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4-2031年)》显示,工业互联网是数字浪潮下,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全新工业生态、关键基础设施和新型应用模式,是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努力方向和重要抓手。工业互联网通过对人、机、物、系统等的全面连接,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新制造和服务体系,为工业乃至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实现途径,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

工业互联网的核心产业涵盖网络、标识、平台、数据、安全及工业控制与装备、系统集成等七大部分,具体包括智能装备、工业传感、工业网络与标识、工业软件与大数据分析,工业自动化与边缘计算、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业互联网其他相关服务等细分领域。

一、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呈加速迭代演进趋势,预计下一阶段将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1、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呈加速迭代演进趋势,进入全面推进快速增长期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覆盖工业企业研发、生产、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近年随着数字化转型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大成者,正在引领着产业界的深刻变革。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系统深度融合的产物,正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

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呈现加速迭代演进的趋势,正进入全面推进的快速增长期,产业从旧到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迈进,应用推广由“全面探索”转向“场景推广、链式转型”。2020-202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成效指数从100提升至235,年均增长率为33%。

<strong>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strong><strong>呈现加速迭代演进的趋势,正进入全面推进的快速增长期</strong>,产业从旧到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迈进,应用推广由“全面探索”转向“场景推广、链式转型”。2020-202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成效指数从100提升至235,年均增长率为33%。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观研天下整理

基础能力指数连续三年高速增长,从规模扩张不断质量提升、结构优化、功能升级转变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基础能力指数为152,同比增长52%;202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基础能力指数311,同比增长32.9%。

<strong>基础能力指数连续三年高速增长,从</strong><strong>“</strong><strong>规模扩张</strong><strong>”</strong><strong>不断</strong><strong>向</strong><strong>“</strong><strong>质量提升、结构优化、功能升级</strong><strong>”</strong><strong>转变</strong><strong>。</strong>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基础能力指数为152,同比增长52%;202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基础能力指数311,同比增长32.9%。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观研天下整理

具体来看: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全球领先,对多个行业赋能作用开始显现。截至2023年底,我国5G基站总数达337.7万个,世界规模第一。其中,90%的5G基站已实现共建共享,积极探索集约高效、绿色低碳发展。

另外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基本形成,“双跨平台”成高水平发展代表。目前我国已培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平台超过270 家,其中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达50家。

此外算力基础设施规模持续壮大,整体跨越式提升实现全球领先。目前我国算力规模实现全球第二,并保持30%左右的年增长率高速发展。全国约30个城市在建或筹建智算中心,基于不断增长的算力需求规划多期扩容建设,建成的智算中心在性能,效率、绿色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截至2023年8月,我国已建成14个国家超算中心,为应用侧大规模的计算需求提供支撑,并深度融入石油勘探、工业设计等领域,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截至2023年底,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81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到了230EFLOPS,即每秒230百亿亿次浮点运算。

最后标识解析体系建设持续深入,逐步融入工业制造过程产生价值。截至2023年底,国家顶级节点稳定运行,二级节点上线超过330个,实现全国31个省(区、市)全覆盖,日均解析超15 亿次,逐步成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重点行业融合不断深入,累计服务企业数量超过 40 万家,覆盖了汽车制造、电子信息、钢铁、石化等 46 个行业,不仅为研发、采购等前置环节提供服务,同时也积极向生产、仓储、物流及销售等核心环节延伸。

2024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二部门联合印发《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服务企业突破50万家,应用拓展至60个行业,累计注册量突破6000亿,日均解析量超过3亿次,推动标识解析体系规模化应用,赋能千行百业。

技术创新指数稳步提升,新领域创新突破助力换道超车202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指数较2022年提升29.4%。随着创新主体数量增多、投入加强,工业互联网创新成果数量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202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相关专利数量约为2851项,排名升至全球第十二位。其中网络通信领域,部分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工业软件领域,大量创新成果涌现;智能装备领域,多项技术突破瓶颈。

<strong>技术创新指数稳步提升,新领域创新突破助力</strong><strong>“</strong><strong>换道超车</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202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指数较2022年提升29.4%。随着创新主体数量增多、投入加强,工业互联网创新成果数量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202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相关专利数量约为2851项,排名升至全球第十二位。其中网络通信领域,部分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工业软件领域,大量创新成果涌现;智能装备领域,多项技术突破瓶颈。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观研天下整理

2、我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不断增长,预计到2026年将达14862.5亿元

近年来在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的推动下,我国工业互联网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规模不断增长。到202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9849.5亿元,同比增长13.9%。这一数字表明,工业互联网正逐步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基石,推动着整个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

预计随着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与用户数量持续增长,以及“双跨”平台等工作稳步推进,未来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市场将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预计到2026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4862.5亿元。

