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崂山大院

吴正中

崂山大院,是青岛市历史上最有名的棚户区之一。20世纪初,大院与一家名为崂山烟草公司的企业毗邻,当地的青岛人便习惯地称这里为“崂山大院”。崂山大院虽有“崂山”之名,却无崂山之美。用石块、土坯搭起的房子排列的密密麻麻,显得低矮而拥挤。1999年,大院里有412户居民,1162人,老居民们多是解放前从山东农村来青岛“混穷”(干杂活出苦力)的,后来在青岛扎根,繁衍生息。

大院居民共用一个水龙头,一个厕所,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排队接水的人整日不断,如果赶上厕所被堵,居民生活就更麻烦了。大院里的人均居住面积不足4平方米,很多人家只有一间房,卧室厨房两用,有的还搭有一个吊铺,孩子睡在上面,大人在下面,有的是三代人同住。尽管他们的物质生活看上去十分简单,但他们却有一个温馨、富足的精神家园。从大木盒式的半导体里播出的戏曲,老人们依然听着有滋有味。大院里还充满温情,邻里之间几十年的关系,使他们已无多少隐私可言,相互间的事情都已了如指掌。64岁的曹秀兰很风趣地形容邻里间的亲近关系,就如同坐在家门口,伸一下腿就能伸到邻居家里一样舒服。孩子们上学可以放心地随手把自家的钥匙交给邻居家保管。年轻人只要做点可口的饭菜,便会邀左临右舍来开怀畅饮,无拘无束海阔天空地神聊。吴善华先生说:“讲我们不羡慕住楼房是假话,但舍不得邻里热乎的关系。大院里无论谁家有事需要帮忙,邻家百舍的都会来。”他们在祈盼能早日搬出大院住上洁净、明亮的套房的同时,最舍不得的就是这份情宜。

1998年,市委、市政府出了“青岛决不把棚户区带入下世纪”的承诺,崂山大院的命运便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2001年初,大院中的居民已全部迁入工程优良率达98%的浮山后居民小区。昔日破败的崂山大院旧址,如今已被绿草茵茵、花香四溢的花园所取代。

2001年初,大院中的居民已全部迁入工程优良率达98%的浮山后居民小区。昔日破败的崂山大院旧址,如今已被绿草茵茵、花香四溢的花园所取代。

写于2001年5月

修改于2021年6月

第二节:

水,

是人生存之必需。

大院里一千多号人,

只有一个水龙头。

人与水之间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都在这小小的水龙头旁边了。

一位老人在坐等接水。因水速过慢,居民们只好用水桶代替人来排队。1998

在晾满衣服,堆满盛水用具的大院过道中,一位女士正在刷锅。1998年

一个水桶满了,才能轮到下一个。1998年

一个小男孩试图将自家的水桶挪得离水龙头近点。1998年

曹秀兰老人在沏茶。曹秀兰今年63岁,生在崂山大院,长在崂山大院,这间15平方米的房间,曾经住过她们一家六口人。1998年

有时候,老人也要去挑水。1998年

正在家门口清洗鸟笼的居民。虽然水很金贵,但“朋友”的家也要洗干净。

第三节:家

崂山大院人均居住面积,

不足4平方米,

是蜗居中的蜗居。

但,

再小的房子也是家,

是挡风蔽雨,

安放心灵的家。

四户人家共住。1998年

刘俸,1916年出生,20年代中期就住在这里,是大院里最早的住户之一。1998年

73岁的高玉美和102岁的母亲刘淑孝。高玉美为照顾年迈的母亲,一直和母亲住在一起。1998年

左勤泰老人,1917年出生,1945年从济南来到青岛,1949年搬进崂山大院,一家人一直蜗居在这个15平米的老屋里。1998年

殷桂兰老人和老屋。两间老屋一共约18平方米,进门一间当做厨房用,约5平方米,里面一间曾住过4四口人。1998年

85岁的陶春美老人,老人一家六口曾蜗居在这个1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她的四个孩子中,一儿两女分别在大学和中学任教。1998年

一居民贴有明星招贴画的小厨房与在外聊天的居民。1998年

第四节:告别

1999年,

青岛市委、市政府做出了

“决不把棚户区带入下个世纪”的承诺,

居民们开始陆续搬出崂山大院,

向一段难忘的生活告别。

清晨,在离宁夏路立交桥不远的崂山大院棚屋门前,一位父亲正在陪女儿吃早饭。1998年

盘算着搬家事宜的吴益清老人。记住墙上的门牌。1999年

搬运家具的居民们在装车。

背着旧家具的男子。1999年

怎么把家具从狭窄的通道搬出去,是一件考验人的活儿。1999年

这面镜子购于2 0世纪70年代初,它的主人实在舍不得。1999年

从正在建设中的新楼盘望去,即将拆迁的崂山大院的情景。1999年

《崂山大院》一书已由青岛出版社出版发行,青岛美术馆《一个人·他的城——吴正中摄影回顾展》展览会现场有签名书出售,本次展览持续至12月26日。

“崂山大院”,这个曾位于延安路和台东一路之间的居民大院,拆迁之前,时有居民412户,1162人。其内建筑杂乱无章、低矮拥挤,大院人均居住面积不足4平方米,数百人共用一个水龙头、一个厕所,曾经是青岛最有有名气的棚户区之一,这个曾在青岛的社会发展进程中颇有影响力的大院落,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后,随着海信立交桥的投入使用,已经被人们渐渐的给遗忘了。

崂山大院曾经是青岛棚户区的代名词,棚户区改造,崂山大院成为了青岛城市发展进程的一段历史记忆。如今,留下的一小片旧址,也成了一个历史的标本。在热闹、繁华的台东,让我们记得曾经有崂山大院这样的棚户区。还有那些崂山大院的原住民,搬离多年仍心系这片旧土的人们,希望能看着旧影中熟悉的街景,沿着时光的脚步,重返那些难忘的岁月,在老照片里寻觅那份特殊的记忆情怀。

本组图文照片摘选《崂山大院》书中部分照片,由吴正中老师授权发布,如需转载使用照片需联系作者同意!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