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吃’三八席’,就做新女婿。”
你听说过只有当了新女婿
才能享受到的宴席吗?
在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就有这样一道宴
它曾被引入宫廷
有着“皇家宴席”的美誉
如今
听说只有当了新女婿才能享受到它
还听说它最能代表当地饮食文化特色
其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就是——“三八席”
快跟随小编来看一看吧~
平定县地处太行山西麓,自古为通衢大道之咽塞,有“文献名邦”之美誉。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宴请成为人们社交、文化交流、商务、礼仪必不可少的手段,久而久之,形成当地独特的饮食文化。
据史料记载,平定县传统宴席制作技艺源于宋金时期。明朝永乐年间,在当地文人墨客雅兴下产生了“四套席”。由于每套席间穿插琴、棋、书、画等娱乐活动,耗时长达24小时。后人慢慢从“四套席”中衍生出节俭省时又不失体面的“三八席”。清初,“三八席”已具备工序流程完整、烹调方法复杂多变等特点,并逐渐成为人们宴请宾客、访问亲友、婚丧祭祀等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于“三八席”有这样一个传说。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西逃时途经平定县。平定名厨杜谦简化了讲究排场的四套席,融入乡间野味,呈上一桌“三八席”。慈禧太后回京后将杜谦招进御膳房,在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名厨共事期间,杜谦把学到的烹饪技术运用到“三八席”制作中。每次回乡探亲,杜谦都毫无保留地与同行交流。渐渐地,这套“皇家宴席”在平定县盛行起来,成为达官贵人享用的宴席,也是当地最高档次的婚宴。
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三八席”逐渐褪去“贵族”光环,成为普通百姓喜欢的传统美食。如今,平定人宴请贵客,总少不了“三八席”。
“三八席”作为平定菜系的精品,代表民间最高档的宴席,是平定婚俗中谢婚的席面,是整个婚礼中娘家的重头戏。
席面十分讲究,且寓意深刻,历经数百年的积累、传承、变迁和完善,形成自己的风格,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具有古朴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极具地方文化特色的“三八席”,由于特有的隆重、排场和浓厚的民俗文化积淀,常常被用作请女婿的谢婚宴,所以,才会有“想吃’三八席’,就做新女婿”这句俗语。
传统的“三八席”因有三八二十四道菜而得名,包括四道鲜蔬、四道卤肉、四道大碗、八道小碗、四道点心。整个席面用八命名,象征成双成对,喜事逢双。以四为基数,取“事事如意、四平八稳”之意。食材绝不用“下水”之类,菜名绝不用炒字(与吵同音)。整套席有严格的上菜程序,客人的口感取决于上菜的次序和时间。
三八席多用于谢婚
一般席面的上菜次序如下
↓↓↓
“三八席”中的四干
首先,四干四鲜,四荤四素。
四干——桂圆、瓜子、葡萄干、花生粘(可随机调整);四鲜——(一般用时令水果)哈密瓜、甜橙、苹果、香蕉。
三八席中的四鲜
八碟凉菜(压桌)讲究美观、色彩搭配,要有艺术性。
四荤——卤鸡、片肉、腱子、焖子;四素——洋粉、瓜干、海蜇、莲菜。
三八席中的四素
随即开始上“四大碗”。
大碗——红烧海参(跟点心、烧卖),小碗——米粉肉、过油肉;大碗——洋粉肉丝(跟点心、鸡丝卷),小碗——珍珠丸、熘鸡片;大碗——喇嘛肉(跟点心、脂油白豆腐饺子),小碗——(旧时)烩仙米、烩蟹干;大碗——八宝饭(跟点心、果酱千层筒), 小碗——烩水果什锦、拔丝苹果。
三八席中的后四大碗
接下来,上“后四大碗”。
汆丸、银耳莲子羹、海米白菜汤、漂糕汤。
最后是大米饭和漂抿浀。
漂抿浀为平定特有的传统面食。它可做主食,也可做汤,既见于筵席,也是家庭常食。最为吸引人的是汤,鲜香扑鼻。
三八席中的漂抿浀
“三八席”流传至今,变盘菜为大、小碗套菜,菜肴相配,荤素相间,干鲜交错,不仅历史悠久、选料精致、烹饪独到、工序讲究,而且凝聚着当地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也传承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一桌“三八席”吃下来,让人回味绵长,在享用传统美食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底蕴深厚的传统饮食文化。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