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平平无奇的场景拍出电影质感,唯有……用灯!
今天分享一组灯位图,场景大多数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家中、餐馆、办公室、以及室外。但通过布光设计,让镜头中的画面变得充满质感。

餐吧多人场景

这个场景的难点在于要用一套布光方案兼顾一切,五个人,六台摄影机,各种景别、各种构图、各种角度……所有的灯都必须隐藏在构图画面之外,同时还得符合这一场景的日常光线逻辑。

圆桌多人场景

围着圆桌吃饭是亚洲家庭中常见的场景,与餐馆不同,人们通常在家中不会开太多的灯,所以场景布光不宜太亮。一台艾蒙拉 F21c 柔性布灯被悬挂在餐桌正上方模拟家中餐厅的顶灯,也让观众视线集中在餐桌及其周围。而其他的灯都被用在打亮背景中,保持背景中的墙壁家具既不能亮到喧宾夺主,也不能完全隐没于黑暗中。

单人采访场景

这也是一个很常见的场景,类似一些酒店或者其他场所的贵宾室。这类场景的好处是其本身的室内装潢就有不错的美学设计以及灯光点缀。这里没有使用传统的三点不布光法,而是去掉了辅光,同时用黑旗收窄主光的角度,让人物脸部更富有层次。另外还用了少量管灯补足了构图中背景的明暗平衡,让整个画面非常协调以及舒服。

下面的例子是一个完全相反的例子,人物非常亮,与黑暗的马厩背景完全分隔开。观众从画面中就可以看出人与马厩处于两个空间。当然,这取决于导演想表达的情绪和内容。
再来一个案例,似乎用挡在背景光前的绿植营造了敞开式衣柜上的明暗花纹,降低了背景的整体亮度,且营造了层次感,降低了单调感。
下面这个案例则完全由灯光塑造。本身选取的场景就是非常普通的石材贴皮建筑物外墙,但好处在于它有网格状的几何重复以及凹凸不平的表面质感。夜间拍摄排除了所有杂光干扰,照明由灯光造型完全把控。大块的明暗对比,简单的三个灯就能打出让人印象深刻的效果。

双人主持场景

与双人对话场景不同,本场景中的两个人坐在同一侧,既需要面对着镜头与观众直接对话,也会时不时互相对话。这个场景虽然非常平淡,一个乡下 house 的前厅,室内没有奢华的装修,室外也没有漂亮的风景。但这个位置选的非常妙,敞开大门处射进来的室外光成了两个人的轮廓光,主光设置方面只要完全左右对称就行了。但问题在于画面左侧还有一排窗,而右侧只有墙壁,因此为了保证光照平衡,需要在右侧没窗的地方设置一盏灯补亮背景。

类似的双人场景,再提供两张不同环境的灯位图以供参考。

想在平平无奇的场景拍出电影感,唯有…

其他单人场景
其他还有很多单人场景,共同点是画面中带环境带人物。一个看上去非常简单的拍摄,背后所用灯具的数量超出你的想象。很大一部分灯光的作用在于背景层次的塑造。话不多说,看图。

(1)

(2)

(3)

(4)

(5)

(6)

(7)

当然,最终”电影质感“的实现不在于单一画面,还仰赖于运镜、置景、剪辑、调色等诸多方面,但我还是认为照明是更重要的因素。以上灯位图值得反复观看揣摩学习。如果你觉得有用,欢迎 点赞、转发、收藏 三连。

普通人的眼睛 VS 专业摄影师的眼睛


挑战:怎样在平淡的场景中拍出电影感?


又轻又稳,不愧是青年创作者爱上的电影机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