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口,曾经留下过毛主席的足迹!

彭翔鹏

青山绿水渌悠悠,

惠远云浮桥对洲。

矶石潭前龙现爪,

张湾似笔点春秋。

这是一首描写浯口古镇的民谣。浯溪有桥,汨水有洲,龙潭现爪,秀峰似笔,塔锁双龙,玉带缠腰,物阜民丰,商通江海,堪称风水宝地。

浯口建镇,可以上溯到隋唐时期,历经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兴衰更替,久经历史风雨的浸淫沉淀,已是一个繁华富庶的古镇,到民国时期,已有“小汉口”之称。这里是水陆交通要塞,南接省会长沙,西邻汨罗湘阴,北通岳阳武汉,是平江西部的重要门户,是整个平江水系的交汇总口,是平江最具美名的“江南水乡”。

谁能想到,上个世纪二十年代(1927年),这里曾经竟有一位伟人匆匆走过!

三千年前,这里曾经徘徊过屈原行吟泽畔的身影,

两千年前,这里曾经飘泊过杜甫寻亲访友的扁舟,

又一千年,这里曾经留下过主席探求革命的足迹。

党史界曾经有过一个疑问,参加一九二七年“八七会议”后的毛泽东同志,差不多有一个月的失联状态,只知道回了湖南,但不知所踪。今天,我们根据一些民间资料,做一个回顾整理,力求再现毛主席这个时间段在平江向家、浯口、汨罗长乐等地的活动轨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八七会议”的背景。

1927年4月12日,四一二政变,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宣告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

1927年4月14日,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蒋介石、胡汉民、吴稚晖、李石曾、张静江、邓泽如、陈果夫等在南京举行二届四中全会预备会议,并致电武汉:取消跨党分子党籍等决议。

1927年4月,毛泽东与杨开慧的表弟向钧(著名烈士,时任衡山县委书记,平江县向家镇人)在武汉一起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向钧向毛泽东介绍了在湖南平江浯口乐才的高峰殿与汨罗长乐的桃花庵各有一支几百人的武装赤卫队,毛泽东十分牵记着这里的农民运动。 

1927年5月21日晚,马日事变。驻守长沙的国民党反动军官许克祥率叛军捣毁了“湖南总工会”、“农民协会”、“农民讲习所”等中共控制的组织革命机关,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领导部分国民革命军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的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1927年8月7日,鉴于上述严峻的斗争形势,中国共产党人决定迅速在武汉召开会议。会议在汉口原三教街41号(现鄱阳街139号)的一座公寓里举行,与会者有李维汉、瞿秋白、张太雷、邓中夏、任弼时、苏兆征、罗亦农、蔡和森、毛泽东、邓小平……

因为时局严峻异常,会议只开了一天,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机关在第一次大革命中所犯的投降主义错误,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共中央领导机构。毛泽东在会上的发言中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指明了共产党人必须靠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方向

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会后,在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的领导下,八七会议的精神通过秘密渠道迅速传向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一时间气吞山河的武装暴动在大江南北纷纷爆发,党的各级组织及各项工作开始摆脱大革命失败所造成的严重困难局面。中国革命的航船终于越过激流,闯出险滩,胜利地驶进了土地革命战争的新时期。

参加完中共八七会议后,毛泽东急匆匆赶回湖南。此时,他受中央之命担任中共中央特派员,准备在湖南领导农民起义。       

现在,我们再来捋一捋八七会议后毛主席的足迹。

 1927年8月9日,毛泽东携妻子杨开慧,儿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等人,从武汉乘火车回长沙。毛泽东回湖南的任务艰巨,发动秋收起义就要联络各地的农民起义队伍。为联络向钧向他介绍的在平江与汨罗之间山区的革命武装,毛泽东一行人便在汨罗白水车站下车,经新开铺,傍晚到达杨开慧的外婆家——平江向家砖屋住宿。此时的向钧刚好也回到了砖屋老家。

向曾贤(乾隆六十年进士)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向家镇的向氏。向氏是向家镇的一大姓氏,尤其是清乾隆时出了个大进士向曾贤,向家镇(原名向家畲)的命名也是由此而来。

据平江县志载:向曾贤(1753—1801),字省吾,号鲁斋,湖南岳州府平江县浯口板陂乡人。性笃孝友。为诸生读书岳麓,以文行受知院长罗典、学使钱沣。充乾隆五十四年(1789)拔贡,举是年乡试。六十年(1795),登乙卯恩科同进士第37名(王以衔榜),授国子监崇志堂学录,预选为乾隆帝师。其学以宋五子为宗,衣冠言动,皆有典则。为《目录》,每日读某书,行某事,接某人,悉书以自考。乾隆四十三年(1778),大饥,倡同人煮粥赈。五十年(1785)大疫,施药月余,死者棺瘗之。其乡试同考官来为邑令,某甲因讼,辇重金求为关说,叱之去。官京师,以亲老屡欲告归,父谕止之。及闻父讣,恸绝,归未一月,以毁卒,年四十九。武陵赵慎轸梓其文,序称“平生所以师事之者,以其鞭心植行,志在不朽,足以肩斯道,非徒斤斤于艺文之末也。”著有《爱古堂诗文集》、《续高士传》等。同治八年(1869),入祀乡贤祠。

