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有过五霸,战国有过七雄,可是司马迁只写了《秦本纪》!
按春秋战国时候秦国的地位来看,他也就是一个诸侯国,等同于其他五霸七雄级别,放在“世家”里更为合适;按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秦朝的历史地位来看,秦的地位又等同于夏商周,应该和《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并列,是该放进“本纪”行列。司马迁既然是写《秦本纪》而非“秦世家”,就可见他的逻辑分类里,秦是一个和夏殷周同等地位的朝代,诸侯国时候的秦,只是这个朝代的前身历史。
既然与夏殷周同列,那么按这个逻辑来看,写《秦本纪》必须囊括秦始皇的那段秦历史,直写到秦王朝彻底灭亡,大汉取而代之。
读之,果然。《秦本纪第五》以“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开头,一直写到“……秦王政立二十六年,初并天下为三十六郡,号为始皇帝……子婴立月余,诸侯诛之,遂灭秦”,可见,就这一篇本纪,就已经把“秦”的始和终都完全交代清楚了,秦始皇也只是“秦”历史中一朵翻腾得最大也是最后的一朵浪花而已。
但是,司马迁对“秦”的讲述并没有停止,他紧接其后又写了《秦始皇第六》。以“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开头,一直写到“项籍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灭秦之后,各分其地为三……号曰三秦。项羽为西楚霸王,分天下王诸侯,秦竟灭矣……”,这篇“本纪”,并不像《高祖本纪》这一类汉朝皇帝传记那样,只叙述刘邦个人的奋斗史。《秦始皇本纪》里不仅叙述了秦始皇的一生,也交代了秦始皇的后代子孙的结局,一直写到大秦王朝的灭亡。
也完全可以借一篇《秦始皇本纪》来一并陈述秦的历史,要突出秦始皇就只要对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做详细陈述即可。可是,司马迁偏偏连写两篇,且两篇有包含关系,交集部分是,秦始皇的最高潮以及秦王朝灭亡时候的最低谷。
如此看来只能理解为,司马迁对“秦”的写作是很用心的,他用《秦本纪第五》重点叙述秦兴起的过程,而用《秦始皇本纪第六》详细叙述“秦”覆灭的过程。
正如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里自述自己写作《史记》的写作目的在于“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他用秦氏族一段漫长的奋斗史,在几百年的秦氏族生长的长河里,引导读者观看“秦”的覆灭;再用秦始皇短短几十年的极度辉煌的衬托里,引导读者再读秦王朝的覆灭。从宏观和微观不同的视角反复观察秦的覆灭,用心可鉴。
如此思考之后,再读一遍这篇记载秦氏族从兴起发展到称霸天下统一全国的《秦本纪》,就特别能理解司马迁叙述历史时候的详略处理了。
《秦本纪》人物众多,按时代先后出场,很多都有鲜明的特点,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秦国先祖、大费、伯益、中衍、中潏、非子、秦嬴、秦庄公、秦襄公、秦文公……沿着这些秦氏族先祖的奋斗痕迹阅读,就读到了一个氏族的兴起发达和没落,不由你不掩卷深思……
有心将这些重要人物的主要故事,在这里梳理一下:
一秦先祖治水有功舜赐嬴姓
【原文1】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尔后嗣将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
秦的先人是颛顼的后代,名叫女修,因为吞食了一颗鸟蛋了生了一个儿子,叫大业,大业又生下大费。大费帮助大禹治水有功劳赐他姓嬴。伯益,也就是大费,就是秦朝的嬴姓始祖。
这个时候对应的历史朝代应该是夏,还没有“秦”这个符号。嬴姓是这个氏族最早的标志。
二造父得封赵城姓赵氏遂为诸侯
