞樾(1821-1907)书写,并刻在沧浪亭的石柱上。如今成了沧浪亭思想内涵的代表。它实际上是来自两首诗的集句,其上联来自欧阳修「沧浪亭」里面的「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下联来自于苏舜钦的「过苏州」中的「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八卦一下

四万钱相当于现在多少钱呢?4万铜钱在宋代等于40贯,约40两白银。假若把宋代的一贯钱定为300元人民币。按如此算法,苏舜钦相当于花了12000元买了沧浪亭的前身,确实不贵

苏舜钦

苏舜钦(1008-1048年),字子美,梓州铜山县(今四川省中江县)人 , 生于开封 。北宋时期大臣,参知政事苏易简孙子。景佑元年,考中进士,出任蒙山县令,历任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位。支持范仲淹推行的庆历革新,遭到御史中丞王拱辰劾奏,罢职闲居苏州,修建沧浪亭。庆历八年(1048),担任湖州长史,未及赴任,因病去世,时年四十一岁。
提倡古文运动,善于诗词,与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合称’苏梅’,著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今存《苏舜钦集》。



这幅对联没有描写具体的园林景色,却揭示了古人造园的精神追求。这种以山林为核心,四周环列建筑,亭榭长廊与园内山水,通过漏窗的渗透作用,将整个园林融成一体的造园手法,从宋代园林一直传承至今。

 关键词:「章园」「韩园」僧人居所、乾隆、颜文樑、世界遗产

苏舜钦去世后至今,沧浪亭曾多次更换主人,也经历了扩建及改建。

宋代 / 1

苏舜钦去世后,其妻杜氏携幼子迁居南京整理他留下的文集遗稿,沧浪亭便无人维护。不久园林归到龚氏和章氏手中。后来龚氏迁外地,章氏在园中建造大阁,在山上建堂,被称为「章园」,章氏后人又增筑山亭,以至「园亭之胜,甲于东南」。

南宋绍兴年间,章氏后人把园林献给抗金名将韩世忠用作王府,改称「韩园」,随后增建了较多数量的堂、馆和亭,还在两山之上筑桥,名「飞虹」。据记载,当时苏舜钦所建的水边沧浪亭还立于园林的北部。南宋末年,园林一度荒废。

元代、明代 / 2

从元到明,沧浪亭基本上作为僧人的居所,或由僧人来管理,先后建有「妙隐庵」和「大云庵」。元朝时僧宗敬在沧浪亭遗址上建妙隐庵,东侧建大云庵,明朝时候沈周、杨君谦就经常在这里栖息。洪武年间,宝昙和尚将两寺并至南禅集云寺,成化年间毁于火灾。明代嘉靖十三年,郡守胡缵宗将庵改筑为韩蕲王祠,奉祀韩世忠。明代嘉靖二十五年,僧人文瑛复建沧浪亭。

清代 / 3

到了清康熙年间,江宁巡抚王新命在遗址内建苏公祠。后来宋荦抚吴时,在山巅重建沧浪亭,又因南门进入不便,在北面临河的地方建石桥作为入口,并在园林内部增加一系列轩廊,形成了完整系统的布局。得文征明隶书“沧浪亭”集字。乾隆南巡的时候,曾经屡驻此园,在园南部曾有一条御道。道光年间,梁章钜又重修沧浪亭。咸丰年间沧浪亭毁于兵火,同治年间布政使应宝时、巡抚张树声再度重修,并修建明道堂。光绪年间,洋务局借用。

清康熙年间宋荦《沧浪小志》所绘沧浪亭全景图©网络

(清)王学浩 · 沧浪亭图(局部)©网络

(清光绪)高僧济航 · 沧浪亭石刻图©网络

民国至今 / 4

民国时,著名画家颜文樑在筹建苏州美术专科学校的时候,也重修了沧浪亭作为师生学习、写生和住宿之处。吴郡画家吴子深出银四千整修园林,后设立美术馆。苏州沦陷时,日军司令部曾经占用,被毁坏得很严重。汪伪江苏省政府主席高冠吾募款修葺,抗战胜利后,美专在这里复校,但园林已经荒芜。

颜文樑笔下的沧浪亭(1920年)©《苏州沧浪亭》

河南大学南迁的时候,文学院就设在沧浪亭。解放后经过修缮对外开放游览,1964年朱德视察苏州时赠送了十盆川兰和《兰花谱》,园内增辟兰圃。文革时期一度改名工农兵公园,文物被大量毁坏,直到1978年后才逐步修复。1980年代再次重修并不断维护,延续至今。2000年沧浪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关键词:复廊漏窗沧浪亭、明道堂、翠玲珑

