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鄱阳湖上灯火楼台

忆往昔饶州鄱阳教会历史

一,江西饶州府(今鄱阳地区)曾是湖东政治、经济、文化、贸易中心

饶州府(今鄱阳地区)是历史地名,饶州因“山有林麓之利,泽有蒲鱼之饶”而得州名。春秋为楚番邑,隋平陈后置饶州,州治为今鄱阳县。

饶州是历史上的鄱阳湖东岸政治、经济、文化、贸易中心。饶河汇聚昌江、乐安河之水注入鄱阳湖,通江达海,在以水运为主的时代,饶州府鄱阳显然具有商贸区域优势。

江西鄱阳县是因我国有名的淡水湖——鄱阳湖而得名,地处江西省东北部,有“七县之会饶州府,景秀江南鱼米乡”美誉。历史上均为郡、州、路、府、县治所。

东汉末年,吴主孙权设置鄱阳郡,鄱阳城市雏形日趋完整,商贸文化中心地位逐渐形成。隋大业年间,鄱阳进行了一轮大规模建设,助推鄱阳进行了城市规模升级,成就商业繁荣根基。

从此,鄱水古邑经济大兴,随着鄱阳经济繁荣,各路商贾纷至沓来,就连来自海外的阿拉伯人、波斯等外国人也从广州、福建等地来鄱阳进行商贸活动。

在明代“十大商帮”中的江右商人,很多都是鄱阳人,所以在北京的前门、新开胡同、打磨厂,都曾有鄱阳商人的鄱阳会馆。

二,历代文人雅士与鄱阳湖有着难解之缘

鄱阳临江通河,水网纵横。宋代,东湖、士湖从饶州城内穿城而过,志载:“跨河而桥,前后惟六。”典籍中记载“文亨穿月、篦梁灯火”,在一轮皎皎的明月倒映桥孔下,曾有宛如明月穿孔的浪漫画面。

历朝历代有很多著名文人,与鄱阳湖也有着难解之缘,宋词奠基人晏殊就出生在鄱阳湖边(今江西进贤)。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也是江西永丰人,葬父葬母都从鄱阳湖经过。

宋朝改革家王安石、戏曲家汤显祖当年都曾从抚河下鄱阳湖。“江西诗派”开山鼻祖黄庭坚则是从江西修河到鄱阳湖。

更有一代诗宗杨万里、千古忠臣文天祥、大明才子解缙也从赣江中游南下,在鄱阳湖留下足迹芳踪。最有名的当属理学宗师朱熹常常往来信江-鄱阳湖-饶河,创办了名闻天下的江西书院。

有很多名人面对鄱阳湖感慨万千诗兴大发,留下不少千古绝唱,比如白居易有《建昌江》:

建昌江水县门前,

立马教人唤渡船。

忽似往年归蔡渡,

草风沙雨渭河边。”

饶州知州 范仲淹

时任饶州知府范仲淹所作《芝山寺》:

楼殿冠崔嵬,灵芝安在哉。

云飞过江去,花落入城来。

得食鸦朝聚,闻经虎夜回。

偶临西阁望,五老夕阳开。

苏东坡《过都昌》:

“鄱阳湖上都昌县,

灯火楼台一万家。

水隔南山人不渡,

东风吹老碧桃花。”

三,饶州、鄱阳天主教会早期历史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定居南昌传教,为天主教在江西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利玛窦离开南昌后,天主教继续在江西传播。

明末时期,张献忠、清兵相继围攻南昌,南昌城破前后,很多平民被杀害。耶稣会士谢贵禄、梅高、陆有机相继被害,可见明清鼎革的残酷战争,给耶稣会长达50余年努力建设的江西教会造成巨大伤害。

但江西教会仍然继续发展,至清康熙三年(1664年),南昌城内外已有教堂3处,教徒1000余人,南城、赣州、吉安等地也分别建有教堂,教徒数千人。

江西代牧区是1696年成立的中国九大代牧区之一。传教权先属葡萄牙耶稣会,后属法国遣使会。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传教士利圣学偕德玛诺乘帆船来到江西饶州府,在鄱阳码头靠岸,购得民房一栋,开始传教。1698年,郭中传、孟正气等法国神父接受委派在抚州、饶州和九江一带传教。

