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定武兰亭跋》曾说:“书法以用笔为上,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这里说的“不易”,并非不简单,而是告诫书法学者,写字要坚守“传统古法”。

例如“二王”的绞转、提按,隋代“永字八法”等,只有加入技巧和古人风貌,写出来的字迹,才具有醇厚、儒雅之美,字字博大精深,耐得住后世品析。

可惜宋朝之后,精妙的古人真迹,大多消失和损毁,古法“纯正性”日益减弱,我们拿清代的法帖举例,受到“赵体”影响,后世一再简化“二王”笔法。

再加上“馆阁体”盛行,当时的成亲王、翁方纲等人,用笔不懂内敛,大多露锋书写,姿态秀逸流美,筋骨和气力不沉着,明清尚且如此,近代作品不用说,质感更是浅薄。

当今极少有人领悟“二王”技法,幸好1900年王圆箓道士,发现敦煌藏经洞,从中挖出5万多卷文书,据专家研究,多书于唐朝时期,其中还有很多“顶尖高手”的真迹。

譬如编号为3687的唐代残纸,引起专家瞩目,卷中字体保留清晰,经研究,卷中“星”写作“〇”,“地”写作“埊”的情况,由此可以推测,它出自武则天时期的内府,乃宫廷能匠所写。

起笔多用尖峰和侧锋,先凌空取势,营造曼妙灵巧的基调,下笔后依据字形,自如调转笔锋,意态更加流畅自然,并且运笔中途,以中锋为主。

劲力沉着凝练,营造刚健筋骨,个别笔画以中锋衄错,藏锋收敛,虽然外观平滑,但内层略有顿折意态,肌理丰富,可谓笔笔备尽八法,风貌回归传统,遒和儒雅。

而且此帖乃稀有的墨本真迹,细节处理一览无余,可谓破解“二王”不传秘法,是其遗留的“书法宝典”,真是让人大开眼界,然而,藏经洞出土后,保护措施不到位,外国人抢先入洞。

就像伯希和,以极低的价格,选走诸多名帖,这卷《敦煌残纸》不慎被选走,如今藏于巴黎国立图书馆,时常临摹,可以学到纯正“二王”笔法,写出灵活生动的艺术美,线条质感醇厚,让观赏者回味无穷。

而今,经多方努力我们对武则天时期敦煌残纸》,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此品还设计了一款立轴,可以悬挂书房、卧室等地

彰显自身高雅品味便于随时观摩,并且卷中字体极为清晰,墨色浓淡、笔法转变等细节,全都一览无余,与原作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