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拍摄于2024第二届上街里·新春逛街里节

主理人 吴志刚 文|公共空间组 赵海娟 徐晓彤

图片

记忆新生·“老字号”的汇聚地 新业态的培养皿

在历史的洪流中,老城区见证了城市的发展,经历了沧海桑田,世事变迁,老城区的每一帧画面都写满了这座城市的回忆。

关键词:城市更新 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 改造 活力再生

图片△ 青岛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鸟瞰

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只有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机融入现代生活气息,才能让老城焕发新的活力,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忆。历史街区承载着该区域历史发展进程,同时也作为历史文化载体、作为城市历史缩影,充分凸显城市历史文化特色、风貌特点、人文风情等,因此历史街区作为城市重要核心风貌,拥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

城市更新核心是城市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应同时兼顾经济的和文化的发展。因此在历史街区保护与再生工作开展过程中,不仅要全面保护历史街区文化内涵、传统风貌,同时还需适当平衡商业价值与经济效益。历史街区主要特点便是拥有丰富历史资源与文化资源,可以将其适当转化成旅游资源,同时结合地理位置、区域优势,将各项资源作为工作开展基础,引进社会资本,促进当地商业进步的同时引导旅游业获得发展,使历史文化与街区经济取得共同进步,同时也能为街区的更新带来新的动力。基于城市更新视角开展历史街区保护与再生工作过程中,将保护、更新、开发完美融合,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充分掌握当地文化特色与历史风貌,遵循因地制宜设计原则,保护历史街区文化功能的同时,提高历史街区综合效益,使传统文化、现代城市发展相融相合,促进历史街区与城市获得共同发展。

青岛建城虽然只有百余年历史,但历史与文化却一点也不少。青岛近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是一次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城市化实践。

在现代城市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历史街区的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为响应国家拆改政策而拆毁的历史街区不胜枚举。重新保护与适应性利用历史街区的观点被城市景观规划学家与历史建筑保护学者提出,试图唤醒人们对历史街区的记忆,保留城市历史街区的痕迹。但青岛现有许多遗留的历史街区分布在市南和市北等经济发展规划良好的地区,此前政府政策不完善加之市民对城市文化的不重视,导致许多历史街区破败不堪甚至消失。现在随着政府出台的远瞻性政策、对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支持,以及市民保护城市文化意识的崛起,保存较完好的历史街区正在逐渐被唤起。

图片  △ 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四方路片区(更新前)

青岛,在近代开始只是一个依海而生的破旧渔村。1898年后,对青岛进行基础城市建设,规划市政设施,出现了城市化的雏形,城市的建立吸引了商业的发展和大量人口的涌入,对于住宅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结合青岛地域特色的合院式住宅应运而生。作为商住两用型的建筑形式,“里”“院”各不相同,“里”最初为商用,白天商人在沿街店铺洽谈生意,晚上则合居于二楼内 ;“院”则更加强调居住功能,多加建于院中,出租给当时各行各业的工人作为生活居住使用,以解决人口增长带来的居住压力。

1923年左右青岛发展进入黄金发展时期,人口增长、地价上涨使里院建筑由原本的单层建筑加建成为二层、三层的围合式里院,部分房屋翻新重建,房地产商建起了一批简易里院进行出租,里院建设达到高峰,建筑规模基本定格。新中国成立后里院建筑的基本空间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但因为居住人口过多,大量私搭乱建的现象日益严重,原住居民大多搬离破乱不堪的里院,只留给经济条件较差的住户租赁,当年里院的繁盛景象与烟火气息一去不复返。

1999 年国家制定《青岛历史文化名城总体规划》,将“里、 院”两个概念合二为一,正式定义为里院,与同时期建造的德式、 日式建筑被划分为历史街区。

图片△ 青岛历史追溯

图片△ 青岛历史城区保护规划总图

1992年为拓展空间发展,市政府提出以行政中心东迁为龙头的“大青岛”战略,城市重心逐渐东移。新崛起的台东商业区,李村商业区逐渐取代了中山路原有的商业地位,中山路片区整体逐步衰败。

