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男同胞,没有琳琅满目的电子产品诱惑,也没有什么花花世界让人流连忘返!青少年时期,闲暇之余,几乎与武侠小说相伴而过!从而结下一段难忘的不解之缘!
那有哪些武侠小说家,他们的经典作品,让那么多男同胞如痴如醉呢?我试着搜索,结果只是一家之言,答案不一定令人口服心服,那只能多多海涵!
第一位 独一无二金庸
金庸,浙江人。现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为新派武侠小说代表作家。
一九四八年供职《大公报》香港分社,从此移居香港,撰写了大量文艺专栏、影评和剧本。一九五五年开始以“金庸”为笔名撰写武侠小说。
金庸社会影响力极高,其武侠小说最初被认为不登大雅之堂,现已被文学研究界高度认可,学界甚至提出了“金庸学”的说法。
武侠小说作为特殊的类型小说、通俗小说,此前不受重视。将文人情怀、爱国热情、古典文化寄托在小说创作中,是金庸小说的典型特色。一九五七年开始连载的《射雕英雄传》标志着金庸小说的第一个艺术高峰,倪匡评价说“若是有看小说的人不看《射雕英雄传》的,简直是笑话”。
金庸中期作品逐渐在人性、历史深度展开挖掘,《倚天屠龙记》开始的武侠小说逐渐摆脱简单的正邪两分法,避免脸谱化人物,塑造了一批性格丰满的小说人物形象。一九六三年开始连载的《天龙八部》代表着金庸小说的又一高峰,此书在结构的复杂性上远超此前作品,将佛教哲理与对武林霸权、爱情、仇恨等问题的反思结合起来,达到“无人不冤,有情皆孽”的深度,主角萧峰的自杀则将小说的悲剧色彩推向高潮。
金庸后期作品如《笑傲江湖》《鹿鼎记》则进一步反思政治、权力问题,其封笔之作《鹿鼎记》作为一部“反传统武侠小说”,写法与此前不同,“转向对宏大叙事与侠的消解。”
金庸小说大量使用了“偷意”的手法,即广泛借鉴古今中外小说、戏剧、电影作品的优长,但写作时加以化用,不着痕迹,因此格外引人入胜。如《雪山飞狐》的讲述方式就受到《天方夜谭》和日本推理小说的启发,其中有关复仇的情节则来源《基督山伯爵》等西方名著。
有人评价,他的现代新武侠小说的出现,本身就标志着中国武侠小说在文化境界上的崭新拓展,并在总体上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也推动了现代中国小说类型的丰富和发展。他在这方面的贡献独一无二。
金庸是一位在全世界华人范围内都有影响力的小说家,是不是空前绝后,我不敢妄语,但金庸小说必定是当代不可绕过的文化现象,未来也必然在文学史上有一席之地。
第二位 古龙不古古龙
古龙,江西人。武侠小说家,是新派武侠小说四大宗师之一。他是台湾武侠小说的代表人物。
一九六零年,古龙发表了第一部武侠小说《苍穹神剑》,从此走上了武侠小说的创作之路。一九六零年至一九六三年这四年间,古龙相继创作出数十部小说,很快博得台湾“四大名家”之一的称号。
自一九六三年起,古龙的小说创作进入“井喷期”,接连发表《大旗英雄传》《武林外史》等长篇,一九六四年出版的《浣花洗剑录》被誉为古龙创作蜕变中的一个里程碑。
一九七六年,香港推出由古龙原著《流星·蝴蝶·剑》和《天涯·明月·刀》改编而成的两部电影作品,经上映便轰动港台及东南亚,开创了武侠电影的又一次高峰,古龙的电影时代自此开启。一九七九年《英雄无泪》《新月传奇》完成后,古龙武侠小说再无发表过重要作品。
古龙在现代武侠小说史上,和金庸、梁羽生三人成鼎足而立之势,他用“求新、求变、求突破”的创作理念将武侠小说提高到另一个文学高度。在港台新武侠小说家中,古龙是唯一能够打破金庸神话的武侠巨匠。
继梁羽生和金庸之后,古龙提高了武侠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使武侠小说开始向着纯文学的道路发展,不再仅仅是通俗的消遣读物。古龙完成了武侠小说从“旧派”到“新派”的转变,他的创作道路标示着台湾新派武侠小说的基本走向。
由于受到了国外侦探、推理小说技法的影响,古龙开创了特色的武侠推理小说,并在叙事、语言、情节建构等方面确立了自己独有的风格,为武侠小说的现代转化打开了新局面。另外,古龙很早就尝试电影与文学的互动,是影视文学创作的先行者。例如将蒙太奇手法运用到武侠小说当中,形成他武侠小说的独有特色。
