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史说星语的第337篇原创文章
话说,中国古代战国时期,有四大特种部队,首当其冲的便是吴起一手打造的无敌魏武卒。魏文侯改革变法,魏国崛起,给了吴起施展才能的平台,由此,他也在魏军中进行了一番军事改革。下面笔者就来跟你聊聊史上首支特种部队是如何诞生的。
吴起是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西)人,曾就学于曾参。当时各国之间战争频繁,极需军事人才。吴起遂适应形势要求改学兵法。在齐国攻鲁时,鲁穆公用他为将,率军抗御,大破齐军,初露头角。但他的战功反遭贵族的疑忌与排斥,鲁穆公遂将其辞退。吴起于是离鲁去魏。
当时魏国正在进行变法革新运动,魏文侯曾向臣下了解吴起的为人。魏相李悝说:“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魏文侯见识远大,遂任吴起为将,命其率军攻秦,经过三年的时间,就完全占领了秦国的河西地区。还曾协同乐羊进攻过中山。由于吴起善于用兵,战功显著,又深得士心,被魏文侯任命为西河郡守。
吴起在魏国进行的军事改革,主要是军队建设方面。他主张建立一支士气旺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而又勇敢善战的新型军队。他认为兵不在众而在精,精兵三千,则“内出可以决围(突破重围),外入可以屠城(攻破城邑)”。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戒教为先”,“以治为盛”。也就是要狠抓教育、训练、纪律、组织这四个环节。
教育方面,吴起吸取了春秋时宋襄公的大夫子鱼所提“明耻教战”的基本精神,认为“严刑明赏”固然重要,但“非所恃也”,不能完全依赖它来获得胜利。他认识到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改变了那种单纯依赖严刑重罚以鼓舞斗志的作法,通过思想教育,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他说,“凡治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
他用战国当时的道德规范来教育军民,来激励官兵,使他们知荣耻而英勇战斗。他规定在举行庆功或其他大型宴会时,将座位分为前、中、后三行,“上功坐前行”,食上等酒菜,用贵重餐具;“次功坐中行”,待遇稍次;“无功坐后行”,一切从简。并将与会人员的家属,也召集在宴会场所,不仅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夫、儿、兄、弟的座次情况,而且也同样按功给奖。这就强烈地激发了战士的荣誉感。
吴起十分重视训练工作,他说“夫人常死其所不能(死在不会战斗技术上),败其所不便(败在不熟练战术)”,因而强调进行严格的训练。他规定的训练内容相当全面,既有单兵动作,如跪下、起立、行进、停止以及转法等(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前而后之),还有行军、宿营和掌握指挥信号以及保养马匹等。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他在春秋时晋悼公曾经实施过的分科训练基础上,创造了一种先训练少数骨干予以提高、再训练多数人员予以普及的教学法。他认为“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这种类似现代“几何基数累进式、扩散式”的训练方法,对中国军事训练学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通过教育和训练,吴起在魏国创建了中国最早的、从应征人员中选募常备兵的兵役制度,为魏国建立了一支勇敢善战的“武卒”部队。成员全部经过严格的考试和选拔。合格的标准是:身穿全副甲胄,携带戈、剑、弩、矢和三日口粮,由拂晓到中午,必须行军百里。录取后按照各人的特点进行编组。例如将“有胆勇气力者,聚为一卒(编为一队)”,“能逾高超远、轻足善走者聚为一卒”等。
这样编队,有利于根据战术需要部署部队。在各队编组上,也主张量材使用,按士卒具体情况分配战斗任务,例如使“短者持矛戟,长者持弓弩……弱者给厮养,智者为谋主”等。同时还吸取了管仲组军的精神,注意“乡里相比,什伍相保”,使同乡邻居之人编在同一队、伍之中,以利于互相帮助和互相担保。凡入选的士卒,享受特殊待遇,不但免去全家赋税,而且还另行分配土地房屋。这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第一支具有职业化和专业性质的部队!
你如何看待魏武卒
评论区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