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作为青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主城区之一,推进以中山路区域为主的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是青岛面向未来谋划部署的一项历史性工程。

中山路区域历史文化街区作为青岛市唯一入选省级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示范案例,通过专家评议。老城区复兴开始按下“快进键”。近期,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项目在市南区不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老街里逐渐修缮,基础配套设施逐步完善。

如今这里已经被打造成青岛中山路城市记忆馆,馆内将建设沉浸式文献展厅,让市民游客更加透彻地了解中山路的前世今生。

图片中山路·老青岛的时代记忆

“先有中山路,后有青岛城。”
这条1500米长的百年老街,经历了德占时期、日占时期等诸多历史节点,时代的印记已深深地烙在了街道两侧的建筑上。

图片△ 1930年代的天主教堂和肥城路(图源:青岛城市档案论坛

图片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青岛,2015年就拥有了13个历史文化街区,而在2021年更扩增为15个…

作为青岛城市文化的根与魂,这些历史文化街区记载了城市发展的历史和过程,也承载了城市的传统生活文化,体现着城市的魅力和特色,更是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重中之重。

历史城区保护范围延续历版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的历史城区保护范围,即东沿延安三路至长春路、威海路,北至海泊河,西、南至海岸线,总面积约28平方公里。

主要保护内容如下:

1)保护山、海、城、岛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整体空间形态及与城市相互依存的山体、海岸线、岛屿等自然景观环境;

2)保护因形就势、灵活多样的道路格局和历史街巷;保护公共建筑、独个庭院、里院等构成的建筑肌理;

3)保护“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特色风貌及构成历史风貌的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

4)保护重要标志点和相关对景及轴线;保护山体制高点之间、山海之间的通视区域,重要公共空间的眺望景观和历史城区的天际线。

历史城区功能定位为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特色景观风貌的文化旅游区和高品质宜居地,重点发展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商业服务、创意产业等与历史保护和文化彰显相适应的产业。

城市更新,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工作,城市更新的脚步随着青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开展愈发紧凑,在已有的空间里,城市更新通过新理念重新定义空间场景,传承城市烟火气息,传递城市温度。

随着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0%后的长期稳定增长,城市发展逐渐进入了“存量时代”,街道成为城市更新实践的重要场所。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中历史资源保存最完好、文化价值最丰富的区域。但同时,这一地区往往也是历史街区中矛盾突出、问题复杂、更新较为缓慢的区域。随着居民生活品质需求的日益增长,历史街区街道问题越发凸显。因此,推进历史街道的更新整治,对于传承历史文化、提升空间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自攻坚行动启动以来,历史城区共完成保护修缮项目30.4万平方米,中山路两侧建筑外立面修缮15万平方米,协同区域外立面修缮46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已引入业态项目242个,包括餐饮美食、精品住宿、文化体验、创意零售、休闲娱乐5大类,运营面积达12.5万平方米,海泊路、高密路、四方路、济宁支路、银鱼巷已顺利开街运营,为持续推动历城区的“活”与“火”提供了有力支撑。

图片△ 1968年,中山路一带航拍 (张秉山 摄)图片△ 1990年代中山路湖南路路口图片△ 2002年中山路街景(吴正中 摄)

1992年为拓展空间发展,市政府提出以行政中心东迁为龙头的“大青岛”战略,城市重心逐渐东移。新崛起的台东商业区,李村商业区逐渐取代了中山路原有的商业地位,中山路片区整体逐步衰败。

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作为青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主城区之一,推进以中山路区域为主的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是青岛面向未来谋划部署的一项历史性工程。

中山路区域历史文化街区作为青岛市唯一入选省级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示范案例,通过专家评议。老城区复兴开始按下“快进键”。近期,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项目在市南区不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老街里逐渐修缮,基础配套设施逐步完善。

如今这里已经被打造成青岛中山路城市记忆馆,馆内将建设沉浸式文献展厅,让市民游客更加透彻地了解中山路的前世今生。

图片圣心修道院修缮·欧韵文化  圣心剪影

图片△圣心修道院周边鸟瞰图

圣心修道院也称爱道院、圣神院、圣灵女修道院,天主教圣方济教会1886年开始到中国传教,1901年,德籍神甫白明德在不来梅路购地46.2亩,就是现在的浙江路与肥城路交汇处,修建了一座圣神院。修道院由慕尼黑建筑工程师贝尔纳茨设计,1902年建成。

