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构建肿瘤类器官基质生物库进行研究的文章来自德国Georg-Speyer-Haus实验室的Henner F Farin等在202355日发表在Cancer Discovery28.2/IF上题为Colorectal Cancer Organoid–Stroma Biobank Allows Subtype-Specific Assessment of Individualized Therapy Responses的文章。文章主要内容是构建结直肠癌(CRC)类器官基质生物库以更好地反映细胞异质性,CRC表型以可塑性方式加密在癌症上皮中,这种方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因此,CAF s对于真实地表达分子亚型和离体治疗反应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患者源性肿瘤类器官(PDTO)和匹配的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CAF),建立结直肠癌类器官基质生物库。

研究项目背景

CRC中,肿瘤微环境在预后和治疗效果中起着关键作用。PDTO在临床前测试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然而,单一标准培养的PDTO失去了重要的特征,包括共有分子亚型(CMS)。因此,本研究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肿瘤类器官基质生物库,以更好地反映分子亚型依赖性并改进药物测试。

研究路线图

研究结果

1 结直肠癌类器官基质生物库的开发

为了生成包含 PDTO CAF 的结直肠癌类器官基质生物库,选择了来自不同部位和不同疾病阶段的 30 个肿瘤,以反映结直肠癌的临床异质性。

2 PDTOs在基质环境中重新显示其原始分子亚型

为了评估如何在体外维持稳定的肿瘤特异性基因表达,使用肿瘤组织、类器官和异种移植物进行RNA测序。接下来,研究人员对所有PDTOCMS进行分类,发现大多数被分类为混合或不确定亚型,分析可能是由于类器官基质对CMS分配的强烈影响;异种种植后,10个模型中有8个模型恢复了准确的亚型。因此,PDTO在标准培养条件下会失去其原始亚型,但它们可以在基质环境中部分恢复。

3 结直肠癌细胞生长依赖于肿瘤微环境

研究人员比较了来自CMS4CMS2PDTO,其特征分别是高CAF含量和低CAF含量。GESA证实了在CMS4衍生PDTO中诱导成纤维细胞和抑制炎症信号,证明移植的PDTO诱导亚型特异性基质反应。然后,进一步研究TME是否在PDTO异种移植中重现,免疫荧光分析显示,与原始肿瘤相比,肿瘤细胞和小鼠波形蛋白显示出明显相似的组织学模式。

4 个体结直肠癌特征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养环境

研究人员首先测试了自体来源和异种来源的CAF之间的差异,观察到PDTO之间的特征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与CAF的来源无关。将PDTO转移到CAF条件培养基后,PDTORNA测序显示自体和异源共培养相似的整体转录组效应,说明CAF 本身的存在会引起深刻的细胞和转录变化。

接下来,研究人员测试了CAFPDTO表型的普遍影响,结果显示所有生物库模型(n = 29)的共培养导致PDTO数量、大小和活力显著增加。

5 亚型特异性化疗反应的表现取决于 CAF

利用Firefly luciferase/GFP转导的PDTO测量共培养中的PDTO活力,确定了化疗药物吉非替尼、5-FU、奥沙利铂、SN-38的剂量反应,CAF对药物反应有显著影响,并且可能使PDTO更具耐药性或更敏感。自体和异源CAF 的共培养实验表明,对治疗反应的影响是PDTO特异性的,而不是由CAF来源的分子亚型决定。

通过AUC评估,研究人员发现在存在/不存在CAF时药物敏感性存在差异。基于这一发现,为每位患者建立了CAF药物影响评分。与原始CMS的比较表明CAFCMS2 PDTO中诱导药物敏;相比之下,CMS4 PDTO对治疗化合物具有更强的抵抗力说明共培养系统可以给予临床前研究提供更真实的疾病模型。

6 共培养物中的药物转录组学特征允许对结直肠癌进行预后分层

 为了评估类器官基质模型中不同的药物反应是否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相关,得出了转录组特征。对于单培养和共培养的平均AUC,仅鉴定出少数显著的敏感基因,而CAF药物影响与343个敏感基因相关表明与单一培养相比,类器官基质模型中的药物测试显示出更好的预后分层潜力。

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结直肠癌类器官基质生物库异种移植或与CAF共培养可提高转录组保真度并指导亚型特异性基质基因表达。此外,共培养的功能分析揭示了CMS4对吉非替尼和SN-38的特异性治疗耐药性和预后表达特征化学基因组文库筛选确定了基质耐药的患者和治疗依赖机制,包括作为共同靶点的MET

Farin HF, Mosa MH, Ndreshkjana B, et al. Colorectal Cancer Organoid-Stroma Biobank Allows Subtype-Specific Assessment of Individualized Therapy Responses. Cancer Discov. 2023;13(10):2192-2211. doi:10.1158/2159-8290.CD-23-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