现今的沧浪亭占地16.5亩,约1.1万平方米(相当于留园面积的一半)。相对于苏州其它私家园林的多样形式,沧浪亭的空间分明、布置清晰总体布局以假山为中心,简洁幽静。基本上可以分为:

北部临水带状区

包括长河和沿河的园门、面水轩、复廊、观鱼处

中部山体与回廊区

包括大型土山、山顶的沧浪亭和周围环绕土山的长廊

南部大型建筑和庭园区

包括五百名贤祠和明道堂、翠玲珑等

沧浪亭平面图 ©张家骥《中国造园艺术史》

沧浪亭原来是由南面进入,清代宋荦重修时变为从北部进入。突出水的主题,设置水上石桥,游人渡桥而入,整个北部带状区域也就成了园林的正面部分,这个狭长的带状空间包括弯曲的水岸、面水轩和顺着水岸的复廊面水轩原来是观鱼处,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重修后改名面水轩,取的是杜甫“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的诗意。

复廊中间由漏窗花墙相隔而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面看山景、北面观水色。花墙上的漏窗造型各异,上百处无一雷同,被誉为苏州园林之冠。

入口平桥 ©《苏州沧浪亭》

钓鱼台、复廊和面水轩 © 网络

复廊 © 网络漏窗 © 网络

园林中部由磅礴的山体、环山曲廊和山上沧浪亭构成,山体面积大概占全园的1/3,整体呈东西走向。它是外石内土东部堆筑较早,占地广阔,土山外部驳砌黄石,山间林木葱郁,其天然苍古之趣,为苏州各园之首。西部叠筑较晚,多用湖石。山西有一处平台,下为石洞,与平台间有孔洞相通,蹬道相联,体现了清中期喜好登山入穴的雅致。

沧浪亭,画作 ©网络

在山高处的平地上,矗立着全园的主景与标志「沧浪亭」。亭子采用四方形平面、架斗拱、歇山顶以及正脊而显得古朴端庄。它的体量很好地衬托了山阜的尺度,位于山巅而有飞扬雄秀之感。环绕着山体有连续的曲廊,北连临水的复廊,南连堂馆建筑的前廊并延伸至后方院落。起伏的曲廊墙壁上布满各式漏窗。其东西两侧中部有两座御碑亭相对。山体西南和曲廊之间还有一处小水潭,水位较低,给人临高崖看深渊之意。

沧浪亭©网络上山的步道©网络

曲廊©网络

园林的南部区域以建筑为主,几乎占据整个园林的一半面积。具体由东西两组建筑院落组成。东路明道堂是山南主厅,向北出平台可观赏园内主山。西路为清香馆、五百名贤祠和翠玲珑。五百名贤祠内供594位吴中名士画像,著名如伍子胥、白居易、范仲淹、唐伯虎和林则徐等。两路之间是看山楼,下为石砌“印心石屋”,上为舫式建筑,当年可眺望苏州西南的天平山、灵岩山。园中最大的主体建筑是明道堂。  “明道堂”取自“观听无邪,则道以明”之意,为明清两代文人讲学之所,堂在假山古木掩映下,显得庄重肃穆。

明道堂庭院 ©《苏州沧浪亭》

沧浪亭翻转的立体空间带来远近多重层次和层出不穷的景观构图,真正把移步换景的效果做到极致。典型的如园林南部从明道堂到翠玲珑这一组转折的轩廊,引导游人在行进的过程中不断转换视线,左顾右盼,两侧掩映的竹柏和芭蕉渗透其中,带来景色流动、意味无尽的效果。


翠玲珑又叫竹亭,面阔三间,还有几间旁室,这也是韩世忠的时候就有的。翠玲珑的前后两侧是大片竹林,体现苏舜钦诗句里的「日光穿竹翠玲珑」之境。前后都有修竹,历来是文人墨客雅游作画的地方。

转折轩廊 ©网络

沧浪亭的造园风格独特与众不同,具有宋代遗风,是写意山水的范例。沧浪亭现存园子的格局中,其清代增建的南部建筑院落部分被公认为不够理想,其最为精彩之处是园子与外部水体的链接部分,复廊和渡桥而入的巧思既成全了园内借水成景的愿望,又隔绝了河对岸城市的喧闹,体现了“大隐隐于市”的古人情怀。

前竹后水

水之阳又竹

无穷极

澄川翠干

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

尤与风月为相宜

/

苏子美《沧浪亭记》

参考资料:

[1].名园导赏|流淌的古意:沧浪亭

[2].【每日一园】元明清——沧浪亭

[3].沧浪亭,苏州最古老的园林

[4]. 其它

本文结束

版权声明:设计、摄影、图片、视频等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创:jzxs

建筑小师公众号   2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