圣心修道院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城市历史建筑,为提升城市品质,市南区政府拟组织实施圣心修道院旧址修缮工程。该项目位于市南区浙江路28号,占地面积1402平方米,建筑面积4478平方米,是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区域重要组成部分。

圣心修道院旧址具有很多功能,也是一处欧洲人寄宿学院。自1905年开始招收中国富家女学生。教学受德总督府监督,由修女任教。课程设宗教、德语、法语、英语、汉语言文学、算术、地理、历史、自然科学、制图、绘画、家政、女子手工艺、音乐、雕塑、簿记等。用德语授课,注重宗教知识和语言教育以及上层社会女子应有知识技能的培养。

图片△ 1910年圣心修道院内院(图源: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图片 △ 初建时四周还很荒芜,从左侧图片能看出当时圣心周边的环境 (图源: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图片△ 1913年,圣心修道院主楼与附楼(图源: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图片△ 圣心修道院内院改造前(图源:青岛城市档案论坛)

改造前,院子内部早已呈现人去楼空的状态,很明显后期加盖的三层窗子已改成长方形,与原建筑有较大的差异。

为契合中山路整体片区改造提升规划,将圣心旧址进行重新保护更新,秉承“修旧如故”的设计理念和匠人精神,保持原建筑的格局和肌理,还原历史风貌建筑的做法,恢复里院的往昔风采。

整体设计理念为“圣心剪影”,提取圣心教堂的建筑元素和装饰特色,我们充分挖掘老建筑的时光记忆,延续历史脉络,在时光轮回间沉淀发展,影藏于时光岁月,生生不息。

图片△ 设计理念

图片△ 元素提炼

设计空间布局沿用经典巴洛克风格。地面铺装提取建筑原遗留门窗的装饰花纹样式,同时也是以青岛市花——山茶花作为灵感来源,见证青岛城市的时代变迁与蓬勃发展。

图片△ 内院原貌

图片△ 圣心修道院内院鸟瞰效果图

设计前期对场地历史进行充分调研分析,挖掘老里院历史记忆。在空间布局上借鉴历史照片中的设计形式及主题元素,对过往场景进行复原设计。空间形式语言保留简约欧式庭院的仪式感,开敞的草坪空间与现场存在的两棵法桐相得益彰,呈现简约大气的空间氛围体验。法桐树下结合艺术花境打造休闲外摆洽谈区。活动广场区域提取圣心修道院标志性装饰门窗纹样,作为地铺图案,呼应设计主题。活动广场及草坪,为后期活动提供充足的弹性使用空间,满足多功能活动使用。

图片△ 圣心修道院内院效果图

由于场地覆土条件有限,植物设计在保留现状两棵法桐基础上,未再新增大乔木。广场周边以精致灌木组团,塑造主题庭院空间。遵循“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设计理念,在植物品种选择进行细致的研究运用。咨询专业种植团队,引入新品种冷凉花卉等,丰富冬季植物特色及观赏效果。

铺装材料选用匹配老城区特征的材料,采用为自然面小料石,保留历史感的同时,不影响常规功能使用。在施工过程中,对材料样板精雕细琢,力求呈现最完美设计效果。圣心剪影地铺利用多种不同面层及颜色的组合运用,细腻地将图案进行呈现出来。设计与施工团队的共同努力与协作配合下,最终以较好的品质落地,为中山路老城区又带来新的观赏展示空间。

图片△ 弹性活动草坪效果图(艺术装置展览、室外观影、小型音乐会等) 

图片△ 圣心修道院内院建成鸟瞰图

修复后的圣心修道院旧址焕然一新,与周边建筑更为和谐地相互融合。

图片△引入前卫艺术 唤醒百年老建筑(图源青岛新闻网·)

