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6日,天色阴沉,春寒料峭。一大早,我就冒着绵绵细雨赶到了小娄巷——由老同学荣德模与福寿堂秦绍楹先生约好,今天去观赏百年牡丹。

我2006年5月、2009年2月,两次随同王天骏博士、老同学荣德模,去拜访秦民权先生到过小娄巷。多年未进小巷,到了东巷口发现面目全非、已找不到当年的熟悉印象,简直不知道如何进入“小娄巷”了。问了路过的两位老阿姨,才迈过粗糙的临时围墙门,踏着污泥小水塘,进入了“小娄巷”。巷子除看到“学渊”“尚书”两个新建牌楼和一处挂有“守静尚素”匾额的新古董外,都拆得断壁残垣。

▲小娄巷“福寿堂”

终于找到装修整齐的50号,通过备弄进入到昏暗的“福寿堂”,才8点一刻。主人秦绍楹先生刚从房间内出来,见到我说:“你赶得真早啊!”以后才陆续有一些“外来客”进来。

经过简单交流,这位秦绍楹先生其实还不是第一次见面,去年(2014年)12月惠山“愚公谷”滨湖山房“无锡昆曲史茶会”,他也是与会者之一,只是没有当面交流。谈话中得知,秦先生对我们沈家也熟悉,从而我还意外地获悉我们先祖迁徙的线索。

小娄巷,位于无锡老城区之中,东为苏家弄,南临崇宁路,西邻新生路,北靠福田巷。该巷始建于宋,盛于明清。这里历来是无锡谈氏、秦氏等名门望族的世居之地,进士举人迭出,名人众多。现在尚存北面和南面的东半部,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仍保留着大片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建筑及构件、遗址和碑刻,历史风貌十分浓厚。

据史料记载,自南宋以来,小娄巷先后培育出了1位状元、11位进士、15位举人和近80名秀才,可谓“人杰地灵”。为彰显谈氏功绩,明清地方官先后为小娄巷建树了绣衣坊、钟秀坊、毓秀坊、进士第坊等9座牌坊。谈氏家族衰落后,与谈家有多代姻亲关系的秦氏继而代之。

小娄巷秦氏为宋代著名婉约派词人秦观后裔,明末清初以来,秦氏族人“一门三探花”,渐成江南一大望族。近代如从福寿堂元勋、广收秦氏家族文化的秦焕算起,第二代有法律名家秦堃培、经史名家秦复培、主持地方公益的秦谦培、商务中华世界书局编辑秦同培、现代照相制版人秦履培;第三代有不畏权势的国学大师秦毓钧、光复无锡的民主革命家秦毓鎏;第四代有《申报》译政和世界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编辑秦燮源、爱国才女秦森源、民间文史学者秦寅源、建筑学家秦麟源等等……

2013年,无锡小娄巷秦氏富寿堂的后人们有一件可喜可贺的大事,那就是以锡山秦氏福寿堂为核心的小娄巷建筑群在201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至今仍然完整保留的小娄巷锡山秦氏故居和富寿堂大厅由小娄巷秦氏子孙共同的世祖笠亭公秦焕于1863年亲手筹划修建和命名,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它不仅是秦焕的六房(秦焕有六子)八代秦氏子孙生生不息的风雨岁月的记录,也是从十九世纪以来中华文明在无锡自强不息的历史春秋的见证。笠亭公秦焕出生于1813年,2013年也是笠亭公秦焕的200周年诞辰纪念年。

秦绍楹先生就是秦焕长房后裔秦寅源先生之子;而秦民权先生即是秦焕三房后裔;我的朋友王天骏即是秦焕四房后裔:秦复培次女秦萱的长女章映芬之子。即秦绍楹、秦民权是堂兄弟,与王天骏是表兄弟。

▲秦寅源先生  

我从福寿堂就看到了庭院中一株茁壮茂盛的牡丹,上有“家宝国华”鎏金石刻匾额(不过我感觉传统写法应是从右向左,而现在却是从左向右),主人家还为这株牡丹特意建了一个红色顶棚,以避雨防晒。

▲福寿堂百年牡丹

福寿堂侧西园的这株牡丹,名“洛阳魏紫”。秦氏先祖秦观有诗曰:“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150年前,小娄巷秦氏福寿堂始祖、秦寅源的曾祖父笠亭公秦焕,在清末由河南开封回锡重整家园故居修建之初,在花园的古井旁,亲手植下了一株芍药(牡丹)。一百多年来,这株牡丹默默地注视着小娄巷的冬去春来,为狭窄的庭院带来无限生气。如今,150年过去了,这株饱经风霜的牡丹始终生机盎然,成为远近闻名的长寿花。这株百年牡丹在2011年开出了52朵花,2012年开出了37朵,13年开出了35朵,14年还是35朵,今年则开了50朵。

