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之行的第二天清晨,曾徒步造访过逍遥楼,当时还没有开门,只能站在楼下仰望一番。在前往桂林的最后一站七星岩时,刚好路过这里,在此稍作停留,登楼远眺。

逍遥楼始建于唐代,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曾屡毁屡建,最后一次损毁是在抗战期间。如今这座楼阁建于2004年,为二层三檐阁楼式建筑,取唐宋之风格,巍峨雄伟。逍遥楼可免费登顶,凭栏四望,不仅能看到漓江两岸的诸座山峰,还能俯瞰郁郁葱葱的王府古城。

登上逍遥楼,终于弥补了遗憾,接下来去东西巷转转。前一天去靖江王府时,曾路过此地,当时怕时间不够,就没有进来。

东西巷分布在靖江王府南门古城墙外,大门两侧分别称作东巷和西巷。古城墙采用巨型方石砌成,高近8米,厚达5.5米,总长约3里,十分坚固。东西南北开有四门,靠南的正阳门取名端礼,门前那条正阳街也因此门而得名。

东巷与逍遥楼相连,入口处建有一碑亭,亭下有一石碑,上刻红色的“逍遥楼”三字,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真迹。七星岩普陀山下也有一块逍遥楼碑,则为复制品。抗战期间,逍遥楼被小鬼子炸毁,只剩下这块石碑,被移到七星岩保存。逍遥楼重建后,这块饱经风霜的碑刻,终于又回到了它本来的位置。

东巷入口处还修有一条状元廊,展示了中国实行科举考试的1300年间、从桂林走出来的八位状元。这些金榜题名的文武精英,在担任要职后,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当官,个个清史留名。

东巷在清嘉庆年间,便留有文字记载,如今看到的这片历史文化街区,为清末民初的遗迹。在这条只有几百米的巷子里,曾经居住着一批名门望族和时代的弄潮儿,不仅商贾云集,也是达官显贵的聚居地,拥有“青龙白虎”宝地的美誉。

当然,和很多老街一样,这里也少不了商业化。在大大小小的店铺间徜徉,与岑氏宫保第旧址、龙氏故居、广州会馆、马启邦故居、仁寿井等古迹不期而遇,有些老宅则直接改建为商铺,有效发挥其价值。只要不是过度的商业化,这样的模式感觉还是不错的。

逍遥楼凭栏远眺,追忆桂林往事,东巷感受古城历史印迹

东巷2号是一处比较特别的地方,它处在东巷北口,位置特殊。其院墙东南拐角采用方角转圆角的做法,方便行人车辆通行,既增加了美感,也体现了人文关怀,承载了人们对于东巷的特别记忆。

相对于东巷,西巷则显得平庸一些,只有一座天主堂可以看看,在商业方面则毫无人气。东巷与江南巷和兰井巷相通,沿江南巷向前,又看到靖江王府的大门。