【原文2】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其玄孙曰费昌,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费昌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汤御,以败桀于鸣条。大费玄孙曰孟戏、中衍,鸟身人言。帝太戊闻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而妻之。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后,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
其玄孙曰中潏(yù),在西戎,保西垂。生蜚廉。蜚廉生恶来……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蜚廉复有子曰季胜。季胜生孟增。孟增幸于周成王……衡父生造父。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缪王,……徐偃王作乱,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缪王以赵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为赵氏……以造父之宠,皆蒙赵城,姓赵氏。
大费的玄孙费昌在夏桀时代离开夏国投奔商汤,在灭夏建商的关键时刻起到一定作用;嬴姓子孙们辅佐殷商也都有功劳,于是被封为诸侯;到了中潏,保卫西部边疆;后代造父善于驾车,受到周缪王的宠幸,徐偃王作乱,造父给周缪王驾车,昼夜兼程日行千里,帮助国君平定叛乱,于是子孙得蒙恩封地赵城,后代姓赵。
这段历史对应的是“商”和“周”,也还没有“秦”这个符号标志,但是这个氏族有了封地赵城,得了另一个姓氏,“赵”。这就难怪秦始皇可以叫嬴政,也可以叫赵政了。
三养马多息周孝王分土秦邑为附庸
【原文3】非子(中潏后代子孙)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孝王召使主马于汧渭之间,马大蕃息。……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为大夫,诛西戎。……于是复予秦仲后,及其先大骆地犬丘并有之,为西垂大夫。
中潏的后代有一个儿子叫非子,善于养马,周孝王给他土地,封做附属国。赐秦地给非子作为封邑,让他接管嬴氏的祭祀,被叫做秦嬴。秦赢生秦侯,秦侯生公伯,公伯生秦仲,周宣王时候,秦仲和儿子们领命讨伐西戎,西戎被打败了,周宣王于是再次赏赐秦仲的子孙,包括他们的祖先大骆的封地犬丘在内,一并归他们所有,任命他们为西垂大夫。
这段历史对应周代。“秦”正式冠名。秦氏族子孙是周王得力的大臣,担当守卫西部边陲的重任。
四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秦襄公始建秦国
【原文4】七年春,周幽王用褒姒废太子……诸侯叛之……杀幽王郦山下。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襄公于是始国,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
周幽王时候,秦襄公率兵营救周朝,作战有力,立了战功。周平王时候,东都洛邑,襄公带兵护送了周平王。周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给他岐山以西的土地,授给他爵位。到了这时,秦襄公才使秦国真正成为国号“秦”的诸侯国。
从伯益受赐嬴姓开始,秦国的祖先就紧紧追随着商朝和周朝的国君,充分利用自己的才能,哪怕就是赶马车和养马的本领,也能够建立功勋创立基业,正是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到了秦襄公就正式地以诸侯国的身份登上了历史舞台。
秦国,上场了!
五 穆公举措英明秦国无愧春秋五霸
1收揽人才,礼贤下士
秦穆公继位之后,就不断地招揽各地的人才,为秦国的称霸做好人才准备。不论身份,唯才是举,著名的故事就是“五羖大夫”荐“蹇叔”:
