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7日上午九点出发,约1小时车程到达位于马德里以南70公里处的托莱多古城(Historic City of Toledo),位于西班牙卡斯蒂亚·拉·曼查的自治区的托莱多省,于1986年整座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它是ji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几种文明荟萃之地,因此被誉为“三文化”名城。

  托莱多(Toledo)是托莱多省省会,西班牙曾经的首都。目前人口约五万。它是欧洲历史名城,始于古罗马时期。托莱多城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在同一种环境中孕育了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民族信仰和文化为古城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艺术和历史遗产,也使托莱多成为西班牙民族融合的缩影。

  我们是坐电梯进入托莱多古城。古城地处西班牙中央部位,坐落在陡峭岩石上,海拔450米,城市三面由塔霍河环绕,形成天然屏障,是战略要地。

  出电梯口走一段上坡路,前面高处可看到部分古城景象。托莱多曾经有辉煌灿烂的文化,发生过战争,有过三教和谐的太平盛世。时过境迁,这里只是一座平静的古城,只有来往的游客能带来阵阵喧嚣。

  我们已在古城南面的位置,这里可看到古城部分景色及古城墙。古城内建筑物林立,城墙环绕。穆德哈尔艺术、西班牙黄金时代的建筑都在这里得到发展,对哥特艺术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发展也产生重大影响。它的大街小巷、广场空地,至今仍保持着旧时的风貌和数世纪的秘密。

  静静流淌的塔霍河,环绕古城三面,具有战略防御意义。古罗马人、西哥特人、阿拉伯人、摩尔人先后入侵托莱多并在这里定都,使这里成为三种文化交融的都城。

  照片中清晰可见的古城墙,是万巴国王时的西哥特文明。古城墙虽最早由西哥特人修建的城防系统的残迹,但今天环绕托莱多古城的是由阿拉伯人建造并修复的第二道城墙。城防系统的不规则布局以及杂密的、由小路和死巷组成的道路网,其历史可追溯到历史上的穆斯林统治时期。

  我们跟张导沿着上坡街道前行。古城于1085年由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基督徒从摩尔人手中收复,并被作为首都。此后,这里涌现出一大批中世纪建筑,如城墙、古城堡、桥梁、房屋、完整的街道……

  托莱多在西班牙定都马德里后虽走向衰落,但其留下各种风格的古老建筑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却是西班牙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整座古城就像一个巨大的博物馆,各种风格的古建筑群随处可见,保存完好,这为西班牙文化的连续传承性起到了极大的帮助。包括哥特式、穆迪哈尔式、巴洛克式和新古典式各类教堂、寺院、修道院、王宫、城墙、博物馆等古建筑70多处。据说是学建筑者的必游之地。

  这是个小广场,游人如织。西班牙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城很多,要说最有历史厚重感的一定是托莱多古城,这座千年古城不仅是昔日西哥特人统治下的西班牙首都和宗教中心,还是摩尔人统治下的多元文化融合典范之城。

  这是西班牙的古地图。在其两千多年的历史上,曾先后成为罗马帝国的城市、西哥特王国的首都、阿拉伯酋长国的要塞和伊比利亚半岛上诸多基督教王国反抗摩尔人的前哨。卡洛斯五世统治时期,它一度是最高权力机关所在地,因此被命名为王城。

         我们先来到尼古拉斯小教堂的外墙,小张导游告诉我们,这面毫不起眼的外墙上就融合了各时期的建材样式。最早此处是一个罗马神庙,哥特人占领后用碎石建了天主教堂,故图左下方遗有一块镶嵌碎石的墙面。

  摩尔人(阿拉伯人)占领古城后,又用方砖将此处改成了清真寺。

  外墙下角处有大石头垒的墙壁,是天主教徒占领后又把清真寺改回了天主教堂的建材痕迹。斑驳的墙体不仅记录着托莱多古城的历史沧桑,而且一面外墙上不同的建材就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明交错与融合。