预计随着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与用户数量持续增长,以及“双跨”平台等工作稳步推进,未来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市场将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预计到2026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4862.5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3、下一阶段我国工业互联网将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随着工业互联网的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行业融合也在加速推进。目前我国现在的工业互联网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全范围、规模化的时期。截止2024年6月,“5G+工业互联网”项目数已超过1.4万个,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突破5100亿,服务企业近45万家,工业互联网全面融入49个国民经济大类,实现工业大类全覆盖,有效助力制造企业实现提质降本增效。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来优化其生产流程,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智能化生产。同时也说明我国现在的工业互联网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全范围、规模化的时期。

5G工厂作为“5G+工业互联网”提档升级的重要载体,有力推动5G向工业生产各领域、各环节深度拓展,真正发挥出“5G+工业互联网1+1>2”的效应,集成应用效果显著。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5G工厂“百千万”行动,5G工厂建设如火如荼,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遴选了300个5G工厂收录至《2023年5G工厂名录》,并启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建设,如今“5G工厂”中国品牌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名片。

预计下一阶段我国工业互联网将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应继续坚定不移推进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立足工业互联网发展现状和基础,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在全国范围统筹协同发展工业互联网。

<strong>预计下一阶段我国工业互联网将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strong><strong>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strong>应继续坚定不移推进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立足工业互联网发展现状和基础,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在全国范围统筹协同发展工业互联网。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工业互联网平台加速成势,正成为支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关键载体

工业互联网平台正释放出巨大的产业能量,成为赋能生产企业高质量制造和智改数转的重要帮手。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载体,尤其在制造业中,通过平台企业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这也说明,未来几年,随着更多企业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规模还将持续扩大。

近年随着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在工业领域深入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在产品开发、平台建设、商业模式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成为各个行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使得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规模达1467.6亿元,市场增速达34.7%,占工业互联网市场14.9%的份额。

截至2023年我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340家,已培育50家双跨平台,相较2022年的28家增长近一倍,重点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近9000万台(套);双跨平台平均连接工业设备超218万台、平均承载工业机理模型超2.45万个,覆盖9大领域;

随着双跨平台增多,其赋能成效也不可小觑。以连续多年被工信部评为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Cloudiip和根云RootCloud为例:

Cloudiip是由东方国信自主研发,在应用上,形成了炼铁、水泥、煤矿、煤化工、火电、风电、空压机、机床、电机、机器视觉等典型解决方案,覆盖19个行业、9大领域,累计为用户企业带来新增效益约120亿元,降低成本约200亿元。

根云RootCloud则是树根互联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根云平台已支持工业协议超过1100种(占市面主流协议 95%),连接超120万台的高价值工业设备,设备类型超过 5000种,链接工业总资产超万亿元。树根互联还通过“通用平台+产业生态”的 P2P2B模式,助力生态伙伴打造了环保、铸造、纺织等多个产业链工业互联网应用,带动一大批上下游企业实践数字化转型。

另外全国装备制造业数字供应链平台已汇聚近37万家企业和201万名活跃工程师。建成全国最大的数字工品库,超2.1亿件数字工品,涵盖工业母机、医疗装备、工业机器人等重点领域。

可见,部署工业互联网平台对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具有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拓展市场机会、提高企业竞争力等重要作用。

目前在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步入场景引领、融合突破、规模应用的快速发展期,正成为支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载体。一方面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应用,有利于驱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效加速数字产业化发展步伐。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平台有利于企业转变发展模式,加快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变革,助力打造以软件定义、数据驱动、平台支撑、服务增值、智能主导为特征的新型生产服务体系。

未来构建高质量平台体系是发展方向。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创新信息通信行业管理 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提出,将出台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构建多层次、系统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为新时期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了方向。

未来构建高质量平台体系是发展方向。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创新信息通信行业管理 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提出,将出台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构建多层次、系统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为新时期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了方向。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但是由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具有行业属性强、用户需求复杂、开发实施成本高等特点,未来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拓展仍将面临很多挑战。一方面是由于不同行业的业务差别很大,一个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往往只能面向一个行业服务,例如离散型制造业和流程型制造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差异很大,即使都是离散型制造业,机械制造业和服装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也完全不同。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用户,既有产业链链主企业,也有产业链上下游各类中小企业,平台需要满足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企业的共性化和个性化复杂需求。而杂的用户需求带来了较高的开发或实施成本。工业互联网平台通常是标准化产品,为了满足个性化需求,或者要求产品能根据不同用户需求进行个性化配置,或者要求产品能通过二次开发来满足个性化需求,这会大幅增加开发或实施成本。

三、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同样展现出强大的增长潜力

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的发展同样令人瞩目。202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突破了1.35万亿元,展现出强大的增长潜力。这些核心产业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软件以及相关硬件设备等。随着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互联网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并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

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的发展同样令人瞩目。202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突破了1.35万亿元,展现出强大的增长潜力。这些核心产业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软件以及相关硬件设备等。随着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互联网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并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观研天下整理(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