【原文5】 缪公闻百里傒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傒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人遂许与之。当是时,百里傒年已七十余。缪公释其囚,与语国事。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缪公曰:”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固问,语三日,缪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曰五羖大夫。百里傒让曰:”臣不及臣友蹇叔,蹇叔贤而世莫知。臣常游困于齐而乞食铚人,蹇叔收臣。臣因而欲事齐君无知,蹇叔止臣,臣得脱齐难,遂之周。周王子颓好牛,臣以养牛干之。及颓欲用臣,蹇叔止臣,臣去,得不诛。事虞君,蹇叔止臣。臣知虞君不用臣,臣诚私利禄爵,且留。再用其言,得脱,一不用,及虞君难:是以知其贤。”于是缪公使人厚币迎蹇叔,以为上大夫。
晋献公灭了虞和虢两国,俘虏了百里奚,并用百里奚作为申生姐姐的陪嫁奴隶送给秦国。百里奚逃离了秦国到了楚国的边境宛地,楚国人就抓了他。秦缪公听说他很能干又怕楚国留下他作为臣属,秦缪公很聪明,派人跟楚王只说百里奚是秦国的家奴,逃到了楚国,请用五张羊皮来赎回他。百里奚向秦缪公推荐蹇叔,于是秦缪公派人带着厚重的礼物去迎请蹇叔,让他当了上大夫。
2以德抱怨,民心所向
【原文6】晋旱,来请粟。丕豹说缪公勿与,因其饥而伐之。缪公问公孙支,支曰:”饥穰更事耳,不可不与。”问百里傒,傒曰:”夷吾得罪于君,其百姓何罪?”于是用百里傒、公孙支言,卒与之粟。以船漕车转,自雍相望至绛。十四年,秦饥,请粟于晋。晋君谋之群臣。虢射曰:”因其饥伐之,可有大功。”晋君从之。十五年,兴兵将攻秦……晋击缪公,缪公伤。于是岐下食善马者三百人驰冒晋军,晋军解围,遂脱缪公而反生得晋君。
【原文7】初,缪公亡善马,岐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余人,吏逐得,欲法之。缪公曰:”君子不以畜产害人。吾闻食善马肉不饮酒,伤人。”乃皆赐酒而赦之。三百人者闻秦击晋,皆求从,从而见缪公窘,亦皆推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
晋国的骊姬作乱,杀了申生,夷吾和重耳逃了出来,夷吾逃到了秦国,对秦缪公许下诺言,如果您扶持我作晋国国君,我会把河西的八城给您,后来百里奚派兵把他送到晋国作了国君,夷吾却只让丕郑到秦国去道歉,不给城池。后来晋国大旱,向秦国求粮,百里奚劝秦缪公救济晋国,说是夷吾得罪了秦君您,不是晋国百姓。秦缪公以德报怨,听从了百里奚的建议不计前嫌,救助晋国。后来,秦国闹饥荒,向晋国求粮。晋惠公夷吾却派兵进攻秦国,战斗途中秦缪公陷入包围,秦缪公受伤,这时有三百个岐山百姓猛攻晋军,救出秦缪公,这三百个百姓就是当年吃了秦穆公的宝马却被秦缪公赦免罪过并赐酒的三百个岐山百姓。
秦穆公胸怀宽广,仁德天下。
3秦晋联姻,扶植重耳
【原文7】秦怨圉亡去,乃迎晋公子重耳于楚,而妻以故子圉妻。重耳初谢,后乃受。缪公益礼厚遇之。二十四年春,秦使人告晋大臣,欲入重耳。晋许之,于是使人送重耳。二月,重耳立为晋君,是为文公……晋文公丧尚未葬。太子襄公怒曰:”秦侮我孤,因丧破我滑。” 遂墨衰绖,发兵遮秦兵于肴,击之,大破秦军,无一人得脱者。虏秦三将以归。文公夫人,秦女也,为秦三囚将请曰:”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愿令此三人归,令我君得自快烹之。”晋君许之,归秦三将。三将至,缪公素服郊迎,向三人哭曰:”孤以不用百里傒、蹇叔言以辱三子,三子何罪乎?子其悉心雪耻,毋怠。”遂复三人官秩如故,愈益厚之。
晋惠公去世之后,太子圉继位为晋怀公。秦缪公很生气,就派人迎来晋公子重耳,要立他为晋国国君,把原来嫁给太子圉的女儿又许配给了重耳,派人送他回晋国,晋国于是拥立重耳为晋文公,留下了“秦晋之好”的佳话。后来,因为晋文公夫人秦国公主的求情,晋国放回了被俘虏的秦国三大将,充分显示了秦穆公扶植晋国国君的外交意义。
4离间戎王,收获由余