作为一场沉浸式戏剧特展的演出空间,这也将是青岛百年历史建筑旧址修葺后首次对外开放。此次首度引入的沉浸式特展,在德式建筑的独特空间布局基础上,打造如迷宫般多个场景及房间,呈现出更具戏剧性和故事感的沉浸式体验。将静态展览与沉浸式互动体验精妙融合,打造“历史文化建筑+沉浸式先锋演艺”的跨界文旅融合案例。

图片天主教堂前广场·“海誓山盟”时光魔方

荣获2022年度青岛市优秀建筑设计公共建筑类一等奖、2022年青岛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方案设计十大经典案例

图片

△ “海誓山盟”广场设计提升平面图

青岛天主教堂本名圣弥厄尔教堂,由德国设计师毕娄哈依据哥德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而设计。拟建教堂应高百米,适逢二战爆发,希特勒严禁德国本土资金外流,该教堂不得不修改图纸,即建成现在规模。教堂始建于1932年,于1934年竣工。塔身高56米,是建国前山东省最高的建筑。是中国唯一的祝圣教堂。

作为老城区地标性的天主教堂,承载着青岛人的记忆,也是外地游客来青岛必打卡之地。最近,在城市更新中,广场和旁边的圣心旧址得以修复,即将重现历史上最美的模样。

天主教堂前广场作为文化保护要素青岛仅存的几处马牙石广场,也将得以焕新亮相。之前由于长期磨损,马牙石变得凹凸不平,施工方根据料石的损坏程度,重新打磨填平,还原“最青岛”的广场,重现老青岛独特的城市风貌。

肥城路通往教堂的地势高差较大,现状基本以通行空间为主,缺乏可停留休闲功能空间利用。设计希望结合现状竖向仰视空间,打造台地式木平台活动区,结合两侧建筑业态,赋予场地主题性,重塑网红打卡新地标。

图片

图片△ “海誓山盟”广场效果图

广场更新更多考虑场地的弹性空间设计,为后期活动运营策划提供更多可能性。受历史价值保护要素要求,场地的艺术装置都采用可逆型设置,以微更新的保护性原则进行空间塑造。针对广场尺度及客群流量进行分析,为广场预留足够的空间满足创意市集、婚纱摄影、舞台演艺、灯光秀等多种活动的人流承载力。

图片

为提升广场低效空间,对现有地台进行重新设计。结合现有坡向高差,打造错层落台,为广场增加休憩交流空间的同时,为后续业态植入提供室外场景拓展。

图片△ 肥城支路错层落台效果图

肥城支路设计网红景观墙,利用穿孔金属板,演绎老城发展故事,结合地面互动形式,激活空间活力。通过空间重塑、文化展现和形象提升,打造一条多元化主题艺术街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肥城支路效果图

用设计的力量,编织多元化的城市街区空间,集文创、居住、商业、游览等多重功能,重现街区雅致、厚重、质朴、生动的格调,实现老城街区复兴目标。

图片△ 仰视天主教堂·肥城路改造效果图

图片四方路·沉淀市井记忆 探寻舌尖烟火

荣获2021年度青岛市优秀建筑设计公共建筑类一等奖、2022年青岛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方案设计十大经典案例

四方路,一直是青岛这座城市里烟火气最浓郁的地方,是老青岛人所魂牵梦萦的美食聚集地。曾经的这里是历史繁华老街和里院文化的发祥地。沉淀青岛最初的城市发展记忆和文化底蕴,具有浓郁的老城历史印记,是老青岛市井生活的缩影。四方路是现今保存较为完整的里院街区,在青岛的城市发展中,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和历史价值。

图片△ 四方路片区改造总平面图

项目隶属于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四方路街区是青岛城市建设初期的华人居住区,街区的里院建筑群是地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融合的产物,也是青岛乃至全国特色里院的典型代表。街区内建筑顺地势而建,形成规模不一、形式多样的里院建筑群,是青岛目前仅存的形制规模较完整的里院建筑群。 