古龙的武侠小说畅销世界,有着数量惊人的读者和粉丝,对武侠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龙的武侠小说受现实主义影响,在作品中发掘出为人侠义、坚守初心、洒脱不羁等极具价值的精神内涵,为读者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有人评价,在古龙笔下,无论写谁,仔细看,都有你我。所以,古龙不古。如果只有金庸,没有古龙,汉语世界将如此寂寞;如果只有萧峰,没有李寻欢,江湖将黯然失色。
第三位 开山鼻祖梁羽生
梁羽生,出生于广西,中国武侠小说家,中国武侠小说四大宗师之一,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代表作有《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等。
一九五四年,一部武侠小说在香港的报纸上被全球华人疯狂传阅。作者是一位报纸编辑,他用“梁羽生”这个笔名在文坛内名声浩大,成为当之无愧的新派武侠小说开山鼻祖。
一九八三年,梁羽生的《武当一剑》连载完毕。至此,他创作武侠小说已近三十个年头了。三十年间,他陆续创作了三十五部武侠小说,近一千万字。
一九五四年,梁羽生第一部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开始连载,开启了“新武侠”时代。随着《龙虎斗京华》的问世,梁羽生初露头角,轰动文坛。
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在依托历史方面表现出一种新的进步历史思维,他敢于将反抗官府的侠士作为正面英雄来颂扬,这是跟以往的武侠小说不一样的地方,是一种“新”的味道,刺激更多作者投身到武侠小说创作中,使新派小说得以发展,梁羽生拥有开创新派之功劳。
在创作特色上,一是精彩的开篇,二是迷离的悬念,三是注重历史,四是注重文学内涵,五是宏大的场面,六是反映时代精神。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创造典型人物。有风流雅俊的少侠,千姿百态的女侠,祸国殃民的魔头。
梁羽生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后人评价,梁羽生的作品可以“稳厚绵密”四个字来形容,非常的工稳、厚实,生活的根基很深,重视历史考据,侠中见儒气。
第四位 东奔西顾温瑞安
温瑞安,出生于马来西亚,祖籍广东。台湾大学中文系肄业,武侠小说作家,新武侠四大宗师之一,其代表作有《四大名捕系列》《神州奇侠系列》《七大寇系列》等等。
温瑞安十六岁就开始创作的《四大名捕》系列武侠小说,为他日后的武侠创作奠定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掀起了一阵武侠小说的新风潮。
一九八零年,温瑞安却无辜蒙冤,被台湾冠上“为匪宣传”的罪名,被拘留三个月,逐出台湾,其作品《大侠传奇》和《杀人者唐斩》的灵感也来源于这场三个月的牢狱之灾。后来因为无法返回马来西亚而流落到香港,被金庸赏识,并出版了不少作品。
温瑞安在年过半百时仍劳心劳力地在不景气的武侠小说创作和出版市场上东奔西顾,他的小说还推动了电影、动漫以及游戏上的发展。
直至二零零六年为止,温瑞安出版近八百部书,其中七百部以上都是武侠小说,他也因此是华语文坛上产量最多的作家之一。同时他的多部作品被多家影视公司多次改编成电视或电影高达三十五部,还授权了多款网络游戏上线,收获了一堆温迷。
温瑞安创作特色,一是武侠小说诗化,二是重复技巧,三是“图像式”语言。
有人评价,东奔西顾的温瑞安是一个把人家小孩子玩的侠义世界玩到成年仍不放手的人。但你绝对模仿不了温瑞安的。他的文笔美,你学不来。
第五位 博采众长卧龙生
卧龙生,河南人,是中国台湾武侠小说作家。
一九四八年随军去了台湾,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提前退役,开始了其武侠小说的创作。
一九五七年,他以笔名“卧龙生”一炮打响。同年,他的处女作《风尘侠隐》成功连载,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一九五八年他发表第一部武侠小说,同年,发表了他的成名作《飞燕惊龙》。两年后,代表作《玉钗盟》问世。

六十年代中期后的作品因代笔饱受诟病。卧龙生五十一岁时心脏病发导致无法创作,六十五岁时为谋生又提笔创作,写了一部连载作品《梦幻之刀》。