【原文8】戎王使由余于秦。由余,其先晋人也,亡入戎,能晋言。闻缪公贤,故使由余观秦。秦缪公示以宫室、积聚。由余曰:”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人为之,亦苦民矣。”缪公怪之……于是缪公退而问内史廖曰:”孤闻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由余贤,寡人之害,将奈之何?”……因与由余曲席而坐,传器而食,问其地形与其兵势尽察,而后令内史廖以女乐二八遗戎王。戎王受而说之,终年不还。于是秦乃归由余。由余数谏不听,缪公又数使人间要由余,由余遂去降秦。缪公以客礼礼之,问伐戎之形。……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秦缪公在和由余的交谈中发现他是自己邻国的圣人,将会成为自己的忧患。于是采用了内史王廖的计策,给地处偏僻的戎王送歌舞伎女,借以改变他的心志。并离间疏远由余和他的君臣关系,迫使由余离开戎王,投降了秦国。秦缪公以宾客之礼相待,对他非常尊敬,向他询问应该在什么样的形势下进攻戎族。最终依靠由余,侵霸了西戎,开避了千里疆土。
《秦本纪》对秦缪公的讲述是比较详细的。读他的这段历史,可以知道秦缪公是一个胸怀大志、足智多谋、虚怀若谷、广纳贤才、知错能改,善待百姓且能得人死力的一个明君。秦缪公三十九年,秦缪公去世,安葬在雍。秦到他的时代虽然还没有成为诸侯的盟主,但是,有了秦缪公的努力经营、励精图治,秦国的国力得以迅速的提升,这时候的秦,向东征服了强大的晋国,在西方称霸了西戎,扩展疆土,增加属国,为后面秦国的进一步称霸和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秦孝公用卫鞅变法强国封赐霸主
司马迁并没有掩盖秦缪公的人生污点,他死后让包括臣子在内的许多无辜的人殉葬,是秦缪公留在史书上的唯一污点。司马迁甚至把秦穆公以后秦国一时的衰落也归罪于他的这一污点。
当时的秦国由于处在西陲之地,位于偏僻的雍州,没办法参加中原各国的盟会,所以诸侯们就像对待蛮夷一样对待秦国。在此秦国危机四伏之时,二十一岁的秦孝公继承君主之位,力挽狂澜。
【原文】孝公于是布惠,振孤寡,招战士,明功赏。下令国中曰:”昔我缪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卫鞅闻是令下,西入秦,因景监求见孝公……
秦孝公学习秦穆公的一些做法,广施恩德,照顾孤寡百姓,招募勇士,明确了论功行赏的政令,于是招致卫鞅。孝公力排众议,采用卫鞅变法的建议,修订刑法,在国内倡导耕稼务农,对外要奖励愿效死战的的将士,惩罚怕死的将士。在这段时间里,秦国与魏国交战取得胜利;秦国修造咸阳城,迁都到咸阳;把小乡村聚集在一起成立一个大县来治理,全国共建立了四十一个县,每个大县设置一个县令,并开辟田地。秦孝公的时候,秦国东边的边界已经延伸到了洛水。秦国的影响力骤然提高,到了秦孝公十九年,周天子赐封秦国为霸主,孝公二十年,诸侯都来到秦国朝贺。
只是辅助秦孝公的卫鞅,虽然为秦国实行变法并且开疆拓土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却没有得到一个好的后果。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贵族们用他自己制订的车裂刑罚处死了。
七惠文公改“公”称“王”侵吞四方
【原文】惠文君元年,楚、韩、赵、蜀人来朝。二年,天子贺。三年,王冠。四年,天子致文武胙。齐、魏为王……十年,张仪相秦。魏纳上郡十五县……义渠君为臣……十三年四月戊午,魏君为王,韩亦为王……十四年,更为元年。二年,张仪与齐、楚大臣会啮桑。三年,韩、魏太子来朝……八年,张仪复相秦。九年,司马错伐蜀,灭之。伐取赵中都、西阳。十年,韩太子苍来质。伐取韩石章。伐败赵将泥。伐取义渠二十五城……张仪相楚。十三年,庶长章击楚于丹阳,虏其将屈丐,斩首八万:又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十四年,伐楚,取召陵。丹、犁臣,蜀相壮杀蜀侯来降。
在诸侯纷纷称王的背景下,惠文君也自称为王,成为秦国第一王。秦惠文王当政期间,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八远交近攻昭襄王结束周朝