2019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建立了青岛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联席会议制度,全面推动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规划建设。本项目位于青岛市13个历史文化街区其一的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的东南部,是四方路区域保护发展和西镇更新发展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南区老城区保护发展重点工作。本项目位于青岛市市南区,距离青岛火车站约800米,距离天主教堂约300米。规划设计范围四方路与易州路、芝罘路交接路段。其中建筑设计包括四方路19号(平康东里)、四方路18号(骏业里)、四方路24号、四方路28号、四方路36号,总建筑面积约10680平方米。

项目以里院文化作为纽带、植入动态的模块化空间体系。改善街道、院落景观环境,激发片区活力,重现青岛市井图腾。对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进行适应性的更新,以点线面的方式串联街道和院落,小规模渐进式的激活街区,留存原有的街区文化脉络肌理,改善空间环境重塑空间功能,满足不同人群对场地的需求,激发场地活力。尊重原有的场地历史,延续里院文化互动融乐的市井百态,留住场所记忆,赋予文化价值,吸引游客,带动经济增长。对街道以及院落进行改造提升,充分展示城市独特的文化风貌。给居民和游客提供一个集文化体验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交往空间。重现街区交往的热情,促进人与人的交流,创造具有文化情感的街区空间,再现融乐的市井百态生活场景。

四方路19号,位于易州路与四方路交叉口,是典型的青岛里院建筑形式,三进院落平屋顶建筑,里院入口位于四方路沿街建筑庭院对面及易州路建筑中段。翻建于1934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过一次维修  屋顶总体格局肌理完整,建筑与周边建筑平行布置,呈现类E型布局,具有特色。

图片△ 四方路街道改造效果图

内庭院设计依据建筑整体风格,秉承老城修旧如故的设计理念,保留原有庭院地面条石铺装,将曾经的庭院记忆进行留存。

图片

图片△ 四方路19号(平康东里)里院改造前                     △ 四方路19号(平康东里)里院改造后


屋顶花园结合建筑独特的E字形布局,合理规划动线及功能布局,整体空间体验性和趣味性较强。以“城市岁月、时光漫步”为  设计理念,打造复古浪漫的时尚复古轻花园,挖掘老里院的复古记忆,促老城新生复兴 。针对项目独有的空间构成,设计营造五大主题功能:乐享生活、星空露台、艺术展廊、复古时光和冥想花园。充分分析和研究城市眺望视线,将屋顶花园与老城色调及风格融合,打造舒适自然的老城第五立面。

图片△ 四方路19号(平康东里)屋顶花园

图片

图片△ 四方路19号(平康东里)屋顶花园实景合成鸟瞰图


设计从复兴老城记忆文化,传承历史,再生活力角度出发,结合空间结构布局植入多个主题休闲空间,打造最佳网红打卡点。

图片△ 四方路19号(平康东里)屋顶花园效果图

图片△ 四方路19号(平康东里)屋顶花园改造后效果

图片△ 四方路19号(平康东里)屋顶花园建成·空中城市融合视角


28号内院现状残留较多老石板,地面基本呈现杂草丛生的情况,局部墙面粉刷的涂料斑驳、空鼓,呈现不同程度损坏。内院采用修旧如初的策略,恢复外廊,楼梯等元素到历史的状态,同时在院子内部植入绿化,串联里院与街道,使原来封闭的院落变成一个公共的活化的内院空间。

图片△ 四方路28号里院(改造后效果图)


四方路36号平和里里院内部地面的长条石板踏步,和碎石铺地,作为重要的景观铺砖保留下来,保持特有的厚重和历史感。

图片△ 四方路36号里院(改造后效果图)


老城区碰撞潮流新地标,实现华丽转身。

图片

图片

△ 四方路·百年里院人文艺术展


铺装设计原则基本是对原有铺装利旧处理,复原原有的老条石,对施工工艺进行严格把控,保证铺装效果。植物设计根据不同院落的功能布局及建筑特征,营造主题性差异化设计,采用传统庭院细腻精致的配植手法,注重空间尺度和植物层次变化,同时考虑常绿植物与宿根花卉的组合设计,营造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景观观赏效果。

通过对城市空间进行功能重塑、场景再造和文化提炼,践行“有温度”的城市更新理念,在保留城市历史记忆的同时,又为其注入新的元素与文化内涵,通过营造丰富的生活场景,吸引汇聚科创人才,让文化新生、让地域焕活,实现老城的新空间赋能。 

