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三伏天“烤验”的人们,对秋天的期望不仅是凉爽,也是苏轼所言“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的美景,更是那时令的吴江美食。
在文人墨客笔下的吴江秋色,天高云淡南飞雁,气清雨凉万木霜,柔水叶丹胜春光。唐代许浑曰:“月凉风露幽”“秋声一雁飞”。元代杨宏道云:“泽国霜余气象清,菡菡丹叶动秋声”。乾隆帝则赋诗:“瑟瑟吴江枫落时,长天秋水动涟漪。”“吴江雨落涨平流,洗不褪红枫叶秋。”
秋天代表着收获与成熟,吴江美食秋日多。小区前的小街,店铺鳞次栉比,蔬果店、水产店近30家,提篮售卖者沿着街河设摊排成长龙,地道美食眼花缭乱,令人垂涎欲滴。
左:水红菱,右:光头菱(杨传泳提供)
两只盛水的圆塑料盆,分别盛着水红菱和碧绿的光头菱,水灵灵的。清代诗人汪文柏《过吴江盛泽》曰:“夜灯千匹练,秋雨半湖菱”。我想,这大概是昨晚或今晨采摘的,鲜鲜渍渍的。农妇不时地用剥菱器尖头往菱角一磕,双手一掰,菱肉就露了出来,干脆利索得很。看那玉色元宝形的菱肉,不禁想到它生吃爽口甜如梨,铜锅子热菱腻若栗子,香气扑鼻。豆腐烧菱、油葱炒菱更为可口。
左:莲藕(杨传泳提供),右:莲蓬、莲子
藕农跟前,摊上一段段手臂粗的藕段,色偏黄。“荷藕一身宝,秋藕最补人。”藕农眉飞色舞地介绍说,“藕段口感脆嫩,润燥止痎;荷叶泡茶可清热,藕粉营养价值高。”我指着一旁的笔杆粗细的藕带,问:“这卖多少钱?““二三十元一斤。”“为什么这么贵?”“它很珍贵,藕像人一样,气血旺靠营养供给,没有藕带,长不出藕的。”其摊附近,还有人卖莲子的,那里设有一台简易的剥莲机,只要摇动把手,莲子壳就裂开口子,便于剥出莲子,而新鲜的莲子自然比莲子干的滋味好多了。这样,他们之间就形成一条产业链,让市民充分享受荷莲的美味。
芡实(鸡头米)
初秋,水八仙之一的“水中人参”芡实闪亮登场。在菜场柜台前,摆放着来自同里的袋装芡实,正如宋代杨万里所述的“江妃(注:杨贵妃)有诀煮珍珠”“盘倾骊颔琲千余”,“好与蓝田餐玉法”,“夜光明月供朝嚼”,粒粒犹如玉的珍珠,洁白圆润。至于为何俗名“鸡头米”,柜前的图片明白相告,原来其叶大胜荷叶,果如拳头般大的青紫色石榴,顶端凸起如喙,状类鸡头,经手工脱粒、剥皮、清洗,才得芡实,确保端上餐桌的芡实可口非凡,盈润又弹嫩。烹饪时,或煸炒虾仁,或桂花冰糖炖煮,软糯香甜。还可磨成粉,制作糕点,旅游同里,芡实糕是首买食品。
太湖蟹(杨传泳提供)
“秋风起,蟹脚痒”。稻熟菊黄时,正值太湖蟹旺市,不同于个小的“六月黄”。卖蟹者大多来自庙港、横扇。网兜里的螃蟹们挤在一起,抱团抚慰。而蟹桶网罩下的“无肠公子”则不甘被困。一个个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犹如威武的将军,口吐泡沫,张开一对“大钳”,攀网横行,似乎要撕网脱逃。它虽无阳澄湖大闸蟹那样声誉高,但个大肉紧,脂丰膏红,足以让人大快朵颐。睹蟹思诗,陆游曰:“团脐磊落吴江蟹”,铜罗人王叔承云:“雄者白肪白于玉,圆脐剖出黄金脂。”可见雌蟹壮实硕大,优于雄蟹。元代吴江州教授郭䣘也是吴江蟹的推销员:“请君听说吴江蟹,除却吴江无处买……十月尖脐更精彩,玻璃玛瑙光璀璀。髓香骨脆味潇洒,华亭华堂厌烹宰。”真是蟹味上桌百味淡啊!
鲈鱼
寻秋吴江鱼,首选是鲈鱼。因为鲈鱼是吴江特产,吴江也因此有“鲈乡”的雅称。早在西晋时期,张翰思念家乡,诗曰:“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正肥。”宋代陈尧佐《留题松陵》诗,“秋风斜日鲈鱼乡”,乾隆赞道:“渔歌漫忆吴江水,绝胜鲈鱼秋后肥。”但在市场上鲈鱼罕见,只能从范成大《吴郡志》等古诗文中了解一二:“鲈鱼生松江(注:吴淞江,非今上海松江),尤宜脍,洁白松软,又不腥,在诸鱼之上。”其形“鳞铺雪片银光细,腹点星文墨晕麤”其味“一脊无乱骨,食觅刺鲠防。肉腻腥海味,味佳掩河鲂。”难怪范仲淹直呼:“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可喜的是,汾湖梅鲚鱼跻身“国字号”,2024年被认定为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秋季,是梅鲚鱼从海上洄游来的黄金时期,别看它尾叉尖细窄长,宛若凤凰之尾,肉嫩味鲜富有钙质。可红烧,清蒸,油炸味尤佳,可连骨食用,食之酥香又鲜美,不愧为下饭、品酒之佳品。
地产葡萄(杨传泳提供)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适应人们“夏吃瓜,秋吃果”的需求,吴江引进了适种的秋令果树,供应市场,让市民享受舌尖上的幸福。街头一串串青紫葡萄,无论巨峰、阳光玫瑰,都晶莹剔透,酸甜可口。一筐筐苹果梨、翠冠梨,皮薄肉多甜如蜜,脆嫩生津能润燥。特别是菀坪柑橘,也是“国字号”的名特优新农产品,它果实扁球形,果形端正,果皮光滑,果肉细腻多汁,酸甜可口,风味浓郁,不亚于黄岩蜜橘。
街头寻秋归来,我为吴江拥有丰富的水产、水果、“水八仙”而自豪,“水天堂”吴江,不愧为太湖美食之乡。
注:以上关于吴江的诗句除苏轼外,其余均引自董振声编著的《名人笔下的吴江[四库全书]拾简》。
◆ 责 编:李星雨
◆ 美 编:金 燕
◆ 审 核:王来刚
◆ 图 片:杨传泳及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