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之前的书法真迹,无论名气强弱,件件都是无价之宝,比如“唐宋八大家”里面,默默无闻的曾巩,他曾撰写一卷《局事帖》,真迹妥善保留至今,近代前后拍卖3次。

第一次在美国佳士得,卖出50.85万美元,第二次则是2009年,于北京保利夜场,达成1.08亿的成交价,第三次的拍卖价格最高,2016年嘉德春拍,以2.07亿卖出,总价值超过3亿。

声名衰微的曾巩,字迹尚有如此价值,名家更不用说,近代有人得知,日本藏有一件米芾真迹,即将参加2002年的“中贸圣佳秋季拍卖会”,此消息一经传开,引起文物局的关注。

为了赎回“中华瑰宝”,文物局委托观复博物馆,用2999万的价格赎回,使其重归祖国,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举在书法拍卖史,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至于这幅轰动书坛的法帖,究竟是何名字?它就是米芾《研山铭》。

众所周知,米芾生性狂傲不羁,痴迷奇石和书画,曾跟石头称兄道弟,当年他获得奇石“灵璧研山”,激动的抱着睡了3天,有日夜晚,按捺不住愉悦之情,遂提笔撰写此作。

全卷共计39个大字,紧随其后,还有一幅《研山图》,以及米有仁、王庭筠等人的题跋,卷中字体舒展飞动、雄健开阔,线条顺兴情感而动。

时而侧锋,笔画灵动洒脱,时而中锋,气力沉着凝厚,视觉上的粗细、浓淡对比鲜明,艺术效果颇为直观,同时米芾善于造势,大多稳中求险,结体险绝欹侧。

就拿“色”字举例,笔画集中在左边,形态挺拔收紧,整体似要仰倒一般,恰好左半部分的横画跟提钩,布局偏为空旷,体势舒展,巧妙分散力量,维持整体平衡,而且墨色比较干涸,更显古雅淳朴之美,艺术格调丰富。

真迹传回国内后,启功、徐邦达等诸多专家,进行鉴定和赏评,统一确认真迹无疑,甚至启功看后,激动的泪流不止,说到“能看一眼都是福气”,徐邦达也评价:“米芾大行书《研山铭》卷,后附其子米友仁跋二行,确为绝世神品”。

如今《研山铭》更加昂贵,单字价值万金,时常临摹,能依据墨迹的细节处理,掌握米芾变幻无常的笔法,尽得骏健势态,以及雄浑筋骨,学会大字技巧,用笔不再拘谨,同时吸取米芾的创新精神,敢于突破自我,呈现个性之风。

文物局赎回一件米芾真迹,单字价值万金,启功看后激动的泪流不止!

经多方努力,如今我们对米芾《研山铭》,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