随着大鲍岛历史文化街区不断上新,注入时尚多元的商业和配套,网红餐饮、时尚零售、沉浸体验式小店落户百年历史建筑,时尚和历史碰撞,一个“可逛、可玩、可夜游”且具有百年青岛特色建筑风貌的文旅新地标跃然纸上。四方新里与周边的生活空间彻底联通,串联整个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市民休闲打卡地。

图片△ 2023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 

图片△ 2023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在老城区举行,诚邀老城居民,共话城市更新!以此为契机为青岛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让百年老城焕发新生机。

图片人才公寓二期·时光串里·市井港湾

荣获2021年度青岛市优秀建筑设计公共建筑类一等奖

青岛的里院形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世纪四十年代,达到鼎盛时期。里院属于院内天井式的居住院落,多为两层,一层临街的房屋面积较大,常用于开办店铺,楼上为多个小型单间,用来居住。里院独特的建筑形式,造就了睦邻友好的邻里关系,穿梭时空记忆,挖掘里院生活情调,赋予时代文化价值,激发活力,成为重中之重。

图片

场地位于四方路以及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之内,为里院建筑文化展示区;保护区内保留了青岛最典型的里院建筑风貌特色,已有百年历史。规模不一、形式多样的里院建筑群见证了青岛近代民族工业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利用“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青岛独特湾区特色,保护和传承百年历史文脉,推进老城区活化利用,结合后期运营,引入时尚、文化、创意、商务等业态,成为历史街区与现代产业和谐统一的新“街里”,重聚历史城区市井人气。

“时光串里·市井港湾”结合独特场地记忆特色,挖掘百年里院记忆场景,植入当代活力文化理念,为都市精英人才提供一个舒适、活力、多元、开放的共享生活港湾。

天津路23号元善里

元善里位于天津路中段,青岛水下摄影基地东侧,隶属于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始建于民国十九年,建设之初业态规划为店铺及居室,后期使用功能不详;据现住户介绍张学良妻子赵四小姐曾在此居住过。

图片△ 民国时期元善里(图片来源:青岛城市档案论坛)

挖掘街区溯源,19世纪八九十年代后,多个高端摄影器材公司先后入驻天津路,周边存在大量的摄影器械店铺。结合建筑本身的文化历史记忆点,打造当下时尚复古的网红摄影基地——时光里,用镜头影像探索元善里的前世今生。

图片△ 天津路23号元善里总平面图

图片△ 元善里·时光之影

图片△ 改造前后对比图片△“时光之影”休闲区

外摆盆栽与在地绿化植物相结合,打造一处绿色庭院空间,并将元善里过去的记忆文化载体演变成与整体设计主题相呼应的特色影像记忆小品,让居民和游客走到这个空间时可以跟场地产生共鸣,成为连接生活和文化的记忆纽带。

曲阜路13号、32号院

曲阜路13号、32号片区位于曲阜路、河南路交叉口,隶属于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曲阜路13号建于德占末期,初为德国开发商世泰公司自己所建的房产,后为日本山东企业公司的产业,曾作为大和旅馆使用;后期曾作为中莆银号使用过。曲阜路32号建于民国1934年,为和式建筑,由当时较为著名的日本设计师筑紫庄作设计,功能为店铺和住房。

图片△民国时期曲阜路(图片来源:青岛城市档案论坛)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曲阜路街区两侧散布中国实业银行、中国银行、大陆银行、山左银行等在内的6家银行以及协聚泰钱庄、中莆银号等多家小型私人“银行”,在当时是可与馆陶路外资银行分庭抗礼的“民族金融街”。因此以民族金融街和高知聚集地为特色,结合人才公寓的业态定位,汇聚高质量精英人才,为其提供符合人文气质的高端社交共享空间。