在台湾武侠侠坛,卧龙生以其优秀的作品被称为“台湾武侠小说界泰斗”,是台湾侠坛的“三剑客”之一,后又并称为“台湾武侠小说四大家”之一。
卧龙生创作二十年当中,他共写了三十九部武侠小说,计三千万字,如《无名萧》《绛雪玄霜》《素手劫》《金剑雕翎》等。其武侠小说往往“一鸡多吃”,多家报社争相刊登其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读者欢迎,也为后来司马翎、古龙等人的武侠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
不可否认卧龙生武侠小说的成绩,但他的创作态度最为人所诟病。冒卧龙生之名写的武侠小说数不胜数,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有的内容低俗;由于创作量大、代笔众多,一共写了多少作品连卧龙生自己也不清楚。这给读者的辨别带来很大困难,亦影响了卧龙生的声誉。
有人评价,卧龙生善于继承并运用前人武侠遗产,形成了博采众长、最具传统风味的新时期武侠小说风格,被视为一代’武林正宗’。
第六位 常读常新诸葛青云
诸葛青云,是台湾武侠四大家之一。著作有《紫电青霜》、《夺魂旗》、《傲笑江湖》等,深受武侠迷的喜爱。
一九五八底,取“诸葛青云”为笔名,撰写武侠处女作《 墨剑双英》,一九五九年他应《 自立晚报》之邀,连载发表《 紫电青霜》和姐妹作《 天心七剑》,以“武林十三奇”名震江湖!后来诸葛与卧龙齐名,以诗言志,曾有“各以声华惊海宇”名句,其小说亦风靡一时。
一九六二年,诸葛青云《夺魂旗》更富奇趣。卒能后来居上,成为诸葛青云最知名的武侠小说。由于《夺魂旗》开场之尸骨如山、血腥满地,竟促使销路激增,乃予稍后闻风而起、一哄而上的“鬼派”武侠小说起了恶劣的催化作用,小说内容非鬼即魔,且嗜血嗜杀,令人不忍卒睹!殆非其始料所及。
诸葛青云才华横溢、想象奇诡。其作品文字笔法、写景状物、人物塑造、奇禽怪兽与玄功秘艺等等颇得还珠神韵,又能创新发展,因而更能引人入胜。其珠圆玉润之优美行文,如诗如画之境物描摹,台湾无人能出其左。
说到奇幻,诸葛青云虽不写飞剑侠客、神魔斗法,却另有奇妙,更具魔幻、奇异的色彩。使人大开眼界。不凡构思与匠心独运处,非大家不能为也。
诸葛青云善写情事,“情”在诸葛青云手中,更显恣肆浪幔,更显风流多元。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同时,诸葛青云国学功底深厚,对传统文学颇具造诣。因此,能充分发挥其“文采风流”的专长,小说写得潇洒俊逸、文采斐然。像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之类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诸葛青云总是信手拈来,挥洒自如。正惟其善写文采风流的江湖儿女私情,又满篇的诗词歌赋,才有台湾“才子佳人第—人”之誉。此与香港名家 梁羽生同好,堪称台港“双璧”!
诸葛青云前后共写下六十余部作品,时至今日,这些波澜壮阔、气韵生动的作品,仍是台湾及海外华文世界争相传阅的读物,果真应验了作家以不老神仙与冷云仙子的自况,可谓青云不老,常读常新。
第七位 新派领袖司马翎
司马翎,广东人。台湾综艺侠情派武侠小说代表作家之一。
一九五六年,在大学期间,因对武侠小说的热爱,创作了《关洛风云录》,一举成名。
一九六零年以前,还发表了《剑神传》《仙洲剑影》《八表雄风》等作。一九六一年起改用司马翎名义,发表了《圣剑飞霜》《挂剑悬情记》《纤手御龙》《帝疆争雄记》《剑海鹰扬》《人在江湖》等大多数成名作。
一九七零年因故一度辍笔,一九八零年后拾笔欲重回江湖,复因病魔缠身,无法专力投入,仅有《飞羽天关》和《飘花零落》两种。
司马翎创作特点,笔法新旧交错,尤善于运用推理手法铺陈故事情节。在情感描写方面,则善写男女主人公为情所困的心理变化。司马翎对于武功的描写则重在资质禀赋、气势、先发制人等,注重精神层面,对于任何一套武功皆有其合理的解释,正邪武功的来源并无差异,用之正则正,用之邪则邪。
小说中的武学与侠客的心灵精神相结合,与人合而为一。而小说中比武打斗的场面,不再形式化、公式化,司马翎将“人”带入其中,举凡人的性格、情绪、智慧等都会影响着打斗的胜负,甚至是比武打斗胜负的关键,让武侠小说中的比武打斗更增可看性、复杂性。