  老城内街道纵横交错,所有风景在步行范围之内。我们跟着小张导游走街串巷,真是一步一景。

  整个古城具有独特的艺术成就,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为那些已消失了的文明提供了见证,包括罗马时期、西哥特时期、科尔多瓦埃米尔统治时期、犹太人文化以及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它保存了许多代表西班牙黄金时期的十五六世纪建筑的杰出作品。

​         走在托莱多古城的小巷,扑面而来的是各种风格的历史建筑,古老的墙体,雕花的屋檐,各时代的建筑都在这里得到发展。

  小张导游带我们在这个犹太人曾经的住宅前逗留,讲了这个门相当于犹太人的象征圣物七烛台的台基(不是上面插蜡烛的地方,是底下的那一部分,跟门上凸起来的很多门钉也有关)。当然主要讲解了犹太人在整个欧洲主要是东欧和西亚地区的千年漫长的历史进程。

  这是一个很有钱的犹太人的家。后成为托莱多最早送货的驿站,现在是个邮局。

邮局大门内景象。

  张导说这个门上不是钉而是花,花瓣儿的数量代表天使的翅膀数量。

  这是托莱多古城最早的大学。以前是古大学建筑的一部分,门框上的红字是西班牙古大学的象征。现在这是大学的秘书处。

  这里曾是市政楼,但现在改成卡斯蒂亚.拉曼恰大区的大学了。

穿梭于中世纪古朴建筑的小巷中。

  托莱多对建筑的保护非常好,古城内不允许建新建筑,只对原来的古建筑进行修复利用。

  托莱多经历了各历史艺术大发展时期,许多艺术风格在建筑景观及遗迹构图上获得体现。小巷前面的建筑结构外形体现了穆德(迪)哈尔式风格(伊斯兰风格)。

  托莱多不仅以丰富多彩的文化和风格迥异的建筑闻名于世,小店门口的铠甲兵刃等冷兵器和金丝镶嵌画等也是这个城市独家经营的手工艺品,故托莱多还被称为“中世纪兵器之都”。

  穿过小巷,托莱多大教堂(la Catedral)呈现在眼前。这是当时西班牙ji督教教会总教区的第一,西班牙排名第二的大教堂,至今仍是西班牙首席红衣大主教的驻地。照片上这座高高耸立的哥特式钟楼非常醒目,是多种建筑风格的混合体,钟楼是巴洛克建筑的奇迹,但教堂本身却是非常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是哥特艺术的顶峰之作,也是最佳的历史见证。右侧是主教宫,大主教可不用出大门,而是通过中间的连廊直接达到大教堂内部。

  古城保存着一系列十五六世纪西班牙黄金时期的重要建筑,其中最著名就是托莱多大教堂。它建于1227~1493年,内部装饰完成于18世纪,主体为哥特式建筑,内部装潢吸收了穆德哈尔等其他风格,是一座各种建筑艺术风格相结合的庞大建筑群。教堂正门左侧钟楼高90米,上挂一口17515公斤重的大钟(又称“胖钟”,铸于1735年)。主堂长112米,宽56米,高45米,由88根大石柱支撑。主堂周围有22个祠堂。

  我们不知什么原因没有参观教堂内部,好像没开门。据介绍教堂内有主座堂及周围的小教堂、唱诗班席位、半圆形后殿、珍宝馆、绘画馆、钟楼等几部分。主座堂及周围的22座小教堂是整座教堂中装饰最豪华的部分,惊艳得让人目瞪口呆,因它融合哥特式、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式三种建筑风格,每一寸设计都精妙得恰到好处,堪称西班牙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

  托莱多古城是西班牙红衣主教的驻地,教堂旁不起眼的这个建筑就是主教宫。主教宫与大教堂之间通过连廊连接。

  大教堂对面这座建筑就是托莱多的市政厅,这也是一座有历史厚重感的古建筑,现在市政厅是新人举办婚礼常来的地方。

  大教堂也是古城历史最悠久的建筑,公元6世纪时这里是哥特人的宗教圣殿,公元9世纪,摩尔人占领后改成了清真寺,阿方索六世收复托莱多后这里又改成了天主教堂。各种流派的建筑师,在一座教堂内,留下不同时代、不同宗教的烙印。有人说它是一座披着天主教外衣的伊斯兰教建筑。