可是在饶州与九江地方并没有像利玛窦在南昌那样顺利,这里的官员没有南昌官员那样开明,执意阻扰传教士的工作,所以他们的传教并没有多少进展,只有零星百姓接受信仰。

饶州府的天主教传播经历了多个阶段和变化。明代万历到清代乾隆年间,有近百位耶稣会士进入江西传播天主教。

教难时期,江西成为大多数传教士的避难所,并且在避难期间,江西地区的传教事业也得到拓展,乾隆朝实行禁教政策后,江西又成为耶稣会士秘密进入内陆重新开教的重地‌。

但是要说起饶州鄱阳天主教会早期历史,有一个人不能不提,他就是法籍传教士殷宏绪。

四,殷弘绪到饶州传教如在铁板上种庄稼

殷弘绪,Francois-Xavier d’Entrecolles,字继宗,法国耶稣会士,1662年2月5日出生于法国里昂,1681年4月5日人会。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随法国传教士白晋与傅圣泽、樊继训和罗德先等人一起从马德拉斯来华,在江西传教。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赴京任法兰西外方耶稣会会长。按其生平和活动轨迹,大致可分为里昂时期(1683-1698年),福建-江西时期(1699-1719年),北京时期(1720-1741年)。

到达中国后,他很快就因为其出色的语言能力及对中国风俗的理解与传教热情而得到当地人的赏识。此后他接受利圣学神父的任命传教饶州。

殷弘绪熟悉中国文化,在中国四十多年,他凭借自己良好的教育,丰富的学识和谦逊诚恳态度,传教于好几个城市。

殷弘绪一到饶州,主动放低姿态去接近当地的贩夫走卒、樵夫渔父,与那些破落秀才甚至目不识丁的乡村老妪做朋友,倾听他们心中的苦闷。

他希望找到可能的路径,挖掘人们恐惧的根源,培育可能的信众。可是尽管做出了很多努力,但还是像一位失望的农夫一样,辛辛苦苦播种却没有收获。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天,一名可怜的瓦匠郑重其事地向殷弘绪神父说他愿意入伙——加入天主教信友的行列。也许瓦匠认为信仰天主教,和中国人加入某个世俗团体是一个意思。

五,一个重要的开始——接受洗礼后苦命瓦匠的葬礼

瓦匠是饶州当时无数个居于底层的苦命人中的一个。他有一张过早衰老又忧心忡忡的脸。年迈贫困疾病缠身却不得不做十分辛苦的活计。

开始瓦匠总是装着不经意的样子向殷弘绪神父打听灵魂的事情。殷弘绪不知道自己的讲解瓦匠是否听得明白,但信仰的光却探进了这个灵魂的深处,瓦匠在耶稣的画像前待的时间越来越长了。

瓦匠洗礼的过程根本算不上完美,但不管怎样,殷弘绪总算有了第一名信徒了。那是一个多么不容易又了不起的开始啊。

可惜瓦匠信了天主不久就去世了。他死在了受洗后的那一年的新年里。殷神父身着白色礼服,表情凝重来到瓦匠家中。他说服了瓦匠的家人,应该按照死者遗愿安排后事。

他在家徒四壁的瓦匠家中摆放了复活蜡及圣像,破屋子立即就有了温暖和光。殷神父取来清水为这唯一的教友细细洗了身,还为他的遗体做了美容。

经过殷弘绪的悉心整理,此时的瓦匠成为脱离愁苦与悲伤、得到祝福的有福之人。殷神父为瓦匠守灵。领着瓦匠家人唱圣歌,神父高度评价瓦匠的一生。他说这个命薄的水泥匠人,因为良好德行并心怀信仰而得到拯救。

瓦匠的家人以及围观的人们相信,通过殷神父的颂祷,瓦匠的亡灵已经脱离苦海,正在前往殷弘绪神父所说天堂的路上。

九年后,经殷弘绪受洗的教友有了八十多名。多年后殷弘绪回想起自己在饶州传教的经历,觉得竟有铁板上种庄稼一般的艰难。

六,历尽磨难的饶州天主教堂

1879年8月19日,江西代牧区分为江西北境代牧区、江西南境代牧区,江西北境代牧区由法国遣使会管理,主教座堂设在九江,负责南昌府、瑞州府、九江府、南康府、饶州府、广信府、建昌府、抚州府及其所属各县教务

饶州天主教堂历史照片

近代以来的鄱阳旧城天主教堂建于晚清咸丰年间, 光绪十三年华籍司铎游道宣在解放街华光巷开办女堂——那时候很多地方教堂都是有男女之分的。

转眼又到了1888年,法籍司铎陶文膳到达鄱阳,在德胜街又建新教堂。那时候整个天主堂已经成为一个包括多项天主教会事业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除了教堂,还有修女住院、孤儿院、男女安老院。

另外还创建了男学女学、麻风隔离病院等教会慈善事业,后来庚子之乱爆发,德胜街教堂曾被焚毁。

后来到1901年陶文膳又一次重建天主堂于鄱阳解放街大巷口,分男堂(原鄱阳县委老党校)、女堂(现鄱阳县血防站、防疫站、民生养老院),其规模相当大,在东湖边就能远观教堂外景。

鄱阳县天主堂不仅是一个宗教活动场所,也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