司马翎的武侠小说中所描写到的武学原理,都可堪称为“武艺美学”,并且还有其独创特色。小说中所构思的武学原理与武打技巧,无论在名称、招式、原理上,都能发掘新意,且也能感动读者,而他对武道能讲出道理,对武功的解释合情合理,符合武学奥旨和攻守之道是其一大特色。
后人评价,司马翎文字清新流畅,略带新文艺之风,一反过去讲故事的老套。武侠小说之中所谓“新派”,司马翎有首先创造之功。誉之为“新派领袖”,实当之无愧。
第八位 网文祖师黄易
黄易,香港人。武侠小说作家,曾任香港艺术馆助理馆长。
一九八六年,他的征文《破碎虚空》在一年后,小说刊载成功,深受大众喜欢。从此,黄易走上了武侠小说创作之途。
一九八九年,他专心从事小说创作。黄易在一九九四年和一九九六年先后创作出版的《寻秦记》和《大唐双龙传》备受追捧,并被翻拍成电视剧。黄易尤其擅长创作科幻小说和武侠小说,其科幻小说代表作有《星际浪子》、凌渡宇系列等。武侠小说作品有《大唐双龙传》《覆雨翻云》等。
黄易武侠小说的独特而最有魅力之处,便在于他将玄幻的元素融入小说中,给武侠小说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且他的小说,彻底打破了现代武侠小说以“侠骨柔情”为中心的基本格局。
此外,黄易还扭转了武侠小说文本的主流结构方式。在金庸之后,武侠小说文本篇幅较小,而在黄易之后,常选择超大篇制的文本架构模式。黄易不仅引领了武侠小说中打斗描写套路的时代变化浪潮,还将时代精神问题引入创作当中,使其作品呈现出多元价值取向的对话性的文本特色。
黄易小说擅长将科幻、穿越、武侠三者相融合,形成自己独有“玄幻”风格,并且奠定了网络小说类型的基础。黄易创作的玄幻武侠小说至今在网络文学作家中依然地位极高,影响深远。
被誉为网文祖师的黄易,后人评价,黄易堪称当今香港文坛的奇人!是继倪匡之后,急速窜升的科幻小说新巨匠!黄易的小说绝对绝对不可不看!
第九位 无可替代还珠楼主
还珠楼主,重庆人,现代武侠小说作家,京剧编剧大师。
一九三三年发表第一部武侠作品《蜀山剑侠传》,一发表便洛阳纸贵。一九四二年,还珠因拒绝和日寇合办刊物入狱两月。
一九五一年,还珠楼主发表声明停止武侠小说创作。一九五八年,还珠楼主改编的传奇小说《十五贯》出版。一九六一年,还珠口述完历史小说《杜甫》。
还珠楼主一生创作的文艺作品多达四千多万字,他以武侠小说闻名,共有三十六部武侠作品问世。重要作品有武侠小说《蜀山剑侠传》《青城十九侠》《云海争奇记》《蛮荒侠隐》。
还珠楼主创作特点,一是儒释道三教合流,二是扩大化的生命意识,三是文笔华丽善于写景。
还珠楼主对武侠小说有承上启下之功,将向恺然等人奠定的神怪武侠小说风格、技击武侠小说风格、儿女侠情小说风格,发挥到极致且自成一家,被后世称为“北派五大家”。还珠楼主对金庸、古龙、梁羽生等后世武侠小说作家的创作有启迪之功。
后人评价,在中国通俗文学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即便《蜀山》《青城》等还珠小说确有“神龙见首不见尾”及叙事上的缺憾,但对于这样一位具有划时代影响力、曾开创武侠新天地的玄幻舵手和导师而言,他的成就与贡献确实无可替代,而且是瑕不掩瑜,功不唐捐!
第十位 铁血江湖柳残阳
柳残阳,山东人,是一位武侠作家。
一九六一年,柳残阳出版处女作《玉面修罗》。虽已崭露头角,但技巧未臻圆熟。
到了一九六六年左右,《枭霸》《枭中雄》兄弟作接连出版,叙述绿林枭雄燕铁衣以庞大秘密组织之力,主持江湖正义,始建立自己独特的阳刚风格,以铁血江湖派之英雄本色鸣世。
其后的《断刃》《血笠》《银牛角》《渡心指》《神手无相》及《七海飞龙记》诸作,皆以独行侠盗或职业杀手之血性、自省、孤愤为重心,虽然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为维护人性尊严与生命权利,即使叛帮送命也在所不惜。诚所谓“只见一义,不计生死”!其着力点大抵如是。
对于柳残阳的铁血江湖武侠小说,金庸评价一针见血,柳残阳的小说比较简单,打得很激烈,看起来很过瘾,但不免太单调了。
后世评价,柳残阳的武侠小说,别具风格,字里行间所流余的愤世嫉俗之情颇浓,因而他的书嗜杀,观其笔名中的那个“残”字,便可思过半矣。而他的“千佛掌”更找高中生代笔,其创作态度之玩忽儿戏,实不足取法。
武侠小说,伴着不知多少人走过青少年时代!那一段历史,回想起来,还感觉犹在昨天,那如痴如醉如狂的日子,似乎还历历在目!感谢那一批武侠小说家,是他们,让我们有了不一样的青春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