  街旁充满了伊斯兰风情的建筑。不繁琐的雕花、大气挺拔的建筑构造。

  可能是个修道院。繁华精美的雕塑,人物造型栩栩如生。

  小巷幽深。如果你对各种世界建筑风格感兴趣,那么西班牙托莱多绝对是你打卡的古建筑圣地。

古典的小巷静谧安详、古意盎然,惹人遐思。

这条小巷两侧商铺林立,各种商品琳琅满目。

这是托莱多古城的歌剧院。

古色古香的优雅小巷,只剩下游客的喧嚣。

  古城小巷弯弯曲曲,狭窄的石头路沿着坡面起伏跌宕。保留完美的中世纪各种风格的建筑,让我们仿佛有点穿越时空的意趣天成的心境。

  走在被誉为“中世纪建筑博物馆”的小巷中,前面又看到大教堂的钟楼。在附近任何一条街巷取90米钟楼的风景,都会是幅美丽的图画。

  马约广场位于托莱多的市中心,这里也是观光小火车的出发地。广场上有人聚集,好像是游行活动。

广场前的这条大街,观光车可以行驰。

观光小火车的停靠站。

  大街边一个体现了穆迪哈尔式结构的门洞,造型别致。

  在伊斯兰风情的门洞内,有个不知名的雕像,拍照的人络绎不绝。

街边又见伊斯兰艺术风情的建筑。

坐电梯返回停车场。

  电梯边墙上的窗口,远处一座圆形屋顶的哥特式建筑被定格在窗框中。

(网络图片)我们坐大巴路过这里,它就是古城主要的景点比萨格拉门,它是托莱多朝北的正门,建于16世纪中叶。由于东、西、南有塔霍河隔断,这是唯一能进入古城的一道城门。门上刻有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帝徽――帝国皇鹰。在城墙上刻有西班牙文学大师塞万提斯给托莱多的题词:“西班牙之荣,西班牙城市之光”。

(网络图片)托莱多有名的景点:圣马丁桥 (puente de San Martín) 建于十三世纪,桥头矗立两座防卫塔,属哥特风格。圣马丁桥位于托莱多古城的边缘,是横跨在托莱多塔霍河上的一个中世纪的桥梁,以连接旧城区和城市西部地区。从圣马丁桥可以看到整个城市迷人的风景。这个景点我们是坐大巴路过。

(网络图片)太阳门是托莱多观光必不可少的一道“名菜”,它建于13世纪,具有典型的阿拉伯风格――高大,宏伟,挺拔。之所以叫太阳门,有两种说法:一是称门上有太阳、月亮的图案;二是称阿方索十世时代星象测量结果,此门位居子午线零度上,从日出到日落,日光总照着此门。

  托莱多古城主要景点有:比萨格拉门、太阳门、大教堂、圣多美教堂、阿尔卡萨城堡等。除了大教堂,其他几个景点我们都没走到,可能是时间不够,留了点遗憾。

  这是位于城外高处的观景平台,这里视野开阔,是观看古城全貌的经典观景台。托莱多古城地势险峻,建筑在山崖上的城区被塔霍河三面环绕,古城的教堂、城堡、古桥等景致尽收眼底。

  气势雄伟的著名建筑–阿尔卡萨城堡坐落在古城的山顶上,是托莱多的地标,外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具有防御功能。16世纪中叶时是查理五世国王的王宫。城堡呈正方形,四角有四个方形尖顶塔楼,这座城堡记录着西班牙民族盛衰史。1936年爆发的历时三年的内战,这里也曾是重要的战场之一,城堡四周的累累弹痕,至今依稀可辨。

  下午我们坐车来到萨拉曼卡省(Provincia de Salamanca)的首府萨拉曼卡,它位于西班牙西部卡斯蒂利亚-莱昂自治区,托尔梅斯河北岸,是西班牙著名的历史名城,也是闻名于世的大学古城,被称为“智慧之城”。1988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2002年被评为欧州历史文化之都。人口约35万。我们先到宾馆放下行李,大部分景点都在步行范围之内。