图片△曲阜路13号、32号院总平面图

图片

△ 上隐花园·时光之影

曲阜路13号院

图片

图片△改造前后对比

拆除违建,采用老条石铺装,梳理整体院落空间。以外摆桌椅的形式,呈现室外休闲空间,提高空间的利用率,为人们提供停留、交谈、活动的休闲平台。靠墙一侧绿化空间种植爬藤植物遮挡墙面,营造简约舒适的绿色社交空间。

曲阜路32号沿街

图片

图片

△改造前后对比

秉承建筑气质特征及高知人群定位,在沿墙一侧设置木平台并增加外摆桌椅,结合特色花池打造自然雅居而富有格调之美的社交共享空间。

图片△“时光之歌”主题景观效果图

充分采用本土植物结合外摆盆栽打造花境植物空间,增设与“时光之歌”主题相呼应的复古景观小品,打造高知人群的新社交花园。

曲阜路32号内院

图片

内院远离街道,环境相对幽静。为与人才公寓的业态定位相呼应,吸引专家人才等高知人群,打造清幽、雅致、蕴含诗意的院落空间。

图片△改造前后对比图片△“时光之诗”品茗区效果图

基于现状出发对场地原有树木保留,采用青砖铺装强化树池形态,拆除违建,设置层级式绿化景观并在围墙一侧打造“时光之诗”品茗区等休闲空间,将原本杂乱、消极的空间进行新的诠释。提炼建筑独特的窗花图案,采用艺术植草砖材料与其进行元素呼应,同时又能满足海绵需求。

青岛人才公寓(二期)历史文化建筑改造项目位于四方路以及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之内,项目整体以追溯历史记忆为主线,延续里院文化,对里院进行适当更新改造。运用现代时尚的设计语言将原本失活的空间重新唤醒,完善商业配套、功能重塑、优化庭院空间,在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时赋予新的功能,打造高端精英年轻人才汇聚地、经典传承与时尚活力共融的都市艺术文化高地。通过更新改造使里院能够适应当下时代发展需求以及青岛城市化的进程,激发周边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延续里院的历史文化与人文情怀。

图片老城语境下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在多角度认识青岛历史文化街区价值基础上,回顾老城历史保护历程的得失,从保存影响、社会影响、经济影响三个维度,评估当前青岛历史文化街区的实施成效,对青岛历史文化街区如何在价值导向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未来应继续探索创新多种实施管理和运作模式,政府推动、市场参与、全社会广泛合作,缺一不可。目前青岛历史文化街区在市场资金参与、居民自主实施方面明显还是存在不足的,政府需要继续发挥平台作用,坚守老城区在文化传承、民生改善、产业发展的多方价值,兼顾多方利益相关人的诉求,有序引导市场、公众积极参与,为青岛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提供不竭动力。

作为城市地方文脉的传承载体,历史街区保护与再生能够延续城市文脉,提升人居环境的满意度与幸福感。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设计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与关键点。在历史街区的保护改造设计中,要遵循整体性的原则,即对历史街区的改造不能仅仅局限于建筑设计,而应该包含建筑及其周边环境,更应该注重当地的地方特色文化与遗产保护。同时也要注重公众的参与度,让当地居民获得文化认同感、幸福感与归属感。在对历史街区进行保护和修缮的前提下,对历史街区进行更新改造设计,使其能够发挥最大的价值并使得活力再生,这对于提高城市的生活品质,传承城市的特色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提升人居环境、保护历史街区文化特色以及提高公众参与度。是老城活力再生并展现文化特色的重要方式,这有利于实现历史城区的可持续发展。经过岁月洗礼,历史街区承载着深厚传统历史文化内涵。基于城市更新视角下,对历史城区开展保护与再生工作过程中,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充分掌握当地文化特色与历史风貌,遵循因地制宜设计原则,保护历史街区文化功能的同时,提高历史街区综合效益,使传统文化、现代城市发展相融相合,促进历史城区与城市获得共同发展。

2018 年以来,青岛市着力丰富产业业态,推动建筑保护修缮与业态植入有机融合,合理规划历史城区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和发展模式,构建功能优化、业态新颖的区域产业体系。在保护更新的同时开展业态落地,同步做好管理运营前瞻性探索和研究。目前,宁阳路银鱼巷、济宁支路、海泊路、高密路已顺利开街,青啤 1903、 荷田水铺、南枝小馆等“网红”店铺相继开业运营。

