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读这本书,这么大一本书,回过头来写读后感,也是一个不太容易的事儿。那索性也用意识流,想到哪儿写到哪儿。
1,世界文学的入门书籍
其实木心这一套书非常适合现在的短平快文化,再也找不到一本质量上乘,写的也不慎复杂的书,能让广大青年花一个月时间就对世界文学脉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上下几千年的文学,两本书就讲完了。所谓的入门书籍,其实往大了说,就是木心教大家的文学常识。
2,我的记忆弄错了一件事
八九月份的时候,我反思过一件事,为什么近几年我对身边人和自己,包括对电影,书籍都变得苛刻,几乎从一个批评家的角度来看一切。当时我给自己的答案是,是因为阅读了木心的这套书,因为木心快人快语,对人和作品大多都严苛。这是我的记忆。这次重看,发现是被记忆蒙蔽了。木心确实有严苛的一面,但也有率真,热爱,佩服大师得五体投地的一面。他对尼采,对陀氏,对莎翁,莫不如是。我自己变得严苛,岂可直接推到木心先生一本书上。
木心
3,木心带我找到了几个老师
木心语,在文学路上需要找个几个老师,可以终身跟着学习。我第一遍看这本书,就对木心全书提得最多的两个名人印象最深刻,一个是尼采,一个是陀氏。陀氏的写作风格更对我喜好,故我这五年也开始啃起陀氏的书来了。一本《白痴》,我断断续续花了近两年才读完,后来又看了《地下室手记》,近来在看《卡拉马佐夫兄弟》。陀氏的书,自有一份魔力。如果不是木心,我只能知道托尔斯泰,不会知道陀思妥耶夫斯基。
4,19世纪是文学的高峰,20世纪琳琅满目,却一无所有
说句不敬的话,这本书最好是收尾在十九世纪,20世纪那十来讲,没有太大的意思。除了马尔克斯,我个人角度,没有一个文学家可以跟19世纪相提并论。19世纪,我又独爱俄国文学,法国文学,各有一个三巨人。经典作品那么多,人生无憾了!
5,我羡慕丹青和木心这种的友情
这次重看,我特别在意到木心和丹青之间互动的部分。比如丹青夸木心,木心不以为然。木心点评丹青的画,木心回答课堂上丹青的问题,都非常生动。人生如果能得这样一个亦师亦友的知己,真的可谓无憾了。
陈丹青和木心
看的时候还有一个灵感暴论,说是《文学回忆录》,其实很像当代的《论语》,也是一个教,一个记。
6,丹青的后记
丹青的后记是一个很好的总结,说出了木心这套书最大的意义。对所谓的指摘,也提前都做了回答。比如说木心如此武断辛辣的,丹青回得也好!正是因为这份主观,这套书才“活”了起来,有人气。这不是文学史,而是木心先生的“文学回忆录”。
7,我羡慕这场文学长征
以书会友,以文会友,这样的聚会,我好生羡慕。现代人都汲汲营营,忘记自己。有可能是我自己修为有限,还没到这个阶段。如果有这么一群人,不管是同学,还是朋友,五年来大家一起学习文学史,凭着老师对文学的一腔热血,带领大家回到文学的伊甸园,简直美好的像童话。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