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通行的主流历法

公元 XX 年,甚至省略掉公元二字。这套纪年法,是国际主流。公元前缩写为 BC, 公元后为 AD. 这种设置和缩写和宗教有关,公元前后,是以某位宗教人物诞生为分界。用中国和外国粗略对比,中国不是宗教国家。其他宗教会不会也有这种纪年方式?确实存在。佛教有佛历,伊斯兰也有伊斯兰历。中国类似的,是年号纪。以某位皇帝当政期间,起的国号排列。有的皇帝会用很多年号,为了避免混乱,还会用干支纪年并行。深受中国影响的周边,也有类似传统比如日本昭和美人,1912 起的民国元年。现在主流的,是公元纪年,为了去除宗教矛盾,也会以 BCE 代替 BC,CE 代替 AD.

公元没有 0 年,一个世纪 100 年,第一个公元后 1 世纪只有 1-99. 不过为了方便,几乎默认新的世纪是 00-99. 世纪区分只看百位,1949 年,就是 20 世纪。百位 9+1. 我国是民国时引入这种纪年法,我们传统的仍然是干支和帝号纪年。明清时皇帝基本只用一个年号,袁世凯也颁布过洪宪年号,正史不予采纳。

干支和阳历的换算

干支纪年是个循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最小公倍数,用我屷的理解就是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甲子开始,癸亥收尾。一甲子就是 60 年。除了年用干支,月,日,时都用干支。干支月的话,5 年一循环。应该会有人迷糊,闰月怎么算?干支以节气划分,严格来说,干支月是干支月,朔望月是朔望月。

天干怎么来的,根据甲骨考古,很多殷商的领袖族长,命名极其符合天干。太甲、祖乙、外丙、武丁。究竟怎么回事,我现在是搞不清楚,基本确定和命理的解释,两套体系。对应干支和公元,公元后 1 年,是汉平帝年号元始元年,对应的干支是辛酉。因此,干支纪年就可以和通行的公元匹配。公元前 1 年对应的就是庚申干支。所有干支的换算,都是建立在这个共识之上。常用的要么是数学法,要么是查表法。依据文献的解释,干是日之神,支是月之灵。民间把年对应生肖,这种方式至少在公元 559 年就有了,宇文护给他妈妈写信,汝身属蛇。

干支和公历的换算

干支在历史上的断代,和民俗换算不同。公元 1 年辛酉,101 年就是辛丑,201 辛巳,301 辛酉。每 300 年循环一次。2000 年,36=18 1801 就是酉,1901 是丑,2001 就是巳。六十甲子以甲子开头,公元 1 年是辛酉。把他俩对齐颗粒度,公元后第一个甲子年是公元 4 年。

要么记忆 1234567890 辛壬癸甲乙丙丁戊己庚。。2001,1 就是辛。或者 1234567890 对应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年数减 3.1-3 不够减,10 年一循环,11-3=8 辛。网上也有计算公式,还要除去 10,为什么除?10 年一循环,只看最后一位就好了。只能说明,没透彻理解。公元前 1 年,就庚申,前 2 就是己酉,8 – 年就好了。前 9,8-9,不够,18-9=9 壬。

地支怎么算?300 年一循环大前提,12 年一循环小前提,2001 年,大循环是巳,2011 就是卯,2021 就是丑。31,亥,41 酉,51 未,60 年一甲子,2061 年又是巳。怎么循环的,丑亥酉酉未巳卯。这是世纪内的年代循环。每一代的循环,顺序数就好。

2024 年,300 年一循环,1801,酉,1901,丑,2001,巳。** 酉丑巳 **

世纪内小循环,01,巳,11,卯,21 丑,31,亥,41 酉,51,未,61 巳 ** 丑亥酉未巳卯 **

年代循环,21 丑,2 寅,3 卯,4 辰。**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综合 2024,4,4-3=1 甲 2024 就是甲辰年。

甲午战争,大概 19 世纪末,1801 酉。甲是 4,可能的区间 04 14 24 34 44 54 64 74 84 94 自然就是 1894 年。

西方历法与东方干支

辛丑条约,20 世纪初,1901 就是丑,1 就是辛。1901 年。总不可能是 61 辛丑。

辛亥革命呢,辛 1,亥 11,1911 辛亥革命。

如果只用推二百年内,1900 庚子,1901 辛丑。11 亥,21 酉。只看后两位 +1 除以 12 看余数就好 31 年 31+1/12=6 未。丑前 1 就是子。

2000 年,庚辰,2001 辛巳。巳前 5 就是子。后两位 + 5/12,看余数就好。

不夸张地说,盲派的很多口诀手诀,基本是明眼人传授的便捷法。不需要知道原理,会算就行。但是创造性肯定就差点意思。

中国特有的历法

历史上早期系统历法,太初历。起点是:太初元年, 岁名’焉逢摄提格’, 月名’毕聚’, 日得甲子, 夜半朔旦冬至。

太初就是汉武帝的年号,元年第一年,焉逢摄提格,是一种太岁纪年法。太岁就是木星,十二年一个周期。对应十二地支,12 年一循环。木星运转和十二地支相反,为了顺序一致,虚构了和木星运转相反方向的太岁。和十干十二地配合,为了避免混乱,重新制定了一套 60 年规则。

焉逢、端蒙、游兆、强梧、徒维、祝犁、商横、昭阳、横艾、尚章对应十干。

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对应十二地支。

焉逢摄提就是甲寅年,毕聚月,同样是十干十二支的化名。

月在甲曰毕,在乙曰橘,在丙曰修,在丁曰圉,在戊曰厉,在己曰则,在庚曰窒,在辛曰塞,在壬曰终,在癸曰极。

寅为陬,卯为如,辰为寎,巳为余,午为皋,未为且,申为相,酉为壮,戌为玄,亥为阳,子为辜,丑为涂。陬也北写作聚。

毕聚月,就是甲寅月。甲子日六十甲子的开头,具体时间就是夜半朔旦冬至。朔旦,初一,月相的初一夜半。大概什么意思,冬至是一年开始,朔旦一月的开始,夜半一天的开始。冬至这天,半夜子时,是年的区分也是太初历元之始,正月建寅。

年冬至就换了,新的月日却从正月初一夜半起记录。冬至月,被称为天正月。天象和历法,肯定是有参考的,却不是完全一致的。就像天文年春分到春分,或者冬至到冬至没有区别,历法可以人为规定。那个月是第一个月,相对自由。西方历法的月,和天象没关系,我们历法的月,和月相有关系。

汉代时年的回归,365 天四分之一日,节气以这个区分,月是月像,29 或者 30. 这样就要置闰,来调配月和回归年的差距。计算方法,嘿嘿,从略。等我没大疑惑,感觉懂了的时候,会把步骤一步一步写出来。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