【原文】昭襄母楚人,姓芈氏,号宣太后。武王死时,昭襄王为质于燕,燕人送归,得立。……四十三年,武安君白起攻韩,拔九城,斩首五万。四十四年,攻韩南阳,取之。四十五年,五大夫贲攻韩,取十城。叶阳君悝出之国,未至而死。四十七年,秦攻韩上党,上党降赵,秦因攻赵,赵发兵击秦,相距。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尽杀之。四十八年十月,韩献垣雍……五十一年,将军摎攻韩,取阳城、负黍,斩首四万。攻赵,取二十余县,首虏九万。西周君背秦,与诸侯约从,将天下锐兵出伊阙攻秦,令秦毋得通阳城。于是秦使将军摎攻西周。西周君走来自归,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城,口三万。秦王受献,归其君于周。五十二年,周民东亡,其器九鼎入秦。周初亡。
秦昭襄王母亲芈月,早年在燕国为人质。秦昭襄王即位初期,由其母宣太后当权,魏冉为咸阳将军,王叔樗里疾为相,冠礼后开始亲自处理决策国事 ,拜范雎为相,采用范雎所提出的远交近攻策略,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 。秦昭襄王在位期间任用白起为将军,先后战胜三晋、齐国、楚国,攻取魏国的河东郡和南阳郡、楚国的黔中郡和郢都。发动长平之战,大胜赵军。攻陷东周王都洛邑,俘虏周赧王,迁九鼎于咸阳,结束了周朝八百年统治。
九庄襄王生子嬴政为始皇
【原文】庄襄王元年,大赦罪人,修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而布惠于民。东周君与诸侯谋秦,秦使相国吕不韦诛之,尽入其国。秦不绝其祀,以阳人地赐周君,奉其祭祀。使蒙骜伐韩,韩献成皋、巩。秦界至大梁,初置三川郡。二年,使蒙骜攻赵,定太原。三年,蒙骜攻魏高都、汲,拔之。攻赵榆次、新城、狼孟,取三十七城。四月日食。王龁攻上党。初置太原郡。魏将无忌率五国兵击秦,秦却于河外。蒙骜败,解而去。五月丙午,庄襄王卒,子政立,是为秦始皇帝。秦王政立二十六年,初并天下为三十六郡,号为始皇帝。始皇帝五十一年而崩,子胡亥立,是为二世皇帝。三年,诸侯并起叛秦,赵高杀二世,立子婴。子婴立月余,诸侯诛之,遂灭秦。其语在始皇本纪中。
秦庄襄王本名异人,改名子楚。秦孝文王之子,秦始皇之父。子楚早年曾在赵国邯郸作质子,后在吕不韦的帮助下成为秦国国君。其子秦始皇建立秦朝后,追封秦庄襄王为太上皇。庄襄王时候,秦的吞食诸侯的野心昭著天下,不断遭到其他诸侯联手的共同对抗,然而大势所趋,秦国的霸王气象势不可挡。到了他儿子嬴政继位的时候,统一中原,把天下分为三十六郡,号称始皇帝,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程序。
可惜秦国的辉煌走到秦始皇是最高潮,他之后迅速跌落,二世皇帝胡亥继位三年诸侯并起反秦,胡亥被杀,立子婴月余,项籍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秦朝彻底灭亡,大秦氏族的历史,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从女脩到子婴,从华夏文明历史上古到秦朝覆灭,司马迁在《秦本纪》里都给了较为详细的叙述,并且侧重在对秦氏族逐渐强大过程中的关键做仔细探究,所以可以说,《秦本纪》是一个氏族薪火相传的奋斗史。
秦本为地处偏远的西方的一个部落,其远祖多以驯兽驾车见长,从虞舜到周代屡屡有功;柏翳佐禹治水,舜赐姓嬴氏;费昌为汤驾车败桀于鸣条,中潏在西戎为殷保西部边境,造父为周缪王驾车,日驱千里以救周乱,其族由此为赵氏;周宣王时秦仲为西垂大夫,襄公救周难,又率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建立了秦国。秦国本为西方一个小国,各方面都比较落后,到后来相当强大了,还被中原各国视为戎狄,不让它参与盟会。但秦国一方面在戎族地区扩充土地,一方面与中原各国来往,通婚,吸取中原文化,逐步发展成为强国。秦国的发展与强盛,起关键作用的是有几代励精图治、开明能干的君王,司马迁正是抓住了这些人的事迹刻意叙写,如缪(穆)公、孝公、惠文王、昭襄王等,而且抓住了他们广招贤才、知人善任的特点,泼墨重写。写皇族的奋斗史,写代代相继的努力,这就是司马迁写作《秦本纪》的良苦用心吧。
#artContent img{max-width:656px;}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