保护性更新是为了更好地活化利用,更好地将历史遗存与当代生活相融合。对城市历史街区的研究,需要回归到其作为一个生活空间(地方)的本质基础上,需从地方认同的视角强调城市和街区发展的独特性、地方性,重新建构有利于传承地方文化和强化城市归属感的历史街区。青岛历史文化街区需以文旅为抓手,以产业来赋能,为老城区聚集人气,让历史城区“活”起来、“火”起来,真正实现西部老城区的复兴发展。

图片青岛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风貌

在全球化语境下,城市景观的日渐趋同反衬城市历史街区的独特意义和价值。人本主义导向的历史城区更新,是从微观认知方法理论为切入,通过策略性改造地方认同投射的感知空间,以重塑地方认同根植的空间价值和地方意义,实现历史城区空间活力再生和地方文化复兴。

图片△圣心教堂前广场提升后业态入驻·拍摄于2024第二届上街里·新春逛街里节

一条中山路,半部青岛史。

中山路是多面的,是充满惊喜的,是浪漫与情怀并行的。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一方面要尽可能多地保留历史街区和传统里院的物质和文化要素作为文脉重彩显现,一方面要尽可能地提升建筑品质使其具备面向未来生活和工作的使用功能而做好的时空留白。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是团队结合街区和建筑区位历史文化及风貌特色“量体裁衣”之下,伴随社会资本和运营的强势入驻,力求打造的原创品牌业态的聚合街区。

这里不但有裸眼3D大屏时尚打卡地、数字启幕沉浸式夜游灯光秀、实景穿越剧、舞台剧,还有微型博物馆、城市记忆馆、上街里市集、SFY原创主理人集合院等等等等,随着创意零售、文创办公、精品住宿、休闲娱乐、餐饮美食、文化体验等众多原创品牌商家的入驻,期待一个有内涵,有文化,有内容,有生活气息的百年中山路商业复兴盛典慢慢拉开帷幕,重焕生机。

图片
慢品人间烟火色·山东电视生活频道 我的城事REKA·图源《我的城事》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圣心修道院旧址广场及内院提升、四方路片区改造项目、人才公寓(二期)改造项目  

项目地址:山东省青岛市
项目类型及规模:城市更新 ·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 

所获奖项:2021、2022年度青岛市优秀建筑设计公共建筑类一等奖、2022年青岛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方案设计十大经典案例
项目设计时间:2022年3月-2022年12月
景观设计团队:项目经理 吴志刚
生态环境院公共空间组&总包事业组
赵海娟、程微、苏玥、徐晓彤、张灏、刘晓艳、邵仁浩、崔程、李娟、黄烁菡、张圣籴。

施工单位:德才装饰股份有限公司·古建公司&青岛中建联合集团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资料:

向上滑动阅览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青岛新闻网&网络

[1]廖春花,杨坤武.全球化与地方认同:城市历史街区研究的新视角 [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46(01):49-56.

[2]于红霞,王浩,仇舒夏,等.青岛里院街区价值评价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2020,41(04):17-21.

[3]潘丽珍. 青岛探索: 历史街区保护与城市更新互促共荣[N]. 光明日报, 2021-03-16 (8). (PAN Lizhen. Qingdao exploration: mutual promotion and prosperity of histor⁃ ical block protection and urban renewal [N]. Guangming Daily, 2021-03-16 (8).)

[4]于红霞、栾晓辉.青岛历史文化街区价值评价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J].城市规划, 2014,38(03):65-69.

[5]孙 洁. 城市更新视角下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再生模式探索 [J]. 城市规划. 2023.28-30

[6]张成龙,鲍春晓,毕琳博.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再生探究——以长春市新民大街为例[J].建筑与文 化,2022(08):160-161.

[7]http://qd.ifeng.com/c/8OSjv3oWIBO业态全新升级 创意花植点缀青岛中山路老建筑墙面 2023年03月27日 08:51

来源:麦丘区画.

青岛申遗,保护与更新互促共荣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