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西北领导的武装起义,很多人会想到1928年5月的渭华起义。不错,那是我党在西北乃至北方领导的最大的、军民联合的武装起义,但它并不是西北最早的起义。
1927年10月12日,在中共陕西省委领导下,共产党员唐澍、李象九、谢子长、白明善、阎揆要等发动陕北军阀井岳秀部第十一旅官兵在陕西省清涧、宜川等地起义,史称清涧起义。这便是西北最早的武装起义。
论起义时间,清涧起义只晚于著名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而比广州起义、黄麻起义、平江起义等时间要早。
关于清涧起义,历来知者不多。值此清涧起义93周年之际,笔者特撰文对此次起义及有关领导人作一简要介绍。
大革命时期,陕西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其中共产党员李象九、谢子长、史唯然、阎揆要、李瑞阳等先后在井岳秀部第十一旅开展兵运工作。在党的影响下,原本同情革命的十一旅旅长石谦逐渐倾向革命,并支持共产党员在该旅的活动,使中共党团组织有了较大的发展,许多班、排长、连长由共产党员担任。
石谦的同乡、共产党员李象九任该部连长,1927年初升任营长。经李象九引荐,原任安定县民团团总的共产党员谢子长将民团编为石谦部一个连,任连长。
大革命失败后,陕北军阀井岳秀逮捕和杀害共产党人,并逼迫石谦交出李象九等人。石谦不从,被井岳秀借祝寿为名诱骗至榆林杀害。
井岳秀随即任命亲信为旅长,企图以“换防”为名,解除李象九、谢子长等领导的革命武装。
这时,中共陕西省委派唐澍、白明善到第十一旅,与李象九、谢子长一起领导部队党的工作,决定以“为石谦旅长报仇”为口号,举行武装起义。同时成立由唐澍、李象九、谢子长、白明善组成的陕北军事委员会,唐澍任书记兼中共军支书记。
唐澍(1903-1928)河北易县(今属徐水)人。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曾任省港罢工委员会工人纠察队总教练兼模范大队大队长、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军事教官、冯玉祥部军事政治学校主任教官等职,是我党早期优秀的军事指挥员。
10月12日清晨,在一片“为石旅长报仇”的口号声中,起义枪声在清涧县城打响。起义部队在李象九、谢子长带领下,冲进公安局,收缴武器。捣毁县政府,没收财产,获得初步胜利。
随后,部队转战延川、延长。13日,起义部队在城内部队里应外合下占领延川县城。途经延长县时,一举歼灭驻军两个连并一个营部。

与此同时,在宜川,准备参加起义的3个连向敌军发起进攻,激战一昼夜,占据半个县城,与敌形成对峙。15日,唐澍、李象九、谢子长带领起义部队到达宜川城下,守军旅长带残部弃城而逃。3支起义部队会师宜川,人员发展到1700余人,起义部队改编为旅,旅长李象九,下辖三个营,谢子长、韩起胜、李瑞成分任营长。
不久,起义部队遭到井岳秀部高双成师的围攻。由于领导人之间意见不一,唐澍去西安向省委汇报。部队遭敌围攻,损失很大,在李象九、谢子长率领下突围转移至韩城,只剩两三百人,暂归杨虎城部王保民师。
11月,唐澍和省委派遣的阎揆要来到韩城,决定将部队开往清涧、安定一带开展游击战争。
经过短期准备,以谢子长营为基础180余人在韩城举行二次起义,成立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第一支队,总指挥唐澍、副总指挥谢子长、参谋长阎揆要。
阎揆要(1904-1994)陕西佳县人。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曾任国民军第三军骑兵团营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清涧起义前就在石谦部举办干部训练队,并对部队军容风纪进行整治,为清涧起义进行了干部和政治上的准备。
革命军北上途中进攻宜川受挫,继续北撤到延安、安定、保安一带,沿途屡遭国民党军队袭击。1928年1月底,部队到达陕甘边界豹子川(今甘肃省合水县境内),只剩20余人。
为保存革命力量,唐澍决定部队分散隐蔽,等待时机。唐澍、谢子长、阎揆要等回西安向省委汇报。
清涧起义是共产党人在西北发动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打响了中国北方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对陕北地区的革命运动产生了深刻影响。
起义部队历经四个多月的斗争,辗转多地,虽最终失败,但扩大了革命影响,积累了武装斗争经验,锻炼了干部。
起义主要领导人唐澍、谢子长不久后又参与领导了西北最大的武装起义——渭华起义。其中唐澍任西北工农革命军总司令,于1928年7月1日英勇牺牲。
谢子长坚持领导陕北、陕甘边革命斗争,创建了陕北红军与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作出重大贡献。
清涧起义失败后,阎揆要曾任杨虎城部警卫团团长。抗战时期,投奔八路军,历任总部参谋处长、军政处长等职,后任西北野战军、第一野战军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起义主要领导人李象九在二次起义时,短期脱离革命。此后长期坚持民主和进步运动,为西北民建发起人。建国后曾任陕西省政府委员、西北局统战部长等职。1954年病逝。
清涧起义,打响西北武装斗争第一枪,英雄业绩永载革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