我还见到了90高寿的秦寅源老先生(比我母亲小1岁),他对我们家也熟悉:“做医生的。”

在秦绍楹先生的引领下,我们又去了“佚园”。2006年5月,秦民权先生带领王天骏、荣德模和我也到了50号,但当时福寿堂还未整修,里面都住了居民。在第五进的住房,王天骏母亲章映芬就出生在这里,天骏望着磨损的木质墙板门槛,驻足良久、感慨万分。那天也去了“佚园”,但已经晚上7时左右,居住的人家正吃晚饭做家务,夜色中秦民权先生作了介绍,只朦朦胧胧看一个大概。

“佚园”位于原福田巷8号,为民国初秦效鲁所建,2003年被列为市文物遗迹控制保护单位。

秦效鲁(1873—1931年),名毓鎏,字晃甫,号效鲁,无锡人,秦观后裔,近代民主革命家。他曾五起五落,是一位传奇人物。1901年,秦效鲁进江南水师学堂,次年东渡日本留学,组建民主进步组织。1911年辛亥革命,当年11月他在无锡领导起义,推翻清廷县署,成立锡金军政分府,被推为总理(继称总司令)。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任总统府秘书、同盟会无锡分部部长。1912年5月起,历任无锡县民政长、县知事、县长,1913年“讨袁”二次革命时曾被捕入狱。  

现在“佚园”居民已搬迁,也基本装修完成,是政府园林部门装修工作队的办公驻地。现实中的佚园面积不大,是一个长方形的花园,面积约200平方米,一个小池仅30平方米。秦绍楹先生简单介绍了沿革,“佚园十景”有“樱山远眺”、“双峰戴雪”、“枫阴垂钓”等。说了几处后人整修没有理解先人的原意而杜撰的建筑:如小园东南角,是利用原建筑的房檐修了滴漏收集雨水集中流到假山后方,形成流水瀑布,故有“观瀑桥”一景。

▲佚园

秦效鲁“养疴读易”之地即为佚园,据其1929年所作《佚园记》中记载:

园在福田巷之南,其住宅之西北隅,广不及二亩,中有土岗,岗之麓,石虎蹲焉,故名“石虎岗”。岗高处为台,名曰“隐弅(音焚fen)台”,最宜秋宵玩月。台下为洞,通东西之咽喉也。洞之南,拾级而上为朱樱山,山半樱花,为其父所植,花时绯英满枝,璀璨耀目。山腰石径绕之,蜿蜓以达于巅,登其上,东望城墙雉堞参差,风帆往来城外,历历可数。西望惠山峰峦起伏如列翠屏,似陈笔架,烟云变幻朝夕殊景,山色岚光,尽收眼底。山腹砌石为泉,曰“枣泉”。泉上枣树荫之,雨后水溢,循涧东流,抵石穴而下流,悬如匹练,曲折以通于池。池上石梁跨之,曰“观瀑桥”。立桥上听泉流潺缓,穆然有深山太古之思,不觉身在城市也。遵池而北,右折进月洞门,即澄观楼之前庭,庭中小具花木竹石之胜。楼三楹,上为卧室、书斋,为夏日起居之所。楼下曰“坐忘庐”,时会宾客,宴游于此。入后轩,启西侧门出,通于竹净梅芬之榭。榭之北为茶圃,方广可二亩余,杂种桃、李、杏、梅、杨柳、梧桐之类。寒菜一畦,青葱可爱,冬日用以佐餐,胜于肉食。榭南临池,一镜莹然,游鱼可数。下阶缘池右行,经石虎岗以至双峰亭,亭旁有古石鼎,可焚香,可煮茗,宋庆历年物也。亭面石,石之大者有二,曰“畏垒峰”、“瑶芝峰”,高愈丈,其势巉屼,耸峙林间,如鹤立鸡群俯视侪辈,有昂首天外傲视一切之慨。旁罗诸石,若拱若揖,若后生小子趋侍于前。峰后有修篁丛桂映其间。逾径西北即朱樱山西麓,松柏成林蔚然深秀。

今天上午福寿堂举办《秦氏福寿堂乙未牡丹雅集》,我又见到了“无锡天韵昆曲社”社长陈倩女士,说话间陆续有许多无锡昆曲爱好者进入。

一时间,笛声嘹亮、小巷里流淌起“···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婉丽妩媚、一唱三叹的吴侬软语······

      2015年4月9日星期四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