“砖屋”的来历,向家镇东面有山曰望夫尖,“夫”疑为“湖”之误,即站在山上可以眺望洞庭湖,与长沙、平江、汨罗三县市交界,距离杨开慧故居板仓十来华里。在青峰翠岭下,有一坐古老的四合院——向家砖屋,是乾隆六十年进士、岳麓书院主教向曾贤1782年买地所建,用作居家兼教学,取名“福来庄”,因全部用烟砖所盖,故称“砖屋”。砖屋历经沧桑岁月,还剩下48间,2011年修缮后改名为向钧故居,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向曾贤的曾孙向寿吾(杨开慧的外公,向均烈士的爷爷),名泰椿,字叔进,号寿吾,清廷授奉政大夫五品衔,候选通判,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卒。配郑氏,生三子四女。向寿吾的妹妹向文媛嫁给了板仓杨万田的长子杨书樵。杨书樵的儿子杨昌济又娶了向寿吾的二女儿向振熙,实际上是近亲联姻,之后生下了杨开慧。

向寿吾的大女儿向振恺嫁同乡太学生钟晓初长子钟伯坚,二女儿向振熙嫁长沙板仓太学生杨象洛次子杨昌济(廪贡生留学东西洋各国,湖南北京两大学教授),三女向三贞嫁同乡浯口光绪辛卯举人江远举(号鸿岩先生,浯口黄甲洞人)之子江学礼,江学礼与向三贞生女叫江藕生,嫁汨罗长乐街乡绅周渭泉(当地共产党地下联络员)。

嫁到浯口黄甲村的向三贞实际上是杨开慧的姨妈,而嫁到长乐街的江藕生(江学礼和向三贞之女)则是杨开慧的远房表姊妹。

(向振熙(1870年–1962年11月15日),向家砖屋向寿吾的第二个女儿,杨昌济的夫人,是杨昌济的表姐,出身大家闺秀,其女杨开慧。杨昌济逝世后一直跟着女儿女婿生活,帮助照看毛岸英兄弟。杨开慧牺牲后,向振熙按照党的指示,和儿媳一道千里迢迢把岸英兄弟送到上海毛泽民处。毛泽东母亲去世早,于是一直把岳母当亲生母亲对待,建国后给老夫人送钱送物,百般照顾,直至老夫人1962年以92岁高龄逝世。)

向氏族谱

1927年8月9日,毛泽东一行到达平江向家镇砖屋(即杨开慧外婆家),稍事安顿之后,于第二天一早(8月10日),毛泽东便与向钧杨开慧等人一道从砖屋出发,经东山寺、翻黄坡岭,到达浯口的黄甲村杨开慧姨妈向三贞家(江远举湾里屋场),那时该屋场还有一个屈子庙,庙门两边还有举人江远举题写的一副对联,横联是“骚可为经”,上联是“先生冠荆楚之群,骚曲争传,千古文章都向往”下联是“此地距汨罗不远,龙舟竞渡,一时魂魄定归来”。

午餐过后,江学礼(杨开慧姨爷)即派村人护送毛泽东和向均杨开慧等人出发,途经鲁合、兰家桥、张家湾、冷家塅,进入浯口镇上街,穿过熙熙攘攘繁华热闹的浯口老街,再经惠远桥(始建于明代)、下街,直抵浯口古渡口,准备渡过汨罗江。

毛泽东等人之所以渡江,就是要去联络活跃在浯口乐才高峰殿的农民武装赤卫队。

这里有必要交代一下,还是1924年7月的时候,平江爽口人吴溉之(1924年4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7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任共青团平江县委组织部长。解放后任共和国最高法院副院长)负责平江西乡农民运动工作,吴在浯口镇发展了一批地下党,这在他的回忆录里有清楚的记载。并且吴溉之还在浯口组织了工农武装队,这支工农武装为躲避国民党的围剿,就藏入汨罗江对岸乐才村的大山深处——高峰殿,高峰殿与岑川、长乐搭界。当年在浯口活动的还有傅秋涛将军(解放后授上将军衔)。