  这是我们宾馆前的一条街道。萨拉曼卡还有一个美称是“金色都市”,因很多建筑是由一种黄色石块建造而成,这种石头刚采出来时表层柔软,适于雕刻精细的花纹,随着风吹日晒,那些石头上的花纹不但没有磨损,反而越来越坚硬。整个老城都是柔和的黄色,充满历史的沧桑感。到了傍晚,林立的尖塔、古老的教堂和宫殿染上了一层明艳的火红色,构成一幅绚丽的画卷,这是这座城市最美丽的时刻。

  我们从宾馆出来3~5分钟,就已看到圣埃斯特班修道院的侧面院墙。

  城内留存着中古世纪的许多古老建筑,有“小罗马”之称。这是站在修道院前拍的照片,图中的建筑是位于市中心的大教堂。几百年来,相得益彰的两座新旧大教堂都占据着萨拉曼卡最优越的视野,很多景点都有它的倩影。

  这是萨拉曼卡的圣埃斯特班修道院(Convento de San Esteban),始建于1524年,修道院外墙所使用的石材是当地一种赤金岩,阳光下泛着谷穗色的光泽,这里还是丘里格拉式的发源地,丘里格拉式是17-18世纪发展起来的西班牙独特的巴洛克建筑。修道院的内部没看成,据说是哥特式和文艺复兴式的结合。哥伦布在远航之前,曾在这里居住过。

柱廊墙上圣埃斯特班修道院的标志牌。

  修道院建筑别致大气,银匠式风格的正墙上,镌有1610年的“圣埃斯特班殉难”浮雕。整个教堂建筑,平面设计成拉丁十字架形。精美的雕塑壁画真的让人眼花缭乱。

  这是我们团友徐大师的作品,他晚上拍摄的圣埃斯特班修道院全貌。门前的雕像是Francisco de Vitoria,是个神学家。

  跟张导去下个景点。古城历史悠久,到处都是遗迹。这是新旧两座教堂的侧面,照片左侧是旧教堂(南面),照片右侧是新教堂(北面),称南旧北新。一旧一新比邻而立的新旧大教堂称得上是欧洲众多教堂中的异类,他们在萨拉曼卡天空下的剪影里,俨然成为了独一无二的历史艺术共同体。

  路过旧教堂的一个门口,它是一座罗马天主教的主教座堂,始建于1120年(南面),主体是12世纪的寺庙、牛肚塔(torre del gallo,棱纹圆顶塔伽罗之塔),古罗马式建筑风格,从12世纪动工到14世纪的落成,前后经历了约150年的时间。内部没有参观。据说教堂内由53格木版画拼接而成的祭坛画(15世纪意大利艺术家的作品,53个场景描绘了基督和玛利亚的一生),在该画屏上方的圆顶,还有一幅精采绝伦的圆顶湿壁画,名为《最后的审判》(JuicioFinal)。

  张导带我们来到一处花园,背景的建筑就是新主教座堂的蓝色的穹顶,它的倩影又在花草树林中显现。

街边高大、挺拔的伊斯兰风格建筑。

街边的建筑,总有一种美感。

  路边有个雕像,这个景点张导也不知道哦。😄

  这是萨拉曼卡新主教座堂(西班牙语Catedral Nueva),是一座罗马天主教的主教座堂,特点是与旧主教座堂毗邻,兼有哥特式和巴洛克式两种建筑风格。新主教座堂由西班牙斐迪南五世下令,始建于1513年,1733年完工,历时200多年。1887年国王下诏宣布为国家古迹。建造时哥特式风格正变得过时,与新的文艺复兴风格结合,在西班牙产生银匠风格(Plateresque)。

这是新教堂的一侧大门,竟成了停车场。耗时200余年完成了这座教堂,融合了哥特式、巴洛克式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繁杂精美的雕刻及螺纹状的各式塔尖,美仑美奂。