吴溉之在浯口发展了江契陶(烈士)、潘龙兴、江复秋、彭玉和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其中的彭玉和就是笔者爷爷(因我爷爷经营一个南杂店,还有一个盐仓,当时这个盐仓是平江西乡门户的唯一大商号,商号是“谦和长”,好像还有几亩田,解放后我们家就被划成工商业兼地主双重成分,爷爷和奶奶何玉珍均被批斗饥饿致死)。
1927年,在东山寺(民国时期为平江第四高小)读书毕业的江渭清(平江时丰任,解放后任江苏省书记、后又任江西省委书记)、皮唐卿(平江浯口人,皮原为湘鄂赣苏维埃共青团书记,第五次反围剿时被捕,后在长沙自首,未对革命造成影响。退居家乡浯口,他的同学兼战友江渭清解放后力保他免受批斗,每个月还享受政府36元的津贴。我小时候还经常看到他,他就在我家对面饭店工作,和我母亲是同事,那个时候尝尝看到他阅读报纸时经常流眼泪,因为报纸上好多中央领导曾经是他的部下),江渭清和皮唐卿由于接受了革命思想的影响,也积极参加了浯口的赤卫队,大概规模有两三百号人,常常在浯口一带活动,据点就在乐才的高峰殿。当时在我们浯口还流传一句顺口溜:“江渭清带领赤卫军,打到浯口歇个晌,一直打到栗山巷”。可见他们当时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毛泽东和向均之所以要渡过汨罗江,就是想与河对岸乐才高峰殿的赤卫队取得联系,并且也想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为秋收起义做准备。

一代伟人,不知他当时站在汨罗江边是否也在思考着“谁主沉浮?”的问题。

伟人过江之后,即往大山深处而去,寻找那里的星星之火……尔后又经野猪蹧、大滩、时丰,经回龙门,直抵长乐。

为什么又到长乐呢?因为长乐还有杨开慧的表姐江藕生、表姐夫周渭泉,更为重要的是长乐桃花庵还有一支活跃的农民武装。

(以下资料源自汨罗党史办)负责在长乐街接应的是当时苏维埃宣传部长李秋贞(女),为了不招人眼目,她抱着三岁的养女刘根英在回龙门迎候。在一家照相馆(联络点),毛泽东还装作若无其事地抱着小女孩刘根英照了张相。接着,杨开慧留在周渭泉家最接应,其余三人则随李秋贞直奔向家洞。该地向氏人多,属元时到此避难的向士渊(四子)的后代,与分居砖屋里的向士衡(长子)、伍公市的向士龙(次子)、胡源山的向士雄(三子)、为向许虔的四个儿子。他们虽然分居各地,但数百年来谱续音通,从未隔绝。向均自然成了革命时期负责联络本家进步人士的不二人选。向家洞一时成了红区,向家人就有 36 人,人数为该乡(原叫福源乡)之首,环境安全有利,与聂次荫的老家洪源洞只有一岭之隔。这岭上有一座桃花庵,十分隐秘,桃花庵里住着地下共产党员甘子云的一户人家,适合在此会合。当天晚上,他们到达桃花庵。聂次荫(苏维埃主席)、刘来发(副  主席,李秋贞丈夫)、李秋贞、蓝泽(妇女会主任)、刘文有(秘书长)等人如约而至,开会至深夜,时有三百人枪在夜宿山野,充当护卫。(据甘子云的儿子甘詠山(当时 16 岁)1966 年后回忆,才知道那个留长发的是毛泽东,他当时就着一个打谷的扮桶睡了一夜。)

1927 年 8 月 11 日晨,天色微亮,聂次荫等随队伍往深山开去。毛泽东一行则沿路返回至向家镇砖屋里,8 月 12 日,再至板仓。当晚毛泽东、彭公达、向均秘密回到长沙。8 月 16-18  日向均、毛泽东、彭公达负责改组中共湖南省委,传达八七会议精神。是年 9 月 9 日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奔赴井冈山,开辟了中国革命农村包围成市的武装斗争的道路。

      至此,毛主席曾经为了苦难的中国,怀揣一颗赤子之心,摸索救过救民的真理,寻求中国革命的出路,不辞劳苦,披星戴月,跋山涉水,奔走于茫茫荆棘之途,点燃革命的火种,在我们浯口也留下了他的光辉足迹!

致敬伟人!

透过历史的迷雾,梳理历史的过往,我们不禁感叹:

三千年前的屈原在汨罗江边吟哦:哀民生之多艰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两千年前的杜甫在汨罗江上漂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又一千年后的润之或许也在汨罗江边沉思: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三个千年,三个伟大的诗人,三个忧国忧民的赤子!在同一条河流,同一个渡口,鸿影惊现!这真是平江浯口之幸!蓝墨水之幸!炎黄之幸!华夏之幸!

 

END

图片

图片

扫码关注我们

别忘了点分享、收藏、在看、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