新主教座堂东面景象。

新主教座堂北面的拉莫斯门(puerta de ramos)前的阿那亚广场(plaza de anaya)。

  教堂内花形的拱顶显示了天堂的美好。由于时间来不及,新教堂内许多壁画、祭坛等等,都没有参观。

  这座美丽的建筑,尤其是墙面上的雕塑,被评为银匠风格的杰作。

  在拉莫斯(Ramos)大门的北面,阿娜雅(Anaya)殿的正对面,可在左边看到一个宇航员的浮雕,这是为了响应在1993年举办的萨拉曼卡“人类的年龄”(卡斯蒂利亚里昂大区举办的一个弘扬天主教的活动)展览,用于修复因经久岁月而严重损毁的拉莫斯大门。在这次修复行动中,雕塑家Miguel Romero在1992年制作了这个浮雕,并在所有的修复作品中加入了现代元素。除了宇航员,旁边还有一只吃着冷饮的小猫。要仔细看哦!

  无论是在落日余晖还是在夜晚,新主教座堂哥特式高塔是萨拉曼卡地标(圆顶为秋丽格拉风格),都令人惊叹,因此有“哥特式最后叹息”的美誉。

  难以想象的是这座建筑是西班牙最古老的萨拉曼卡大学,建于1218年,其悠久的历史和学术声望可以媲美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建校以来,受到以罗马教廷为首的欧洲上层建筑的大力支持,创立了以神学、法学、人文学、文学、语言学为主体的综合性大学教育体制。从中诞生了无数的学者、文人和政治家。大学1988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萨拉曼卡大学也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瑰宝之一。这是在利布雷罗斯大道上大学的主要入口,它是银匠风格的杰作。可分为三部分:下一部分是天主教的君主雕像;中间部分是查理五世–天主教的君主和国徽;上段中央是维纳斯和海克,周围是罗马教皇和修士的浮雕。该建筑的璀璨之处在于其墙体立面是用萨拉曼卡特产–威廉姆伊大街上的砂岩粉饰的,这被世人认作是对天主教国王的崇敬,以及在某些场合赋予这个学校的特权。

  张导让我们仔细寻找在大学大门装饰中躲藏的那只青蛙,据说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找到那只青蛙的人一定会心想事成!好运降临!

在这个骷髅头💀 顶上找到了青蛙。

  匆匆而过的贝壳之家(la casa de concha),又称“扇贝之家”,非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建于1493年,1517年完工。在建筑的外墙面上,密密麻麻地攀附着近四百颗贝壳状外凸石刻。在内部,带有混合线性拱门的庭院,楼梯和格子天花板突出。过去曾是守护圣地牙哥骑士的私人宅第,现在是萨拉曼卡的公共图书馆。

夕阳的余晖照射在萨拉曼卡的小巷中。

         这是马约尔广场(Plaza Mayor)。我们走过的西班牙城市或市镇,几乎都有这样一处主广场,显示了西方城市传统、城市文化的一大特点,是供市民作彼此交流必不可少的公共空间,主广场离新教堂很近,有拱门与附近街道连通。就格局和规模而言,与马德里的主广场十分相似,只是少了马德里的腓力三世国王骑马青铜塑像。

  主广场(Salamanca’sPlazaMayor,马约尔广场)1775年由阿尔伯特·丘里格拉着手兴建,那是替西班牙国王腓力五世兴建的。历经多位建筑师的耕耘,终于完成了这件西班牙最为华丽的广场。主广场北侧中心位置坐落着三层的市政厅,上立钟塔,每层皆带阳台。三楼则挂有西班牙国旗、萨拉曼卡市旗、欧盟旗帜等。一望而知为政府机构,却从不见大门口有穿制服者把门。

  广场周边楼房环绕,底层一律为连拱柱廊。廊拱连接处饰有一个个西班牙历代君主或文化名人头像,如塞万提斯、腓力二世等。

  楼房底层皆已辟作商店或餐馆、咖啡馆。欧洲人喜好无拘无束的休闲生活,餐桌往往摆至露天地,占了广场一边。日间艳阳高悬,西班牙人怕热,坐餐桌的食客少多了,要么躲在遮阳伞下。一到夜幕降临,张张餐桌无不满满登登,很多人聚在一起聊天,很热闹。

托莱多南边观景台视频

托莱多大教堂视频

托莱多城外观景台视频

萨拉曼卡马约尔广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